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4月18日,我們從廣西靈川出發,一路北上,抵達湖南長沙,行程約521公里。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探尋湖南省博物院,一睹馬王堆漢墓考古挖掘出土的珍貴文物。</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博物院位于長沙市開福區東風路50號,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中央地方共建的八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堪稱湖南省規模最大的歷史藝術類博物館。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湖南省博物館,2022年正式更名為博物院。館內以“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為核心展覽,生動還原了西漢貴族的生活場景,展示了辛追夫人遺體、精美漆器、帛畫等珍貴文物。</p> <p class="ql-block">那么,馬王堆漢墓是如何被發現的呢?1971年底,解放軍某醫院在長沙馬王堆附近挖掘防空洞時,一名工人偶然發現地下冒出的氣體能夠點燃,火焰呈藍色。同時,現場還發現了土層中的夯打痕跡、碳化顆粒以及白色膏泥等異常現象。湖南省博物館隨后進行了初步調查,判斷地下可能存在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墓。1972年1月14日,經國務院批準,正式開始考古挖掘工作。</p> <p class="ql-block">為什么這座古墓被稱為“馬王堆”呢?其實,這是一個歷史誤會。在發掘之前,人們普遍認為這里安葬的是五代時期的楚王馬殷,因此得名“馬王堆”。然而,隨著考古工作的推進,出土的文物表明,墓主人并非姓馬,而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族成員。利蒼,作為西漢初期的名將,被封為轪侯,其妻子辛追夫人的遺體在一號墓中被發現,保存極為完好,被譽為“千年女神”。</p> <p class="ql-block">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西漢王朝的建立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篇章。追溯其起源,可以回到秦朝末年的農民起義和楚漢戰爭。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拉開了反抗秦朝統治的序幕。隨后,六國舊貴族紛紛起兵響應,劉邦也在沛縣舉兵,加入了這場反抗秦朝的浪潮。公元前207年,劉邦率軍攻入關中,加速了秦朝的覆滅。之后,項羽進入關中,自封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18個諸侯王,劉邦被封為漢王。然而,公元前206年,項羽殺害義帝,劉邦借此機會公開聲討項羽,各路諸侯紛紛響應,楚漢戰爭由此爆發。經過多次戰役,劉邦逐漸壯大勢力,最終在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之戰中擊敗項羽,項羽自刎而亡。同年二月初三,劉邦在定陶登基稱帝,建立西漢王朝,定都長安。</p> <p class="ql-block">那么,長沙國又是如何誕生的呢?楚漢戰爭結束后,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為了鞏固統治,爭取軍事首領的支持,劉邦實行了郡國并行制度,封了七位異姓諸侯王,其中包括吳芮為第一代的吳氏長沙國。吳芮原本只是秦朝的番陽縣令,但因率領越人參加反秦起義,并在楚漢戰爭中站在劉邦一邊,最終被封為長沙王。</p> <p class="ql-block">利蒼,作為西漢初期長沙國的丞相,其權力和地位在長沙國舉足輕重。西漢時期的諸侯國丞相多由皇帝直接任命,兼具地方治理與中央監察的雙重職能。漢惠帝二年四月(前193年),利蒼被封為轪侯,其封國位于今湖北蘄水縣西四十里。利蒼家族共傳四世:侯利倉、侯利豨、侯利彭祖、侯利秩。</p> <p class="ql-block">作為西漢時期的列侯,轪侯國享有諸多特權。在政治上,轪侯的地位僅次于天子和諸侯王,能夠直接參與國家大事,顯示出其在當時社會中的顯赫地位。在經濟上,利蒼不僅獲得了大量的錢財和良田賞賜,還擁有封地的稅收收入,這些原本應歸中央朝廷的稅收,如今歸其所有,極大地增強了其經濟實力。在軍事上,雖然具體特權未見明確記載,但作為貴族統治集團的上層成員,轪侯可能享有某些特殊待遇或資源,這有助于其在地方上的統治和防御。</p> <p class="ql-block">了解了利蒼的歷史地位后,我們便不難理解,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為何能夠充分反映西漢時期最先進的社會文化與科技水平。</p> <p class="ql-block">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湖南省博物院,探尋馬王堆漢墓發掘出的珍貴文物,以及它們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西漢時期,一改秦朝以前貴族死亡后豪華糜爛的陪葬陋習,將活人、活馬、陶俑改為體積更小的木俑。這一轉變,充分體現了西漢社會的文明進步。</p> <p class="ql-block">眼前所見,是一場宮廷舞蹈的生動還原。這些珍貴的文物,為我們現代人研究西漢時期的舞蹈與服飾提供了極高的參考價值。如今流行的漢服,正是我們祖先在2200多年前就已創造的美麗服飾。</p> <p class="ql-block">現在看到的這件文物,名為六博棋。六博棋的起源可追溯至夏朝或更早,盛行于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漢代后逐漸衰落,至晉代失傳。其規則與棋盤設計對后世象棋等棋類游戲產生了深遠影響。</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件珍貴的25弦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完整弦樂器之一。瑟主體為木制,長116厘米,瑟面略拱,設有共鳴窗,弦由素絲搓成,分為三組(中間7弦較粗,內外各9弦較細)。這一發現對研究漢代音樂史具有重要意義。</p> <p class="ql-block">現在看到的是竽簧片。一號墓出土了22管竽模型(無簧片),而三號墓則發現了實用竽殘件,包括23個竹制簧片和折疊管。簧片上的“點簧”技術(用白色小珠調節音高)證明當時已掌握精密音高控制技術。</p> <p class="ql-block">這件文物是西漢時期的七弦琴。最有趣的是,它沒有“秦”這一機構,那么它的音是如何調制的呢?</p> <p class="ql-block">眼前這些陶罐,雖看似普通,卻承載著西漢時期的生活記憶。</p> <p class="ql-block">在馬王堆漢墓展覽館中,我們發現了許多精美的漆器。這證明,早在2200多年前,我國對“漆”這種材料的生產與工藝應用已相當成熟。</p> <p class="ql-block">看到這些琳瑯滿目的漆器,我不禁聯想到山西平遙的推光漆工藝。平遙推光漆工藝正是以大漆為主要原料,而大漆工藝可追溯至22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這正是博物館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那么,大漆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大漆,也稱生漆,是從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漆液。生漆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膠質及水分構成,具有極高的耐用性和防腐性,因此被廣泛用于制作漆器。</p> <p class="ql-block">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是漢代漆器工藝的杰出代表。這些漆器不僅數量眾多,品類齊全,而且制作工藝極為復雜,反映了當時高超的手工藝水平和社會地位的象征。漆器的胎骨通常使用耐腐、防蟲、耐水的金絲楠木,這使得漆器能夠歷經千年而不朽。</p> <p class="ql-block">從這些文物中,我們看到中國釀酒工藝在2200年前已相當成熟。那么,山西汾酒的制作工藝可以追溯到哪個年代呢?根據《北齊書》記載,汾酒(時稱“汾清”)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已備受贊譽,成為皇室貴族喜愛的美酒。由此可見,山西汾酒釀造技術與西漢釀酒工藝之間,還相差700多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現在看到的是真正的漢服。要了解漢服,就必須首先了解西漢的紡織技術,而要了解紡織技術,就必須了解西漢的紡織原料。</p> <p class="ql-block">據講解員介紹,西漢時期我國尚未種植棉花,紡織原料主要來源于桑蠶養殖。因此,漢服多以桑蠶絲紡織為主要原料。</p> <p class="ql-block">桑蠶絲服裝有何特點?首先,它非常輕薄,垂感極佳,所制衣物線條流暢飄逸,婦女穿著顯得優雅大氣。古詩《蠶絲賦》中如此描寫:“輕柔飄逸勝云煙,晶瑩剔透玲瓏色。”以“云煙”比喻蠶絲,強調其通透與輕薄。因此,漢服已成為現代人熱捧的時尚潮流。</p> <p class="ql-block">其次,桑蠶絲具有溫感調節功能,冬季纖維間隙鎖住空氣保暖,夏季快速散熱降溫。此外,它還具有天然屬性三角棱形的蠶絲在光線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凸顯漢服的高貴典雅。</p> <p class="ql-block">這個就是素紗單衣,辛追夫人隨葬品,重僅49克,長132厘米,以極細蠶絲織成,薄如蟬翼,輕若煙霧。它展現了漢代紡織技術的巔峰,是目前世界上最輕薄的古代服飾。</p> <p class="ql-block">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書寫在帛書上的《天文氣象雜占》,31幅彗星圖詳細的記錄了彗星名稱以及運行特征,為促進農業生產提供了科學氣象依據,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的彗星圖譜。</p> <p class="ql-block">《天文氣象雜占》不僅展示了漢代天文學的卓越成就,也揭示了先秦至漢初占卜文化的融合與傳承。其彗星圖譜與天文數據至今仍為科學史研究的關鍵依據。</p> <p class="ql-block">《五星占》記載的金星會合周期測算誤差僅0.48天,體現西漢初期天文觀測的高精度。</p> <p class="ql-block">帛書反映了戰國至漢初的天文氣象知識體系,是研究古代占卜文化、天文學史及圖像傳播的重要實物資料。其暈象圖與后世云圖存在明顯淵源,印證了中國古代氣象觀測的連續性。</p> <p class="ql-block">現在看到的是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脈灸經》經絡圖,中醫在研究經絡方面早在西漢時期就廣泛應用了。</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書寫在帛書上有關中醫經,脈,絡的理論。</p> <p class="ql-block">西漢時期的冶煉技術已經達到一個鼎盛時期,極具代表性的四羊方尊的造型獨特,其肩部裝飾有四只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巧妙地伸出器外,而羊身與羊腿則附于尊的腹部及圈足上,形成了巧妙的結合。方尊的四面正中各有一雙角龍首探出器表,從方尊每邊右肩蜿蜒至前居中央。考古學者分析,四羊方尊采用了精湛的兩次分鑄技術鑄造而成,整體澆鑄一氣呵成,展現了當時高超的鑄造水平?。</p> <p class="ql-block">這個青銅器叫皿方罍(讀lei商代);</p><p class="ql-block">中國古代盛器。青銅或陶制。圓形或方形。小口、深腹、圈足,有蓋,肩部有兩環耳。用以盛酒和水,也用作禮器。</p><p class="ql-block">被譽為“方罍之王”,是中國青銅器鼎盛時期的巔峰之作。器身通高63.6厘米,以云雷紋為底,飾獸面紋、夔龍紋等,雕刻繁復精美。</p> <p class="ql-block">我們現在看到的是T形帛畫(西漢)也被稱為“非衣”或“裴衣”??這種帛畫在出殯時張舉,作為銘旌使用,因此也被稱為“非衣”?。在《說文·衣部》中,“裴”字解釋為“長衣”,因此“非衣”也可以讀作“裴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覆蓋于辛追夫人內棺之上,分天上、人間、地府三層,以朱、黃、黑三色繪制,展現漢代升仙思想。其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使其成為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這個器物叫虎座鳳架懸鼓,是楚國樂器典型的代表器物。 這是中國楚墓中發掘出的最大虎座鳳架鼓之一。整個作品的造型別致典雅,設計精良,體現了設計者絕妙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具有濃厚的楚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當我們參觀完馬王堆漢墓文物陳列后,百思不得其解,這些文物深埋地下2200多年怎么保護的這么完好?這究竟是什么方法呢?</p><p class="ql-block">博物館的志愿者告訴我們;首先,馬王堆漢墓的地理位置和構造為其提供了天然的保護,墓葬深埋地下約20米,墓室四周及頂部覆蓋了1米厚的青膏泥層,隔絕氧氣并形成恒溫恒濕環境。此外,槨室外圍填充木炭層進一步防潮,棺槨采用耐腐蝕的楠木制成。其次墓頂封土厚實且分布復雜,盜墓者挖掘時易誤判墓室位置。棺液中含有朱砂等成分,形成抑菌環境,進一步保護了文物?,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馬王堆漢墓內的文物能夠歷經千年仍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這就是湖南博物院馬王堆文物陳列館想要告訴我們在2200多年前西漢社會的許許多多的過往。通過參觀我們更加領悟到了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文化自信內含。</p><p class="ql-block">下一個目標河南南陽“世界月季大觀園”,看看那里的月季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城县|
莎车县|
呼和浩特市|
临朐县|
大名县|
郧西县|
南溪县|
麻栗坡县|
周口市|
卢龙县|
固始县|
成安县|
额济纳旗|
永春县|
来宾市|
商洛市|
收藏|
鱼台县|
兴和县|
弥勒县|
马鞍山市|
高邮市|
涪陵区|
菏泽市|
泽州县|
桂阳县|
五华县|
大庆市|
柳河县|
琼海市|
海南省|
甘南县|
昌邑市|
长宁区|
洛南县|
巴里|
仪陇县|
长阳|
陕西省|
浦江县|
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