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值四月末的晴好天,與好友相約來到香山"望春山”、賞古建。</p> <p class="ql-block">勤政殿是香山靜宜園的標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它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是乾隆皇帝在香山駐蹕期間處理朝政和接見王公大臣的場所。?</p><p class="ql-block">勤政殿的名稱“勤政務(wù)本、勤于思政”寓意著皇帝應(yīng)勤于政務(wù)。?</p> <p class="ql-block">沿著香山北部穿行知松園,先后經(jīng)過致遠齋,靜心齋及昭廟…,空氣中?漫著槐花的香氣,好不愜意!</p> <p class="ql-block">致遠齋</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屬于香山靜宜園二十八景中勤政殿建筑群的一部分,與韻琴齋、聽雪軒共同構(gòu)成乾隆理政、休憩的場所。</p><p class="ql-block">乾隆在位60年間,80余次到訪香山,在致遠齋駐留253天,其“十全武功”中的重大決策多在此完成。</p> <p class="ql-block">見心齋</p><p class="ql-block">毗鄰眼鏡湖和宗鏡大昭之廟,是園內(nèi)唯一保存較完整的江南風(fēng)格庭院。</p><p class="ql-block">其始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清嘉慶元年(1796)重修,乾隆皇帝曾在此讀書、賜宴群臣。</p><p class="ql-block">?名稱由來?:傳說為皇帝鑒證大臣忠心的場所,故名“見心齋”;另據(jù)記載,嘉慶帝題詩“循環(huán)無已見天心”亦暗合其名。</p> <p class="ql-block">見心齋的建筑很有特色,以半圓形水池為中心,三面環(huán)以回廊,連接見心齋、暢風(fēng)樓、正凝堂、來芬閣等建筑,山水相依,布局精巧,亭臺錯落,兼具水鄉(xiāng)柔美與深谷幽壑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從這個角度望去,這棵枯樹與屋頂恰似一個"頂戴花翎的清朝官帽!</p> <p class="ql-block">見心齋歷史文化展</p><p class="ql-block">“見心齋”一名出自宋代朱熹《朱子語類》:“圣人說話,開口見心,必不說</p><p class="ql-block">半截,藏著半截”,成語“開口見心”即</p><p class="ql-block">由此而來。</p><p class="ql-block">見心齋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p><p class="ql-block">利用引碧云寺卓錫泉之水挖湖修池,仿江</p><p class="ql-block">南建筑風(fēng)格構(gòu)建亭、臺、廊、榭、閣等建</p><p class="ql-block">筑,庭院布局精巧別致,初名正凝堂,嘉</p><p class="ql-block">慶年間重修,更名為見心齋。</p> <p class="ql-block">香山昭廟的琉璃牌坊,以其獨特的琉璃工藝和古樸的建筑風(fēng)格,吸引游客前來觀賞。</p> <p class="ql-block">宗鏡大昭之廟是清朝朝廷為接待六世班禪來北京而建。</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六世班禪得知乾隆帝七十大壽慶典將舉行,主動請求進京參加慶典,并托章嘉·若必多吉向乾隆帝奏報:“班禪額爾德尼欲來京朝覲大皇帝”。</p><p class="ql-block">乾隆帝很高興,隨即下令:“過兩年,朕七十萬壽,請他到熱河相見?!笨紤]到熱河(今承德)、北京比西藏炎熱,為六世班禪避暑計,乾隆帝下旨在熱河建須彌福壽之廟;在北京香山靜宜園(今香山公園)建宗鏡大昭之廟,作為班禪夏季駐錫地,將北京西黃寺作為班禪冬季駐錫地。</p><p class="ql-block">目前只開放了修繕完的一小部分,期待早日見到昭廟的全部。</p> <p class="ql-block">走進碧云寺</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元至順二年(1331年),碧云寺坐西朝東,占地面積40000平方米,建筑呈南北對稱軸線式布局,分為中路主要建筑、水泉院建筑和羅漢堂建筑三大部分。</p> <p class="ql-block">含青齋</p><p class="ql-block">"永遠的懷念”展</p><p class="ql-block">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尤其是自1840年以來的近現(xiàn)代史,無疑是最為波瀾壯闊的,這是一段“起共和而終二千年帝制”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抵御列強、血洗恥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也是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歷史。無數(shù)仁人志士昂然奮起,尋求救國教民、振興中華的道路。</p><p class="ql-block">孫中山,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qū),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教民。他作為“三民主義倡導(dǎo)者”,被稱為“國父”,其領(lǐng)導(dǎo)的辛亥</p><p class="ql-block">革命,結(jié)束了延續(xù)二千年的君主專制,為中國進步打開了閘門,是偉大民主主義革命開拓者,作為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被中國共產(chǎn)黨稱為“革命的先行者”。</p><p class="ql-block">這樣一個大人物的愛情路上,又有一個名字栩栩生輝宋慶齡。她愛他、敬他,直至孫中山先生逝世后,1925年4月2日,將其遺體暫厝碧云寺,她依舊堅持陪伴在他的身旁,為他守靈,繼承革命遺志。</p><p class="ql-block">2016年11月11日,習(xí)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強調(diào):“我們對孫中山先生最好的紀念,就是學(xué)習(xí)和繼承他的寶貴精神,團結(jié)一切可以團結(jié)的力量,調(diào)動</p><p class="ql-block">-切可以調(diào)動的因素,為他夢寐以求的振興中華而繼續(xù)奮斗。</p><p class="ql-block">我們要學(xué)習(xí)孫中山先生</p><p class="ql-block">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崇高風(fēng)范</p><p class="ql-block">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博大情懷</p><p class="ql-block">追求真理、與時俱進的優(yōu)秀品質(zhì)</p><p class="ql-block">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廣州蒙難后,孫中山給宋慶齡的題詞。</p><p class="ql-block">孫中山送給宋慶齡的結(jié)婚禮物一德國毛瑟手槍。</p> <p class="ql-block">水泉院</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元代,并在明清時期幾經(jīng)擴建,以其清幽的環(huán)境和豐富的歷史背景著稱?。</p><p class="ql-block">水泉院在明清時期幾經(jīng)擴建,其北院稱為“水泉院”,曾是清代行宮,以“聽水佳處”聞名。院內(nèi)疊石造景,以山石、虬柏為分隔,形成兩處空間,樹木、泉水和假山構(gòu)成一處突顯清幽之趣的園林佳作?。</p> <p class="ql-block">龍王廟</p> <p class="ql-block">倒影</p> <p class="ql-block">院內(nèi)柏樹從絕壁石縫里生長,真是極為罕見。</p> <p class="ql-block">三代樹</p><p class="ql-block">這棵樹大約有300年的歷史,最初是槐樹,后來枯萎變成了柏樹,最后又變成了銀杏樹。</p> <p class="ql-block">金鋼寶座塔區(qū)</p> <p class="ql-block">漢白玉石牌坊</p><p class="ql-block">元代創(chuàng)建,明清擴建的皇家寺院的石牌坊是碧云寺建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寺內(nèi)乾隆御制碑亭共同構(gòu)成皇家禮佛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石碑坊上雕刻著神獸(麒麟、獅子)和八仙過海圖,雕刻工藝精湛。</p> <p class="ql-block">碧云寺的金剛寶座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模仿真覺寺金剛寶座塔而建?,塔身刻乾隆御書"燈在菩提"。</span></p><p class="ql-block">這座靜謐的石雕藝術(shù)品,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它建于1748年,是中國現(xiàn)存最高的金剛寶座塔,總高度達到34.7米,全部用漢白玉建造。塔基為方形,采用磚石結(jié)構(gòu),外層用虎皮石包裹,塔基上層是寶座頂,寶座上有八座石塔,中央一座大塔,四角各有一座小塔,構(gòu)成了曼陀羅的一種變體。</p><p class="ql-block">這座塔不僅是一件大型石刻藝術(shù)品,塔基內(nèi)還安放著孫中山先生的衣冠。塔基正中券洞的券墻上有一塊漢白玉石,上面刻有“孫中山先生衣冠?!钡淖謽?。站在塔前,仿佛能聽到歲月的回聲,歷史的風(fēng)塵在這里凝固成永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上方的石門洞是孫中山的衣冠?(目前不開放)</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碧云寺乾隆御制金剛寶座塔碑亭</p><p class="ql-block">它既是佛教密宗儀軌的空間化呈現(xiàn),也代表乾隆時期石刻藝術(shù)的巔峰水平?。</p> <p class="ql-block">唯有碧云稱纖秾</p><p class="ql-block">一碧云寺歷史文化展</p><p class="ql-block">“西山一徑三百寺,唯有碧云稱纖被”。羿云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香山公園北側(cè)聚寶山東麓,坐西向東,依山臨壑,缺致入勝。是歷代達人信眾、文人塌客游賞禮</p><p class="ql-block">佛的絕住去處,具有豐富的人文和歷史價值。其始建于元至順二年(1331),初為容云庵,至明代擴建碧云寺,使寺院瑰壯降麗、成然極然。說隆下三年(1748)指</p><p class="ql-block">原有建筑修繕一新,增建羅漢堂、金剛寶座塔及行宮。歷經(jīng)元明清三朝擴建與修建,碧云寺形成中軸線及南北兩側(cè)建筑完美對稱的格局。</p><p class="ql-block">1920年碧云寺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活動地之一。1925年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北平辭世,靈概暫厝容云寺,并設(shè)立了孫中山紀念學(xué)及衣冠家。</p><p class="ql-block">1954年9月12日,碧云寺正式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1957年碧云寺列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列入北京首批市對臺交流基地。</p><p class="ql-block">2022年列入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碧云寺以其悠久的歷史積淀,獨轉(zhuǎn)的建筑風(fēng)格,深厚的文化底翁以及重要的歷史價值,成為中國文化造產(chǎn)中一顆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讓我們共同走進碧云寺,在歷史與自然的交融中,去領(lǐng)略,去捕捷中華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靈魂。</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p><p class="ql-block">是碧云寺的主殿,供奉著釋迦牟尼佛的塑像。佛像莊嚴慈祥,寶相莊嚴,令人肅然起敬。在佛像兩側(cè),還供奉著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塑像,象征著智慧與德行。</p> <p class="ql-block">彌勒殿作為碧云寺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明代,殿內(nèi)正中供奉銅制彌勒佛,高2.5米,造型生動?。</p> <p class="ql-block">碧云寺羅漢堂</p><p class="ql-block">羅漢堂是為紀念佛教史上第一次結(jié)集而建。碧云寺羅漢堂建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建筑格局呈“田”字型,仿杭州靜慈寺羅</p><p class="ql-block">漢堂建造,是國內(nèi)四座羅漢堂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p><p class="ql-block">內(nèi)奉508尊木質(zhì)金漆塑像,每尊高約1.5米,老少俊丑俱全,喜怒哀樂極盡人情之常態(tài),是珍貴的宗教藝術(shù)品。</p><p class="ql-block">也是現(xiàn)存的一處保存最完好、級別最高的羅漢堂。</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像</p> <p class="ql-block">房梁上的濟公像</p> <p class="ql-block">香山眼鏡湖</p> <p class="ql-block">香山之美,紅葉之外的歷史與建筑,值得你花更多時間去探索和體驗…,</p><p class="ql-block">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一種寧靜與安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丘县|
巢湖市|
新蔡县|
江阴市|
云阳县|
合江县|
邢台县|
宣汉县|
福清市|
遂平县|
湖口县|
阿荣旗|
福鼎市|
安福县|
湛江市|
宁远县|
工布江达县|
伊宁县|
灯塔市|
句容市|
肇源县|
衡东县|
许昌县|
开封市|
镇康县|
九龙城区|
墨玉县|
拜泉县|
扎鲁特旗|
马边|
遵化市|
和田市|
资源县|
保山市|
陆川县|
义乌市|
万载县|
宽城|
洱源县|
仲巴县|
从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