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湘西是封閉千年的古老地方,傳說中有許多未解之謎。五十年以后,機緣巧合,最近去湘西四大名鎮之一的瀘溪縣浦市鎮,去拜訪當年我的精神偶像楊圣金老師,在浦市鎮仔細尋找50年前的蛛絲馬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在渡江碼頭畫渡船、江東寺山水速寫稿,在喧鬧的市場用手機攝影,用硬筆畫街景、人物速寫稿,所到之處極盡聯接童年的記憶,也偶遇到湘西巫儺文化儺面具的傳承人劉明星老師及其兒子劉涵,也算這次不虛此行了。</p> <p class="ql-block"> 說起與瀘溪浦市的緣份,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后期,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我隨父母下放農村十年,文革時期父親工作調整,被分配到辰溪縣方田公社高橋中心小學當校長,母親也跟隨父親從縣委招待所到學校所在地插隊落戶。就是這個原因,父母把兩歲多的我,4歲多的姐姐一起,到達這個偏辟的小鄉村,我成了年紀最小外來戶。在這里,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時代。也經常往返浦市、江東、高橋小學,趕集、走親訪友、旅行,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成了我生命的美好記憶。感恩楊圣金老師及他的時任大隊書記父母親,田繼德老師等許多老師,是他們在我們人生最困難、最黑暗時伸出援手,給我播下理想的種子,點燃對生活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時間過得很快,一愰近五十年過去了,我從一個朝氣蓬勃的少年,變成了花白老頭,這是歲月的痕跡。明年就要退休了,退休前借回辰溪的機緣,再次到闊別五十年的地方走走看看。不過這次喜憂參半,喜的是遇到最好的老師和偶遇想遇見的人,傷感的是,再也回不去從前了。那個曾經穿流不息、 熙熙攘攘的大碼頭,再也悄無聲息。當地政府在沿河重修了防洪大堤,集防洪、市民休閑娛樂多功能,大堤兩端堵死了汽車的進入,事與愿違,原先游人如織的景象,卻因交通不便利,讓防洪堤成了擺設。那記憶深處,浦市古鎮沿河那條著名的磨得烏黑發亮的青石板網紅街,被管理者拔掉重修,殊不知這些藏著歲月痕跡的、刻著傳統文化基因密碼的古老臨街商鋪,散發著人間煙火味道的茶館、酒鋪就是最珍貴的寶貝,被當作草芥丟棄。政府缺乏高人經營,本應該修舊如舊,留住原住民,變成了花5億重金拔掉重建,這些搔操作,讓以前人聲鼎沸、人來人往的古街古鎮,消失在歲月的長河里。</p> <p class="ql-block"> 在與他深入交談的過程中,得知他從泰國回國,他在泰國有一份心儀的工作,且成家并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這次回湘西浦市是應父親的催促,繼承非遺文化傳承,在國內要呆三至五個月,弄清巫儺文化儺面具的制作工藝過程,擔當起文化傳承的大任。</p><p class="ql-block"> 這次回來,他很傷感。浦市曾經熟悉的玩伴、同學很少,走在浦市二中那個曾經戲嬉、玩耍的地方,溝起了他童年的美好回憶,唯獨不見的是兒時玩伴的蹤影。曾經人流如潮的街景,茶館熱氣騰騰的樣子,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都蕩然無存。我與他很有同感,聊起我的童年,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此時有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味道。在這里呆了一個多小時,知曉他爸的活動時間,期待次日與他的不期而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劉明星的兒子劉涵對我說:鄉愁是什么?既怕失去,又得不到,最終要失去她,這就是鄉愁。這也是他作為海外游子回到他朝思暮想的故鄉的深刻體悟吧。</p> <p class="ql-block"> 次日在預定時間,我見到朝思暮想的楊老師,他是當地人,曾經在這里讀過高中,在銀行工作,在他的帶領下,我再次來到儺面具店鋪,見到了儺面具非遺傳承人劉明星和他的兒子劉涵。在與他的交談中,我了解到神秘的巫儺文化背后的故事。下面,我以一問一答的形式,講述巫儺文化儺面具非遺傳承人劉明星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1.譚曉衛:劉老師,請你簡單介紹一下儺面具是干什么用的,在什么場景應用得多?</p><p class="ql-block"> 劉明星:儺面具是湘西巫儺文化戲的重要文化載體,與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如盼雨求雨,土地公公、土地娘娘,乞求五谷豐登,都是老百姓實際需求,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們就給造一個什么東西。在湘西地區,每年3月初5就是儺神節,老百姓希望以這種方式降妖除魔,祈福平安。其次在中元節時這些面具用得比較多,是祭祀先人用的禮器的重要載體和方式。</p> <p class="ql-block">2.譚曉衛:你的儺面具一般用什么材質雕刻?都塑造了哪些神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劉明星:雕刻儺面具的木材很多,一般的用樟木制作面具,也有的用梧桐樹木制作,這類材料比較輕,便于佩戴。如果要塑造圖騰的話,可以用千年炭化陰沉木雕刻作品。主要制作巫神的形象,常見的有福祿壽,三星獻瑞,傳統的喻語雷公電母、牛頭馬面、開山神、先鋒小姐等。另外,儺面具還用于神仙和圖騰形象的制作,如用樟木雕的羊神、狗神,如吞口圖騰,用于辟邪納福。</p> <p class="ql-block"> 3.譚曉衛:劉老師,你剛開始如何學習制作儺面具的?如何進行學習的?</p><p class="ql-block"> 劉明星:我的作品都是原創的,沒有抄襲、復制的成分。年輕時,跟著人物雕刻師傅雕菩薩,雕過十八羅漢,二十四諸天,對儺面具的原創打下深刻基礎。與此同時,我認真學習傳統文化基礎,學習過美術,吸收過傳統藝術,傳統色彩,大紅大綠,黑白分明,視角沖擊強,冷暖色變化,正統人物用暖色調,反派人物用冷色調,愛僧分明,色彩層次感,高光,過渡,對比色,大的基調定后,求變化,受光面亮,北京、上海專家到浦市觀摩后,非常肯定色彩,已經形成自己獨特風格,本人受佛、道影響,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現象。</p> <p class="ql-block"> 4.譚曉衛:劉老師你的木雕老師是誰?</p><p class="ql-block"> 劉明星:我拜的木雕造形師傅名叫王子軍,開光點將(通神的東西),用雞用筆,這些必須師承,別人不會告訴你,許多師傅會留一手,教會徒弟,我餓死師傅的傳說,另一名師傅叫湯明澤,負責倒摸具的活,由師傅提供素材,供徒弟參考摹仿。</p> <p class="ql-block"> 5.譚曉衛:劉老師你有哪些對儺面具有用的學習和工作經歷?</p><p class="ql-block"> 年輕時,我畫過素描,色彩,后學國畫,人物,山水,花鳥,后面到陶瓷廠搞美工,落實政策到瀘溪縣石里坪南村知青下鄉11年。1977年,后面浦市陶瓷廠搞美工,由于地主成份不好,招工招干受限,大隊書記不準到瓷器廠,后面經過做工作,還是去了瓷器廠工作,為儺面具制作打下了伏筆。當時年輕,借著師傅教給我的手藝,憑著自己的滿腔熱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雕了許多物件,當時有的物件送了人,別人也沒有給錢,但是雕多了,就有成就感,名氣也大了一些。</p> <p class="ql-block">6.譚曉衛:為什么能夠堅持走文化傳承這一條路?</p><p class="ql-block"> 劉明星: 我拜師學習藝術,非常虔誠,沒有功利性,我現年75歲了,我一直堅守這個正道,非常專一,非常專業,別人叫我儺面具癡子,就是將一件手藝做到極致,沒有熱愛、沒有專一,沒有堅守,肯定做不好。在當今利益至上的社會里,做公益、做傳承是需要勇氣的,是要不為利益所動,排除一切壓力和非議。既然選定了這條道路,就堅定地走下去,將來身體原因做不了,就要兒子扛起這份傳承責任。這不,我特意把兒子從泰國叫回來,把自己的理念、技法傳授給他。這也許就是文化傳承的意義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離開店鋪,我與楊老師回到旅店浦市醉酒店,歡快暢聊,雙方都帶著激情,仿佛穿越數十年,回到那個天真無邪的年代。回憶是美好的,但現實很骨感,我們都不再是那個英俊兒童、少年的形象,帶著沉甸甸的感受,滿滿的收獲離開這個千年古鎮,也許退休后還會再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澧县|
余姚市|
鄄城县|
永德县|
牙克石市|
嘉鱼县|
淳化县|
阜宁县|
明光市|
塔城市|
金华市|
伽师县|
汝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海丰县|
临城县|
岳池县|
达拉特旗|
安岳县|
南涧|
宁武县|
威信县|
湖北省|
达州市|
北海市|
永泰县|
淮滨县|
库伦旗|
涿鹿县|
武陟县|
奉新县|
平山县|
外汇|
富阳市|
建始县|
塔城市|
尉犁县|
阿坝|
榆中县|
驻马店市|
隆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