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去年這個時節,我同榮華及成民、淑蘭一行四人前往黃山看望黃老。期間連做四期美篇,記錄此行見聞和收獲。其中一篇提及黃老的長子黃健收藏的曾祖父黃駿的冊頁作品。其內容是黃駿(字子良1871—1956)八十歲的時候抄錄北宋時期岑宗旦(大約1024?—1094?)一則漢唐十一人書評。全文如下:“古之善書者自漢迄唐凡有十一人。張芝如班輸構堂,不可增減。鐘繇如盛德君子,容貌若愚。語其眾妙,足以爭造化者,羲之也。較其父風,但恨乏天機者,獻之也。世南潛心羲之,蓋若顏子之亞圣。徐浩比肩儒雅,有類仲由之勇態。歐陽詢得其正,故如廟堂衣冠,不失動靜。柳公權得其勁,故如轅門列兵,森然環衛。懷素之閒逸,故如翩翩真仙。真卿之淳謹,故厚重如周勃。至如李邕,則舉動不離規矩,而有虧適變之道焉。”(這段文字出自《宣和書譜》第十二卷)。黃斯權曾就此事和我說:“2008年夏我去拜望父親,得此祖父法書。父親為此寫了兩首詩並一段話囑咐于我。“幼誦詩書習北碑,晨開黃卷晚臨池。鯉庭遺訓終身記,敬義齋中父亦師。”</p><p class="ql-block">“字蓋通場憶昔時,書壇俊彥久名馳。十年浩劫余殘楮,愿我兒孫永寶之。 先君八十歲遺墨,庋藏三十年,乃文革后未經搜取之殘紙。戊子(2008年)權兒(黃斯權)自東北來省,檢此付之,以作遺澤永存,並賦兩絕。 戊子孟秋之月下澣,黃澍走筆識之。時年九二。”黃斯權在2014年“黃氏祖孫三代書法展”時抄錄其父作一首七言絕句:“字蓋通場事已陳,百年遺澤墨猶新。耄期未敢忘庭訓,淡泊無求立此身”。袒露兩代人對前輩諄諄教誨的赤誠之心。如今這本冊頁已交由長子黃健收藏傳承。可見黃家一脈已將岑宗旦這段書評奉為圭臬,作為學書的座右銘世代傳承。</p><p class="ql-block">岑宗旦是北宋書法史上一位隱逸型文人書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擅長行書。其</span>書評著作與書法實踐共同構成對漢唐傳統的承續。書評以簡明扼要,生動形象而著稱。在這一段評論里先后提到張芝、鐘繇、二王(羲之、獻之)、虞世南、徐浩、歐陽詢、柳公權、懷素、顏真卿、李邕等十一位書法家,并逐一評點其書法風格。不僅有褒獎之詞,亦指出不足之處,難能可貴。黃家三代(黃駿 黃澍 黃斯權)踐行此番書法理念。不僅臨池不輟,也有創新發展。如黃澍先生將魏碑融入行書,業界譽為“黃澍體”,在書界、尤其在徽州文化圈有一定影響。如今三代人均已分別被錄入中華書法名人有關典籍,其書法成就得到業界的肯定和好評。說明按照前人指明的學書之路,一路走來,必有所成,不啻為一條學書的捷徑,或為一條必經之路。為我們學書之人提供了成功的榜樣和可循之道。</p> <p class="ql-block">黃駿簡介和他抄錄岑宗旦漢唐十一人書評冊頁</p> <p class="ql-block">黃澍簡介及書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黃斯權簡介及展出作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云港市|
舟曲县|
绥江县|
杂多县|
武隆县|
上蔡县|
山丹县|
彭山县|
松桃|
澄江县|
新昌县|
拉萨市|
北辰区|
瑞金市|
元阳县|
长海县|
泗洪县|
迁西县|
威信县|
静宁县|
瑞昌市|
连江县|
云阳县|
湾仔区|
秦安县|
兰州市|
聂拉木县|
宜良县|
双鸭山市|
文成县|
奉节县|
沾益县|
西吉县|
义乌市|
平度市|
三原县|
如东县|
布尔津县|
林芝县|
高密市|
东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