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紅色經典,?(二十四)走進延安“紅星園”,原創:延梅

高原的風(延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3年9月13日,我有幸來到“紅星園”,它毗鄰的是延安時期中央第一保育院舊址(延煙路李家洼村)。這里是老紅軍后代馬逸飛童年的樂園,他的爺爺曾追隨劉志丹鬧革命,曾聽前輩講述埃德加.斯諾等許多國際友人來延安的故事,又受到劉力貞、張光兩位老人的影響。多年來有一個夢想,自籌資金建一座以“斯諾為主題”,以“紀念國際友人,為延安作出貢獻”為宗旨的延安“紅星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經過努力建成后,迎來美國斯諾紀念基金會,堪薩斯城青少年支教團以及政府代表團等多次國際友人前來參觀,弘揚國際精神和外國人友好交流與合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斯諾精神帶來共同的話題,國際友人圖片引發共鳴。馬逸飛追求真理,捍衛正義的精神得到了諸多人的贊許,他曾多次被邀請參加斯諾國際論壇活動。國際友人、名流、社會各界人士也多次走進“紅星園”。了解和加深這段紅色歷史,架起延安與世界友好溝通的橋梁。如今,這里是斯諾研究中心實踐教育基地,外國語學校實習基地,紅色文化實踐基地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9年9月23日,埃德加.斯諾以“工合”國際委員會代表曾再次訪問陜北。在中華民族正全民奮起抗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在國際大背景下,采訪毛澤東和紅色邊區政府。1936年6月斯諾第一次在保安采訪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及陜北根據地寫出《紅星照耀中國》一書,曾轟動世界影響極大。毛澤東曾這樣評價斯諾:“當我們被整個世界遺忘的時候,只有斯諾來這里認識了我們,并把這里的事情告訴外面的世界。所以我們將永遠記住斯諾對中國的巨大幫助?!彼怪Z這次再訪卻是悄悄而來,不動聲色而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9年9月24日,毛澤東在楊家嶺家里邀請老朋友,進行了徹夜長談,回答了斯諾提出的所有問題。談到了西安事變、陜甘寧邊區、中國問題、共產黨對工農的領導,還談到了歐洲戰爭爆發后,國際形勢和政治格局等。毛澤東向斯諾指出,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應該結成一個反侵略、反戰爭以及反法西斯的世界同盟。當時,斯諾為之一振,接下來兩人探討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持久戰、統一戰線、戰略戰術、組織武裝、內政等問題。斯諾在根據地寫出《為亞洲而戰》、《紅色中國雜記》,并用自己敏銳的眼光,客觀、真實地報道和描寫了延安紅色、生動的場景,用筆觸和鏡頭記錄了邊區鮮活的人物。向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傳播了毛澤東及中共中央真實的戰略戰術和聲音,宣傳中共抗戰的正確主張,獨特的視角敘述著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方針和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毛澤東在延安會見斯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39.9.24)</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9日,毛澤東設宴歡迎國民黨騎兵第二軍長何柱國、斯諾和蘇聯等友人的宴會。宴會后,毛澤東又陪同他們出席延安各界人士,在中央大禮堂舉行晚會。面對兩千多人,何柱國、蘇聯代表和斯諾發表熱烈的抗日演說。晚會上演奏了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的大型音樂史詩《黃河頌》。演出結束后,毛澤東問斯諾:“你覺得怎么樣?”斯諾說:“好極了,這是我在中國聽到的最好的合唱。”毛澤東回答:“是的,這是我們保安戲院之后的一個大變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陜甘寧邊區條件雖然艱苦,但絲毫沒有動搖革命戰士的熱情和樂觀主義精神。斯諾曾感慨地說:“不論他們的生活是多么原始簡單,但至少這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有運動,新鮮的山間空氣、自由、尊嚴、希望,這一切都有充分發展的余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進“紅星園”,正前方是會議中心,右面是招待樓。樓的頂部都鑲嵌著紅色的“五角星”,房間擺放著延安時期親歷者、研究者所著的書籍和一幅幅歷史珍貴的照片。整個環境給人一種久違的親切感,好似穿越著昨天的人和事,從內心感到興奮和感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繞著紅星園近幾年改造曲徑通幽的石臺階、木板吊橋,走在紅色塑膠鋪成的路面,緩緩登上半實半虛,非常隱蔽的山坡舊址。那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留下的山間小路,我的身心早已融入到當年的歷史大舞臺,體驗著那艱苦卓絕的延安歲月和魂牽夢繞的思維元素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谷深處一座延安時期留下的“崗樓”,被濃密的山林緊緊包裹著,穿過吊橋前面是紅色的八角亭。旁邊是一尊“斯諾雕像”和“窯洞記憶”的組成,并以“國際友人在延安”為主題的圖片展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順著腳下青磚鋪成的小路,上面是一孔外墻用灰磚箍成的窯洞,門窗上方鑲著一顆紅五星,下面是“紅星園”幾個大字。輕輕推開窯洞的兩扇木門,一條總長400多米,非常獨特的長廊展現在眼前。這也是一條極秘密的軍事通道,為躲避日本飛機的轟炸。中央機關、毛澤東及中央領導人、外國友人就隱藏在這里。仿佛走進了時空隧道,穿越在血雨腥風的年代。一股陰冷、潮濕的寒氣直逼我們發熱的體內,身體不由自主的瑟瑟發抖。</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隱藏深處的“崗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39)</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80多年前,有這樣一群人來自美、英、蘇、德、捷克、奧地利等十多個不同國家的記者和國際150多位友人,被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精神所吸引,不遠萬里踏上了這片紅色的土地。在物質條件極其匱乏,艱苦環境下進行采訪、考察、學習、工作并與中國人民一起戰斗救治傷員。用實際行動為中外交流架起了橋梁,像一顆顆閃閃的紅星,照亮了紅色根據地通向外面的世界。他們這種國際主義精神,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著積極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射燈的照亮下,望著懸掛在墻兩邊和地面一幅幅感人的歷史照片,讓我感動。好像穿越在戰火紛飛,硝煙四起的年代,好似隨部隊進入隱蔽、靈活,進可攻,退可守,曲折通達的地道戰。身體早已忘記了地道的寒冷,卻被墻面上照片和文字深深地吸引,認真、細致的閱讀紅星園收集上千張珍貴文獻和每一張照片上的內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4年9月6日,曾任美國陸軍部部長赫爾利少將作為美國總統特使到中國。11月7日,赫爾利和包瑞德上校抵達延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接見并會談。赫爾利聲稱并代表蔣介石,執行美國扶蔣反共的政策,雙方擬定《協定草案》遭到蔣介石的否定。赫爾利在會談時表現的非常贊成中共提出的五點建議,在關鍵問題上企圖通過會談,讓中共在政治上做出一些讓步,將軍權交給國民政府,然后給中共一些人形同虛設的職位。他真實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通過這種手段誘騙中國共產黨交出軍隊和指揮權,遭到中國共產黨的反對。1945年8月赫爾利再次抵延,陪同毛澤東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赫爾利在會談上也背棄在延安的諾言,勸說中共接受,公開站到蔣介石一邊,來消滅中共領導的人民軍隊和政權,以求國民黨的一黨專政的政權,赫爾利支持蔣介石的反攻反人民的政策,遭到中國人民的嚴厲譴責。11月赫爾利被迫辭職返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 紅星園山體軍事通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 (1940)</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6年3月4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特使馬歇爾抵達南京,他此行的目的是促成國共雙方實現停戰,又乘飛機離開歸綏抵達延安這塊充滿活力的黃土地。延安在他心里是一個神秘而令人神往的地方,也是他這次巡視的重要一站。在國民黨內見到了蔣介石和他身邊的官員,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不少。唯有見到共產黨方面的官員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葉劍英等人,更具有魅力、朝氣和勇氣,敢于面對現實。而蔣介石則是一個自私、固執,缺乏合作精神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馬歇爾從飛機上俯視黃土高原溝壑縱橫,荒涼、閉塞而感到十分驚奇和不可思議。當他走出機艙受到中共中央和陜甘寧邊區毛澤東等領導、各界群眾6000多人的熱烈歡迎??吹椒序v的隊伍,人們揮動著手中的彩旗高呼口號,馬歇爾非常高興和振奮。當毛澤東走上前緊緊地握著他的手說:“歡迎馬歇爾將軍來延安!”馬歇爾近距離的端詳面前這位心中的英雄,他一套粗布制服,濃密的頭發戴著一頂灰舊的解放帽,講起話來平易隨和,溫文爾雅的領袖風采,給他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晚上,毛澤東為馬歇爾等人舉行歡迎宴會。在會上朱德發表了熱情的講話:“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馬歇爾幫助中國人民實現了停戰,起草了軍隊整編計劃,從而邁出了走向和平民主的第一步?!?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馬歇爾在延安對根據地進行認真采訪和考察,這里的艱苦程度讓他震驚。沒有電、沒有水、沒有路,人們都住在土窯洞里。晚上靠微弱的蠟燭、小煤油燈照明,學習和工作。每天的主食小米、土豆、青菜,邊區的軍人無論男女和中央領導人一樣,都是一套統一自紡的粗布服裝,甚至上面打上了不少的補丁。在這樣艱苦環境下生活,每個人臉上卻洋溢著積極樂觀的笑容。</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馬歇爾一行人抵達延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46.3.4)</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晚會上,被邀請的軍民高級領導人,他們熱情、團結的情緒深深感染了這位遠道而來的美國客人。優雅的舞姿,幽默的交談,震耳欲聾的陜北腰鼓、嗩吶、信天游、說書的表演,更令馬歇爾驚奇和興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馬歇爾在這里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人民”,“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學習”的口號。他們不僅是口號,還有著更深的含義,代表著一種極深的感情,一種最終的信念。延安儉樸的生活,樂觀的精神,同志間的友愛,軍民間的團結……馬歇爾在他回憶延安之行時說:“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共產黨人的信仰!這就是中國革命最終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馬歇爾對延安之行十分滿意,特別對毛澤東所稱“和平使者”尤為感奮。在他離開延安,內心有點依依惜別。他認識了中共高層開誠布公的談話,認真、務實的態度,一致抗日的政治遠見。登機前,他再次向毛澤東表示感謝:“我們的會晤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毛澤東回答:“我也愿意重申我們對您幫助中國人民和平、民主、團結,統一事業的努力衷心感謝?!?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國著名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曾多次訪問中國,大規模報道了中國湖南農民運動和四一二方面政變的真相,寫下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一書。1937年曾采訪五臺山八路軍敵后抗戰,寫出了《人類的五分之一》這本書,真實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怎樣的新型軍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0年斯特朗計劃來延安采訪,由于國民黨的阻礙,只好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采訪周恩來,并成為他們夫婦至交好友。斯特朗離開時,周恩來嚴肅并鄭重將一封長達26頁的文章和其他文件交給了她,并告知蔣介石不斷加劇國內沖突,這些材料不要過早地發表和揭露,一定要等我的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面對周恩來的信任與重托,斯特朗知道這份文件極其珍貴并帶回美國。1942年2月,斯特朗在廣播中聽到蔣介石制造皖南事變的新聞,便收到了來自馬尼拉署名的信件:“把你所知道的事情進行發表,時機已到?!泵鎸ε笥训膰谕校固乩收砗笤诒泵缊髽I聯盟要求發表。當時美國業內人士和傳媒領域是不允許的,朋友們也勸她不要引火燒身。</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國記者斯特朗與周恩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在延安(1946.8)</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毛澤東與斯特朗在楊家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談話的小石桌“一切反動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都是紙老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46.8.6)</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經過多方努力,在斯特朗朋友的支持和策劃下《紐約先驅論壇報》順利報道了真實的皖南事件而震驚了美國,引起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重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6年8月6日,斯特朗秘密來到了延安,采訪了毛澤東,他們并不是第一次見面。毛澤東在楊家嶺土窯洞前的一張小石桌接見了斯特朗,談笑風生,縱論天下。也就是在這里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當時,斯特朗并不明白“紙老虎”一詞,但她知道這位有雄才偉略的政治家不是隨意說的。從只言片語中加深了解了毛澤東心中的溝壑和對新中國的憧憬。后來在斯特朗的報道中,將毛澤東這一著名論斷稱為一個劃時代的偉大真理,也照亮了全世界的進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斯特朗對毛澤東的印象是:他并不是神秘莫測的人物,而是跟普通農民一樣的友好領導。面對延安上空國民黨飛機投入的炸彈不斷轟炸,整個城令人恐慌、窒息。令斯特朗意外的是毛澤東非常平靜,沒有一點緊張的回答她提出:“一旦內戰打起來,共產黨能打多久?”毛澤東微微笑著說:“只要人民不倒,我們可以打很久很久。”斯特朗接著說:“如果用原子彈呢?”毛澤東縱目遠望,斬釘截鐵地回答:“決定戰爭的從來不是一兩件武器,而是人民……反動派只不過是一只紙老虎罷了?!?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來斯特朗與毛澤東的這次談話,編入《中國人征服了中國》的一書,還編寫了詩詞“他們是延安的巨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們是延安的巨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們已在震撼大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夕陽西下,大地干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毛撥弄著桌子上的茶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把乾坤扭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8年斯特朗定居北京,1970年3月病逝,葬于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6年10月29日下午,英國援華會會長克利浦斯夫人攜女兒、秘書等一行人,訪問南京、重慶后,抵達延安。受到朱德總司令和陜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銘等人的歡迎接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30日,毛澤東和朱德夫婦舉行了私人宴會。晚上,在楊家嶺中央禮堂舉行聯歡晚會,林伯渠致歡迎詞,克利浦斯夫人致答謝詞。次日,國外記者對延安簡陋的窯洞、毛驢拉磨、婦女紡線、織布,解放區自給自足的生活進行拍攝、訪問,還聽取延安大學的教員在露天教堂、土窯洞前給學員講解先進的理論知識,而學員們全神貫注地認真聽課,做筆記。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生活,火紅的年代,培養出一大批優秀干部,奔赴抗日前線。</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援華團參觀劉萬家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舊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46.10.30)</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們將邊區軍民的真實場景和日常生活的影像制成紀錄片,在美英民眾中首次報道,振動世界,影響巨大,讓西方人更多了解居住在東方一個真實的中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時《解放日報》發表題為《歡迎克利浦斯夫人來延》的評論文章??死炙狗蛉艘恍袇⒂^城外7.5公里處的劉萬家溝,西北醫專、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還與解放區保育委員會康克清及十八軍團總衛生部部長蘇井觀分別舉行座談,也談到了援華會的工作情況。邊區新華社、邊區群眾報等都報道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音樂家鄭律成,原名鄭福恩。1914年出生朝鮮全羅南道州一個普通家庭,在哥哥的影響下來到中國。經羅青介紹加入抗日救國組織“五月文藝社”,創作處女作《五月之歌》并加入中國國籍,加入中國共產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7年“七七事變”后,結識了冼星海并合作。10月,滿懷熱情輾轉千里奔赴延安。先后在陜北公學、抗大、魯藝學院學習,1938年任抗大音樂指導,魯院教員。創作富有蓬勃生命力,鏗鏘有力,氣勢磅礴的作品。從邊區軍民的喜笑顏開、精神抖擻、滿面春風,他看到了久違的希望,用幾個月的時間到軍民中走訪、體驗、從生活實踐中創作出延安第一部音樂作品《延安頌》,她是延安精神的象征。在陜北延安是特殊的符號,在中國延安是紅色的搖籃和圣地,她是中國人民的燈塔和希望??犊ぐ?,威武雄壯的抗戰歌詞表達了歌曲的感情、宗旨和靈魂,并富有感染力被廣為傳唱。鄭律成也成了抗戰前線和根據地的名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9年春,中央大禮堂里想起了激動人心的歌曲《延安頌》,那高亢洪亮的男高音,就是作曲家鄭律成和女高音湯榮枚,共同演唱氣勢恢弘、振奮人心的歌曲。人們沉浸在激動,熱淚盈眶的氣氛中,撥動著無數愛國青年的心弦,喚起了一批批青年對延安的向往,鼓舞他們奔赴抗日戰場。演唱會結束,毛澤東高興地鼓掌,并請鄭律成到自己的窯洞一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朝鮮音樂家鄭律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39.1)</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澤東親切地說:“律成同志,歡迎你到延安來,為我們帶來這么好聽的歌曲。你要堅信,不論是中國人民還是朝鮮人民,終會在與日寇這場戰爭中取得勝利,一定要有信心!”這句話,讓鄭律成終生難忘。后來,他創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被譽為“軍歌之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9年4月,他與詩人公木去探望生病的詩人光未然。得知光未然與冼星海共同創作反映抗日救亡為主的一首現代頌詩《黃河大合唱》,那澎湃的熱血,悠長、深沉,謳歌黃河宏偉的氣勢,歌頌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表達中華兒女的決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那語言奔放,意境開闊高遠,充滿激情,給人以強烈的精神震撼,深深地感染了鄭律成。從此,他內心有種無法克制的沖動,熱血在沸騰,眼里閃著興奮的光芒,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公木。就這樣他們共同創作《八路軍大合唱》來鼓勵全民的抗日決心。這部頌歌包括八首歌曲《八路軍軍歌》、《八路軍進行曲》、《快樂的八路軍》、《八路軍和新四軍》、《子夜崗兵頌》、《軍民一家》、《騎兵歌》、《炮兵歌》1939年秋完成并油印成冊。1941年8月榮獲毛澤東、周恩來捐助的“五四青年獎金委員會”公布的“音樂類甲等獎”。那一首首雄壯激昂,積極向前的旋律,從延安傳唱全國極大掀起軍民抗戰的決心和信心,為中國人民音樂藝術做出卓越的貢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國志愿軍入朝后,鄭律成與劉白羽、歐陽山等人一起上前線。共同創作了《志愿軍十贊》、《中國人民志愿軍進行曲》等作品音樂,傳遍祖國大江南北。收集各地小調創作出具有民族地方特點的大量歌曲,成為中朝韓三國備受歡迎的人民藝術家。1976年12月7日,不幸在北京病逝,年僅62歲,葬于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外國記者筆下的延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往事,八路軍機關人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參加開荒 大生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44)</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伊斯雷爾.愛波斯坦,1915年4月20日出生波蘭華沙,猶太人,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杰出的國際主義戰士、記者、作家。1917年隨父母逃亡中國,15歲在天津的《京津泰晤士報》開啟了記者的生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并加入中國國籍。親眼目睹了帝國主義列強侵占中國國土,而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用手中的筆向世人還原一個真實的中國。并參加宋慶齡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為宣傳中國抗日戰爭并募集國際援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4年隨記者團來到延安,訪問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人,深入陜甘寧邊區、晉察冀邊區和許多普通人家,進行采訪。在這里他看到與國統區不一樣的中國,將延安敵后抗戰的實際情況,發表在外國報刊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離開延安前,他曾預言:我已經實實在在的深信,延安是中國未來的縮影,在下一個十年里將證明這一點。他一生筆耕不輟,不斷向世界報道,宣傳中國。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和中國是分不開的,中國就是我的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伊斯雷爾.愛波斯坦在延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44)</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邁入歷史長河的足跡,讓我切身感受和體驗那年那月那日的輝煌和挫折,認識到人類歷程從未止步。似乎我與斯諾、海倫在對話;我與白求恩、馬海德、漢斯.米勒在學醫;我與印度柯華醫生在探討;我與路易.艾黎探討并聽取“工業合作社”的問題;我與美國堪薩斯城結為友好姐妹城,現場在簽約……那一幅幅紅色的圖片和面前質樸的文字介紹,營造出令人無限美妙的遐想,那濃厚的紅色氛圍和面前叱咤風云的人物,歷史事件融入其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出紅星地道窯洞,外面一股熱浪撲面而來,溫度不斷飆升。沖淡了身上被侵襲的寒氣,仿佛被熱風旋渦慢慢將我淹沒。瞬間,盡情釋放心中的熱情,展示自我的風采和志在必得的目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離開“紅星園”,遠遠地凝視那避影匿形,若隱若現被密林、雜草包裹著半坡舊居。整座山體地形地貌,可用地下通道連接,靈活、隱蔽,戰時既可避免我軍傷亡,又可快速機動地反擊。這是如此智慧、耐力和戰略軍事手段,嚴謹布局,巧妙地設置了一些御敵結構。正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提出的軍事理論“兵民是勝利之本?!?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9月14~20日</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邓州市| 高要市| 虞城县| 沅江市| 瑞安市| 历史| 迁安市| 柯坪县| 思茅市| 彭泽县| 咸宁市| 怀远县| 衡东县| 黎川县| 万盛区| 磐石市| 莒南县| 错那县| 乡城县| 同德县| 五寨县| 杨浦区| 赤壁市| 新邵县| 阳信县| 醴陵市| 镇康县| 开阳县| 积石山| 滦南县| 科技| 昌吉市| 凤山市| 石河子市| 长春市| 苏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易门县| 高尔夫| 丰宁| 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