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閩南語《一字鄉愁》_康曉琳</p> <p class="ql-block"> 認識華人頭條,緣起于自己所從事的僑臺有關工作,曾經就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拓展“八度空間”,講好中國故事,來到華人頭條福州技術中心投石問路,黃董事長熱情介紹了華人頭條的發展歷程和戰略目標。受黃先生的家國情懷感染,使我對華人頭條提出的“聯通全球,服務華人”,實現“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華人頭條”的使命,有了更深刻認識。作為僑務大省,在福建對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國際傳播效能,華人頭條無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渠道。</p><p class="ql-block"> 從此,我經常通過華人頭條關注和了解海外僑胞感人的故事。那些跨越山海的心聲中,有對閩南紅磚厝的懷念,有對閩江濤聲的牽掛,更有對“回家”的執念。一位馬來西亞老華僑曾寫道:“鄉愁是藏在老照片里的燕巢,是電話那頭母親的呢喃。”這些讓我深刻體會到海外游子對家鄉的深情眷戀。華人頭條10年發展驗證了其自身存在的價值,它不僅是自媒體發聲的平臺,更是連接全球華僑華人和廣大臺胞的橋梁紐帶。于是,3年前,我選擇入駐華人頭條華人號。</p><p class="ql-block"> 千秋大業一壺茶,萬里同行一首歌。鄉心上一把不滅的禾苗之火,謂之鄉愁。作為華人號中的普通一員,正因為生命中與生俱來的鄉愁,也離不開魂牽夢繞的一首歌,所以,個人華人號由同名歌曲取意為“福根一字鄉愁”。初衷是,借此寶地,以歌會友,以歌傳情,講好鄉愁故事,共同栽種十指連心的福根、福音、福報,也預期十指相扣的“未來福”。</p><p class="ql-block"> “一窩泥燕上了詩意中國,總忘不了繞梁的古厝。”這里不僅是我的創作札記,更是數字時代共話鄉愁新語的紐帶。可以讓源自血脈與土地的深情,在“網絡的村口”扎根抽枝發芽。在“福根一字鄉愁”華人號,我分享過武夷山的茶香、桂峰古厝的燕巢、尤溪梯田的麥浪,也記錄過鼓浪嶼的琴聲、三坊七巷的愛心樹、鼓嶺的月光與思念……還有歌曲背后的諸多故事,母親珍藏的刻有女神符號(♀)的古瓷盤、父親撐竹排(木筏)的閩江號子、童年上學必經的水車碓等等。</p><p class="ql-block"> 聽得見鄉音,記得住鄉愁,望得到鄉福。一篇篇鄉愁故事、一條條小視頻,從福建漂洋過海:匈牙利僑領請故宮書畫院題寫歌名,荷蘭留學生用方言錄制家鄉水聲,云南大學的越南學者每天循環播放這首歌“與鄉愁和解”……1.5萬多粉絲因此而結緣。目前,“福根一字鄉頻已推送數百篇(條)信息,每篇(條)閱讀量均達3萬人次以上,累計達1000多萬。其中,“共畫同心圓 | 一館連兩岸 家書續情緣”閱讀量12.7萬,“2024年度盛典|英文版《一字鄉愁》將參加特別展演|海內外華僑華人華裔、兩岸三地同胞文化交流”閱讀量14.7萬,“繞過地球村大半圈后,《一字鄉愁》上了CCTV高清綜藝娛樂頻道全球春節文化大拜年文藝晚會”閱讀量12.6萬,“《星際鄉愁》電影劇本橫空出世|從歌曲到銀幕的星際之旅”閱讀量11萬,“歌詠中秋|如果愿景有什么畫本,定是中國圓!”閱讀量11.3萬,“永春五里古街|承載著眾多華僑華人的鄉愁記憶”閱讀量15.1萬,“祖地文化的根脈與靈魂是鄉愁”閱讀量11.6萬……</p><p class="ql-block"> 感恩文化薪火,媒體同舟。從工作學習中的鄉愁呼喚,到千萬人次的念念回響。華人頭條的傳播力超乎想象。最讓我感動的是日前西班牙華裔青少年在萬里之遙用母語合唱《一字鄉愁》歌曲歡迎家鄉來的朋友。他們說,生在海外,根在中華,唱的歌聲里有家鄉的月光和對家鄉的思念……把鄉愁化作相逢,相逢是一首歌……這最溫情的一幕發生在“閩情萬里 共迎盛會”西班牙閩籍僑界熱烈歡迎福建省代表團儀式上。還有,兩岸青少年的互動。長樂一中學生高雨彤以《一字鄉愁》為靈感創作的征文《詞牽一情,兩岸一律》,將歌詞比作“滿載紙墨的漂流瓶”。她在文中寫道:“母親呼喚游子的焦急,與游子眺望故鄉的期待,在歌中形成時空對話。”這篇作品被華人頭條轉載后,網友紛紛轉發:“我們讀懂了如同一首詩。”</p><p class="ql-block"> “出行萬里,鄉音同頻。”當小麥牽動城市目光、短視頻重構原鄉記憶……這在情感上無形中達成最大公約數,也融通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例如“一通電話不用穿針引線”暗合僑批文化中家書抵萬金的集體記憶,印證了華人頭條傳播祖地文化作為全球華僑華人情感紐帶的作用。因此,作為同胞尋根的“歸心曲”《一字鄉愁》登上了華人頭條牽頭舉辦的2022年華僑華人春晚,2000萬次的線上觀看量背后,是無數個“母親瓷盤”的故事在云端回響。</p><p class="ql-block"> 鄉愁是世界共同的語言。如今,“福根一字鄉愁”華人號已成為聯結廣大游子的心靈驛站。每當我看到后臺數據跳動,便想起網友的留言:“根在泥土中生長,歌在血脈里回響。”</p><p class="ql-block"> 中華一條根,共植幸福樹。我與華人頭條的故事,就是堅持在“福根”里種一片歸心的月光。</p><p class="ql-block"> 謹以此文致敬海外僑胞和廣大臺胞對故土的深情,特別感謝華人頭條平臺及黃董事長率領的團隊對文化傳播的卓越貢獻。</p> 網友點評 <p class="ql-block"> 《云端一面,只為福根相連》以“鄉愁”為脈絡,勾勒出華人頭條作為全球華人情感紐帶的獨特價值。作者因僑務工作結緣平臺,被其“聯通全球,服務華人”的使命觸動,繼而以“福根一字鄉愁”華人號為陣地,用文字、音樂、影像傳遞鄉音鄉情,讓原創歌曲《一字鄉愁》伴隨著武夷山茶香、古厝燕巢等故土記憶跨越山海,引發1.5萬多粉絲共鳴,千萬次閱讀量背后,是海外游子對根脈的眷戀。</p><p class="ql-block"> 最動人處在于西班牙華裔青少年用母語合唱《一字鄉愁》歌曲、兩岸學子以歌為橋的互動,印證了文化共鳴能超越時空。華人頭條不僅是傳播工具,更像一棵“幸福樹”,讓離散的“福根”在云端相連,將個體鄉愁升華為人類共同的情感敘事,這份以文化為魂的堅守,正是講好中國故事的生動實踐。</p><p class="ql-block"> 文中數據與案例交織,盡顯平臺影響力與“同胞歸心曲”初衷,讀來溫暖且振奮——當鄉愁成為世界語言,中華根脈便在共情中綿延生長。</p><p class="ql-block"> 特別是文章結尾處“在福根里種一片歸心的月光”,恰如其分地勾勒出新時代的文化詩意星空。當鄉愁可以云端存儲、即時共享、跨界再生,離散族群的集體記憶因“萬法歸一”而獲得永續火種。這月光不僅照亮游子的歸途,更在人類文明星河中,標記出中華文化獨特的星座。或許這就是數字人文最溫情的樣態——用技術守護鄉愁,讓福根在虛擬與現實間開枝散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家鄉“鄉愁石”</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ccwp0ix" target="_blank">從“村晚”到世界舞臺——《一字鄉愁》歌曲時空對話</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南县|
宜城市|
兰考县|
安平县|
松江区|
孟津县|
河间市|
冀州市|
武胜县|
抚州市|
井陉县|
长寿区|
桐乡市|
唐海县|
湄潭县|
敖汉旗|
西贡区|
丹棱县|
兰西县|
横山县|
饶平县|
安达市|
广河县|
永城市|
西宁市|
达日县|
阿拉善左旗|
同心县|
吴川市|
丰台区|
新郑市|
赫章县|
合作市|
西青区|
图们市|
古浪县|
观塘区|
西乌珠穆沁旗|
长岛县|
浦县|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