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25日下午,參加畢業50周年聚會活動的同學們,開始了為期一天半的河東文化感受之旅。鹽湖是必須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 運城鹽湖形成于5000萬年之前,鹽鹵開采至少有4600年的歷史。運城這個名字就是鹽運之城的簡稱。</p> <p class="ql-block"> 同學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池鹽博物館,對運城池鹽的開采和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有了深刻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出于對珍貴資源的保護,運城池鹽現已停止開采,但它的歷史功績永垂史冊。鹽湖風光秀美,素有“中國死海”之稱,近年來旅游業方興未艾。</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畢,趙振軍同學為之感奮,興之所至,翩翩起舞。</p> <p class="ql-block"> 運城,如名字一般“好運”,是“古中國走來的地方”。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散落著許多光輝燦爛的歷史遺存。解州關帝廟就是其中一處。</p> <p class="ql-block"> 這座關帝廟,座落在關羽的故鄉,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一部忠義文化的歷史教科書。關公的“忠義仁勇”精神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傳承。</p> <p class="ql-block"> 廟內午門兩側墻壁上的壁畫,生動演繹著關公的傳奇故事,眾多匾額見證了歷代官民對關公“忠義仁勇”精神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還能看到古時高超的建筑藝術。其建筑群體布置和營造技法一方面保持了部分古風遺制,另一方面又反映了清朝中前葉至近代山西的地域特點。</p> <p class="ql-block"> 正值鮮花盛開的春季,同學們在殿前、樹下參觀留影,其樂融融,其情深深。</p> <p class="ql-block"> 位于永濟市古蒲州城西的蒲津渡黃河鐵牛,又稱開元鐵牛,是唐代蒲津浮橋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固定浮橋鐵索的作用。這些鐵牛是1989年發現和出土的,唐朝時黃河就從鐵牛身邊流過。</p> <p class="ql-block"> 黃河鐵牛每尊重達55到78噸,鑄造于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是唐玄宗下令鑄造的。</p> <p class="ql-block"> 黃河鐵牛的設計和鑄造工藝也體現了當時的技術水平。介紹說這些鐵牛的重量相當于當時全國年產鐵量的五分之四,顯示出了工程的浩大。?這些鐵牛為唐代鑄造奇觀,具有鎮水和防洪功能,為推動我國鑄造工藝發展具有重要意義。</p> <p class="ql-block"> 同學們三三兩兩在造型生動、神態各異的鐵牛前合影:摸牛頭,觸牛尾,撫牛背,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p> <p class="ql-block"> 離開鐵牛幾里地,就是愛情圣地普救寺。普救寺在元代以前名氣不大,后因王實甫創作了元雜劇《西廂記》,以其作為故事發生地,從此它名傳天下。</p> <p class="ql-block"> 在中文系七二級同學中,喜結良緣的有七對,其中三對今天來到普救寺參觀。有感于此,杜曉云同學填詞一首,如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御街行?山大中文系同學畢業50周年同游普救寺感懷</p><p class="ql-block"> 同窗久別今重聚,普救寺、尋幽趣。鶯鶯高塔憶流年,心系青春思緒。西廂情愛,古今傳唱,明月花前遇。</p><p class="ql-block">深深草色春光暮,歲已老、墻難踰。班中七對締良緣,三對今朝來賦。蒼然鶴發,豪然淘浪,攜手生生路。</p> <p class="ql-block"> 在這座千年古剎里,有以“普救蟾聲”回音效應著稱的鶯鶯塔,有再現“待月西廂下”意境的梨花深院。這里既是《西廂記》的文化符號,也是一座供人們參佛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 普救寺離我們住的金鑫酒店不遠,而去運城另一處燦爛的文化瑰寶——永樂宮,則有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在前去芮城的大巴上,邢小群同學發起節目表演,許多同學主動獻藝,把旅途開成了演唱會、故事會。</p> <p class="ql-block"> 芮城永樂宮,它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元代道教宮觀。</p> <p class="ql-block"> 它原來并不在現在的地方。1959年因修三門峽水庫,從十幾里外的永樂鎮按原樣搬遷至此。永樂宮以壁畫藝術、元代建筑以及搬遷技術中外聞名。</p> <p class="ql-block">本圖下載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本圖下載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 永樂宮的壁畫<span style="font-size:18px;">創作于公元1325年,</span>以其巨大的畫幅和流暢的長線條著稱,尤其是三清殿的《朝元圖》,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壁畫之一,展現了道教壁畫的最高成就。?</p> <p class="ql-block">本圖下載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 同學們參觀了純陽殿和重陽殿壁畫,沉浸于元代繪畫藝術的杰作中,又對道家弟子的傳教故事久久回味。</p> <p class="ql-block"> 告別永樂宮,聽說附近龍泉村的廣仁王廟(當地叫五龍廟),是國內僅存的幾處唐代木架構建筑之一,于是興致勃勃地前往。</p> <p class="ql-block"> 五龍廟正殿為唐代木結構建筑,主體建于唐朝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前幾年經過翻修,但仍然保留了原結構風格。</p> <p class="ql-block"> 鸛雀樓,中國古時四大名樓之一。同學們小時侯,就從那首膾炙人口的《登鸛雀樓》詩中知道了它。今天要親登此樓,體味那博大雄渾的詩意,更要汲取“更上一層樓”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幾乎每個人都在心中默誦王之渙的這首詩,幾乎每個人都想與王之渙的塑像合個影。</p> <p class="ql-block"> 運城燦爛文化感受之旅就要結束了,同學們意興未盡地離開景區,依依惜別踏上歸途。雖然參觀只有短短的一天半時間,但師生情、同學情,以及河東文化的印記將久久伴隨今后的歲月,并升騰為人生永不磨滅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十分感謝鸛雀樓景區副總經理張玉亭,親自安排我們的大巴車開到鸛雀樓前,請古稀之年的同學們乘電梯上樓,派講解人員全程講解,并給我們拍攝集體照和用無人機空中拍攝,制作了精彩的視頻。就讓我們再次回味“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興奮之情吧!</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組:張喜昌、趙振軍、周當龍、杜鑫儒、張春蓮、杜曉云、周慧琴</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口市|
仁寿县|
门源|
泗水县|
吕梁市|
西华县|
子长县|
永川市|
平塘县|
克拉玛依市|
凌海市|
江西省|
精河县|
深泽县|
武宣县|
天长市|
民县|
清丰县|
安陆市|
岗巴县|
泽库县|
甘谷县|
旬邑县|
定边县|
大姚县|
拉萨市|
英德市|
阳谷县|
望江县|
九江市|
赣榆县|
清苑县|
朝阳区|
丽江市|
台山市|
万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喀喇沁旗|
沙河市|
绥阳县|
曲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