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平武,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北部,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p><p class="ql-block">平武取自“天下從此太平,永遠休兵罷武”之意。周秦時期,平武縣境為氐羌民族聚居之地,西晉太康元年(280年)首次以“平武”為名建縣。</p> <p class="ql-block">平武報恩寺始建於明正統五年(1440年),歷時20年完工。</p><p class="ql-block">平武報恩寺與青海瞿曇寺,北京智化寺等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明代早期建築群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報恩”為名修建的寺院在南京、沈陽、蘭州等地也有,但是,惟有平武這座才真正是皇帝下旨修築的報恩寺。</p> <p class="ql-block">和故宮風格相似的報恩寺</p> <p class="ql-block">平武報恩寺的主題是報恩。大雄寶殿照例應供奉本師釋迦牟尼的佛像,在報恩寺的大雄寶殿,雖然有正襟危坐的三尊大佛,但最特別的也是與其它大雄寶殿不同的是在殿前豎有用金絲楠木鏤空雕刻的“當今皇帝萬萬歲”的九龍牌位——這是對皇權這種最高權力的昭示,是修建報恩寺報答皇恩的體現。</p> <p class="ql-block">寺門前有八字琉璃牆臺階、狻猊、寺前廣場上置經幢,整組建築較好地保持了明朝初期的風貌。</p> <p class="ql-block">明正統五年(1440年)報恩寺始建,景泰三年(1452年),王璽逝世,其子王鋚襲爵。他以先父未競之志,與龍`,州宣撫司使薛公輔,副使李爵等各捐資產,繼續修葺報恩寺。明天順四年(1460年)平武報恩寺全部竣工</p> <p class="ql-block">報恩寺是地方特殊政治體係的產物。由於龍安府地處漢族與少數民族交界處,加之距離政治中心遙遠,為加強地方的統治,中央政府早在南宋時期便釆取了土司這一管理制度,其用意足“以土官治土人”,至元明時期,土司制度達到了興盛約頂峰,而報恩寺即在這一時期由地方土司王璽所建。</p> <p class="ql-block">報恩寺的斜走廊,厲經百年風雨及多次強烈地震仍屹立不倒。</p><p class="ql-block">報恩寺的斜走廊四周沒有任何支撐,只有四根立柱立於地面,歷經百年風雨及多次強烈地震仍安獨立。整座寺廟沒有使用一顆釘子,全為榫卯結構用楠木搭建而成。</p><p class="ql-block">這種結構不僅使得報恩寺在多次地震中幸免於難,也展示了古代建築師的智慧和技藝。</p> <p class="ql-block">報恩寺華嚴藏內正中置轉輕經藏一座,系金絲楠十八結構塔形器,中心置一根立軸,可以左右旋轉,它象徑佛教的因果輪回,上端套入殿梁,下端立於圓形地坑中的鑄鐵砧上,迄今仍可平滑轉動,轉經藏橫豎木枋卯榫連接,構成一個八角形框架,框架外表安裝木板,設置柱子,平座、屋簷、副階、欄桿,嵌造天宮樓閣,雕繪龍鳳花草,安置佛像經典,由於是楠木制成,防腐防蛀,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幾處轉輪藏中保存最為完整,做工最為精美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大悲圖內存千手觀音像一尊,高約9米,正身以整根金絲楠木精雕而成。</p> <p class="ql-block">整座寺院全部用楠木建成,鬥拱,榫卯結構,這種結構通過立柱,橫梁等主要構件的節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榫卯結構使得建築物在地震荷載下可以通過變形來抵消部份地震能量,從而減小結構的地震響應,確保建築物的穩定。</p> <p class="ql-block">寺院內的立體壁畫,為了保護不充許拍照</p> <p class="ql-block">準於修建報恩寺的聖旨</p> <p class="ql-block">報恩寺是一座修建在漢族與少數民族交屆地區的藏傳佛敎寺院</p> <p class="ql-block">涪江六峽</p><p class="ql-block">參觀了報恩寺,從平武沿涪江往江油而去!</p> <p class="ql-block">時間關係沒能坐船遊,在此留美照一幀也算來過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永县|
洪江市|
密山市|
太仆寺旗|
光泽县|
克什克腾旗|
连江县|
深水埗区|
景宁|
邵阳市|
嘉黎县|
那曲县|
长子县|
怀宁县|
花垣县|
罗甸县|
泽库县|
丰原市|
南木林县|
静安区|
上高县|
镇平县|
黔江区|
德保县|
大方县|
济南市|
巴东县|
洪湖市|
武鸣县|
清镇市|
广东省|
平和县|
延寿县|
鄂托克前旗|
青田县|
张家港市|
兰考县|
瑞昌市|
常山县|
永吉县|
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