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滄源、景邁之約??

漂泊狼

<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疫情剛剛穩定,三五好友相約,走進滄源佤族自治縣。</p> <p class="ql-block">滄源佤族自治縣,隸屬云南省臨滄市,位于臨滄市西南部,地處東經98°52′~99°43′,北緯23°04′~23°40′之間,滄源俗稱阿佤山區,也稱“葫蘆王地”,北鄰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東接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東南與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相連,西部和南部與緬甸撣邦第二特區勐冒縣和南鄧特區接壤,國境線長147.08千米,總面積2446.4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滄源佤族自治縣轄4個鎮,6個鄉。2023年,滄源佤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15.35萬人。</p><p class="ql-block">滄源佤族自治縣地勢北高南低,屬亞熱帶低緯山地季風氣候,轄4個鎮,6個鄉,政府駐勐董鎮。滄源佤族自治縣全境屬國家二類開放口岸,是云南連接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通道和主要門戶之一,是祖國面向西南沿邊對外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和最前沿窗口。</p><p class="ql-block">滄源佤族自治縣境內有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區、滄源葫蘆小鎮、司崗里崖畫谷景區等景點。</p><p class="ql-block">2019年,滄源佤族自治縣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p> <p class="ql-block">滄源縣是佤族主要聚居地,擁有豐富的佤族文化,包括葫蘆崇拜、佤族祭祀舞蹈、翁丁村等。</p><p class="ql-block">滄源縣位于云南省臨滄市,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佤族文化在這里得到了豐富的體現和傳承。</p> <p class="ql-block"><b>D1、走進滄源佤族自治縣之滄源佤山機場,中緬邊境永和口岸,葫蘆小鎮。</b></p> <p class="ql-block">9月8日清晨,我們從昆明長水機場出發,原計劃7:45分到達滄源佤山機場,因天氣原因航班延誤至中午12:20分到達滄源,入住滄源縣城柏爾曼酒店。</p> <p class="ql-block">下午到永和口岸,幸福工程胡蘆小鎮逛逛,遠眺南滾河、滄源佤族自治縣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葫蘆小鎮</b></p><p class="ql-block">葫蘆小鎮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云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縣城西南3公里處,于2013年建設完工,小鎮占地面積202畝,共有民居180戶,建筑風格保留佤族民居獨有的建筑特點,外形特征為紅色弧形屋頂及屋角裝飾交叉角。小鎮兼具農田、山體、水體景觀,環境優美,風格獨特。</p> <p class="ql-block">葫蘆崇拜?</p><p class="ql-block">滄源縣被稱為“葫蘆王國”,到處充滿了葫蘆的元素。當地人相信自己的祖先是從葫蘆里出來的,這種崇拜源于佤族的起源神話傳說“司崗里”,意為從葫蘆里出來的人。?</p> <p class="ql-block">寨樁,是每個佤族寨子刻木記事的圖騰,每逢重大節日,全寨人都要圍著寨樁通宵打歌,寨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記錄司崗里故事的木塔。從上往下第一個木刻是葫蘆把,是佤族生殖崇拜中的男根崇拜,象征生命之源;第二個是木刻葫蘆身,比擬女人腹部,象征司崗里傳說中孕育生命的母體;以下部分象征鍋、甄、三角等生活用具。第二部分是樁臺。臺上正中有一個建寨時放置的寨心石,代表寨子的心臟,據說只要摸一下這個寨心石,就表示你和阿佤人心連心,就會得到全寨人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小鎮通過文化柱、浮雕墻、木鼓等元素,生動呈現佤族神話傳說和傳統葫蘆崇拜文化,成為探索佤族歷史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這里不僅有清新空氣和如畫風景,還能品嘗地道傣族美食(如竹筒飯、烤魚),并購買特色手工藝品。</p> <p class="ql-block">滄源葫蘆小鎮的大葫蘆象征著佤族祖先的來源和生命的延續。傳說中,佤族祖先被認為是從葫蘆里出來的,葫蘆代表孕育和多子多福,因此在佤族文化中具有極高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佤族的葫蘆崇拜傳說</p><p class="ql-block">佤族葫蘆崇拜傳說與創世史詩《司崗里》相關,祖先被視為從葫蘆中孕育,象征生命延續,葫蘆在文化中地位極高。</p> <p class="ql-block">“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在小鎮書院尋找旅途的休閑時光。</p> <p class="ql-block"><b>D2:打卡:勐角金龍寺、翁丁村、廣允緬寺、玻璃橋,逛逛葫蘆小鎮夜景。</b></p> <p class="ql-block"><b>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金龍寺</b></p> <p class="ql-block">金龍寺位于云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民族鄉,是一座南傳上座部寺院,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佛教文化色彩,這里的村民全部都是傣族同胞。</p> <p class="ql-block">寺院始建于傣歷834年(公元1472年),法緣深厚,歷史悠久。占地面積20畝,有佛殿1座、辦公室1幢、伙房及僧侶宿舍2幢、培訓點1幢、白塔(民族團結塔)1座,是滄源縣的中心佛寺之一,2015年新建金龍寺大門,恢復重建龍塔古井。2017年4月滄源佤族自治縣佛教協會會址移遷金龍寺。</p> <p class="ql-block"><b>探秘原始佤寨翁丁村</b></p> <p class="ql-block">翁丁村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佤族村落,被稱為“云霧繚繞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佤寨里有佤族人正常生活居住,有少量商業,每天上午下午還有歌舞表演呢。</p> <p class="ql-block">?歷史見證? </p><p class="ql-block">這里的桿欄式茅草房是佤族從原始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見證。?</p> <p class="ql-block">?文化體驗? </p><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在翁丁村體驗到佤族的傳統生活方式,包括迎賓儀式、打歌、佤族民居等。?</p> <p class="ql-block">女神圖騰樁 </p><p class="ql-block">“女神圖騰樁”佤語稱“考西崗”,是佤族崇拜的女神﹣“莫偉神”的化身標志,是以刻木記事的方式對司崗里創世史詩的部分傳承和闡釋。圖騎柱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頭部,有高舉的雙手、眼、鼻、口;二是經部,沒有圖案:三是身部,有很多圖案符號:圓點代表天上星星,解釋了佰族分食從天而降的星星肉,面后分家族的故事;斜紋代表著山川和河流,解釋了句崗里傳說中山川河流的形成:燕尾形符號代表了火神燕子;牙形圖案代表了果實和豐收:三角符號代表著不息的火塘,最下端橫和豎條紋代表著能與天神對話的木鼓。</p> <p class="ql-block">佤王府</p><p class="ql-block">翁丁的佤王府是參照班洪王胡玉山王府重建。光緒十七年七月(1891年),云貴總督奏請朝廷給在邊事調解工作中出力有功的班洪頭人賞賜,封為“班洪土都司”,賜姓“胡”名“玉山”,準其世襲,頒給銅制的“世襲班洪總管土都司”印一枚。民國時又被云南省長龍云封為“班洪總管”,并于1934年出錢給他把清朝時建的大房子會議廳進行了重修,建了一座“班洪總管府衙”,這座府衙被稱為“佤王府”。解放后其后人將印章上交國家,結束了班洪世襲土司的歷史。</p><p class="ql-block">佤王府結構、布局與一般民居相同只是更寬敞高大,分設三個火塘,其中主火塘屬佤王專用。</p> <p class="ql-block">偷狗角的羊</p><p class="ql-block">從前,狗是有角的,羊沒有角,羊十分羨慕狗有一對漂亮的角。</p><p class="ql-block">有一天,狗要把頭伸進春堆里舔舐細米糠,因為它頭上有一對角伸不進去,狗就把自己的角脫下來放在地下,再把頭伸進春堆舔舐細米糠。羊見到狗把頭伸進春堆里,把狗的一對角偷走,戴在自己的頭上。</p><p class="ql-block">從那時候,狗沒有了角,羊有角了。正因為這樣,狗十分憎恨羊,只要狗見到羊就想一口把它咬死。自那以后,羊也十分害怕狗,只要一見到狗就低頭跑掉。</p> <p class="ql-block">舞蹈與音樂作品? </p><p class="ql-block">滄源縣創作了多種佤族舞蹈和音樂作品,如《高格龍勁》、《木鼓舞》、《尊秧歌》等,這些作品在國家和省級比賽中屢獲殊榮。?</p><p class="ql-block">?器樂曲? 佤族的器樂曲《加林賽》也在全國比賽中獲獎。?</p> <p class="ql-block"><b>廣允緬寺</b></p><p class="ql-block">廣允緬寺,位于云南省臨滄市滄源縣城勐董大街北側,俗稱“學堂緬寺”,始建于清代,已有190多年的歷史。1982年,發現南北門,陳列室與僧舍建于1991年,占地約22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廣允緬寺由大殿、南北門、僧舍、廚房、陳列室組成廣允緬寺座南朝北,面闊五間,進深八間,建筑平面呈長方形,建筑風格別致、雕梁畫棟、壁畫藝術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廣允緬寺集建筑、雕刻、繪畫為一體,建筑風格獨特新穎,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是傣族和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的實證。</p> <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廣允緬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臨,葫蘆小鎮寧靜秀麗。</p> <p class="ql-block"><b>D3:經過勐來小鎮,滄源崖畫,司崗里溶洞,蓮花山莊,葫蘆湖夜景。</b></p> <p class="ql-block"><b>滄源崖畫簡介</b></p><p class="ql-block">滄源崖畫共有十七個地點,位于云南省滄源低族自治縣動省鎮、動來鄉和糯良鄉境內。分布地域東西長約25千米,南北寬約15千米,地處小黑江及其支流的峽谷地區,海拔1000~1800米。</p> <p class="ql-block">崖畫以赤鐵礦顏料繪制于內傾或垂直的石灰石崖面上,十七處崖畫面積共約540平方米,共有圖形1200多個,畫面內容多為狩獵、舞蹈、戰爭、采集、建筑和村落等。畫面布局多采用圖解、示意的形式處理空間。</p> <p class="ql-block">圖形描繪均為剪影式。人物和動物分別嚴守正面律和側面律,強調主觀意趣。表現方法以單線為主,或輔以平涂法表現大塊的形體,畫面內容反映了一定的宗教觀念,作畫的意圖和功能具有明顯的記事性質。</p> <p class="ql-block">經對覆蓋住崖畫的鐘乳石年代測定和對畫面顏料中的孢子粉組合分析均證明崖畫產生于3000年前。相當于云南地區歷史發展的新石器時代晚期。</p> <p class="ql-block">從崖畫中反映的文化特征分析,其族屬與其中包括孟高棉語族的低族在內的古代白濮集團相關聯。</p> <p class="ql-block">滄源崖畫是中華文明史的象征之一,是不可多得的民族瑰寶,是中國崖壁藝術一朵絢麗的奇葩。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獨特的藝術審美價值。</p> <p class="ql-block">該點為滄源崖畫的一號點,整個點自左至右被劃分為六個區,共有圖像200余個,有畫面積約為60平方米,畫面內容多為舞蹈、狩獵、雜耍等。</p> <p class="ql-block"><b>司崗里溶洞</b></p> <p class="ql-block">在云南邊陲的滄源佤族自治縣,隱藏著一個被譽為“地下迷宮”的神奇世界——司崗里溶洞。這里不僅是大自然億萬年雕琢的藝術品,更是佤族文化中關于人類起源的重要傳說之地。走進溶洞,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一個由鐘乳石構筑的奇幻王國。</p> <p class="ql-block">司崗里溶洞是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的一處景點,距滄源佤族自治縣勐來村3公里。</p> <p class="ql-block">洞呈“Y”型,據初步探測長1500多米,最寬處50米,最高處40余米,其中主洞長1115米,平均寬30米、高35米,規模宏大。</p> <p class="ql-block">司崗里溶洞位于云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是滇西南喀斯特地貌的經典代表之一。作為中國最大的地下河溶洞之一,它以規模宏大、景觀奇特聞名遐邇。據地質學家研究,該溶洞形成于數百萬年前,經歷了漫長的地殼運動和水蝕作用,才造就了如今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象。此外,“司崗里”在佤語中的意思是“巖洞”,這不僅指代溶洞本身,還承載著佤族人民對生命起源的古老信仰。相傳,佤族祖先就是從這個洞穴中走出,走向廣袤大地的。</p> <p class="ql-block">進入司崗里溶洞,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形態各異的鐘乳石。這些鐘乳石經過千萬年的沉淀積累,形成了千姿百態的造型。有的如倒掛的蓮花,晶瑩剔透;有的像垂下的帷幔,層次分明;還有的酷似人物或動物,栩栩如生。每一處鐘乳石都仿佛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讓人不禁感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為了更好地展現溶洞的魅力,景區內設置了柔和的燈光照明。五彩斑斕的燈光與鐘乳石交相輝映,營造出一種超現實的氛圍。當游客漫步其中,會感覺自己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尤其是那些高大的石柱,在燈光照射下更顯巍峨壯觀,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p> <p class="ql-block">司崗里溶洞并非單一的通道,而是由多個大小不一的洞廳組成,彼此之間通過狹窄的廊道相連。這種復雜的結構使得整個溶洞宛如一座巨大的迷宮。</p> <p class="ql-block">除了壯觀的鐘乳石,溶洞內的地下河也是不可錯過的亮點。清澈的河水緩緩流淌,發出潺潺的聲音,與滴水擊打巖石的聲音相互呼應,構成了一曲天然的交響樂。沿著河邊行走,不僅可以感受到濕潤清新的空氣,還能聆聽到大自然最原始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司崗里溶洞不僅僅是一個自然景觀,更是一本記錄地球歷史的厚重書籍。在這里,我們能感受到時間的力量,也能體會到生命的奇跡。無論是鐘乳石的奇妙造型,還是地下迷宮的神秘氛圍,都讓人心生敬畏。如果你渴望逃離城市的喧囂,尋找一片屬于自己的寧靜天地,那么不妨來到滄源,親自探訪這座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地下奇觀吧。</p> <p class="ql-block">葫蘆湖夜景</p> <p class="ql-block"><b>D4:今天我們早餐后,離開滄源,出發瀾滄,路過小黑江邊檢站,到瀾滄后轉車到惠民。入住華富酒店(客運站邊上)</b></p> <p class="ql-block">路過瀾滄“11.6”地震紀念碑志(1988年11月6日,瀾滄發生了7.6級地震)</p> <p class="ql-block"><b>D5:從惠民到景邁山(包車)。入住布朗人家客棧,下午翁基村閑逛。</b></p> <p class="ql-block">到達景邁山</p> <p class="ql-block">景邁山,是位于中國云南省的西南邊陲的山,在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鄉境內。東鄰西雙版納勐海縣,西鄰緬甸,是西雙版納、普洱與緬甸的交界處。</p> <p class="ql-block">景邁山以普洱茶盛名,共有14個傳統村落,分屬景邁村、芒景村兩個行政村,景邁村有景邁大寨、糯崗、班改、勐本、芒埂、老酒房、南座、籠蚌共8個傳統村落,芒景村有翁基、翁洼、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那乃共6個傳統村落,組成了占地面積2.8萬畝的景邁山萬畝古茶園。各村的茶鮮葉,都以“景邁山普洱茶”的名義對外銷售。</p>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17日,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項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5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7項世界遺產。</p> <p class="ql-block"><b>探秘普洱景邁山的云上古村——翁基古寨</b></p> <p class="ql-block">細雨中,我們在蜿蜒的山路上盤旋,穿過層層迷霧,來到云海之上。翁基古寨種的是萬畝茶園,沉淀的卻是千年文化。古寨藏在茶香和云煙中,仿佛時間在這里靜止了一般。</p> <p class="ql-block">2500多年的古柏樹在寺廟旁靜靜地守著它的寨民,這里有著質樸的人情和代代相傳的制茶手藝。布朗族的干欄式建筑也是一道絕美的風景,讓人驚嘆于千年前族民的創造力。</p> <p class="ql-block">翁基古寨不大,只有90戶人家,寨子里的人都很純樸熱情。他們歡迎你到家里品嘗普洱茶,分享他們的故事。看著眼前的云海,仿佛置身于仙境,讓人感受到一種超凡脫俗的寧靜。</p> <p class="ql-block">翁基古寨,帶著神秘悠遠的色彩,向我們訴說著它的古往今來。來這里,感受一下茶香、云海和人情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b>翁基佛寺</b></p><p class="ql-block">據《功德碑計》傣文石刻記載,翁基佛寺始建于傣歷377年(公元1015年)。翁基佛寺占地面積約1718m2,佛寺由佛殿、藏經閣、僧房組成,造型玲瓏,外觀質樸端莊。</p> <p class="ql-block">佛殿坐北朝南,是翁基佛寺規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一個殿宇,重檐懸山頂、磚墻朱色抹灰、木結構建筑,建筑面積約190m2。藏經閣坐北朝南,為三重檐懸山頂木結構建筑。東西兩廂為僧房,單檐歇山木結構建筑,建筑面積約55㎡。</p> <p class="ql-block">寺內生長著南傳佛教的五樹六花,其中五樹是指菩提樹、高榕、貝葉棕、檳榔和糖棕;六花是指荷花(蓮花)、文殊蘭、黃姜花、雞蛋花、緬桂花和地涌金蓮。</p> <p class="ql-block"><b>D6:逛逛蜂神樹,布朗公主山莊,茶祖廟,古茶園。</b></p> <p class="ql-block">景邁山以普洱茶盛名,共有14個傳統村落,分屬景邁村、芒景村兩個行政村,景邁村以傣族為主,芒景村以布朗族為主。</p> <p class="ql-block">走進芒景茶鄉</p> <p class="ql-block">芒景、景邁千年萬畝古茶園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唯一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p> <p class="ql-block">芒景村作為這一景區的核心地帶,作為普洱茶文化遺產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和世界古茶的發源地,景區所展示的古茶文化、布朗族山寨文化和帕哎冷文化,以及翁基布朗古寨、柏樹神、巢蜂等景點,為芒景村發展帶來了機遇。</p> <p class="ql-block"><b>茶祖廟</b></p> <p class="ql-block">云南景邁山的茶祖廟,坐落在芒景寨背后的高坡上,守護著世界上最大的古茶林。無論是當地的茶農還是遠道而來的茶客,都能在這里找到一種深深的歸屬感。茶祖廟,就像一座“定海神針”,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傳說中,茶祖廟里供奉的是布朗人的祖先帕哎冷。布朗人是最早發現這片野生茶樹的人,他們遵循祖先的囑托,“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守護茶園”。茶祖廟旁的一棵800年的古柏樹,見證了這一切,枝繁葉茂,庇護著世世代代的布朗族人。</p> <p class="ql-block"><b>D7:景邁山→瀾滄→西盟,入住錦榮賓館。</b></p> <p class="ql-block">到達西盟后,因緬甸疫情嚴重,瑞麗發現兩例輸入病例,西盟,孟連等邊境線管控加強,加之西盟勐梭龍潭、龍摩爺圣地、里坎瀑布等景點關閉維修,我們決定返程,沿途邊走邊看。??</p> <p class="ql-block">匆匆走過西盟縣,街景。</p> <p class="ql-block">?西盟縣?,全稱為?西盟佤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與緬甸接壤,是中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西盟縣成立于1965年3月5日,總人口約為8.53萬人?。</p> <p class="ql-block">西盟縣地處阿佤山區,地理坐標為東經99°18′至99°43′,北緯22°25′至22°57′之間。其東、東北、東南部與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接壤,南部與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相接,西、西北部與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達89.33公里?。</p> <p class="ql-block">西盟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主要民族為佤族,占總人口的70%以上,此外還有拉祜族等其他24個民族?3。這里風景優美,擁有勐梭龍潭、木依吉神谷等著名景點,尤其是勐梭龍潭,四周山巒疊嶂,森林茂密,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西盟縣的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作物包括水稻、旱稻、玉米、茶葉、咖啡和甘蔗等。工業方面,主要以水力發電、采礦冶煉、建筑材料和農副產品加工為主。近年來,西盟縣的旅游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年接待游客總數突破百萬人次?。</p> <p class="ql-block">西盟縣的歷史和文化也非常豐富。這里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誕生地,歌曲中描繪了各族人民團結向前的景象。西盟縣的佤族織錦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14。</p> <p class="ql-block"><b>D8:西盟→思茅→墨江,入住隨喜民族客棧。</b></p> <p class="ql-block"><b>墨江回歸線標志園</b></p><p class="ql-block">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位于墨江縣城西、昆曼大通道墨江段東側,是昆明通往普洱及西雙版納的必經之地。景區以“北回歸線文化”為主題,始建于1993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北回歸線標志園之一。它融天文、地理和園林藝術、民族文化、觀賞旅游為一體,被云南省評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天文科普教育基地,是普洱市第一批AAA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b>D9:墨江→昆明,行程結束。</b></p> <p class="ql-block">走進墨江八十醫院,這里是我們夢想開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980年6月,一群懷揣夢想的年輕人走進這里,走進軍營,為了軍隊醫療事業努力學習,刻苦訓練,留下了難忘的青春歲月。</p> <p class="ql-block">如今,醫院撤銷編制,人去院空,但那段刻骨銘心的歲月,卻留在了我們每個人心里,終生難忘。</p> <p class="ql-block">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出去走一走,心情不一樣,見見世面,看看山河,解鎖藏在風里的自由。探索與發現不同的世界,看不同的風景、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豐富人生,回味無窮。??</p><p class="ql-block">每一段外出旅游的日子都值得珍藏!</p><p class="ql-block">用美篇記錄旅途足跡,既豐富旅游知識,又加深旅途印象!??</p><p class="ql-block">謝謝美友老師們的圍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江县| 惠水县| 高邮市| 祁东县| 兴宁市| 西林县| 富锦市| 罗田县| 海安县| 陆川县| 合川市| 新竹市| 岳阳县| 恩施市| 金乡县| 探索| 临江市| 玉林市| 定日县| 化德县| 淮南市| 祁东县| 栾川县| 三台县| 开远市| 页游| 海兴县| 光泽县| 泰安市| 朝阳县| 乌兰察布市| 英吉沙县| 阿拉尔市| 中西区| 嘉鱼县| 朝阳县| 勐海县| 晋江市| 旬邑县| 平远县| 寿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