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二月春風里的云散云聚動感十足:從一條線、幾小片、到一厚團,似乎就在轉瞬之間。可惜角度沒把握好,要是這一縷似線如煙的云從某只屋脊獸嘴里“噴”出來,那可就生動多了。可也別輕易下結論,沒準兒它就出自對側看不見的飛檐上某只屋脊獸之口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下面這張照片就比上面那張照片早拍了兩三分鐘,也就是人進門、繞過影壁那一小會兒功夫,這幾片薄云就被天上那只無形的妙手扯成了幾縷白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同樣也就幾分鐘的功夫,長絲就又被揉成了樹尖上那厚厚的一團。在藍天青瓦的映襯下,輕飄飄的一如孩子們鐘愛的棉花糖,仿佛一根纖細的樹枝就能將其托舉起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三月初的太陽雖還不很溫暖,但為這朵倒垂的臘梅花暫時充當一下電燈泡、組成臘梅燈還是綽綽有余的。遠遠望去,花瓣還真有種被“烤干”了的焦糊質感,可謂是完美的匹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一直都以為是兩株花型各異、花芯一素一紫的磬口臘梅,但仔細看照片及實地確認后,才發現居然有三株!只不過有兩株主干相距很近,枝丫幾乎合為一體,不從地表根部查看很難發現。下圖這第三株臘梅,雖花型如素心臘梅,但花蕊顏色則頗似紫心臘梅,惟顏色極淡。很好奇這是否為相近兩株雜交而來?但這天寒地凍之際,哪來蜜蜂授粉?莫非真乃春風為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三月的春風依次吹醒了園里的花。先是迎春,然后就是處于陽面的玉蘭。因為角度與光線的原因,這張照片事后冷不丁一看,枝頭上的還真說不清是初開的第一朵玉蘭,還是一只白頭、綠紫兩色羽毛相間的鳥正在跟另一只毛茸茸的幼鳥嬉戲玩耍著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而在這長不盈寸的枝頭,則是分別由盡情綻放、半開半合與含苞待放代表著恭迎春天的、三代同堂花朵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春風吹開朱門,春色裝點花徑,春花勾勒玉橋。放眼四望,朦朧中是大寫的“春色滿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瞧,這卯足了力氣隨時準備綻放的花苞充滿著朝氣蓬勃的力量,仿佛在喊:“下面輪到我們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最震撼的是這一片名副其實的“花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悉數登場的還有墻邊粉色的海棠、水畔鮮紅的木瓜花、坡上潔白的油桐花、架下淡淡的紫藤以及漫山遍野的二月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還有這大世界(大視界)里小小的我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鏡子斜對面不遠處是撲鼻的丁香。考驗下眼力:是否能發現下面照片中五瓣與三瓣的花朵?細細觀察:五瓣看起來僅是個例外,而三瓣卻是“組團”而來。據說非四瓣的丁香花僅有千分乃至萬分之一的出現概率,故五瓣丁香又被稱為“許愿花”,三瓣丁香則被叫作“幸運花”。我有點糊涂于如何區分這兩者的含義,若從拼音輸入上看,可都是字母“xyh”打頭啊!同行的領導先發現了五瓣丁香,然后又看到了三瓣丁香,這順序意味著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 ? 春風不僅吹回來了春天,竟然也吹回來了春節前“爽約”的春雪。</p><p class="ql-block">? ? ? 曾以為3月15日的這場春雪(確切是雪加雨,以雪片為主)創下了近幾年最晚的記錄,沒想到倒查2022年春天圓明園文章后,發現上次的春雪發生在3月18日。彼時的春雪更晚且更長、也更厚,真是個長到也寒到令人絕望的嚴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先看這漫天飛雪中傲立的臘梅,真情實景地再現出了詩句“梅花歡喜漫天雪”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看到雪雨洗禮后嬌艷的玉蘭,不禁有點好奇當初圓明園的“設計師”如何在沒有任何輔助手段的情況下,僅憑豐富的想象力與審美情趣,就選擇了紅墻及紅墻外這株淡粉的玉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還有這被雨和雪輪流洗禮過、色澤搭配與上一張照片頗為神似的花與橋。就畫面感而言,上一張照片大氣莊重,這一張照片俏皮活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再看這相距不足百米、拍攝時差不到一分鐘、位置剛好一東一西卻景色迥異的兩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微雪中戀人迎春花叢前的留念與蓬船頂風冒雪穿橋而行的照片,令我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三句話:“少年聽雨歌樓上;壯年聽雨客舟中;老年聽雨僧廬下”。初讀,就隱約覺得這么有畫面感的文字或應出自古詩詞中,回來一查,果不其然,源自宋朝蔣捷的虞美人《聽雨》:</p><p class="ql-block">??????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p><p class="ql-block">??????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p><p class="ql-block">??????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p><p class="ql-block">??????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p><p class="ql-block">??????將這高度凝練的三句話與《聽雨》一詞對比,詞的畫面細節更豐富,對氛圍的烘托與描摹更細致入微,加上抑揚頓挫的韻律,能很好地引導著讀者的想象力,也更有代入感,只是略偏于“寫實”。或許是先入為主吧,我更喜歡前者:想象力馳騁空間最大,精煉的21字就將人生三個階段濃縮成三幅雨中即景的代表性畫面。藝術風格上,位置的“上、中、下”,“不經意”間既與少年、壯年與暮年三階段形成鮮明對比,又反襯了所對應不同人生階段“聽雨”時的際遇與心態。兼有寫實與留白,言雖盡然意無窮,與汪曾祺先生之“苦心經營的隨便”的風格,雖無一脈相承之實,卻有異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感佩于詞作者豐富的人生閱歷,品味其精準的文字描述,真正在一瞬間擊中了我的是與詞人在經歷和感悟上的奇妙呼應。為僅由此寥寥21字及特定雨雪畫面就能觸發與一位相差千歲的詞人情感上的時空關聯而感動;為文字中所蘊含的豐富意境與瑰麗想象所感動,也讓我突然悟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行”的真實含義。已近“聽雨僧廬下”年紀的我讀后的感受,肯定是無法讓少年時的我產生強烈共鳴的。</p><p class="ql-block">??????這奇妙的時空聯接,還讓我隱約意識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另一層現實意義:當前使用大語言模型的人工智能在訓練與推理中所獲得的文字統計意義上的“時空關聯”,因其尚不具備意識,難免是空有“讀萬卷書”的資料積累,卻無“行萬里路”的共鳴觸發:人工智能已可窮盡人類現有的語言文字、并通過不斷自行產生新的“語料”來進行訓練、最終“遍歷”各種可能性,但由于沒有個體獨特的經歷乃至基于荷爾蒙變化所產生的對外部環境刺激的反應,所以無法具備鮮明的個體意識與細膩的情感變化。諷刺的是,來自我們真實的體驗,都會成為人工智能訓練所需的“多模態”素材,雖無“真情實感”,卻終會令其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聯想到評審博士論文時看到的計算攝像及計算顯示等理念,突然冒出個想法:若從仿生學角度對人體與括號內的計算機功能進行對應—大腦搜索(記憶檢索)、聯想(關聯計算)、感受(與人生體驗結合的顯示),未來或許真能通過腦機接口直接對大模型進行高效的“投喂”。只是,我們已準備好要傾全人類之力打造一個“硅基”之神、開創所謂的“硅基文明”了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狮市|
岐山县|
广汉市|
北票市|
治县。|
克拉玛依市|
青田县|
贺兰县|
新泰市|
麻栗坡县|
刚察县|
惠来县|
西畴县|
拜城县|
三门峡市|
波密县|
白山市|
永胜县|
肃南|
霍邱县|
乃东县|
静安区|
贵港市|
观塘区|
内丘县|
仙居县|
永定县|
武功县|
会宁县|
兴国县|
吉林省|
泰安市|
安义县|
五台县|
五峰|
塔城市|
永宁县|
楚雄市|
广州市|
偏关县|
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