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學是知識的殿堂,夢想的搖籃,也是歷史與未來交匯的地方,作為很多人的“夢中情校,位于中國南方的中山大學,已經走過了百年的崢嶸歲月,今天我走進中大專門拍攝老建筑,感受她深厚的文化底蘊。漫步在綠樹成蔭的校園內,可以看到很多別致的歷史建筑,每一棟都承載著厚重歷史記憶。有座紅磚青瓦、造型古樸典雅的建筑叫格蘭堂,建成于1916年,有資料顯示,為迎接學校世紀華誕,格蘭堂整體改造為中山大學校史館,建筑面積約2400平方米,二至四層為校史展覽區,一層為校史文獻收藏及辦公區域,這里不僅生動呈現了中大從創校伊始,到新時代奮進的百年歷程,更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歷史的縮影。</p><p class="ql-block"> 1923年孫中山先生在中大演講時說,學生要立志做大事,而非大官,這句話也深深影響著每一位中大學子,從最初的國立廣東大學,再到如今的中山大學,她始終秉持著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培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人才,百年輝煌,巍峨風骨,初心不改,世紀中大見證著時代的變遷,也書寫著自己的傳奇。</p><p class="ql-block"> 中山大學老建筑不僅是近代中西建筑藝術的結晶,更記錄了學校百年變遷與學術傳承,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懷士堂 百年校史與建筑之美</p><p class="ql-block"> 懷士堂,又稱中山大學“小禮堂”,位于中山大學南校區康樂園的中軸線上。它的西邊是研究生院(前身是嶺南大學第二學生宿舍樓),東邊則是學校教職工工會(前身是第二麻金墨屋)。這座建筑是由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市的華納和史懷士公司的總裁安布雷·史懷士(機床和天文儀器生產商)出資為嶺南學校修建的基督教青年會館,于1915年動工,1916年落成。為了紀念捐贈者,這座建筑被命名為“懷士堂”。</p> 北門牌坊 <p class="ql-block"> 中山大學校訓是孫中山先生于1924年11月11日在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題寫的。校訓詞為“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校史館(格蘭堂)</p><p class="ql-block"> 格蘭堂建于1916年,位于康樂園東北區,是中山大學精神的象征?,見證了中山大學的滄桑變化,從創建學校到成為校史館。</p> 人類學系 <p class="ql-block"> 馬丁堂?:建于1905年,是康樂園第一棟永久性建筑,奠定了康樂園早期建筑的紅磚綠瓦風格?。</p> 陳寅恪故居 孫中山銅像 廖承志像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近400年的進士坊</p><p class="ql-block"> 廣州的中山大學校園里藏著一個歷史悠久的秘密一乙丑進士牌坊。這座牌坊原建于解放中路,是四牌樓忠賢坊的一部分。它始建于明朝崇禎八年(1635年),是為了表彰天啟五年(1625年)廣東的七位進士:梁士濟、李覺斯、羅亦儒、吳元翰、岑之豹、尹明翼和高魁而建。</p><p class="ql-block"> 這個牌坊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廣州文化的一部分。如今,它靜靜地矗立在海珠區新港西路135號中山大學校園中軸線西側,透過“惺亭”與圖書館相望,仿佛在訴說著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對歷史和文化感興趣,不妨親自去中山大學校園一探究竟,感受這座牌坊的獨特魅力。它不僅是一處風景,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惺亭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在中山大學南校園的中區大草坪上,有一座標志性的八角亭——惺亭。這座亭子以藍頂紅柱為特色,還配有明黃色的花紋裝飾,中央懸掛著一個年代久遠的古鐘。它的色彩明艷,外觀典雅別致,在青草綠樹之中顯得格外醒目。不過,很多人只是被它的外表和周邊優美的環境所吸引,并不知曉其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惺亭建于1928年,是嶺南大學“惺社”畢業生為報本思源,并紀念史堅如、區勵周、許耀章三位烈士而籌資捐建的。那時南校園所在地康樂園是原嶺南大學的校址,嶺南大學每屆學生都有一個社名,1928年的畢業班名稱為“惺社”,惺亭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三位烈士之一的史堅如畢業于嶺南大學前身格致書院,1900年因在廣州響應惠州起義失敗而被捕,英勇就義;區勵周、許耀章分別為嶺大教員與學生,1925年6月23日在沙基慘案中遇難。</p> <p class="ql-block"> 亭中的古鐘自清嘉慶年間留存至今,鑄有“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字樣,十分珍貴。惺亭原有清末探花商衍鎏先生所題匾額,后損毀;現白色木匾上的“惺亭”為其子、著名古文字學家商承祚先生所題寫,秦隸字體俊秀飄逸,為這座本不平凡的亭子增添了幾分典雅與厚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陳心陶故居&博雅學院</p><p class="ql-block"> 陳心陶故居位于廣州中山大學南校區康樂園中區博雅學院內?,毗鄰圖書館和陳寅恪故居。故居部分恢復了陳心陶生前臥室與工作室的原貌,展現了這位著名寄生蟲學家的生活與工作環境。故居開放于2014年,作為中山大學90周年校慶的重要項目之一,旨在弘揚陳心陶“博學立志、雅行不怠”的精神品質,激勵師生傳承其嚴謹治學和愛國奉獻的崇高追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博雅學院</p><p class="ql-block"> 博雅學院成立于2009年,是中山大學為培養大文科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特設的精英化學院。學院秉承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理念,本科一、二年級不分專業,三年級后學生可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擇學科及專業方向。博雅學院的教學方案參考國外博雅學院精英教育經驗,課程設置貫徹“少而精”原則,每學期主要課程一般4-5門,但每門課有大量閱讀和作業。學生在本科四年期間將廣泛深入研修中西方文明傳統及其經典著作,必修古希臘語、拉丁語、古漢語等古典文明語言?。</p> <p class="ql-block"> 今日打卡中山大學,一場歷史與現代的浪漫邂逅,走在中山大學的校園里,仿佛穿越了歷史的長廊,踏入了一幅溫婉細膩的歷史畫卷,每一步都宛如踏在了文化的脈絡上,又同時沐浴在現代學術的海洋里。紅墻綠瓦,綠意盎然,藏著百年名校的厚重與底蘊。</p> <p class="ql-block"> 在書香氤氳的中山大學里穿行,好像坐上了時光機,百年名校,古木參天,書香滿園,藤蔓爬墻,古樸的建筑在蔥郁間若隱若現,每一磚一瓦都鐫刻著歲月的故事,訴說著學術的輝煌與人文的溫情,訴說著往昔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 夏日中綠蔭如蓋,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斑駁地灑在青石板路上,光影交錯間,是知識的光芒在指引前行的方向。這里,是夢想起航的地方,每一處風景都藏著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讓人不禁沉醉于這份唯美與深邃之中。</p> 中山大學工會委員會 護養院 圖書驛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松濤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部分文字源于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山县|
梅河口市|
泸定县|
柯坪县|
博野县|
宁明县|
大余县|
东丰县|
高邑县|
五家渠市|
泸州市|
揭东县|
綦江县|
屏南县|
井研县|
泗水县|
连南|
宁陵县|
巩留县|
庆云县|
德保县|
宁夏|
桂平市|
田东县|
垫江县|
镇雄县|
扎鲁特旗|
茶陵县|
合作市|
宜黄县|
西平县|
喜德县|
井研县|
湘潭市|
临朐县|
田东县|
金乡县|
定陶县|
北安市|
来安县|
汶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