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蘇省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學術研討會”征文:</p><p class="ql-block">《江南抗日義勇軍革命精神在抗戰中的錘煉、熔鑄和發展·秦大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要</p><p class="ql-block">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在抗日戰爭期間,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抗日武裝力量,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錘煉、熔鑄并發展了其獨特的革命精神。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英勇頑強的戰斗意志上,還體現在廣泛的群眾動員、文化抗戰的獨特貢獻以及團結協作、共赴國難的集體主義精神上。本文旨在深入探討江南抗日義勇軍革命精神的形成背景、具體表現、歷史意義及當代價值,以期為傳承和發揚抗戰精神提供有益的借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關鍵詞</p><p class="ql-block">江南抗日義勇軍;革命精神;抗戰;錘煉;熔鑄;發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引言</p><p class="ql-block">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便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這場戰爭不僅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次巨大災難,更是激發中華兒女不屈不撓、奮勇抗爭的偉大時刻。在這場戰爭中,無數中華兒女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軀筑起了捍衛民族尊嚴的長城,他們的英勇事跡和偉大精神成為了中國人民心中的永恒豐碑。</p><p class="ql-block">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中,江南抗日義勇軍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之一,在蘇南敵后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英雄贊歌。他們不僅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更在人民心中播撒了革命的火種,喚醒了更多人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感。</p><p class="ql-block">江南抗日義勇軍的革命精神在抗戰中得到了錘煉、熔鑄和發展。他們不畏強敵、敢于斗爭,展現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這種精神在抗戰中得到了升華,成為激勵后人不斷前行的強大精神支柱。它告訴我們,無論面臨怎樣的困難和挑戰,只要我們保持堅定的信念和勇氣,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敵人、取得最終的勝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江南抗日義勇軍的成立與背景</p><p class="ql-block">(一)成立背景</p><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江陰這座歷史名城不幸淪陷于日寇之手,然而,在這危急存亡之秋,鄉間自發性的抗日自衛武裝卻如同雨后春筍般風起云涌。為了沖破國民黨軍方的重重限制,更有效地開展敵后抗日武裝斗爭,中國共產黨決定組建一支英勇無畏的江南抗日義勇軍。</p><p class="ql-block">1938年6月,肩負著歷史使命的中央特科派遣了何克希、呂平、劉史明等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戰士,他們以“華東人民武裝抗日會”的名義,深入江陰西石橋梅光迪部,著手恢復和重建當地的黨組織。他們不畏艱難險阻,與敵人斗智斗勇,逐漸在當地建立起一支可靠的抗日力量。同年10月,江南抗日形勢愈發嚴峻,陳毅將軍在茅山地區接見了何克希等人,并正式授予他們“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三路軍”的番號。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標志著江陰三支地方武裝正式組合成為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力量,隸屬于新四軍一支隊建制。宣布梅光迪為司令,何克希為副司令(實際負責全面工作),呂平為政治部主任。這支隊伍在何克希等領導人的帶領下,迅速成長為江南抗日戰場上的一支勁旅,為抗擊日寇、保衛家園立下了赫赫戰功。</p><p class="ql-block">在何克希、梅光迪等人的帶領下,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三路軍迅速展開對日寇的打擊行動。他們以茅山地區為根據地,積極發動群眾,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動員了大量人力物力支援前線,為抗擊日寇、保衛家園立下了赫赫戰功。這支隊伍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中,不斷壯大,成為江南抗日戰場上的一支勁旅。他們勇挑重擔,在抗日戰爭最困難的時期,堅守陣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何克希等領導人以堅定的信仰、高昂的斗志和卓越的領導能力,贏得了隊伍上下的一致尊敬和愛戴。他們帶領隊伍經歷了無數次生死考驗,始終堅守抗日救國的初心,為民族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p><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戰爭勝利后,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三路軍被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繼續為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作出貢獻。這支隊伍的歷史性作用和意義,將永遠載入中國抗日戰爭史冊,成為后人學習和傳承的寶貴財富。</p><p class="ql-block">(二)歷史使命</p><p class="ql-block">江南抗日義勇軍的主要任務是在蘇南敵后積極開展廣泛的抗日武裝斗爭,以此不斷壯大自己的隊伍,強化武裝力量,并籌集必要的經費物資,確??谷斩窢幍某掷m進行。他們獨立自主地發展人民抗日武裝,相繼創建了多個游擊根據地,為抗日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p class="ql-block">與此同時,江南抗日義勇軍還面臨著國民黨軍方的重重限制和阻撓。然而,他們并未因此退縮,而是堅定地沖破這些限制,將抗日游擊戰爭由茅山地區逐步擴展到錫澄公路以東、滬寧鐵路兩側的平原水網地區。這一戰略舉措不僅擴大了抗日斗爭的地理范圍,也極大地鼓舞了當地民眾的抗日斗志,為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p><p class="ql-block">江南抗日義勇軍的壯舉,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上,彰顯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他們的事跡,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照亮了抗日前行的道路,成為激勵全國人民團結抗日、共赴國難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抗日戰爭的硝煙彌漫中,江南抗日義勇軍不僅在戰場上英勇殺敵,還在人民群眾中播撒下了抗戰必勝的信念。他們的英勇事跡和堅定信念,激發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抗日熱情,進一步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勝利的決心。</p><p class="ql-block">如今,雖然抗日戰爭已經遠去,但江南抗日義勇軍的精神遺產卻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他們的英勇事跡和堅定信念,將永遠作為我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源泉,激勵著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江南抗日義勇軍革命精神的錘煉</p><p class="ql-block">(一)英勇頑強的戰斗意志</p><p class="ql-block">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展現了無比英勇頑強的戰斗意志。他們面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軍,毫不畏懼,以劣勢裝備對抗優勢敵人,憑借堅定的信念和過人的智慧,取得了多次戰斗的勝利。</p><p class="ql-block">1939年5月31日,是“江抗”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日子。這一天,“江抗”在黃土塘進行了首次戰斗,成功擊斃了從北漍前往錫北“掃蕩”的日軍30余名,極大地震懾了敵人。緊接著,在6月24日的夜晚,“江抗”又出其不意地夜襲了京滬鐵路的滸墅關車站,殲滅日軍警備隊20余人,并成功破壞鐵路一段,使鐵路交通中斷,給敵人的運輸和通訊造成了巨大的困擾。</p><p class="ql-block">這些戰斗不僅彰顯了“江抗”指戰員的英勇頑強和出色的戰術素養,更極大地鼓舞了蘇南敵后人民的抗日斗志。他們看到了“江抗”不畏強敵、敢于勝利的精神,也看到了自己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希望。在“江抗”的英勇感召下,越來越多的民眾加入到抗日的行列中來,共同為抗擊日本侵略者、保衛家園而努力奮斗。</p><p class="ql-block">(二)廣泛深入的群眾動員</p><p class="ql-block">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在抗日戰爭中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才是這場民族解放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力量。因此,他們高度重視群眾動員工作,廣泛而深入地開展了一系列宣傳和組織活動,以激發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并形成了全民皆兵、同仇敵愾的生動局面。</p><p class="ql-block">“江抗”戰士們深知,要取得戰爭的勝利,必須讓廣大人民群眾理解并參與到抗日救國的偉大事業中來。于是,他們不畏艱難險阻,深入田間地頭、村莊街巷,耐心地向群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講述日寇的殘暴行徑,激發群眾的民族仇恨和愛國熱情。在他們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到抗日自衛隊中,拿起武器保衛家園。</p><p class="ql-block">除了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外,“江抗”還積極組織群眾參加各種抗日活動,如情報收集、物資運輸、傷員救護等,為游擊戰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時,他們還深入群眾家中,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積極幫助群眾解決各種困難,贏得了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p><p class="ql-block">正是通過這種廣泛的群眾動員和深入細致的工作,“江抗”在江南地區建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和物質保障。這不僅為他們的抗日斗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兵源和物資支持,更為他們贏得了廣泛的民心和信任。在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江抗”在抗日戰爭中取得了輝煌的戰績,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p><p class="ql-block">(三)文化抗戰的獨特貢獻</p><p class="ql-block">在物質條件極其艱苦的抗日戰爭時期,江南抗日義勇軍并未因此退縮,而是展現出無比的堅韌與毅力,積極開展文化抗戰工作。他們深知,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團結人心、鼓舞斗志的重要力量。</p><p class="ql-block">為了宣傳抗日救國的思想,江南抗日義勇軍采取了多種形式的宣傳手段。他們創辦報刊,將抗戰的消息、政策、英雄事跡等及時傳遞給廣大人民群眾,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他們還組織演出戲劇,用生動形象的表演,講述抗日英雄的故事,展現敵人的殘暴,讓人民群眾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抗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同時,他們還利用廣播這一現代傳媒工具,播放抗戰歌曲、演講、新聞報道等,進一步鼓舞人民群眾的抗日斗志。</p><p class="ql-block">此外,江南抗日義勇軍還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前線慰問指戰員。這些文藝工作者冒著生命危險,穿梭在槍林彈雨之間,為指戰員們送去溫暖與關懷。他們創作了大量反映抗戰現實、鼓舞人心的文藝作品,如詩歌、散文、小說、繪畫等,這些作品不僅豐富了指戰員的精神生活,讓他們在緊張的戰斗之余得到片刻的放松與愉悅,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激發了他們的戰斗意志和勝利信心,讓他們更加堅定地投入到抗戰中去。</p> <p class="ql-block">四、江南抗日義勇軍革命精神的熔鑄</p><p class="ql-block">(一)團結協作、共赴國難的集體主義精神</p><p class="ql-block">江南抗日義勇軍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中,逐漸錘煉出了團結協作、共赴國難的集體主義精神。他們深知,只有緊密團結在一起,才能形成強大的合力,戰勝裝備精良、勢力龐大的敵人。因此,在烽火連天的戰場上,他們互相配合、互相支援,無論是戰術上的協同作戰,還是心理上的相互鼓勵,都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默契和堅韌。</p><p class="ql-block">而在硝煙彌漫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江南抗日義勇軍同樣展現出了集體主義精神的光輝。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無論是物資上的共享,還是情感上的慰藉,都體現了深厚的戰友情誼和共同的理想信念。這種精神不僅讓部隊內部形成了堅不可摧的凝聚力,更在人民群眾中樹立了崇高的形象,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和支持。</p><p class="ql-block">可以說,江南抗日義勇軍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他們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它不僅增強了部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更為后世的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繼續發揚這種偉大的精神。</p><p class="ql-block">江南抗日義勇軍所展現的集體主義精神,其核心在于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深熱愛,以及對正義事業的堅定維護。他們深知,只有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保衛家園。這種精神,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照亮了他們在黑暗中前行的道路,也為我們后世的子孫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p><p class="ql-block">(二)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艱苦奮斗精神</p><p class="ql-block">江南抗日義勇軍在抗戰的烽火歲月里,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和生死考驗,但他們從未動搖過信念,始終保持著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艱苦奮斗精神。他們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無論是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還是在敵人的殘酷圍剿中,都表現出無比堅定的決心和勇氣。</p><p class="ql-block">他們勇于斗爭,敢于勝利,以頑強的戰斗意志和堅定的革命信念,一次次擊退了敵人的進攻,捍衛了民族的尊嚴和領土的完整。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戰場上英勇頑強的戰斗意志上,還深深地烙印在他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里。在面對重重困難時,他們從不退縮,而是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看似無法逾越的障礙。</p><p class="ql-block">正是這種精神,支撐著“江抗”指戰員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堅持抗戰到底。他們用自己的血汗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英雄贊歌,成為了后人永遠銘記的光輝典范。這種精神,不僅是對歷史的銘記,更是對未來的激勵,它將永遠激勵著人們勇往直前,不斷前行。</p><p class="ql-block">(三)忠誠使命、勇于擔當的奉獻精神</p><p class="ql-block">江南抗日義勇軍的指戰員們深知自己肩負著抗日救國的神圣使命,他們肩負著民族大義,心懷國家興亡。因此,他們忠誠使命、勇于擔當,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p><p class="ql-block">在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他們有的在前線英勇殺敵,面對敵人毫不畏懼,用生命捍衛著祖國的尊嚴和領土的完整,最終壯烈犧牲;有的則在后方默默奉獻,無私援助,為前線戰士提供堅實的后盾和保障。無論是前線的戰士還是后方的支援者,他們都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江抗”精神,彰顯著指戰員們的高尚品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江南抗日義勇軍革命精神的發展</p><p class="ql-block">(一)東進抗日與壯大隊伍</p><p class="ql-block">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為了沖破國民黨軍方的重重限制,更有效地開展敵后抗日武裝斗爭,江南抗日義勇軍毅然決定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的名義東進,誓要將抗日游擊戰爭的烽火由茅山地區熊熊燃燒至錫澄公路以東、滬寧鐵路兩側的平原水網地區。</p><p class="ql-block">在東進的征途中,“江抗”的指戰員們面對著復雜多變的敵情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他們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難。無論是茫茫的水網地帶,還是密布的日軍據點,都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他們憑借著高超的戰術和英勇的戰斗精神,一次次地戰勝了日偽軍的多次圍攻和阻擊,成功地在蘇南敵后站穩了腳跟,為抗日救亡事業開辟了新的戰場。</p><p class="ql-block">與此同時,“江抗”的指戰員們深知,要想在敵后站穩腳跟,不斷發展壯大隊伍是至關重要的。他們積極深入群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贏得了廣大民眾的擁護和支持。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隊伍迅速壯大,戰斗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此外,他們還通過各種渠道籌集經費和武器裝備,為創建游擊根據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的英勇事跡和卓越貢獻,將永遠銘刻在抗日戰爭的史冊上。</p><p class="ql-block">(二)創建游擊根據地與鞏固抗日陣地</p><p class="ql-block">在東進抗日的基礎上,江南抗日義勇軍積極投身于游擊根據地的創建工作,以實際行動鞏固抗日陣地。他們采取了一系列富有策略性的行動,通過打擊日偽軍的軍事行動和政治攻勢相結合的方式,逐步擴大了根據地的范圍和影響力。</p><p class="ql-block">在軍事行動上,他們精心策劃、勇敢作戰,不斷打擊敵人的有生力量,削弱其戰斗力。在政治攻勢上,他們深入群眾,廣泛宣傳抗日救國的思想,動員廣大民眾參與到抗日斗爭中來,形成了強大的抗日力量。</p><p class="ql-block">與此同時,江南抗日義勇軍還加強了對根據地的建設和管理。他們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他們還積極開展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工作,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綜合素質和抗日積極性。</p><p class="ql-block">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增強了根據地的防御能力和自給自足能力,使根據地能夠在敵人的封鎖和圍剿中頑強生存下來,而且也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p><p class="ql-block">(三)配合新四軍主力作戰與實現戰略協同</p><p class="ql-block">在抗戰后期的艱苦歲月里,江南抗日義勇軍積極投身于偉大的抗日斗爭,與新四軍主力并肩作戰,實現了完美的戰略協同。他們不僅在戰術上緊密配合,更在戰略上達成了高度一致,通過參加多次大型戰役和激烈的戰斗,以堅定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有力地支援了新四軍主力的作戰行動。</p><p class="ql-block">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江南抗日義勇軍與新四軍主力相互扶持、相互支援,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戰斗友誼。他們共同打擊日偽軍的有生力量,削弱敵人的戰斗力,為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種戰略協同不僅極大地提高了抗戰的整體效能,增強了抗戰勝利的信心,也為抗戰的最終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江南抗日義勇軍革命精神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p><p class="ql-block">(一)歷史意義</p><p class="ql-block">江南抗日義勇軍革命精神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得到了錘煉、熔鑄和發展,具有極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它不僅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的英勇頑強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更展現了無數革命先烈在艱苦卓絕的戰爭環境中,以血肉之軀筑起鋼鐵長城的壯麗史詩。</p><p class="ql-block">同時,江南抗日義勇軍革命精神也體現了全民族團結抗戰的偉大力量和集體主義精神。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中華民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同抵御外侮,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壯麗凱歌。這種集體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今天應當繼承和發揚的。</p><p class="ql-block">此外,江南抗日義勇軍革命精神還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敵、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和艱苦奮斗精神。面對強大的敵人,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選擇了奮起抗爭,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民族的尊嚴和榮譽。</p><p class="ql-block">(二)當代價值</p><p class="ql-block">江南抗日義勇軍革命精神在當今時代仍然具有深遠且不可估量的價值。它如同一面鮮明的旗幟,激勵著人們銘記那段崢嶸歲月,緬懷為國捐軀的先烈,珍愛來之不易的和平,堅定信念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p><p class="ql-block">這種精神,不僅僅是對過往歷史的深情回顧,更是對當下現實的巨大鼓舞與激勵。它猶如一股強大的動力源泉,鼓舞著全體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奮勇前行。</p><p class="ql-block">在這一偉大夢想的指引下,我們不斷追求卓越,勇于擔當,敢于創新。無論是在科技研發的前沿陣地,還是在經濟建設的廣闊天地,亦或是在文化傳承的深厚土壤,我們都在用智慧和汗水書寫著新時代的輝煌篇章。</p><p class="ql-block">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們不畏艱難、不懼挑戰,始終保持昂揚的斗志和堅定的信念。它讓我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團結奮斗,就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讓中華民族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同時,江南抗日義勇軍革命精神所蘊含的深厚內涵和崇高理念,還具有著極其重要的教育意義。它如同一盞明燈,照亮著人們前行的道路,引導著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出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人生態度。</p><p class="ql-block">這種精神鼓勵我們培養忠誠使命、勇于擔當的高尚品質,讓我們在追求個人夢想的同時,不忘肩負的社會責任和民族使命。它教會我們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勇往直前,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戰勝一切艱難險阻。</p><p class="ql-block">江南抗日義勇軍革命精神的力量,能夠深深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身為中華兒女的榮耀與責任。它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我們在面對外部壓力和內部挑戰時,能夠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共同捍衛國家的尊嚴和利益。這種精神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激勵著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p><p class="ql-block">此外,江南抗日義勇軍所展現出的革命精神,不僅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更為當代中國的國防建設和軍隊改革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深刻的啟示。它告誡我們,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不斷加強軍隊現代化建設,全面提升國防實力,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樂業。</p><p class="ql-block">這種精神所蘊含的力量,是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的強大動力。它告訴我們,只有發揚革命精神,始終保持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才能在各種困難和挑戰面前迎難而上,不斷取得新的勝利。江南抗日義勇軍的革命精神,將永遠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激勵著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拼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結論</p><p class="ql-block">江南抗日義勇軍的革命精神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中得到了充分的錘煉、熔鑄和發展,逐漸成為一種激勵后人不斷前行的強大精神支柱。這種精神不僅僅體現在他們英勇頑強的戰斗意志上,更體現在他們廣泛的群眾動員、文化抗戰的獨特貢獻以及團結協作、共赴國難的集體主義精神上。</p><p class="ql-block">在當今時代,這種精神依然閃耀著不朽的光芒,成為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我們應該繼續傳承和發揚這種精神,將它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同時,我們也需要加強對江南抗日義勇軍歷史的研究和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銘記這段歷史,傳承這段歷史。</p><p class="ql-block">通過深入研究和廣泛宣傳,我們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江南抗日義勇軍在抗戰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他們那種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常州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常州市名人研究會副主席、武進地方文獻研究會副會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湖县|
双江|
大连市|
鹤山市|
常宁市|
庆城县|
政和县|
信宜市|
柳江县|
兴文县|
迁西县|
阳高县|
东光县|
乐亭县|
尖扎县|
奉贤区|
韶关市|
武鸣县|
历史|
波密县|
会理县|
天镇县|
习水县|
上饶县|
惠安县|
怀宁县|
儋州市|
华池县|
宜宾市|
昌平区|
五指山市|
苍溪县|
贡山|
彰化市|
大余县|
平昌县|
洱源县|
六枝特区|
福清市|
营口市|
修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