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跟著霍老師去研學之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探覽三臺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吟誦千古畫卷采石磯的詩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臺閣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絕壁臨巨川,回波自成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牛渚西江月,舉杯酬謝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騎鯨捉月去,千古謫仙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翠螺出大江,詩潤文運昌。</p> <p class="ql-block">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詩仙李白筆下的馬鞍山,聚山納川,人杰地靈,詩風昌盛,人文蔚起。</p><p class="ql-block"> “一代詩仙捉月地,千古畫卷采石磯?!辈墒懹浿喯商?,謫仙太白成就著采石,全國最大的李白紀念館便坐落在采石風景區。作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采石景區自然景觀獨特,絕壁臨江,水湍石奇,風景瑰麗;人文資源豐富,除了李白紀念館,這里還有馳譽江南的三元洞,氣勢宏偉的三臺閣,有“當代草圣”林散之藝術館、謫仙園古建筑群,另有大腳印、古棧道等眾多景點。</p> <p class="ql-block"> 位于翠螺山制高點的三臺閣,又稱文昌閣,明朝崇禎十五年(1642)當涂鄉賢曹履吉捐金興建,中祀文昌,祈求文運昌盛,兼有閱江防渡、登高攬勝等功效。時任太平府知府鄭瑜應約做記。</p><p class="ql-block"> 清朝康熙年間太平州知州楊霖《采石三臺閣記》云:“建閣山巔,層累而上。閣成,以三臺名,祀文昌其中。”“東西各三楹,以居黃冠。”1936年成書的《采石磯風景名勝小志》記載:“翠螺山巔舊有三臺閣,杰出松云。登臨其巔,江天一覽。后毀于火,改平屋又毀?!?lt;/p><p class="ql-block"> 聚山納川,一馬當先。一江兩岸,擁江發展。1999年,順天應時,馬鞍山市政府斥巨資在翠螺峰原址重修三臺閣。閣五層,高30米,體呈方形,徽派特色,琉璃覆項,飛檐翹角,氣勢雄渾。匾額為書法家沈鵬所題,筆力遒勁。</p> <p class="ql-block"> 三臺閣依次分層主題展陳。一層大廳正中矗立著巨大的文昌帝君銅像,環壁介紹三臺閣來歷及其記文。二層展陳的是李白、王安石、虞允文等歷代文人詩詞題詠。三層最有特色,聲光電再現古戰場遺風?!镑龅说豆鈩τ?,遠去了鼓角錚鳴”,《三國演義》片尾曲循環播放。四至五層為觀景休閑區,展陳的是壁畫、木雕以及當代名人的詩詞歌賦。</p><p class="ql-block"> 吳頭楚尾,閱江防渡。“采石磯頭,名人迭至,若虞忠肅、常開平,一宋一明,英風如一”(白啟寰楹聯上聯)。山水形勝,登高望遠?!按渎萆巾敚荛w重興,與太白樓、散之館,三奇三寶,美景成三”(白啟寰楹聯下聯)。</p><p class="ql-block"> 三臺閣矗立于采石磯翠螺山之巔,層樓疊起,巍峨壯觀,登高俯瞰,天門雄姿,雨山佳景,牛渚春濤,龍山秋色,江心綠洲,雨山湖碧波,薛家洼故事,姑孰溪風韻、浮沙圩松濤,松風云影,江流水色,盡收眼底。馬鞍山長江大橋、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西看和州,霸王祠隱隱約約可見;北眺金陵,巍巍鐘山只隔數重山。</p> <p class="ql-block"> “三臺閣是采石磯的制高點,采石磯是萬里長江的結穴處。”余秋雨先生在《三臺閣題記》中寫到:“此閣觀景,盡在游人眼底,無須描述;此磯歷史,已有碑聯如林,不必多言。我需要站在山巔提醒登臨者的只有一句話:長江流到這里,已足可證明自己具有世間一流的文化品相。”</p><p class="ql-block"> “凡是大江大河總會留下詩人們的足跡,這并不奇怪,但我實在想不出世界上還有哪一條大河能與這么多大詩人生命與共、生死相依。因此,即便放到全世界,他也是無與倫比的詩歌之江?!?lt;/p><p class="ql-block"> 絕壁臨巨川,回波自成浪。名勝碑記,多為文言。余秋雨先生做了開創性的嘗試,用現代文創作。余秋雨先生從時間上回溯中華文化的起源,從空間上縱橫于黃河長江之間,其精妙之處是把四大詩人的榮辱、生死同大江的關聯彰發出來,渾然天成,而這一切,只有站在采石磯制高點三臺閣上,才能找到解讀其詩性秘藏的鎖鑰。</p> <p class="ql-block"> 翠螺出大江,詩潤文運昌。寥寥700多字,文筆優美,讀來朗朗上口,文章跨越時空,《三臺閣題記》立論高妙,寓意深遠。這對大河文明的深層詮釋,對李白文化的獨到感悟,這天馬行空般的想象,這精妙絕倫的文筆,不愧為出自文化散文大師之手。《三臺閣題記》業已成為采石磯歷史文苑中又一朵絢麗的奇葩。</p><p class="ql-block"> 獨步登臨三臺閣,一江春水向東流。文昌詩潤照大江,秋雨文章在上頭。游采石磯,攀翠螺峰,登三臺閣,南望天門中斷,西眺大江奔流,東睹古鎮采石,北看九華風光。登斯樓閣,追尋詩仙的游蹤,觸摸歷史的脈搏;觀賞西江明月,諦聽牛渚春濤;氤氳大江煙云,沐浴太白遺風;體味詩韻“白菜心”悠遠的意境,感受江城馬鞍山的現代化氣息。</p> <p class="ql-block">本文節選自霍光武《姑孰詩韻》第七章,霍光武《三臺閣序》發表于2021年10月1日《馬鞍山廣播電視》報。</p><p class="ql-block">部分圖片來自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安县|
加查县|
潜江市|
定州市|
梁山县|
六安市|
曲阳县|
龙门县|
包头市|
温州市|
易门县|
安平县|
临邑县|
宁南县|
宁乡县|
宝鸡市|
廊坊市|
六安市|
绥芬河市|
中江县|
互助|
宜兰市|
常山县|
陆河县|
微山县|
奉化市|
健康|
中阳县|
浦东新区|
瑞昌市|
将乐县|
石门县|
汕尾市|
无为县|
赤城县|
玉门市|
屯门区|
五家渠市|
河北省|
元氏县|
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