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望遠行·湛江湖光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填詞/任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地陷山崩水幾重,云淡風輕碧穹。亭臺樓閣倚天通,萬緣清靜慰相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呈碧綠,不言中,領略清幽郁蒙。天然造化見奇功,愣嚴禪寺盡丹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乙巳四月初四(2025.5.1)酒后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望遠行,唐教坊曲,后用作詞調名。令詞始自韋莊。《中原音韻》注“商調”。《太和正音譜》亦注“商調”。 至北宋方演變為慢詞,始自宋柳永,“繡幃睡起”詞注“中呂調”,“長空降瑞”詞注“仙呂調”。任半塘《教坊記箋訂》云:“調名本義與漢鼓吹曲內之《望行人》同。唐王建、張籍均有《望行人》辭,孟郊有《望遠曲》。”敦煌曲辭亦有此調名。調名即詠眺望出征人或出行人漸行遠的本意。此調自隋唐五代至宋初,由令詞演變為慢詞,俱名《望遠行》。此調小令始見五代后蜀趙崇祚《花間集》所輯唐韋莊詞;慢詞始見北宋柳永《樂章集》。此調有不同諸格體,俱為雙調。前片九句,后片十一句,共一百零六字。前片第二、五、八、九句和后片第一、三、六、九、十一句押韻,均用仄聲韻。以南唐李璟《望遠行·碧砌花光照眼明》為正體:雙調,五十五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后段五句四平韻。按《花草粹編》前段第二句“朱扉鎮日長扃”、換頭句“殘月秣陵砧”各少一字,今從二主詞原本校定;以李珣《望遠行·春日遲遲思寂寥》為變體一:雙調,五十三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后段五句四平韻。此與李璟詞同,惟前段第二句、后段第三句各少一字異。 按《花間集》李詞別首前段第一句“露滴幽亭落葉時”,“露”字仄聲。第三句“玉郎一去負佳期”,“玉”字、“一”字俱仄聲。后段第四句“吟蛩斷續漏頻移”,“斷”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以韋莊《望遠行·欲別無言倚畫屏》為變體二:雙調,六十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后段七句五平韻。此詞前后段換韻,前段第二句、第四句各五字,后段結多五字兩句,與諸家不同,無可參校;以《樂府雅詞》無名氏《望遠行·當時云雨夢》為變體三:雙調,七十八字,前段六句四平韻,后段七句四平韻。此見《樂府雅詞》本,宋人無填此格者。惟黃庭堅集有入聲韻詞一體與此字句悉同,只前后兩結皆七字句,少一字。因詞俚不錄;以柳永《望遠行·繡幃睡起》為變體四:雙調,一百七字,前段十句四仄韻,后段十一句六仄韻。汲古閣本后段第四句脫去“對此”二字,結句“圍”字訛作“圖”字,又脫去“小”字,今從《花草粹編》增定。 按宋人填此調者,只柳永詞二首,《梅苑》詞一首,故譜內可平可仄悉參后詞,無他首相校;以柳永《望遠行·長空降瑞》為變體五:雙調,一百六字,前段九句四仄韻,后段十一句五仄韻。此與“繡幃睡起”詞同,惟前段第六、七、八句句讀小異,結句六字,較前詞亦少一字;以《梅苑》無名氏《望遠行·重陰未解》 為變體六:雙調,一百六字,前段九句四仄韻,后段十句五仄韻。此與“長空降瑞”詞同,惟后段第七、八句句讀小異。 按柳詞句讀未免參差,此詞最為整齊,填者亦宗之。本詞依李珣《望遠行·春日遲遲思寂寥》詞調格律格式,詞林正韻。)</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里|
深泽县|
巴楚县|
东乌|
林州市|
长葛市|
丘北县|
郎溪县|
海口市|
山丹县|
石楼县|
湖州市|
中山市|
台中市|
承德县|
海宁市|
进贤县|
开封市|
江门市|
盐边县|
梓潼县|
金昌市|
墨竹工卡县|
白城市|
富裕县|
鞍山市|
棋牌|
香港
|
赣榆县|
当阳市|
武穴市|
永春县|
寿宁县|
长阳|
夏河县|
靖远县|
沙雅县|
丽江市|
和平县|
大田县|
扶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