<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五仙湖畔憶崢嶸</b></p><p class="ql-block">告別上莊,踏上通往五老峪水庫的舊路。沿著當年上下班時走過的沿河小道,直至上莊北橋,卻見小道被一片桃園阻斷。桃園左側的山口,如今已開辟為三水源景區的大門,昔日的小徑無處可尋。無奈之下,只得從三水源大門進入,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前行。經過三水源游客中心后,下行百余米,便可見到五老峪水庫的大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老峪水庫坐落于博山區博山鎮五老峪村北三百米處,屬于淄河下莊支流,因五老峪村而得名。這座小(一)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達四點二平方公里,總庫容一百五十萬立方米。水庫大壩呈西北東南走向,主壩為漿砌石重力壩,副壩為灰土心墻砂殼壩,全長二百五十余米,最大壩高二十余米。如今,這座水庫已成為三水源景區的重要景觀之一,并更名為五仙湖,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與人們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佇立湖畔,舉目南望,微風輕拂湖面,泛起層層漣漪。五老峪水庫,如今的五仙湖,承載了我無數的回憶,因為它浸透了我的辛勤汗水。一九七一年的春天,我隨石馬民兵營從太河水庫調往這里,參與了五老峪水庫大壩的修建。那是一段難忘的旅程——夜間十一點從太河東下冊駐地出發,徒步跋涉八十余里,直至第二天中午才抵達瓦峪村頭。在那里,我們與南博山民兵營舉行了盛大的誓師大會,會場氣氛熱烈,歌聲與口號聲此起彼伏,仿佛昨日重現。瓦峪村頭的誓師大會沸騰了我們的渾身熱血,誓言要將這片土地變得更好,每個人都懷揣著滿腔熱情,準備為這項水利工程貢獻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水庫西側往壩上運土的那些日子,充滿了艱辛與汗水。那時,我們運土用的工具是用鐵管焊制的獨輪手推車,依靠卷揚機將小車拉上壩。卷揚機的鋼繩循環往復,用一個鐵別鉤將小車固定在鋼繩上,緩緩拉向大壩。若小車前沉,推車者尚能輕松一些;若小車后沉,重量便全壓在推車者的雙肩上,那滋味難以言表。然而,我們并未退縮,日復一日,一趟又一趟,將一車車泥土運往大壩。這個過程雖充滿艱辛,但大家齊心協力,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在那個缺乏先進機械設備的年代,我們僅憑雙手和汗水,將這片土地一點點地改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年,往壩上運石頭的那道山嶺,如今已修上了進山的水泥車道。大壩東側,也已辟為三水源游船碼頭。望著眼前的景象,從壩東山嶺往壩上運石頭的剎車聲,似乎在耳畔回響。當時,運石頭的任務,更是艱難。腳下羊腸小道,陡峭山坡,稍有不慎,就會石滾車翻。每一塊石頭都像是對我們意志的考驗,但我們從未退縮,因為我們深知,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未來的美好。山路崎嶇,石頭沉重,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然而,我們沒有抱怨,因為我們明白,只有把這些石頭運到大壩上,才能確保大壩的穩固。在運石頭的過程中,我們相互扶持,相互鼓勵,共同克服了種種困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湖畔,眼前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湖水清澈見底,周圍的山巒倒映其中,仿佛一幅天然的畫卷。偶爾有幾只鳥兒掠過水面,激起一圈圈波紋,為這幅畫卷增添了幾分靈動。觸景生情,回想著當年修建大壩的日子,那時的我們,年輕氣盛,充滿激情,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斗。如今的五仙湖已成為一處美麗的風景,而我們也從青澀的少年變成了兩鬢斑白的老人。但那些回憶,卻如同湖水般清澈,永遠流淌在我們的心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漫步在五仙湖畔,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年代。耳邊似乎還能聽到卷揚機的轟鳴聲,眼前似乎還能看到大家齊心協力運土、運石頭的場景。那些日子雖然艱苦,但卻充滿了意義。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個奇跡,將這片土地變成了如今的美景。如今,當我再次站在這片土地上,心中充滿了感慨和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漫步在湖邊的小路上,微風輕拂臉龐,帶來陣陣愜意。路邊的野花競相開放,散發出陣陣清香。遠處的山峰在云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仙境。這一切讓我感到無比的寧靜與安詳。五仙湖不僅是一個美麗的景點,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它記錄了我們那一代人為了美好生活而奮斗的足跡。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回憶往昔,感受自然的美好,是一種難得的享受。五仙湖畔的每一處風景,每一個角落,都讓我感到心曠神怡。我愿將這些美好的記憶珍藏在心底,讓它成為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p> <p class="ql-block">圖/石馬實人</p><p class="ql-block">文/石馬實人</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黃淑慶,網名,石馬實人。山東博山中石馬人。大專學歷,中學高級教師,于原博山二中退休。現為山東省詩詞學會會員;山東省《老干部之家》詩詞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作品散見于《中國詩詞》、《詩詞百家》、《詩詞月刊》等刊物,參編過《博山山水》、《博山詩刊》、《飴山詩訊》,著有《汲水泉詩文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嘎县|
哈密市|
永丰县|
岑巩县|
滁州市|
惠水县|
屯门区|
洪泽县|
九江市|
云梦县|
新闻|
南川市|
深州市|
彭州市|
搜索|
湖口县|
汝阳县|
兴仁县|
久治县|
平定县|
三门县|
丰城市|
灵宝市|
南澳县|
百色市|
于田县|
成都市|
年辖:市辖区|
古交市|
江西省|
邵东县|
清镇市|
万全县|
南昌县|
闸北区|
新巴尔虎右旗|
辽宁省|
安西县|
宜兰县|
鄂温|
通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