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南昌起義3個軍:只有賀龍是正牌軍長,葉挺和朱德頂替了兩個正職

愛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7年南昌起義,名義上有3個軍參加行動,但真正起義時的總兵力只有23000余人,大致相當于一個軍的規模。為什么人來得不齊,卻頂了三個軍的番號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按照組織的最初計劃,確實應當有三個軍參加起義,分別是國民革命軍第9軍、第11軍和20軍,整體實力不可小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眾所周知20軍是賀龍的隊伍,基本上是老總一手拉起來的,所以凝聚力比較強。20軍的三個師長,一個是賀龍的堂弟賀錦齋,一個是賀龍的把兄弟秦光遠,另一個則是老總的摯友、入黨介紹人周逸群。所以20軍的行動力沒問題,有7500人投入到起義中,實際作戰也十分英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再說說11軍。該軍包含三個師,其中有兩個受到我黨實際控制,分別是葉挺任師長的24師、以及周士第任師長的25師。由于兵運工作做得好,這兩師包含大批共產黨員,所以11軍的部隊基干,我方也是能掌控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唯一的變數是第10師,師長是后來大名鼎鼎的蔡廷鍇。這個師實際上是粵系部隊,舊軍隊習氣很重,基本上是跟著主官跑的,所以蔡廷鍇的態度極為關鍵。經過爭取,蔡廷鍇同意參加起義。畢竟葉挺正擔任11軍的副軍長,屬于蔡廷鍇的頂頭上司,即便蔡廷鍇思想不堅決,出于上下級關系也不好直接拒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后期宣傳時,葉挺的身份是11軍軍長,而不是副軍長。因為當時的正牌軍長叫朱暉日,我黨積極爭取過這個人,希望他能帶領整個11軍參加起義,就像20軍的賀老總那樣。如果朱暉日能響應我方,那當然是最好的。朱暉日本身也是粵系軍官,若他參加了起義,那南下時蔡廷鍇的部隊多半不會跑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但很可惜,這個朱暉日是典型的國民黨右派,思想頑固。他很抵觸我方,最終沒有參加南昌起義。所以權宜之計,自然就是讓葉挺同志“轉正”,頂了朱暉日的軍長位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后是第9軍。說起南昌起義,大家都知道有第20軍和11軍充當主力,唯獨這個第9軍存在感不強。也確實如此:朱德算是第9軍的“掛名”軍長,該軍只在宣傳和組織架構意義上存在,基本沒有官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起義之前,朱老總手下滿打滿算只有500余人,沒多少戰斗力,也無法當主力部隊使用。那為什么我們還要搞出個第9軍的名頭?純粹是為了起到震懾作用嗎?當然不是這么簡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原計劃朱德只是第9軍的副軍長。跟前面提到的第11軍一樣,第9軍軍長起初另有其人。在起義準備階段,我黨爭取到了國民革命軍第28師師長韋杵。韋杵是朱德的老同學、老部下,彼此私交非常好,并且韋杵本人很反感老蔣。經過長期秘密接觸,韋杵十分認同我方的革命主張,初步計劃率領第28師近萬人參加起義,并且確定番號為第9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但在起義前不久,韋杵患病無法理事。這倒并非托辭,當時韋杵確實病倒了,而鑒于第11軍和20軍兵力足夠,并且朱德也沒有把握自己節制韋杵的部隊,穩妥起見不宜強行調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所以計劃中的這支“第9軍”,并沒真正出現在南昌。起義發動后,朱德作為幾個主要領導之一,頂了韋杵的名,被稱為第9軍軍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實際情況就是:南昌起義計劃中的三個軍長,只有賀老總實際到位,并作為總指揮發揮了重要作用。至于葉挺與朱德,都是最初計劃中的副軍長,因為情況有變而被臨時“轉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那么沒參加起義的朱暉日和韋杵,后來怎么樣了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朱暉日一直很反動,此后在老蔣陣營中混得不咸不淡,抗戰時期曾當過第35集團軍副總司令,但沒有什么建樹。解放戰爭國民黨軍大敗虧輸,朱暉日和多數頑固將領一樣去了臺灣,1968年病死在臺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韋杵則一直是我黨的好朋友。雖然當年錯過了南昌起義,比較遺憾,但他仍長期堅持從事反蔣活動,一度遭到國民政府追殺。解放戰爭結束后,韋杵留在了大陸,并在新中國擔任云南省政府參事一職,發揮自己的余熱。不過將軍身體狀況不好,1951年因病早逝。</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登市| 庆安县| 新竹县| 天峻县| 沂水县| 景洪市| 宜黄县| 广丰县| 巴楚县| 江源县| 宣恩县| 张家川| 常州市| 桂阳县| 景东| 绥棱县| 汝州市| 若尔盖县| 河源市| 墨脱县| 三河市| 黑河市| 南阳市| 丰顺县| 册亨县| 赤水市| 洪江市| 胶南市| 蒙阴县| 公主岭市| 迁安市| 康马县| 江达县| 临泽县| 六安市| 页游| 平泉县| 巴彦县| 威宁| 买车| 工布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