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新四軍,全稱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以下是關于新四軍的詳細介紹:</b></p><p class="ql-block"><b>1934年10月,南方八省留守紅軍和游擊隊員(項英、陳毅等)浴血堅守→1937年10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原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四軍獨立團,在北伐戰爭中享有“鐵軍”聲譽,葉挺時任獨立團團長,享有“北伐名將”美名(葉挺、項英等)→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國民黨取消新四軍番號,共產黨重建新四軍軍部(陳毅、劉少奇等)→1947年1月,合并為華東野戰軍,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斗序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歷史背景:</b></p><p class="ql-block"><b>1937年七七事變后,全國抗戰爆發,國共兩黨達成合作抗日協議,將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八省境內堅持游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抗日武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發展歷程:</b></p><p class="ql-block"><b>組建成立:1937年10月1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南方8省14個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發展壯大:1937年12月至1940年12月,新四軍迅速編組和發展,挺進敵后抗戰。后因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部重建,部隊整編為七個師和一個獨立旅,繼續堅持華中敵后抗戰。</b></p><p class="ql-block"><b>戰略反攻:1944年1月至1945年12月,新四軍各部隊深入開展軍政訓練和擁政愛民運動,積極開展攻勢作戰,參加戰略反攻,基本肅清了長江以北、津浦路以東、隴海路以南地區的日偽軍。</b></p><p class="ql-block"><b>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9月至1947年1月,新四軍參加解放戰爭,和其他解放區部隊一道奮起自衛。1947年1月下旬,新四軍番號被撤銷,統一整編為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主要戰役:</b></p><p class="ql-block"><b>韋崗戰斗:1938年6月,新四軍先遣支隊在鎮江西南的韋崗伏擊日軍,首戰告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b></p><p class="ql-block"><b>黃橋戰役:1940年10月,新四軍在蘇北黃橋地區對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部進行自衛反擊戰,取得勝利,奠定了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基礎。</b></p><p class="ql-block"><b>車橋戰役:1944年3月,新四軍在江蘇淮安車橋鎮發動攻勢作戰,殲滅大量日偽軍,使蘇中抗日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b></p><p class="ql-block"><b>高郵戰役:1945年12月19日,殲滅日軍1100余人,偽軍3000余人,高郵戰役后,日軍向新四軍繳械投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重要意義:</b></p><p class="ql-block"><b>抗日貢獻:新四軍在華中地區積極開展抗日游擊戰爭,與日偽軍進行了頻繁戰斗,殲滅日偽軍31.7萬余名,成為華中敵后打擊日偽軍的主要力量,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b></p><p class="ql-block"><b>根據地建設:在蘇、浙、皖、豫、鄂等省建立了華中抗日根據地,根據地人口達3400多萬,為堅持和發展華中地區的人民革命斗爭奠定了堅實基礎。</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壯大人民武裝力量:新四軍從改編時的1.03萬余人發展到解放戰爭初期的31萬余人,成為人民軍隊的重要力量,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積累了強大的武裝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鐵軍精神</b></p><p class="ql-block"><b>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寶貴精神財富,主要內涵如下:</b></p><p class="ql-block"><b>聽黨指揮:堅決聽從黨的指揮,保持對黨的絕對忠誠,是鐵軍精神的首要要求。如在革命戰爭年代,新四軍等部隊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為實現革命目標不懈奮斗。</b></p><p class="ql-block"><b>堅定信念: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堅定不移。面對艱難困苦和強大敵人,鐵軍將士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毫不退縮。</b></p><p class="ql-block"><b>英勇善戰:具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高超的戰斗技能,不怕犧牲,敢打硬仗、惡仗。在戰斗中,鐵軍部隊涌現出眾多英勇無畏的戰斗英雄,創造了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b></p> <p class="ql-block"><b>紀律嚴明: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和軍隊的各項規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鐵軍以嚴明的紀律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保持了強大的戰斗力和凝聚力。</b></p><p class="ql-block"><b>服務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與人民群眾生死與共、患難相依,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事業無私奉獻。</b></p><p class="ql-block"><b>鐵軍精神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軍人奮勇前行,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懈奮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新四軍軍歌(陳毅)</b></p><p class="ql-block"><b>光榮北伐武昌城下,</b></p><p class="ql-block"><b>血染著我們的姓名。</b></p><p class="ql-block"><b>孤軍奮斗羅霄山上,</b></p><p class="ql-block"><b>繼承了先烈的殊勛。</b></p><p class="ql-block"><b>千百次抗爭,風雪饑寒;</b></p><p class="ql-block"><b>千萬里轉戰,窮山野營。</b></p><p class="ql-block"><b>獲得豐富的斗爭經驗,</b></p><p class="ql-block"><b>鍛煉艱苦的犧牲精神。</b></p><p class="ql-block"><b>為了社會幸福,</b></p><p class="ql-block"><b>為了民族生存,</b></p><p class="ql-block"><b>一貫堅持我們的斗爭,</b></p><p class="ql-block"><b>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b></p><p class="ql-block"><b>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b></p><p class="ql-block"><b>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b></p><p class="ql-block"><b>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b></p><p class="ql-block"><b>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b></p><p class="ql-block"><b>揚子江頭淮河之濱,</b></p><p class="ql-block"><b>任我們縱橫的馳騁。</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深入敵后百戰百勝,</b></p><p class="ql-block"><b>洶涌著殺敵的呼聲。</b></p><p class="ql-block"><b>要英勇沖鋒,殲滅敵寇,</b></p><p class="ql-block"><b>要大聲吶喊,喚起人民,</b></p><p class="ql-block"><b>發揚革命的優良傳統,</b></p><p class="ql-block"><b>創造現代的革命新軍。</b></p><p class="ql-block"><b>為了社會幸福,</b></p><p class="ql-block"><b>為了民族生存,</b></p><p class="ql-block"><b>鞏固團結堅決的斗爭。</b></p><p class="ql-block"><b>抗戰建國高舉獨立自由的旗幟,</b></p><p class="ql-block"><b>抗戰建國高舉獨立自由的旗幟,</b></p><p class="ql-block"><b>前進,前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b></p><p class="ql-block"><b>前進,前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b></p><p class="ql-block"><b>前進,前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昌县|
山阴县|
博乐市|
千阳县|
当涂县|
璧山县|
锡林郭勒盟|
巩留县|
屯留县|
桐柏县|
麻江县|
皮山县|
南溪县|
志丹县|
错那县|
天水市|
石首市|
都江堰市|
马龙县|
安图县|
广水市|
陆丰市|
双牌县|
宜昌市|
铁岭市|
阳城县|
延川县|
曲水县|
儋州市|
巨野县|
南京市|
灵石县|
小金县|
郸城县|
孙吴县|
南岸区|
兰西县|
仲巴县|
新蔡县|
北辰区|
湄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