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武當太子坡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武當山,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該建筑群背依獅子山,右有天池飛瀑,左接十八盤棧道,遠眺似出水芙蓉,近看猶如富麗城池。巧妙利用陡坡地形,占地1.6萬平方米,擁有200余間殿宇,包括“ 一里四道門”、“九曲黃河墻”、“五云樓”、“復真觀大殿”等著名景點。其中,五云樓高15.8米,頂層采用“一柱十二梁”結構,是武當山最高的木構建筑。景區內還有太子殿等景觀,展現了古代建筑藝術的精湛技藝。</p> <p class="ql-block"> 一里四道門:“一里四道門”是武當山太子坡的獨特景觀。從太子坡山門進入,一里路程中依次設有四道風格古樸的門。首道門“太子坡”門,由駙馬都尉沐昕題寫匾額。接著沿九曲黃河墻前行,依次經過二道門可見“福祿壽”,三道門為復真觀大門,最后是刻有“云崖初步”的復真觀大殿門,它們不僅體現了建筑的精巧布局,更蘊含著道家聞道、悟道、修道、契道的深刻哲理,令人稱奇。</p> <p class="ql-block"> 九曲黃河墻:從太子坡山門進入,可見紅墻翠瓦的夾墻復道依山就勢、蜿蜒起伏。墻體厚1.5米,高2.5米,渾圓平整,配以綠色琉璃瓦頂,猶如巨龍盤旋。71米的距離內,九曲回環,氣勢非凡,既體現了皇家建筑的氣派,也蘊含著道家“天人合一”“曲徑通幽”等思想,是建筑藝術與文化內涵的完美結合,是武當山上最獨樹一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復真觀:傳說,這里是凈樂國太子初入武當的修行地。但是,修行之初太子意志不堅,欲出山還俗,其師紫氣元君化成老婆婆借“鐵杵磨針”點化他,使太子復歸山中,所以太子坡也叫“復真觀”。</p> <p class="ql-block"> 復真觀大殿:復真觀大殿,又名“祖師殿”,位于武當山太子坡,是復真觀神靈區的主體建筑。它敕建于明永樂十年,經嘉靖擴建、康熙重修。大殿依山勢而建,在九曲黃河墻、龍虎殿等鋪墊下,于第二重院落高臺突起,富麗堂皇,莊嚴肅穆。殿內供奉著武當山全山最大的彩繪木雕像——真武神像和侍從金童玉女,雖歷經600年,仍燦美如新。通過這座大殿,既能感受到明代皇家建筑的大氣,又能看到清代民間建筑的精巧,是武當山建筑藝術與歷史文化的重要體現,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瞻仰。</p> <p class="ql-block"> 紅三軍八師政治部舊址及紅軍宣傳標語:大殿北有門進入北道院。1931年,紅三軍第八師駐此。臺北為客堂,堂前有一座照壁,上有紅三軍革命標語“紅軍是工農貧民的軍隊!”、“實行土地革命!”等,落款為“紅三軍第八師政治部”也許武當山因此在特殊年代得以完整保存。</p> <p class="ql-block"> 五云樓:太子坡的五云樓,是明代建筑瑰寶,距今已有600余年歷史。樓高15.8米,為現存武當山最高木構建筑。其采用全木結構,各層布局巧妙。最為神奇的是頂層“一柱十二梁”,一根立柱上十二根梁枋穿鑿交叉疊擱,計算周密,既節約用材又增大空間,體現了古代建筑智慧,是力學與美學的完美結合,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感受這一古建筑奇跡。十二根梁枋穿插于同一根中心柱上,是古人借山坡建樓的智慧結晶,也被叫做“一柱十二梁”。歷經數百年,仍完整牢固。</p> <p class="ql-block"> 太子讀書殿:這里是古代讀書人朝拜的圣地,也是武當“靈驗”之地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殿內供奉為12歲的太子讀書像,為真武大帝得道前塑像。</span>殿內布置獨具匠心,少年真武讀書的壁畫、石案、筆墨、古籍等,營造出濃厚的刻苦讀書氛圍。殿中還供奉著銅鑄太子讀書像,每年中、高考前夕,許多家長和學子都會到此祈愿,希望學業有成,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祈福納祥的傳統。</p> <p class="ql-block"> 許多莘莘學子都會虔誠的瞻仰這里,希望自己的學業學有所成。</p> <p class="ql-block"> 謝謝分享!</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赉特旗|
洪雅县|
靖边县|
读书|
扎赉特旗|
宁武县|
驻马店市|
大同市|
方城县|
高阳县|
会理县|
满洲里市|
安新县|
海兴县|
永昌县|
松阳县|
宜阳县|
昆明市|
房产|
成安县|
黔南|
梁平县|
黄梅县|
余干县|
芜湖县|
桃园县|
蒲城县|
渭源县|
玉田县|
桑植县|
开封市|
浦江县|
四平市|
镇沅|
莱阳市|
苗栗市|
绵阳市|
凤冈县|
安阳市|
贺兰县|
社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