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4.12甘肅老攝影家協會,組織來自全省28名攝影家,重走紅軍長征路,體驗革命勝利的艱難險阻,經過川黔湘贛鄂渝六省,為期18天的攝影采風創作活動,于4月29日結束,圓滿完成了此次攝影采風任務。</p><p class="ql-block"> 編輯此篇,不以工作任務為重點,著重于個人風光作品為主,挑選一些滿意的片子,與大家分享,希望你喜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圖/文:因果</p><p class="ql-block"> 2025.5.2</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甘肅老攝影家重走紅軍長征路采風路線圖</p> <p class="ql-block">四川劍門關</p><p class="ql-block"> 位于中國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有“劍門天下險”“天下第一關”“蜀之門戶”等美譽。</p><p class="ql-block"> 劍門關樓:位于景區最南端,修建在大劍山中斷處,是東峰營盤嘴、西峰金城山斷崖之間的狹谷隘口,關樓四面軒窗、環廊通透,充分展示出古關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渾氣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川劍門關古蜀道翠云廊</p><p class="ql-block"> 國家AAAA級景區,被文物學家譽為“蜀道靈魂”,“國之珍寶”,還被贊為“舉世無雙的奇觀”,“古代陸上交通的活化石”等,在長約5里的驛道上,有千年古柏近240株。</p> <p class="ql-block">四川四姑娘山</p><p class="ql-block"> 位于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東部,屬邛崍山脈,由“四座山峰、三條溝”組成。</p><p class="ql-block"> 四姑娘山山峰,由北向南、海拔由低到高分別是大姑娘山(海拔5025米),二姑娘山(海拔5276米),三姑娘山(海拔5355米),幺妹峰(海拔6250米)。</p> <p class="ql-block">四川丹巴甲居藏寨</p><p class="ql-block"> 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被譽為“藏區童話世界”,“嘉絨風情名片”。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章谷鎮,距縣城以北7公里。</p><p class="ql-block"> 藏寨從大金河谷層層向上攀緣,一直伸延到卡帕瑪群峰腳下,依著起伏的山勢迤邐連綿,在相對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樓房灑落在綠樹叢中。寨樓坐北朝南,石木結構,一般占地約200平方米,高15余米。木質構架部分和屋檐為紅色,二層以上墻體刷白色或與原色相間,外形猶如虔誠的佛教徒盤腿正襟危坐頌經姿態。</p><p class="ql-block"> 底屋為家畜圈,其上依次為鍋莊室、儲藏室、居室、經堂及角樓,二、三樓分別有天井和露天大陽臺,房頂四個角落有代表山、樹、水、地四方神的白色小石塔,上插經幡。</p> <p class="ql-block">四川瀘定橋</p><p class="ql-block">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是一座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跨大渡河鐵索橋,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為懸掛式鐵索橋,由橋身、橋臺和橋亭三大部分組成。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臺落井里,9根鐵鏈做底鏈,4根分兩側做扶手,共有1萬2千余個鐵環環環相扣。</p><p class="ql-block"> 瀘定橋建成后,成為四川入藏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在紅軍長征期間,1935年5月29日,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二師四團一營二連,在長征中取得飛奪瀘定橋的勝利,打開了北上抗日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貴州赤水大瀑布</p><p class="ql-block"> 位于貴州省赤水市南部、赤水河支流風溪河上游,距赤水城區39公里,面積30平方公里。瀑布高76米、寬80米,是中國丹霞地貌上最大的瀑布,也是中國長江流域上最大的瀑布,被譽為“中國丹霞第一瀑”。</p><p class="ql-block"> 瀑布從紅色丹霞懸崖上傾瀉而下,氣勢磅礴,似萬馬奔騰。瀑布下有一深潭,潭水清澈,面積約半個足球場大小,潭邊有一塊約300立方米的“佛光石”,酷似笑羅漢側臥凝望瀑布。</p> <p class="ql-block">貴州茅臺鎮</p><p class="ql-block"> 位于貴州省遵義市仁懷縣,地處貴州高原西北部、大婁山脈西段北側,赤水河縱貫全鎮,是川黔水陸交通咽喉要地,歷史上古有馬桑灣、四方井等名稱,元朝以后叫茅臺村,1932年正式設立茅臺鎮。</p><p class="ql-block"> 茅臺鎮集古鹽文化、長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體,紅軍四渡赤水在茅臺鎮的第三渡,留下了紅色文化印記,同時也是中國醬酒圣地,擁有深厚的酒文化底蘊,是中國醬酒圣地。</p> <p class="ql-block">貴州肇興侗寨</p><p class="ql-block"> 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東南部,黔、湘、桂三省交接地段,與湖南懷化和廣西桂林毗鄰。</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距今有1000多年歷史,核心區占地面積18平方公里,居民1200余戶5200余人,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鄉第一寨”之美譽。</p><p class="ql-block"> 鼓樓是侗寨的標志,肇興侗寨以鼓樓群最為著名,寨中五團共建有鼓樓五座,花橋五座、戲臺五座,五座鼓樓的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被譽為“鼓樓文化藝術之鄉”。</p><p class="ql-block"> 吊腳樓,房屋為干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與自然環境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貴州加榜梯田</p><p class="ql-block"> 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鄉東北面,距縣城80公里。</p><p class="ql-block"> 總面積近1萬畝,主要分布在黨扭至加榜全長25公里的公路兩側,以及加車河對岸的擺別、擺黨等村。梯田是苗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始于苗侗先民千年前的墾荒智慧,被譽為農耕文明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梯田依山勢地形變化而設計,面積大多不超過一畝,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線條優美,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被認為比云南元陽梯田更加秀麗、比廣西龍勝梯田更加壯觀。</p><p class="ql-block"> 梯田緊靠加車河,常年雨水充沛,每天清晨,云霧從河邊緩緩升起,籠罩著梯田和吊腳樓,若隱若現,如詩如畫。每年四、五月注水后的梯田會閃現出銀白色光芒;夏天是一片青蔥稻浪;金秋十月,梯田黃色由淺變深;冬季,注水梯田夾雜金色糯禾稻草、綠色綠肥地和苗家吊腳樓,構成美麗的中國山水畫。</p><p class="ql-block"> 梯田中散落著苗鄉特有的吊腳樓,與梯田環境相輝映,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p> <p class="ql-block">湖南郴州小東江</p><p class="ql-block"> 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資興市,小東江全長12千米,是東江大壩梯級開發形成的景點。</p><p class="ql-block"> 小東江的水從150多米深的大壩底部流出,水溫常年保持在8-10℃左右,水質清澈,每年4月-10月,因溫差效應,江面上會升起層層薄霧,如夢幻仙境。早晨上熱下冷,傍晚上冷下熱,形成的水霧在江面彌漫,尤其是早上5:30-8:00和下午17:30-20:30,霧氣最濃,景色最佳。</p><p class="ql-block"> 漁夫會在小東江的二號橋到四號橋區域進行撒網表演。景區沿小東江修建了觀霧棧道,方便游客近距離欣賞霧漫小東江美景,最佳觀霧點在二號橋和四號橋之間。</p> <p class="ql-block">貴州黎平古城</p><p class="ql-block"> 又稱德鳳古城,是一座充滿歷史韻味和民族風情的文化名城。位于黎平縣城城東面,東起城垣東門,南至二郎坡荷花塘,全長一里余。</p><p class="ql-block"> 古城墻,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筑土城,設城門四座、城樓四座、炮樓五座,現僅存東、南兩道城門。此街兩頭高,中間底,形狀如翹起扁擔,所以稱為“翹街”,保存有較為完好的清代建筑群,多為木樓房,設寬敞院落和天井,臨街為商鋪,風火墻上翼角飛翹,門窗裝飾圖案古樸。</p> <p class="ql-block">江西于都紅軍長征出發渡口</p><p class="ql-block"> 位于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是中央紅軍踏上長征路的起始點,主要包括以下八個渡口: </p><p class="ql-block"> 東門渡口:位于于都縣貢江鎮古田村紅光組,為清代晚期古碼頭。1934年10月18日傍晚,毛澤東、周恩來、博古等中央領導人及其由中央機關組成的第一、第二野戰縱隊從這里渡過于都河,邁出長征第一步,也被稱為“長征第一渡”。?</p><p class="ql-block"> 南門渡口:當年紅三軍團由此渡河。如今,這里保存著一些與長征相關的歷史遺跡和紀念設施,見證了紅三軍團戰士們從這里踏上長征征程的歷史時刻。</p><p class="ql-block"> 西門渡口:紅三軍團及紅八軍團部分部隊從西門渡口渡過于都河。在渡口旁,有相關的歷史介紹和紀念標識,讓人們能夠了解到當年紅軍渡河的艱辛與英勇。?</p><p class="ql-block"> 孟口渡口:位于羅坳鎮,紅三軍團和紅八軍團各一部從孟口渡口渡過于都河。周圍的環境依舊保留著一些當年的風貌,仿佛在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鯉魚渡口:紅五軍團三十四師在此渡河。鯉魚渡口見證了紅五軍團三十四師為掩護主力紅軍渡河而做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p><p class="ql-block"> 石尾渡口:1934年10月20日傍晚,紅五軍團十三師在李聲仁夫婦等鄉親的幫助下,從石尾渡口順利渡過于都河。?</p><p class="ql-block"> 山峰壩渡口:位于梓山鎮山峰村,中央紅軍第一軍團從這里渡過于都河。如今,山峰壩渡口已成為紅色旅游的重要景點之一。</p><p class="ql-block"> 漁翁埠渡口:紅九軍團從漁翁埠渡口渡過于都河,踏上長征之路。</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渡口遺址經過修繕和保護,成為了人們緬懷歷史、傳承長征精神的重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湖南井岡山茨坪鎮</p><p class="ql-block"> 茨坪鎮是一座充滿紅色文化底蘊和自然風光魅力的小鎮,位于井岡山市中部、井岡山風景名勝區茨坪核心景區。</p><p class="ql-block"> 茨坪是井岡山革命遺址最為集中的地方,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居住和工作,眾多重要革命機關都設在此處,周圍有燎原火炬雕塑,毛主席舊居,烈士陵園等,是了解井岡山革命斗爭歷史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始建于1959年,館名由朱德元帥親筆手書,館內陳列大量文物、圖片,再現井岡山斗爭光輝歷程,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p><p class="ql-block"> 挹翠湖公園,位于茨坪中央,綠蔭如蓋、湖面如鏡、亭臺樓閣相映成趣,是休閑散步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p><p class="ql-block"> 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集峰、林、洞、湖、溪于一身,融雄、奇、秀、野、險于一體,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之稱。</p><p class="ql-block"> 主要景點:黃石寨,有“不到黃石寨,枉來張家界”的說法;金鞭溪,沿途有許多著名景點如金鞭巖、神鷹護鞭等;袁家界,是《阿凡達》懸浮山取景地,有天下第一橋等景點;楊家界,以天然的美景吸引游客;天子山,云霧繚繞,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采風花絮</p><p class="ql-block"> 在這次攝影采風活動中,組織者還利用閑暇時間,由甘肅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賀雙建,給隨行人員播放幻燈,講解攝影構圖方法和技巧,理論與實踐結合,幫助創作人員提高攝影水平,這是在湖南郴州市講課。</p> <p class="ql-block">在重慶達州市講課</p> <p class="ql-block">攝影采風車輛</p> <p class="ql-block">攝影采風成員</p> <p class="ql-block">紅原草地合影</p> <p class="ql-block">走進哈達鋪紅軍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走進迭部臘子口戰役遺址</p> <p class="ql-block"> 重走紅軍長征路,翻越川西海拔4100米夾金山。</p> <p class="ql-block">登高創作</p> <p class="ql-block">貴州赤水市康養基地合影</p> <p class="ql-block">江西于都紅軍長征出發地留影</p> <p class="ql-block">視頻:</p><p class="ql-block"> 翻越夾金山艱難險情,在海拔4100米處,大雪封阻道路,車輛無法通行,被迫原路下山返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观塘区|
峡江县|
科技|
嵊泗县|
郴州市|
张家口市|
嘉禾县|
大邑县|
扎兰屯市|
秦皇岛市|
会东县|
赤城县|
射洪县|
兰溪市|
博爱县|
宜良县|
成安县|
桐城市|
宣城市|
泰和县|
文成县|
乳山市|
崇阳县|
什邡市|
西平县|
石棉县|
宜宾县|
县级市|
凌源市|
罗田县|
博罗县|
瑞丽市|
绥江县|
宁化县|
垦利县|
陇西县|
永修县|
德化县|
泾源县|
任丘市|
杂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