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同的地域,有其不同的語言文化習俗。在古老的贛撫平原,在臨、汝兩河流域,這些地方所保留的方言特殊詞匯,我們則可以直接追溯到商周時期甚至更遙遠的石器時代。</p><p class="ql-block">任何事物形成和發展變化,都是有其本源的,而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一個詞匯的本義也就是它的最初起始義,是我們認知詞義的源頭,也是語言文化和文字本義的起點和中心。語言學原理告訴我們,這些起源于遠古時代的原生詞匯是古時人們最初的思想意識,讓我們得以知道,不管通語還是方言,它們都有最初產生的原生詞匯。</p> <p class="ql-block">宜黃話中,“后生”的詞義來源可以追溯到以下傳世文獻:</p><p class="ql-block">###一為“后土所生的后代”。如《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 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 炎居生節并,節并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于江(河)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壤, 以處江(河)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又如《大荒北經》:“后土生信,信生夸父”。</p><p class="ql-block">###二為“子孫”。如《詩經.殷武》句中的“壽考且寧,以保我后生”,鄭玄釋為“子孫”。</p><p class="ql-block">###三為“下一代”或“年輕人”。如唐.李白《上李邕》:“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少年。”</p><p class="ql-block">這些義項,在贛方言區皆為常用,尤以“年輕”義為最,且常常出于鄉夫村婦之口,甚至連未讀書識字的老人也習以用之。</p> <p class="ql-block">《大荒北經》:“后土生信,信生夸父。”</p> <p class="ql-block">夸父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巨人,在中國家喻戶曉,他立志追趕太陽,半路上渴死了。夸父是《山海經》名人,在七部經卷中都有出現。</p><p class="ql-block">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桃林)。——《山海經·海外北經》</p><p class="ql-block">意思是:夸父不停地追太陽,口渴,把黃水、渭(漕)水的水都喝干了,再去喝眾流北集的大河里的水,還是沒追到太陽就渴死了。他把手杖丟了,化成了一片桃樹林。</p><p class="ql-block">大荒之中,有山(山水)名曰成都(堵)載天(田)。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影),逮之于禺(偶)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跑)大澤,未至,死于此。——《山海經·大荒北經》</p><p class="ql-block">這個版本中講夸父死在一座名為“偶谷”的大山上,他追到日影的地方叫做偶谷,就是與太陽東升相對太陽落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按照甲骨文字東的構形,與之相對偶又表示西的?字,正是偶谷的地方。?谷就是今稱曹谷,也即宜黃縣曹山寺的荷玉山。而夸父棄其杖化作桃林的地方就是眾流北集的宜黃縣桃陂鎮。</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蓝旗|
内黄县|
金乡县|
宁波市|
巩义市|
丰城市|
蓬莱市|
卫辉市|
昂仁县|
土默特右旗|
加查县|
绥棱县|
莱西市|
竹溪县|
苏尼特左旗|
巴林右旗|
聊城市|
凭祥市|
保山市|
合川市|
正蓝旗|
叶城县|
宁陕县|
永顺县|
宜阳县|
攀枝花市|
高淳县|
同仁县|
黎川县|
德令哈市|
珠海市|
博客|
淄博市|
绩溪县|
东光县|
荃湾区|
吉木萨尔县|
宾川县|
西华县|
黎城县|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