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稱:梁 山 話 劍</p><p class="ql-block">美篇號:250033322</p> <p class="ql-block"> 今年仲春伊始,我游學江南名城無錫。一座山清水秀,文化底蘊深厚的千年古城,人才輩出,也是名人薈萃的鐘靈毓秀之地。</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正走在大街上,偶現“張聞天舊居” 的指引牌闖入視線。當即以導航引路,按圖索驥來到這座舊居前。我就想知道,這位老革命家與這座古城有著怎樣的互動。</p> <p class="ql-block"> 它位于崇安區湯巷45號,一座院落式的兩層小樓,紅磚外墻的西班牙式建筑。這是建于1935年的私人住宅,至于原主人是誰,就不得而知了。</p><p class="ql-block"> 在這不大的院落里,顯得很清靜,潔白的張聞天半身漢白玉雕像,端坐在小樓門前,讓你領悟到主人是怎樣的一生。門楣上匾額宅名,出自同是老革命家薄一波之手。院落右側是一組“中國夢”的紅色立體圖案,構成這處小眾景點的主題意境。</p> <p class="ql-block"> 1975年8月23日,一位被稱為“張普”的老人,拖著疲憊之軀,來到了這座小樓,他就是這里的新主人張聞天。一位在人生道路不停的跋涉者,這天又來到一個新驛站。</p><p class="ql-block"> 進入小樓,這里已改成紀念館了。我從樓下到樓上慢慢地觀覽,對圖文展示和原態布置都認真看了一遍。深感這位老一輩革命家跋涉之路,如此偉大,又是如此艱難!</p> <p class="ql-block"> 1900年8月30日,他從上海南匯的一個農家起步。早年到南京入讀海河工程專業,曾經日本讀書、美國打工的短暫歷程。同時,一直努力尋找一條適合自己意愿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25歲那年,他堅定心中認定的方向,在上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被派遠赴莫斯科,先后入讀中山大學、紅色教授學院。經過6年異國他鄉的探索后回家,擔任中共的要職。這一路走來,還是挺平順。</p> <p class="ql-block"> 他輝煌時刻是從瑞金出發,在遵義會議上,支持教員出來統帥這支跋山涉水中的隊伍,會后代替博古成為黨的“負總責”,這是他人生之路走在最頂處。</p><p class="ql-block"> 到達延安后不久,自覺退出黨中央領導核心,從事宣傳和馬列學院領導工作。抗戰勝利后奔赴東北,走在鄉村小道,領導開展解放區的土地改革。</p> <p class="ql-block"> <b>“雄雞一唱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b>新中國成立后,他在外交戰線上奔波,發揮熟練多國語言的天賦,為人民共和國的外交奠基創業,勞心勞力。</p><p class="ql-block"> 流轉的時光,來到了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他那顆憂國憂民之心,由于諸多復雜的因素,而成了一股 “逆流”。接著,往后的路總是跋涉在下坡的小道上,一路坎坷,一路巔波。</p> <p class="ql-block"> <b>“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b>這是曹丕《燕歌行》詩句,讀著讓我繼續追尋小樓主人的腳步。1969年10月20日,沒有歌聲只有秋風陪伴,張聞天一家離開北京來到廣東,被安排到肇慶軍分區,居住在大院內的一棟平房里。這是位于市西郊,一座叫“牛岡”山坡上的軍營。</p><p class="ql-block"> 在那個年代,內憂外患,北方鄰居陳兵百萬于我邊境,大有一觸即發之勢。高層的一些革命老前輩被緊急疏散到南方來。 正是在這個特殊年代的特殊時刻,張聞天這位長期跋涉者,又一次遠行,并帶著他一家三口來了!</p> <p class="ql-block"> 肇慶,位于廣東中西部山區,西江之水穿城而過。這里鼎湖星巖,山明水凈,享有“山水旅游勝地”之譽,是廣東不可多得的自然風光勝境。</p><p class="ql-block"> 我曾涉足目染,多次分享過這里的青山綠水,湖光山色之美。不過,那時張聞天一家子來肇慶并非旅游。在那個年代,“旅游”可是個奢侈的詞匯。</p> <p class="ql-block"> 肇慶對他來說完全陌生,且是到達后方知這是肇慶,一個人生地不熟的肇慶。既來之則安之,但“張聞天”這名字太響,要換普通的,那就“張普”吧!自始,他以“張普”之名,開始了在這里的隱居生活。</p><p class="ql-block"> 在這特殊時期,突然的到來所面對這一切,他心中感到孤寂和苦悶,還有一些不解。悠悠歲月,一路奔波,幾度春秋,幾度滄桑!</p> <p class="ql-block"> 他在沉悶和孤寂中不斷地思考,腳下的路該怎么走,前面的路到底還有多長,多難?</p><p class="ql-block"> 西江作為珠江最大的分流,滾滾向前,奔入大海。他常在西江邊散步,面對<b>“江山如此多嬌”</b>,在內心深處不斷發出疑問,江河向海,而<b>“路在何方,路在何方?”</b></p> <p class="ql-block"> <b>“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b>他不甘寂寞,不再苦悶,放下小家,思考大家。獲準后他深入農村,工廠調研,重拾筆墨寫下《論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無產階級專政下的政治和經濟》和《關于社會主義公私關系》等,洋洋灑灑一共8萬多字的文稿。他用心血之作,完美地詮釋了<b>“熱愛可抵歲月漫長”</b>的名言!</p> <p class="ql-block"> 百病纏身的他,經批準后將結束6年的肇慶生活,安家無錫。臨走時,將從北京帶來的一套20冊線裝書《國史列傳》,送給肇慶市政府,以謝在這里幾年來的照顧。</p><p class="ql-block"> 那年的初秋,他帶著家人,還有一大包的手稿,住進了無錫這棟小紅樓。在與疾病的不斷斗爭中,整理完成用心血寫成的手稿。后來這些傾情之作,統稱《肇慶文稿》。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先的理論成果。在新時期建設上,最早閃爍出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1日,當人們慶祝黨的55歲生日時,一個偉大的生命在這天戛然而止。臨終與妻子劉英相約,將全部存款和補發工資全交黨費。他在奮斗的路上,跋涉了76年,無錫這座小樓住上不足一年,成了他人生之路的最后驛站。</p><p class="ql-block"> 遺憾的是,至死都使用“張普”這名字。源于《詩經》<b>“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b>的“張聞天”之名,而不能伴他遠行。</p> <p class="ql-block"> 張普悄然走了,值得欣慰的是1979年8月25日,在人民大會堂為一位叫張聞天的偉大革命家,舉行隆重追悼大會。<b>“歷史是公正,是非、忠奸,這一切,歷史終將證明,終將作出判斷。”</b>這是他始終堅持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歷史的風雨陪伴著每個跋涉者,你是沖鋒戰士還是匆匆過客,時間會作出回答,<b>“大浪陶沙始見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寫于2025.04.23 珠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正文字數:2100字</p><p class="ql-block">文字攝影:梁山話劍</p><p class="ql-block">音樂:《不忘初心》</p><p class="ql-block">濱唱:金婷婷</p> 歡迎閱讀? ?感謝指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寿县|
奈曼旗|
永济市|
乌兰察布市|
天津市|
宜良县|
梓潼县|
抚顺市|
山阳县|
晋江市|
漳州市|
纳雍县|
深州市|
屯昌县|
凉山|
克什克腾旗|
木里|
玉龙|
玉屏|
宜兰市|
磴口县|
大田县|
黄石市|
泸州市|
乳源|
元朗区|
西青区|
崇文区|
崇礼县|
阿尔山市|
古浪县|
库尔勒市|
任丘市|
哈巴河县|
云南省|
天水市|
三穗县|
丹巴县|
揭阳市|
新蔡县|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