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常見好友伏案抄經,頗為勤奮。</p><p class="ql-block"> 贊之,則曰,應龍泉寺僧之邀,抄寫佛經教義,用于裝入佛像。又曰,內容不限,可長文,可短句,三言兩語不嫌少,長篇大論不嫌多,你喜歡書法,也可以一起抄寫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曾幾何時,龍泉寺因一批集高智與高知于一身的“科技僧”與他們創作的動漫人物“賢二”而名聲大震。吾亦曾去北京鳳凰嶺尋訪過幾次,并且有緣遇見“賢二”的創作法師。法師人很安靜、溫和、博學,行為舉止有禮、有節、有度,令吾印象深刻。一聽為龍泉寺寫經,遂來了興致,虔誠地加入抄寫之列。</p> <p class="ql-block"> 當然,還是抄寫那本懷仁集字《圣教序》里的《心經》。</p><p class="ql-block"> 吾之所以對這篇《心經》情有獨鐘,不僅因為它集結了晉代書圣王羲之一生的書法精華,背后的故事更令人唏噓與敬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看過《西游經》的人都會對唐僧印象印刻,其實歷史上真有其人。唐僧的原型就是唐代高僧,俗名陳祎,乳名江流兒,法名玄奘,號三藏。史傳,玄奘法師是中國佛教法相宗的創始人,他從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去天竺取經,經歷西域十六國,搜集梵文佛經675部,于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長安,奉敕在長安弘福寺潛心譯經。他用三年時間譯完佛經,又上書請求唐太宗為全部經文寫序。太宗欣然應允,于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寫就序文,又讓太子李治寫了述記。</p> <p class="ql-block"> 玄奘法師及其佛徒們皆認為,皇上所寫之序是最權威的“護法寶”,刻之于石方能永世流傳。于是,玄奘法師先請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用楷書,將太宗所寫之序、太子所作之記與自己所譯《心經》,一起抄寫了,刻在石碑上,立于自己的藏經浮圖——大雁塔下,世稱《雁塔圣教序》。</p> <p class="ql-block"> 對此,弘福寺僧懷仁則心生一個更為宏偉的意愿。他上奏太宗:“為了使陛下所書之序能永存于世,臣僧將邀請一位書圣來抄寫序文,不知圣上意下如何?”</p><p class="ql-block"> “誰?”太宗疑惑地問。</p><p class="ql-block"> “草圣王羲之。”</p><p class="ql-block"> 作為書圣王羲之的“忠實鐵粉”,太宗龍顏大悅:“朕一生唯雅好王羲之大師之字,如能使前朝草圣由天而降書寫碑文,朕當拜之為師,可惜此皆白日之夢耳!”</p> <p class="ql-block"> 懷仁正色奏道:“非夢也!臣思之,只要圣上下一道旨,號令天下,廣征王羲之墨跡,命臣僧辨識、精選之,還怕碑文不成嗎?”</p><p class="ql-block"> 唐太宗聞言大悅,準了懷仁所奏,并封其為征字刻碑總管禪師,專管征字、選字、集字和刻碑事宜。</p> <p class="ql-block"> 懷仁不僅本身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還是一位狂熱的王羲之書法愛好者。他的集字刻碑并不完全是為了迎合太宗皇帝的喜好,更是當作一項書法事業去做。領旨后,他便開始全身心投入這項費時費力而又浩大繁重的集字“工程”。其時,距離王羲之去世已近300年,那些跨越時空的字跡來自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材質的殘卷,有的寫在絹帛上泛起霉點、有的刻在木簡上字跡斑駁......懷仁每次獲知某某藏有王羲之墨跡,不論路程多遠都會上門求借或重金收購,然后不辭辛勞地從征集來的大量王羲之墨跡中篩選集字。</p> <p class="ql-block"> 懷仁從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一直干到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方才完成這項艱巨的集字刻碑任務。這場史上最難的“拼圖游戲”,持續了整整24年!</p><p class="ql-block"> 在集字的過程中,為了補齊所缺之字,還曾經在全國重金征購。因此,歷史上流傳著王羲之“一字值千金”的佳話。這塊由懷仁歷盡千辛萬苦集刻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也獲得了“千金帖”的美稱。此碑現存西安碑林。王羲之書法也賴此以傳,成為后世書家爭相學習的法本。</p> <p class="ql-block"> 由于懷仁對于書學的深厚造詣和嚴謹態度,使得這塊集字名碑點畫結構、起承轉合、篇章氣勢,無不纖微克肖,充分體現了王羲之書法的風格、特點與韻味,達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簡靜”的境界。這篇260字的《心經》,據說“每個字都經過40余位書法家的反復推敲,連墨色濃淡都與原作匹配”,可以說這篇集字《心經》“不僅是對書圣筆法的復刻,更是對其精神世界的解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誠如“瀾庭”所言:看這篇集字經文,就會發現王羲之的書法與佛教空性思想竟有驚人的契合:</p><p class="ql-block"> “色”字用筆,如驚鴻掠水,左側三點似花瓣飄落,詮釋著“色即是空”的無常。</p><p class="ql-block"> “空”字寶蓋頭,如穹廬籠罩,內部筆畫虛實相生,暗合“真空妙有”的禪理。</p><p class="ql-block"> 行距疏朗如晨霧散開,字與字似斷還連,恰似“不生不滅”的般若境界。</p><p class="ql-block"> 這種字理與佛理的共鳴并非偶然,王羲之晚年隱居會稽,常與支遁等名僧談玄論道,他的信札中多次出現“當復何言”、“豈不痛哉”等充滿佛家“無常觀”的感嘆。</p> <p class="ql-block"> 初學書法時,吾曾購得一本《歷代心經書法名品集》,涵蓋了從晉代王羲之、唐代歐陽珣、張旭,宋代蘇軾、元代趙孟頫、吳鎮......直到近代弘一法師、溥儒等 20位書法名家所書《心經》。眾位名家書風各異、氣韻不同,篆隸楷行草皆有,單獨看每一篇都可以作為學習的范本,但是吾對懷仁集字的這篇《心經》最為鐘情,也用功最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篇彌足珍貴而又來之不易的《心經》,能夠為后世的你我有幸遇見,奉于案頭,日日賞讀,不時臨習,何其幸哉!</p> <p class="ql-block"> 一篇《心經》,不僅傳遞著書圣王羲之超越時空的書法精粹,更凝聚了三百年后書法大師懷仁的心血,真可謂書界“傳奇”!每次臨習時,心緒都會為之一靜,仿佛每一個經過懷仁目光與手指撫摸過的文字都充滿了溫度,因而眼前時常會浮現出懷仁堅韌執著的身影和那雙睿智聰慧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 與成功的書法家相比,吾資歷尚淺,抄寫得也不夠完美,但是想到能被結緣于龍泉寺,又是一種神奇的機緣罷。于是,得了閑空就坐下來,虔誠書寫,安靜品味,不知不覺間仿佛陋室之內也慢慢地清氣積聚、紫氣繞梁了。平淡的書寫,也因此變得更有韻致與意義了。</p> <p class="ql-block"> 感恩這世間種種美好而又神奇的緣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峡江县|
崇信县|
铜陵市|
德保县|
越西县|
庄河市|
阿克苏市|
华蓥市|
南投市|
神农架林区|
望城县|
镇赉县|
韶山市|
弋阳县|
莱西市|
临海市|
铜山县|
包头市|
洛阳市|
新余市|
齐齐哈尔市|
元阳县|
兴城市|
藁城市|
天等县|
永修县|
岳普湖县|
图木舒克市|
台江县|
平泉县|
高淳县|
前郭尔|
桂林市|
安徽省|
墨江|
镇远县|
苏尼特左旗|
阳朔县|
舟曲县|
连州市|
舒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