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克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現代京劇《紅燈記》第二場“接受任務”中的接頭暗號:“我是賣木梳的。”“有桃木的嗎?”“有!要現錢。”“好,你等著……”60 后們是聽著樣板戲長大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梳子,整理頭發、胡須的用具,有齒,用竹、木及金屬、塑料等制成。在華夏上古文明時代,由軒轅黃帝的王妃——方雷氏啟發于魚骨而發明創造,最初得名因用木頭所制,也稱為木梳。故《漢書》載:“方雷氏,黃帝妃,生玄器,是為青陽。”篦子是以竹子制成的梳頭用具,中間有梁,有的還飾以彩色花雕,兩側有密齒,與梳子配套使用,篦齒更密,主要功能是刮頭皮屑和藏在頭發里的虱子和蟣子(虱子的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梳篦,是梳子與篦子的合稱,又稱櫛。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有云:“櫛,梳篦之總名也。”齒疏者稱梳,齒密者稱篦,梳理頭發用梳,清除發垢用篦,以骨、木、竹、角、象牙等制作。古人興蓄長發,梳篦是每日梳理頭發的必備之物,從已出土和一些民間傳世的梳篦看,各個朝代的器形各有不同,漢代的呈較長的馬蹄形,紋飾以云水紋為主,間有鳥獸等;唐代的馬蹄形,下部略寬;宋代的為月牙形,明清時期花樣繁多,不勝枚舉。自魏晉時起,在婦女頭上流行插梳之風,至唐更盛,并常用金、銀、玉等高貴材料制成,可見于唐代繪畫《搗練圖》《執扇仕女圖》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梳子依舊有所發展,在我國南方產梳之地創造出諸多名牌產品,既是實用品,也是工藝品,而篦子卻很少見。但留心觀察會發現,現在的洗發水廣告總是把宣傳重點放在消滅頭皮屑上,莫不是受了篦子的啟示?只是我們離那個時代已經很遠了。</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右旗|
万盛区|
安西县|
江津市|
台北县|
遂平县|
西藏|
漠河县|
习水县|
西和县|
三都|
安图县|
岳西县|
珠海市|
得荣县|
安塞县|
澜沧|
桓仁|
曲沃县|
龙井市|
龙泉市|
利川市|
东安县|
定安县|
小金县|
宣威市|
五指山市|
荆州市|
泰安市|
铁岭市|
邯郸县|
星座|
漾濞|
金堂县|
珠海市|
泰兴市|
东丰县|
东丽区|
蒙自县|
中牟县|
红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