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太平古鎮是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境內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主要由長征街、紅軍街和順河街三條主要街道構成。</p> <p class="ql-block">太平古鎮被納入全國三十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此外,太平鎮還先后榮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傳統村落稱號,有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太平渡渡口紀念碑等景點。</p> <p class="ql-block">漢武帝時期,太平鎮屬犍為郡,為西南夷的一部分;明代,太平鎮太平渡成為重要驛道和水上碼頭;清代起,太平鎮太平渡成為古藺縣境內主要水運碼頭和邊貿重鎮,為鹽、布等交易口岸; 1932年太平鎮隸屬古藺縣,屬四川省第七行署督察區。</p> <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設太平鎮。1950年12月-1992年期間太平鎮行政區劃多次變革,先后隸屬第三區、太平區。1992年9月,撤區并鄉建鎮組建太平鎮,下轄建19個行政自然村和兩個居委會。2004年基層行政區劃調整后,變更為轄1個社區即長征街社區,9個行政村。2020年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后轄8個村2個社區。2024年國慶前夕,四川瀘州發布得意之路穿越時空的革命之旅線路,包括瀘順起義陳列館—太平古鎮—鹽井河景區—紅軍長征過石廂子舊址。</p> <p class="ql-block">太平古鎮街道為清代民居建筑,保存完整,有古樸的韻味。區內有古街、渡口紀念碑、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長征街的古建筑和紅軍標志等。</p> <p class="ql-block">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太平古鎮,為免費開放式博物館群落,由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毛澤東四渡赤水紀念館、戰地黃花館、中央紅軍機要陳列館、總司令部舊址陳列館等多個紀念館和總政治部舊址、紅一軍團軍團部住地舊址、紅三軍團軍團部住地舊址、紅五軍團軍團部住地舊址、紅九軍團軍團部住地舊址、紅軍臨時醫院、紅軍銀行、宣傳隊、炊事房、太平渡渡口紀念碑等25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組成。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屬國家三級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600平方米。全館共有展廳9個,分為序廳、苦難壯行廳、四渡赤水廳、經典傳奇廳、創造輝煌廳、繼往開來廳、永恒記憶廳、廉政教育廳、尾廳。</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四渡赤水紀念館遷址新建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后,2013年,原陳列館布展命名為“毛澤東四渡赤水紀念館”對外開放,展陳面積約600平方米,共展出革命文物50件,展陳家具63件。本館分為兩大部分,一樓著重展示毛澤東個人指揮四渡赤水的軍事指揮藝術,二樓著重展示毛澤東四渡赤水期間在古藺的實踐活動。</p> <p class="ql-block">戰地黃花館2013年,戰地黃花館布展完成對外開放,展陳面積約300平方米,共展出革命文物35件,展陳家具5件。館名取自1929年10月毛澤東所作的《采桑子·重陽》中“戰地黃花分外香”這句詩詞。中央電視臺在太平古鎮取景拍攝的26集電視劇《戰地黃花》,也藝術地再現了震古爍今的長征中,隨中央紅軍長征的30名女紅軍戰士為了自己的理想、信仰和愛情而艱苦卓絕、英勇奮斗的傳奇經歷;謳歌了中國女性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奮斗犧牲的偉大精神。 </p> <p class="ql-block">中央紅軍機要陳列館2013年,中央紅軍機要陳列館系在中央紅軍的情報指揮中心——中央紅軍機要舊址復原打造,本館展陳面積約200平方米。機要陳列館所在位置小地名叫“炮臺上”,指該處居高臨下,可俯瞰全部太平古鎮。該處系中央縱隊直屬隊機要二局、三局駐地,負責收發電報以及破譯電報等工作。</p> <p class="ql-block">紅軍駐地舊址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所在地太平鎮是中央紅軍四渡赤水的主戰場之一,紅軍三次轉戰太平渡,兩次從太平渡渡口渡過赤水河前往貴州。紅軍在太平渡三次組織召開群眾大會,分地主的糧食、鹽給群眾。街頭巷尾都住滿了紅軍,群眾主動為紅軍搭、拆浮橋、燒茶送水,給紅軍帶路,充分體現軍民魚水一家親。 </p> <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期間,紅軍在太平渡的遺舊址有總政治部舊址、總司令部舊址、紅一軍團軍團部住地舊址、紅三軍團軍團部住地舊址、紅五軍團軍團部住地舊址、紅九軍團軍團部住地舊址、紅軍臨時醫院、紅軍銀行、宣傳隊、炊事房、太平渡渡口紀念碑等256處。</p> <p class="ql-block">太平渡渡口紀念碑為了紀念毛主席及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為了謳歌四渡赤水、太平阻擊戰的偉大勝利,1977年,在此渡口處修建了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渡口紀念碑,“太平渡渡口”這幾個字由原四川省博物館館長何世珍親手所題。此碑的基座高1.9米,3級石基,每級高0.5米,整個基座表示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的時間是1935年;碑高12.26米,表示毛澤東的生日12月26日。頂端三面軍旗表示紅軍3次轉戰古藺,三棱形碑體表示三角形路標的箭頭,一棱指向貴州表示紅軍兩次從古藺境內渡過赤水河往貴州方向進軍。</p> <p class="ql-block">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位于太平古鎮,四渡赤水戰役期間,中央紅軍在古藺縣境內轉戰了54天,足跡遍布現轄全部23個鄉鎮(街道),其中“二渡”“四渡”的渡口就在太平鎮。遺址有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渡口紀念碑、二郎灘渡口、觀文鎮“云莊”戰斗遺址、雙沙鎮毛澤東駐地舊址、白沙紅軍總司令部駐地舊址等。</p> <p class="ql-block">太平古鎮有太平渡渡口紀念碑等25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展出有紅軍武器、印章、醫書、馬燈、標語、絕密號譜、宣傳緞畫、浮橋門板等300余件紅軍文物,其中一級文物4件(展出為復制件),二級文物14件,三級文物95件,集中反映了紅軍四渡赤水全過程。</p> <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是紅軍長征史中最輝煌的一頁,是一場極具膽略和勇氣的驚人之舉,也是一首行云流水般的戰爭詩篇。在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中,毛澤東指揮三萬多紅軍大小四十余次作戰,馳騁數千里,在川黔滇的高山峻嶺中,走中有打,打中有走,退中有進,進中有退,聲東擊西,忽南忽北,奇正圓合,虛實匯融,迭出奇兵,調動敵人,大范圍迂回往來,如入“無人之境”,殲敵一萬八千余人,創造出了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跡。紅軍徹底擺脫了長征初期的被動,開始牢牢地把握住了戰略轉移的主動權。</p> <p class="ql-block">紅軍“三進三出”古藺,打響了“四渡赤水”戰役,進行了“二郎灘背水戰”“太平渡阻擊戰”等20多場戰斗,800多名藺州兒女踴躍參軍、奔赴前線,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送糧送米、保障后方。紅軍轉戰古藺期間的歷史事件和感人故事,經由當地文旅系統廣泛搜集和系統整理后,編撰成《畫說四渡赤水》《赤水河北岸的斗爭》等,并通過開設“紅軍故事天天講”等欄目,傳播紅色文化、講述紅色歷史,吸引游客前來追尋“紅色印記”。太平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二渡、四渡赤水的主要渡口,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期間曾3次來到太平鎮,3次在九溪口渡過赤水河。</p> <p class="ql-block">為加大紅色產品開發,講好紅軍在古藺的故事,古藺縣于1958年開始大量征集各類可移動革命文物,并在古藺縣太平古鎮建設了紀念中央紅軍四渡赤水的專題館。該館先后歷經4次改擴建與更名,現有館藏革命文物300余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12件(套),集中反映了紅軍“四渡赤水”的過程。</p> <p class="ql-block">為加大紅色產品開發,講好紅軍在古藺的故事,古藺縣于1958年開始大量征集各類可移動革命文物,并在古藺縣太平古鎮建設了紀念中央紅軍四渡赤水的專題館。該館先后歷經4次改擴建與更名,現有館藏革命文物300余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12件(套),集中反映了紅軍“四渡赤水”的過程。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也是2008年國家首批實施免費開放的紀念館。2013年,為進一步充實景區紅色文化內涵,提升游客體驗,古藺縣投資600萬元新建了毛澤東紀念館、機要室專館、戰地黃花紀念館3座專題館;2014年,該縣又投資1100萬元,對太平渡紅軍長征四渡赤水陳列館進行了升級改造。數據顯示,自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免費開放以來,每年接待參觀者30余萬人次。</p> <p class="ql-block">文章來源于百度文摘,具有非常紀念意義的一天,拍攝于2025年5月1日,感謝支持原創攝影作品。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快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田县|
沧源|
融水|
新宁县|
英吉沙县|
同江市|
都匀市|
项城市|
佛教|
大厂|
奇台县|
富民县|
洪湖市|
广德县|
灵山县|
富源县|
沅陵县|
萨嘎县|
荆州市|
天全县|
凉山|
晋江市|
旬邑县|
平阳县|
香格里拉县|
香港
|
武乡县|
平原县|
赞皇县|
乐昌市|
盐山县|
萍乡市|
南华县|
浦东新区|
宕昌县|
平乐县|
化德县|
淅川县|
南开区|
庆云县|
绥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