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 ? ?閩粵贛邊區縱隊(簡稱“邊縱”)是解放戰爭時期(一九四六年——一九四九年)活躍于福建、廣東、江西三省交界地區的一支人民武裝力量,曾經歸屬于中共香港分局領導的人民解放軍華南游擊隊當中的地方部隊體系。游擊健兒們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神出鬼沒,打得國民黨軍暈頭轉向,他們令人佩服地用土槍土炮創造了一個個戰術奇跡,譜寫出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神勇地把山區打造為鋼鐵根據地,使邊縱成為華南敵后戰場的重要力量,也充分展示了在復雜地形下的人民游擊戰威力,為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h3></br><h3>? ? ? ?邊縱軍歌是正值解放戰爭決勝階段的一九四九年新年元旦期間,時任中共南方工委書記的方方同志,為協助邊縱整編,他組織集體創作的,這首戰歌也凝聚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h3></br> 金砂暴動,工農起家,三年游擊戰,碧血鮮花??谷辗榛鹫凉饬?,健兒們龍巖集結,慷慨上征途,轉戰江南江北。二十年艱苦斗爭,風寒雨雪;千百次驚濤駭浪,天崩地裂;為民族為人民高舉起毛澤東的旗幟。大麻出擊,三鄉殲敵,燃燒起戰斗的火花?;鸹?,火花,燒遍了閩粵贛邊的原野;火花,火花,燒毀國民黨的統治,燒毀蔣宋孔陳四大家?;鸹?,火花,燒吧!燒吧!以勝利的火花迎接大軍南下,以勝利的火花解放全閩粵贛邊區,以勝利的火花創建新民主主義的新中華。歌詞:以“火花”為核心意象,象征革命烈火燎原之勢……,將革命的火花,比作解放的曙光,發出響亮號召邊縱“以勝利的火花迎接大軍南下”,配合解放軍主力解放閩粵贛邊區,徹底推翻國民黨蔣家王朝的反動統治。形象地闡述了邊縱的光榮歷史使命,表達了創造閩粵贛解放區的決心,抒發了邊縱全體指戰員堅強的戰斗意志,生動展現了邊縱的革命面貌和戰斗精神,歌頌了我閩粵贛邊工農革命武裝成長壯大和邊區軍民“二十年紅旗不倒”的光輝歷史,彰顯了邊縱從游擊武裝成長為正規軍的輝煌歷程。<br></br> ? ? ?一九二八年夏我黨領導了永定金砂暴動(閩西工農武裝起義之一),創建了閩西紅色游擊隊和地方工農紅軍(福建第一支紅軍隊伍),閩西工農革命武裝在中共領導下進行了長期不屈不撓的斗爭。主力紅軍長征后,閩粵贛邊區人民高舉武裝斗爭旗幟,堅持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多次殘酷“清剿”。 國共合作破裂后,一九四四年秋,閩西南黨組織重建武裝隊伍,成立王濤支隊,實行武裝自衛給敵人的進攻以迎頭痛擊。 <p class="ql-block">一九四六年六月蔣介石挑起空前規模的內戰,八月三日,閩粵贛邊區黨委的主力粵東總隊(邊縱的前身)在百余名民兵的密切配合下,出擊廣東大埔縣大麻鎮,一舉消滅反共自衛隊九十多人,破倉分糧,沒收官僚地主的浮財,分給勞苦大眾,激發了廣大群眾對敵斗爭的積極性。大麻戰斗之后,梅縣、豐順的敵人分兩路向我進攻,我總隊在梅縣三鄉民兵協助下,消滅敵軍一個中隊,并兵分三路向外圍敵人發起進攻,擴大了根據地和游擊區。 一九四七年五月,正式組建了由中共閩粵贛邊區黨委領導的邊縱,邊區黨委書記魏金水(被譽為“革命鐵漢”,解放后曾任福建省省長)出任政治委員,軍事負責人劉永生(被稱作“游擊大王”,開國將軍,曾任福建省副省長)擔任司令員。以閩西、粵東和贛南為核心,依托山區開展游擊戰,配合解放軍南下,擾亂國民黨軍的后方補給線。實行土地改革,動員農民支持革命,形成“軍民一體”的游擊根據地。</p> ? ? ? 一九四九年一月,在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勝利的前夕,為響應黨中央、毛主席“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偉大號召,迎接大軍南下,根據中央軍委命令,正式編入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十兵團戰斗序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區縱隊在廣東大埔縣樟溪村宣告成立。 邊縱成立后擁有一萬三千多人,在邊區黨委的領導下,向敵人發起了聲勢凌厲的總攻,解放了粵東潮、梅地區和閩西南地區三十多個縣市,為后續解放軍南下奠定堅固基礎。 ? ? ? 從一九二八年六月,閩西永定金砂農民武裝暴動創建福建第一個紅軍營至全國解放前夕,兵力已發展到擁有兩萬之眾的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并創下了殲敵三萬多人的輝煌戰績。 ??時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書記時期的方方歌詞創作者:方方同志是廣東普寧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幾十年革命生涯中,他長期與閩粵贛邊人民生死與共、血肉相連,同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羅明等一起,創建閩西革命根據地,建設與發展工農紅軍及人民武裝,進行反“圍剿”戰爭。曾任獨立紅九團政治委員,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常委政治部主任,在三年游擊戰爭中,與羅忠毅、溫含珍等同志率領紅九團、明光獨立營和巖連寧游擊隊,活躍在巖連寧的崇山峻嶺。新四軍北上抗日后,方方先后主持閩粵贛省委、南方工委和香港分局的工作,領導閩粵贛邊人民,堅持抗戰和解放戰爭。解放后,方方同志曾擔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僑委黨組書記等職,他于一九七一年九月在北京逝世。 ? ? ? 豪邁的軍歌,在邊區軍民中廣泛傳唱,成為鼓舞士氣和動員廣大群眾強有力的文化宣傳工具?,F刻于龍巖市中山公園里的“解放亭”石碑上,被當作革命傳統教育的優秀素材,讓這嘹亮的歌聲永遠回響在這片英雄的紅土地上。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aWSVVPKh-Vk82Pm10VC2kQ"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荫县|
肇源县|
陆川县|
富源县|
石渠县|
龙江县|
浦北县|
休宁县|
米脂县|
朝阳县|
阳西县|
阿图什市|
都江堰市|
满城县|
郧西县|
瑞丽市|
大兴区|
江阴市|
鄱阳县|
南漳县|
靖西县|
广南县|
扎囊县|
松滋市|
响水县|
嘉善县|
定南县|
平顶山市|
防城港市|
新余市|
苍南县|
芜湖市|
博湖县|
平利县|
东山县|
兖州市|
襄樊市|
开鲁县|
新河县|
英吉沙县|
大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