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月初八己經過去好幾天了,眼前馬上就是要‘過大年’了。基于習俗,今天上街想采購點年貨。可是,望著豐盛的貨品,不知道采買些什么為好。因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平素想吃什么、想購什么,可以說是隨心所欲了,平時的日常生活與年啊、節呀的區別也不太大了。要是說能體現年味的,就是張燈結彩的大紅燈籠,千幅萬條的對聯以及成堆成排的鞭炮和禮品盒。望著眼前興旺的年味,不禁回想起小時侯經濟困苦,物資饋乏年代時的年味:</p><p class="ql-block"> 在那個時候,臘月初八一過,每家每戸的大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啦。時常會聽到小朋友們,高興的邊跑邊跳邊唱: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什么:……二十一趕大集,二十二年貨扮(采購年貨,東北習慣叫‘扮年貨’,二十三立燈桿(聳立掛大紅燈籠桿子),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吃到豆腐,在那時,豆制品都算是精品細菜),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三十九帖門口(帖春聯),三十走油(油炸面制干果),初一叩頭(給長輩嗑頭)。</p><p class="ql-block"> 在那個時候,那個年代經濟比較落后,物品也就潰乏,現在的平常生活,無論是衣、食、住、行,都比那時好上多少倍。但是,那個時候很盼著過年。因為過年可以穿件新衣服,盡管有時買不起新的,但在媽媽巧手的改制下,總能穿上比平時漂點的衣服;再說還能吃上平時吃不到的細糧和‘好嚼貨’(東北方言:好吃的)。早早的就把〈寒假作業〉做完了,興高彩烈地等著過大年。</p><p class="ql-block"> 說實在的,即使是過大年,也只是在除夕到初五這幾天,能頓頓伙食較豐富些,吃的較平時好些,有肉、蛋、禽類的葷腥,也不是‘可勁造’(東北方言:管夠吃的意思)。年前準備的‘好嚼貨’,大部分是留著招待前來‘串門’(東北方言,前來的客人)親朋好友的。記得一次我們兄妹三個前往幾十公里外的大舅媽家‘拜年’,大舅媽就是從吊著的筐子里,將排骨、燉雞塊、手撕肉等共八小盤擺在桌上來招待我們的。呵呵!記得有的都有點不是味了。我們吃完飯后,親眼見大舅媽又將菜收到籃子里。她們家人又沒有和我們同吃,家人吃飯時又沒有端上桌子,我猜想是留著招待下一次的來客吧,這些菜不知道會招待多少撥來客呢。</p><p class="ql-block"> 我們家也是,大年除夕和初一的伙食,都是盡量的豐盛些,圖個吉利吧。準備的年貨也大多都是招待客人,但是我們家是客人用完餐后,我們這幫孩子可以風掃殘桌,從不將殘湯剩飯留著再招待下一撥客人,如果客人不給我們剩,那我們也就只有‘望桌興嘆’流口水的份了。我小時侯就出過洋相,至今我們兄妹相聚,誰若想起還拿我逗趣。就是,一次家里來客人正吃著飯(我家規矩大,從來不讓孩子們與客人同桌就餐,都是客人吃完我們才能開飯,平時也是如此),我就上前說:舅爺爺,你快點吃,你吃完了,媽媽好讓我們吃。</p><p class="ql-block"> 那個年代平時親朋很少走動。我想可能是因為一是沒有經濟能力走親訪友;二是平時都忙著‘土里刨食’,也沒有時間串門。所以整個正月,都是互相走動的時候。那時一過初五,三一伙倆一串,托家帶口,拎著糕點和灑類就開始互相‘串門’啦,熱鬧的很!</p><p class="ql-block"> 現在的生活,比那時提高了許多倍,平時的生活都比那時過大年都好。例行習俗上街采購點年貨,可是,真的不知道買什么好……。這都是因為我們國家富強了,我們人民的生活豐衣足食,天天過節,月月過年,過年除了親人相聚,真的沒有過去盼望過年,能穿件新衣服,吃點‘好嚼貨’的新鮮感了。</p><p class="ql-block"> 日出日落又一天,</p><p class="ql-block"> 四季輪回又一年,</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覺入古稀,</p><p class="ql-block"> 年的味道逐變淡。</p><p class="ql-block"> 回味青蔥多爛漫,</p><p class="ql-block"> 歡天喜地盼過年,</p><p class="ql-block"> 如今平淡又無味,</p><p class="ql-block"> 全無當年新鮮感!</p><p class="ql-block">2025.1.</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部县|
定南县|
融水|
团风县|
随州市|
桦川县|
榆林市|
江源县|
杨浦区|
沧源|
富宁县|
永定县|
突泉县|
水富县|
惠来县|
广昌县|
连城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临武县|
保康县|
安西县|
甘德县|
都昌县|
开鲁县|
双峰县|
义马市|
永昌县|
襄樊市|
普陀区|
洪江市|
额敏县|
老河口市|
巴楚县|
靖州|
丹寨县|
建德市|
罗甸县|
岐山县|
得荣县|
泽普县|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