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傅崇碧,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四川通江縣青年團區委書記,中共通江縣委書記兼獨立團政治委員,川陜省工作團團長。參加了川陜革命根據地反“圍剿”作戰。</p><p class="ql-block">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隊政治指導員,第四大隊組織股股長,校政治部干部科科長,第2團政治處主任,第2分校2大隊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第35團政治委員,第四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百團大戰和晉東南、冀中反“掃蕩”等戰役戰斗。</p><p class="ql-block">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4縱隊10旅政治委員,華北軍區第10旅旅長,第19兵團64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平綏、太原、石家莊、新保安、寶雞、蘭州等戰役。</p><p class="ql-block">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19兵團軍長,中國人民志愿軍第63軍軍長,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第四、五次戰役和開城保衛戰。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p><p class="ql-block">回國后,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政治委員。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在中國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p><p class="ql-block">1965年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文化大革命”初期兼任北京衛戍區司令員。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進行了頑強不懈的抵制和斗爭,在所謂的“楊、余、傅事件”中,遭到誣陷、打擊和迫害,離開北京失去人身自由長達6年半之久。回到北京后,他先后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政治委員,為加強軍區部隊全面建設,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順利實現全區部隊在新的歷史時期的戰略轉變,做出了貢獻。</p><p class="ql-block">2003年1月17日,傅崇碧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1</p><p class="ql-block">所獲榮譽</p><p class="ql-block">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勛章。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傅崇碧自1935年初隨紅四方面軍長征離開家鄉之后,再也沒有回到過生養過他故鄉。2001年“七一”前夕,傅崇碧委托兒子傅欣將自己的積蓄20萬元捐獻給家鄉的“希望工程”,并囑托:要雪中送炭、不要錦上添花。</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枝江市|
迁西县|
辽阳县|
红桥区|
左贡县|
天峨县|
浑源县|
河南省|
龙井市|
玉树县|
望谟县|
河西区|
万年县|
曲松县|
谢通门县|
明光市|
邛崃市|
卓尼县|
浑源县|
忻州市|
安吉县|
黎川县|
陆丰市|
彭山县|
霍城县|
迁西县|
乌什县|
顺平县|
曲阳县|
五家渠市|
赞皇县|
新晃|
廊坊市|
德令哈市|
年辖:市辖区|
东台市|
乾安县|
和林格尔县|
襄樊市|
乌兰浩特市|
肃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