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我們學習王羲之行書,往往會從三部作品入手,分別是《蘭亭序》《圣教序》和《興福寺半截碑》。這三部作品看似經典,實則各有致命缺陷。《蘭亭序》缺點在于真偽難辨且用筆過于妍美豐富,情感性和即興性勝過了理性,學起來并不容易。</b></p> <h3>《圣教序》集字鐫刻時,行書入碑技法尚不成熟,這件作品雖可以視為王羲之行書的“一本全”,但不論是字與字的呼應、氣息還是章法上,都比較刻板,且傳世至今,碑面已然模糊,各拓本也都存在缺字情況。而《半截碑》顧名思義,內容也極不完整。</h3></br> <h3>結合以上缺點,我們就知道應當選擇一部來歷清晰、內容完整、氣韻生動、法度嚴謹的作品來臨摹,這樣才能既滿足長期學習的需要,還不會被誤導,最終能學到真正的魏晉筆法。北京故宮珍藏的一件“一級文物”,就滿足以上優點,它就是《唐拓孤本新集王羲之金剛經》。</h3></br> <h3>這件作品是繼《圣教序》后,唐朝官方第二次大型集王編帖工程,由唐文宗李昂敕令編修,大書法家柳公權參與,耗時十余年,最終于唐大和六年(832年)編成,并由頂級刻工邵建鐫刻在石頭上,立于長安興唐寺?,并進行了拓印。</h3></br> <h3>后來此石毀于戰亂,所幸拓本傳了下來,一度深埋地下,宋朝時出土。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件唐拓本的王羲之行書,不論是《圣教序》還是《半截碑》,所有的拓本均是唐代以后的。唐代拓印時,原碑的筆畫尚保存極好,飽滿遒勁、古意盎然,絲毫沒有宋以后拓本的纖弱,這對于我們理解晉人筆法是非常準確的。</h3></br> <h3>而且唐文宗時期,經過唐太宗、李邕、蘇靈芝等人的推動,行書入碑已然成熟,這部《新集金剛經》字與字的虛連、俯仰極為細膩生動,堪稱“下真跡一等”。它同樣選字于宮內所藏的羲之真跡,又吸取了《圣教》《半截碑》的優點,克服了它們的弊病,堪為集大成者。</h3></br> <h3>此作全卷足有5000余字,幾乎囊括了日常常用漢字,而且內容上還將《金剛經》傳世六大譯本進行了刪節纂集,世稱“<b>七譯本</b>”?。拓本的卷前卷后還有楊承和、柳公權等人的跋文。明代陳繼儒盛贊此作:“<b>文皇《圣教序》千余言,懷仁集右軍書未免湊合。若《金剛》梵字無多,不必假借,其為逸少真跡無疑矣!</b>”</h3></br> <p class="ql-block">縱覽全卷,拓墨深厚,字口如新,即使是末尾字徑僅1厘米的小楷書亦筆筆清晰,值得畢生臨摹學習,不夸張地說,有了這部作品,《圣教序》可以被取代了!</p> <p class="ql-block">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姚县|
新安县|
县级市|
陆丰市|
柞水县|
从化市|
丰顺县|
东丰县|
石台县|
水城县|
义马市|
吉林省|
富民县|
尉氏县|
沙田区|
景泰县|
广丰县|
门源|
平原县|
宜良县|
达日县|
无棣县|
甘洛县|
静乐县|
虞城县|
渭源县|
铁岭县|
武城县|
色达县|
奎屯市|
清河县|
缙云县|
舞钢市|
齐河县|
韶关市|
扶沟县|
金阳县|
晋宁县|
惠水县|
冀州市|
南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