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臺庵是中國佛教天臺宗的庵院,位于山西省平順縣北耽車鄉王曲村。</p><p class="ql-block"> 曾被認為建于唐天佑四年(907年),后在2014年維修中發現墨書題記,證明其為五代后唐長興四年(933年)所建,不過距唐未遠,唐風尚在。</p> <p class="ql-block">1956年,古建專家杜先洲先生考證后認為其為唐代建筑。1973年,山西省古建所的柴澤俊考察后,平順縣立即采取保護措施,懸掛文物保護標志牌,禁止破壞。1988年,天臺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面闊三間,進深四椽,明間開間較大,次間僅有明間一半。</p> <p class="ql-block">上有彩繪</p> <p class="ql-block">正殿為單檐歇山頂,屋坡舉折平緩,出檐深遠,四翼如飛,屋頂覆蓋簡板布瓦,正脊上有元代琉璃鴟吻。這種屋頂結構既體現了唐代建筑的特點,又融入了五代時期的風格</p> <p class="ql-block">出檐深遠是天臺庵屋頂的一大特色。這種設計不僅具有遮陽避雨的實用功能,還增強了建筑的美感和氣勢,使整個建筑顯得更加雄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脊剎</p> <p class="ql-block">檐角小人</p> <p class="ql-block">琉璃鴟吻</p> <p class="ql-block">天臺庵的斗拱為單杪四鋪作,結構簡練,與宋代以后的建筑相比,天臺庵的斗拱裝飾較少,反映了唐代建筑的質樸和大氣。</p> <p class="ql-block"> 采用最原始的“斗口跳”做法,既無令栱,也無耍頭,櫨斗直接承托斗拱,跳頭上施替木承托撩檐槫,是《營造法式》記載中斗口跳建筑的最早實例之一。</p><p class="ql-block">柱間施闌額,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p> <p class="ql-block">院中唐代龜趺座螭首造像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昌市|
水富县|
东港市|
南溪县|
雷山县|
德庆县|
清新县|
英德市|
天长市|
图片|
黄陵县|
龙口市|
明光市|
黄浦区|
柳江县|
奉节县|
阿合奇县|
竹溪县|
本溪|
中方县|
鲁甸县|
美姑县|
象山县|
高唐县|
梁山县|
陆河县|
寿宁县|
贵溪市|
彭阳县|
垫江县|
贵州省|
兴宁市|
海原县|
锦屏县|
嘉定区|
黔西|
新乐市|
额尔古纳市|
钟山县|
灵川县|
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