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介紹:王淦昌、趙九章、王應睞、郭永懷、汪猷、華羅庚、錢學森、侯祥麟 <b>王淦昌</b>(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核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長期從事核武器研制,指導并參加了中國原子彈、氫彈研制工作,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研制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指導中國第一次地下核試驗,領導并組織了中國第二、第三次地下核試驗。促成建立高功率激光物理聯合實驗室并指導慣性約束核聚變的研究,是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奠基者。198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兩項) 。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b> 趙九章</b>(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 中國科學院院士、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空間物理學家、教育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空間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中國科學院衛星設計研究院院長。1999年9月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趙九章畢生從事現代氣象學、海浪和臺風中心預報、地球物理學、空間物理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b> 王應睞</b>(1907年11月13日-2001年5月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 生物化學家,中國近代生物化學科研事業的主要奠基人。王應睞主要研究酶化學與營養代謝,對維生素、血紅蛋白、琥珀酸脫氫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酶朊與FAD是以共價鍵結合,并受底物與磷酸鹽等物激活,這項工作是該酶研究的重要突破。成功地組織了在世界上首次完成具有生物活力的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和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兩項重大基礎性工作。<br> <b> 郭永懷</b>(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68年12月5日因飛機失事不幸犧牲,12月25日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國際社會發布公告,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 <br> 郭永懷長期從事航空工程研究,發現了上臨界馬赫數,發展了奇異攝動理論中的變形坐標法,即國際上公認的PLK方法,倡導了中國高速空氣動力學、電磁流體力學和爆炸力學等新興學科的研究。擔負國防科學研究的業務領導工作,為發展中國核彈與導彈等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汪猷(1910年6月7日—1997年5月6日),有機化學家、生物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通訊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 。我國生物有機化學的一代宗師,中國抗生素研究和生產的奠基人之一。 汪猷主要研究多肽、蛋白質、核苷、核苷酸、寡核苷酸、碳水化合物,甾族激素、抗生素等天然產物有機化學。<br> <b> 華羅庚</b>(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br>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春從美國經香港抵達北京,在歸國途中寫下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之后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1951年當選為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同年被任命為即將成立的數學研究所所長;1954年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至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選聘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為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br> <b> 錢學森</b>(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著名航天科學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七屆、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br> 錢學森開創了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兩門新興學科,為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錢學森最先為中國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并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技術領導職務 ,為實現中國國防尖端技術的新突破建立了卓越功勛 。他潛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論、系統工程理論,廣泛應用于軍事、農業、林業乃至社會經濟各個領域的實踐活動,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br> 1991年10月,錢學森被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被授予一級英雄模范獎章。1999年9月,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錢學森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世界的中國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br> <b> 侯祥麟</b>(1912年4月4日—2008年12月8日), 中國化學工程學家,燃料化工專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 。1978年4月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兼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院長。 <br> 侯祥麟是中國煉油技術的奠基人和石油化工技術的開拓者之一,組織領導和指導支持了大量科技攻關,為國家填補了石油石化領域的許多重大科技空白,解決了石油石化產業發展中的許多重大問題,提出了許多事關國家科技進步和長遠發展的重要建議。2023年獲小行星命名,編號為236845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侯祥麟星”。 <br> <b>文圖搜集/美篇制作:常青</b>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侯马市|
库伦旗|
桦南县|
南岸区|
恭城|
福建省|
晋中市|
绵竹市|
绥棱县|
黔西县|
柏乡县|
依安县|
海伦市|
大冶市|
根河市|
探索|
乃东县|
永川市|
鲜城|
文水县|
泗阳县|
即墨市|
上犹县|
肥城市|
岚皋县|
安宁市|
贵港市|
丰镇市|
巍山|
前郭尔|
剑河县|
富源县|
沧源|
仲巴县|
剑川县|
灌阳县|
年辖:市辖区|
汝南县|
桃江县|
钟祥市|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