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提貨籠 <p class="ql-block"> 提貨籠是用細竹篾編制而成,有蓋,非常精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非常盛行,是各家必備之物。形狀有長方形,圓形。長方形是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盛放禮品所用。</p> <p class="ql-block"> 我奶奶的提貨籠是圓形的,是用來盛放干饃、點心、餅干等食物。奶奶的提貨籠卻懸掛在炕頭樓楞子上,其高度一般是成人站在炕上舉手可及。懸空的原因其一是防老鼠。(因那時土房土樓,老鼠較多)</p><p class="ql-block"> 其二是那時經濟困難,食糧緊缺,也含有細水長流的意思。若放在我們夠得著的地方,勢必會被我們幾個一氣子吃個凈光。</p> <p class="ql-block"> 那時我們當地風俗,各村一年兩次古會,我村是農歷七月十三和十月初八。過會所接的禮物,經相互反復贈送后,至周圍各村古會結束,而送過剩余的禮品,只好留下自用。以及二月二炒的包谷豆兒,八月十五所烙的坨坨饃,待全家晚上吃過后所剩均交由奶奶保管,其本意和目的是孝敬她老人家,讓她平時有零食可用,吃起來又順手方便。但奶奶往往舍不得自已吃,或吃的很少,其大部分都給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分著吃了。若未到吃飯時,我們感到饑餓了,她總是雪中送炭,不但緩解了我們的饑餓,而且感覺吃起來比任何時候都香,心里感到奶奶如此及時而善解孫輩之意,給我們有計劃的發放,完全做到精打細算,細水長流。</p> <p class="ql-block"> 奶奶的提貨籠象磁鐵一樣吸引著我們。記得那時我們放學后,總喜歡去奶奶的房間,圍著奶奶,眼晴有意無意的、不由自主的、習慣性的仰著頭,緊盯著半空的提貨籠,于是奶奶便心領神會,總是說:“你們又餓了”然后踮起小腳,用她那微顫的手,小心翼翼地取下提貨籠,取出一個坨坨饃給我們每人掰一小塊,或每人一塊餅干,或一把包谷豆兒,她也總是叮嚀著我們,“慢慢吃,別硌著牙,”于是我們嚼著零食,便心滿意足的離開了。</p><p class="ql-block"> 但也曾經幾次,去奶奶的房間,她說:“沒有了”但我們還不太相信,仍不愿離開,于是奶奶取下空籠讓我們親眼瞧一下,還安慰我們說:“等會兒就吃飯了,”我們才不得不戀戀不舍,不情不愿的離開。</p> <p class="ql-block"> 此事盡管已過去好多年了,但至今仍記憶猶新,如昨日之事。如今奶奶的提貨籠也早已成為古董,該進博物館了。它標志著那個年代最溫暖的見證一一它見證了一位慈祥老人如何在艱難的歲月里,用最簡單的食物和最深沉的愛,喂養大了我們兄弟姐妹的希望和成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名山县|
林周县|
安龙县|
宾阳县|
沙坪坝区|
正安县|
松原市|
玛曲县|
阿拉善盟|
昌吉市|
金坛市|
广河县|
平定县|
滨海县|
丰顺县|
砚山县|
尼勒克县|
天津市|
庆阳市|
桦甸市|
乐清市|
章丘市|
济源市|
花垣县|
东莞市|
凭祥市|
独山县|
弥勒县|
济阳县|
丹阳市|
北川|
达孜县|
靖安县|
瑞安市|
策勒县|
晴隆县|
抚远县|
杭锦旗|
湾仔区|
青川县|
莒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