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li><b style="font-size:18px;">Day6: 卓爾山景區( 7月18日 )</b></li></ul><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卓爾山是祁連山的一條支脈,以其丘陵狀的草原風光和獨特的丹霞地貌而吸引著無數游客,號稱 “東方小瑞士” ,為國家4A級景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們購票進入景區,乘坐擺渡車到達景區的二次檢票口,然后沿著長長的木棧道臺階開始了爬山之旅。沿途的美景真是驚艷,你會被眼前色彩斑斕的景象所震撼:那赤紅色的丹霞地貌,那金黃色的油菜花田,那白雪皚皚的雪峰,那碧綠起伏的草甸,那郁郁蔥蔥的林海,那山谷中幽靜古樸的小鎮,那山腳下蜿蜒曲折的八寶河……在藍天白云的映照之下,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仿佛置身于人間仙境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在卓爾山景區的半山腰,有一個被稱為千兵崖的景點,其赤紅色的砂巖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紅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傳說西夏時期有一支千人軍隊在此與敵軍激戰,最后全軍將士全部壯烈犧牲,他們的鮮血染紅了山崖,由此形成了今天的丹霞地貌,故稱為千兵崖。</p><p class="ql-block">這里的風景真的很美,遠遠望去,連綿起伏的山巒,赤紅陡峭的崖壁,翠綠的草地,金黃的油菜花田,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錯落有致,美麗非凡,真的是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卓爾山山頂的面積很大,也比較平緩,沿著環形的木棧道走,可以 360度環繞一周,全方位地欣賞山下的風景;山頂的制高點是西夏烽燧,為古代西夏王朝的烽火臺遺址,距今已有 800 多年的歷史了;穿過西夏烽燧繼續向前,遠處可以看見一座白色的佛塔,經幡隨風起舞,那是祁連縣一個重要的宗教文化地標,叫民族團結祥和塔,象征著各民族在祁連地區的和諧共處,體現了當地民眾對安定團結的美好祈愿。因此,這里也成了當地信教民眾轉塔修行之地。</p> <p class="ql-block">長云是青海特有的一道美麗奇妙的風景;所謂長云,就是連綿不斷的云;而青海的長云,除了一望無際之外,更是千姿百態變化萬千;<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的象奔騰千里的駿馬,有的象滾滾涌動的羊群,有的象波濤洶涌的碧浪,有的象湍急奔騰的河流……當然,隨你去猜想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由的想起了</span>唐朝詩人王昌齡在西北邊塞的一首詩作:“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真是大氣磅礴啊;從古至今保家衛國就是我們每一個華夏人的責任和使命,真心祝愿我們的祖國能夠日益強大昌盛,真心希望我們的人民能夠安居樂業。</p> <p class="ql-block">繞過白塔,沿著右手邊的木棧道前行,就可以看到對面的阿咪東索(牛心山),山腳下是蜿蜒曲折的八寶河,卓爾山與其隔河相望;<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藏語中,卓爾山名為“宗穆瑪釉瑪” ,意為“美麗的紅潤皇后” 。當地有一個神秘的傳說:宗穆瑪釉瑪原為</span>龍界的公主,一次偶然的邂逅,她深深愛上了英武非凡的阿咪東索,公主甘愿冒犯天規而沖破重重阻礙嫁給了阿咪東索,為此她付出了沉痛的代價,被天神變成了一座紅色的石山(即卓爾山)。即使這樣,公主也無怨無悔,天長地久地陪伴在戀人身旁,與阿咪東索隔河相望,長情相守,不離不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當冷遇見了暖,就有了雨,當冬遇見了春就有了歲月;當天遇見地,就有了永恒,當卓爾山遇見阿咪東索,就有了相伴相守,不離不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的,相守是最溫暖的承諾,相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來到卓爾山的人們,不僅僅震撼于目光所及的每一寸山巒、每一片云霞以及發生在這里的每一段故事,還有來自于內心深處的領悟:時光清淺,感恩緣分,珍惜相遇,不負真心……在人生的旅途中,無論是親人、朋友、戀人、還是其他什么人,能夠出現在我們的生命里,并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那就是難得的緣分;因此我們要心懷感激、珍惜緣分、以誠相待、不負相遇,并讓其成為我們生命中美好的回憶……</span></p> <p class="ql-block">大美卓爾山,一個能看到高山、河流、草甸、林海、雪峰、花田的地方……在這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云與藍天依偎,花海與山峰相擁,豐富的層次和色彩對你的視覺會產生強大的沖擊力,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你會被 </span>“美麗的紅潤皇后 ” 所征服;<span style="font-size:18px;">漫步在長長的棧道上,你宛如步入神秘而夢幻般的仙境,</span>心馳神往,<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仙也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到祁連,不知山川之壯美;趕緊拍</span>個照吧,讓你的倩影在這壯美的山河下熠熠生輝,讓你的旅行日志中,新增添上 “天境祁連” 這一篇……</p> <p class="ql-block">離開卓爾山景區時已近午時,回到客棧簡單地吃個午餐,然后驅車向青羊溝方向駛去,據說那里的油菜花田非常有特色(客棧老板推薦),不亞于門源,那就讓我們去擁抱一次祁連的油菜花田吧……</p><p class="ql-block">按導航指引,我們駛上了一條非常有特色的鄉村旅游公路(彩虹路);這條公路因勢順形,蜿蜒曲折、起落有致,宛如一條綢帶飄拂在山川林海草原花海之中,景隨路至,路景交融,我們亦行亦游,盡享自駕樂趣。</p> <p class="ql-block">這條鄉村旅游公路經過多個村莊(拉洞村、卡力崗村、白土埡豁村、青羊溝村……),并與省道 S302相接,沿途的自然景色真是美不勝收,每一個村落都是一個純自然的原生態景區:<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麗幽靜的小村莊,錯落有致的山川田野,隨風搖曳的油菜花田,麥浪翻滾的青稞地,墨綠色的林海,山坡上的羊群……我們徹底淪陷了,身陷花海,心更是沉醉在這絕美的大自然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身陷于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海之中,那濃烈而璀璨的金黃色,仿佛是大自然潑灑的顏料,將整個世界都染成了夢幻的模樣。每一株油菜花都像是身姿婀娜的舞者,細長的枝干輕輕搖曳,金黃的花瓣隨之擺動,她們之間相互依偎,彼此碰撞,又彼此攙扶,仿佛在低聲訴說著這片土地在陽光下的溫暖與美好,同時又在感嘆著風雨之中的艱辛與飄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不也是如此嗎?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百年之后,塵歸塵,土歸土,一切都是浮云。但,即使世界偶爾薄涼,內心也要繁花似錦,淺淺喜,靜靜愛,珍惜當下,享受生活……投身于大自然的懷抱吧,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放飛自我……</span></p> <ul><li><b>Day7: 青海祁連 → 甘肅張掖( 7月19日 )</b></li></ul><p class="ql-block">今天離開祁連八寶鎮,前往甘肅張掖,就是為觀賞張掖著名的丹霞地貌;兩地相距也就 200 多公里,因此我們不急著趕路,隨走隨停隨玩,盡情享受著自駕的快樂。</p><p class="ql-block"><b>- 黑河大峽谷(青海省祁連縣路段)</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們從八寶鎮出來后,沿著G213行駛了約三十幾公里,就到了黑河大峽谷路段。在這里,由西而來的黑河與八寶河合二為一,然后折向北方,朝著張掖方向奔騰而去。</span></p><p class="ql-block">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北地區,黑河是僅次于塔里木河的第二大內陸河,發源于</span>祁連山北麓中段的八一冰川,其河道峽谷即為黑河大峽谷,全長約 800 多公里,橫穿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海、甘肅及內蒙古三個省區。</span></p> <p class="ql-block">實際上,要想游覽真正意義上的黑河大峽谷,需要從祁連縣黃藏寺村的谷口進入峽谷區,然后沿著峽谷內的徒步路線進行戶外穿越,同時游覽峽谷內絕妙獨特的自然景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峽谷兩側崇山峻嶺連綿不斷,怪石林立萬仞崢嶸;谷底河道時而狹窄起伏浪涌水急,時而坡緩灘闊水面平靜;這也正是</span>徒步旅行者和戶外運動者的選擇和追求。而對于像我們這樣的外地普通游客,從安全、時間及體力等因素考慮,也只能是駕車行駛在峽谷外側的公路上,沿途觀賞和領略一下大峽谷的風景和神奇罷了。</p> <p class="ql-block"><b>- 金輪廣場(甘肅省張掖肅南縣)</b></p><p class="ql-block">穿過黑河大峽谷祁連縣路段后,繼續沿著G213國道前行,進入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在一個交叉路口處,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有一個巨大的轉經輪,據說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轉經輪,所在位置就是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金輪廣場。</p><p class="ql-block">金輪廣場是肅南縣的標志性場地,其核心景觀就是那個巨大的轉經輪,始建于2009年,歷時三年建成;這個轉經輪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直徑為9米,高度為24.6米,重量達 150 多噸;被</span>吉尼斯世界紀錄組織認證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轉經輪,并頒授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p> <p class="ql-block">金輪廣場的這座轉經輪藏語稱為香巴拉卻科,其主體為鋼架結構,<span style="font-size:18px;">筒身用黃銅制成,外層鍍有金箔,并以浮雕形式</span>雕刻有菩薩、經文、圖騰等各種宗教圖案。?而在轉經輪的內部,更是供奉了上百萬尊佛像佛塔、幾百卷經文及法器;<span style="font-size:18px;">充分體現了藏傳佛教的深厚信仰和文化內涵。</span></p><p class="ql-block">遠遠望去,金黃色的轉經輪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莊嚴而神圣,令人心生敬畏。這個需要十幾個人合力才能轉動起來的巨大轉經輪,不僅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游覽參拜,同時也為肅南縣的旅游業做出了重要貢獻。</p> <p class="ql-block">轉經輪在藏傳佛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當轉動經輪的時候,就等同于誦念經文,是一種祈福和積累功德的方式。在金輪廣場,我們懷著敬畏和虔誠之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手撫經輪順時針轉動,為家人和朋友們祈福……</span></p><p class="ql-block">轉山轉水轉經筒,聽風聽雨聽梵音;愿,經輪長轉不息;愿,祖國強盛人民幸福;愿,我們大家喜樂平安……</p> <p class="ql-block"><b>- 張掖外星谷星際主體地質公園</b></p><p class="ql-block">從金輪廣場出來后,按導航指引,繼續走G213再轉 S18,也就 30 幾公里路程,即可到達外星谷星際主題地質公園。</p><p class="ql-block">在張掖,丹霞地貌是一種獨特的地貌類型,覆蓋了方圓五十平方公里的區域,形成了多個非常罕見的不同風格的丹霞地貌景區,每個景區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外星谷星際主題地質公園以其神秘的夢幻神奇的外星地質地貌,給人以星際穿越的感覺,仿佛置身于太空之中。</p> <p class="ql-block">外星谷景區最令人感到愜意的一點,是可以自駕進入游覽;諾大的景區,完全處于自由狀態;一條沒有封閉的道路,游客駕車可以隨意游玩至景區內的每一個景點。</p><p class="ql-block">沿著景區的內部道路前行,兩側多是山地丘陵地帶,峽谷險峻,峻嶺橫生,造型奇特的奇巖怪石隨處可見,紅色的砂礫層間近乎寸草不生,偶有野草點綴在其間,荒蕪中透著神秘與蒼涼……置身于其中,仿佛開啟了一段穿越時空之旅,踏上了另一個未知的神秘的星球……</p> <p class="ql-block">外星谷主題地質公園總占地面積約有二十平方公里,由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等景區組成。景區內主要有五彩迎賓山、萬佛山、天下糧倉、轉經筒、天外來客、木星峽谷、大練鋼鐵遺址等多個景點……每一個景點都獨具魅力,每一處風景都驚艷了時光;沿著景區內的砂石路,你看到的是一種原始狀態的美,你感覺到的是一種心靈上的輕松自由;你仿佛踏入了茫茫星際,在潔瀚的宇宙之中感受那前所未有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外星谷的地貌,發育于距今約 2 億年的前侏羅紀時期;經過漫長的歲月洗禮及地質演變,才形成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造型奇特、色彩斑斕的神奇景觀;在這里,仿佛每一寸土地都鐫刻著歲月的痕跡,你所看到的每一處奇幻意境,那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里,你可以任意展開你想象力的翅膀盡情飛翔,你看到的那一片山、那一座峰所形成的那處獨特景象,也許就是你想象中的那個獨特的畫面呢……</p> <p class="ql-block">在茫茫的銀河系中,太陽系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的恒星系統。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和另外的七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屬于太陽系(原來太陽系中的冥王星因為不符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關于行星的最新定義而被排除在外);雖然銀河系是一個包含了數千億顆恒星的巨大星系,但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銀河系只不過是數千億個星系中的之一。那地球呢?從太空的視角來看,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簡直是太渺小了,渺小到甚至連一粒沙子都算不上……</p> <p class="ql-block">我們站在外星谷一個偏僻的角落,感受著地球的溫暖和生命的珍貴;是的,地球在宇宙中微不足道,可對我們來說,它是我們唯一的依靠,也是我們生命的搖籃……<span style="font-size:18px;">或許,正如詩人所說:“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地球雖小,可在我們心里它就是整個宇宙;保護好地球,以地球為基點,我們才能在無盡的未知中找到探索宇宙的勇氣……</span></p><p class="ql-block">在這酷似外星地貌的星谷留個影吧,就當是一次星際之間的模擬旅行;雖然目前人類還無法親臨宇宙中的外星球,但總有一天人類會踏上那遙遠的星系,并與其它星球的生命體建立起友好的聯系;因為,有朋自星球來,不亦樂乎……</p> <p class="ql-block"><b>- 張掖七彩丹霞國家地質公園</b></p><p class="ql-block">外星谷距離七彩丹霞景區也就十幾公里,大約二十分鐘的車程;我們從外星谷出來后也就是下午五點左右,這個時間段去七彩丹霞景區是最佳觀賞時間,日落前的陽光柔和,色彩層次分明,特別適合觀賞和拍照。</p><p class="ql-block">在張掖眾多的丹霞地貌景區里,七彩丹霞國家地質公園是最具代表性的景區,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同時也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世界地質公園,可見七彩丹霞景區的名氣之大。</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景區北門進入,然后乘坐擺渡車前往各個景點,擺渡車會在每個觀景臺停靠,其游覽順序是:七彩仙緣臺 → 七彩云海臺 → 七彩錦繡臺 → 七彩虹霞臺。</p><p class="ql-block">七彩仙緣臺面積不大,從觀景臺望過去,可見兩座紅褐色的山峰上,一條條彩色的條紋如同緞帶橫貫其間,在光影的作用下,恰似滿載希望和夢想的帆船,這個景觀叫做 “夕暉歸帆”。</p> <p class="ql-block">把視線轉向另一邊,隔著公路可以看到對面的七彩云海臺,彩色的丘陵起起伏伏,色彩斑斕;那層次分明充滿動感的線條,宛如仙女腰間柔美的彩帶,沿著絢麗的山體飛旋……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之下,整個畫面美的難以言喻;是啊,七彩仙緣臺,若無幾分仙緣,又豈能看到這仙境般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七彩云海臺是七彩丹霞景區內面積最大、最核心的觀景平臺?,視野更寬闊,以其遠觀為主,可以達到俯瞰的效果,看到的是一種氣勢磅礴的自然景象,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p><p class="ql-block">七彩云海臺位置比較高,需要沿棧道攀爬15分鐘才能到達觀景臺,雖然稍費體力,但沿途的風景和到達觀景臺后所看到的壯麗景色,絕對讓你感到震撼和值得。</p> <p class="ql-block">七彩云海臺以其多樣的自然景觀著稱,這些景觀由多種色彩的砂巖巖丘群構成,山勢錯落有致造型獨特,<span style="font-size:18px;">景區根據其地貌特征而為景觀命名,例如 “ 眾僧拜佛 ” 景觀:寬大的山體宛如臥佛,周圍的小土丘則像虔誠跪拜的僧侶;而 “ 靈猴觀海”景觀,則是一群小猴子頑皮地立在山巔之上,活靈活現,仿佛是在東張西望地觀看七彩云海……</span></p> <p class="ql-block">登上七彩錦繡臺,所看到的景色與云海臺差不太多,可能會引起審美疲勞;但七彩錦繡臺的優勢是距離山體較近,可以更近距離地觀賞色彩斑斕的山體?,感受大自然在歲月中留下的痕跡?;那些均勻分布的色帶和流暢的線條,如絲綢般柔軟潤滑,沿著山勢蜿蜒伸展,宛如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錦衣。如果從貼近生活的角度來看,這件五彩斑斕的錦衣,更像是煙火人間中最大最鮮美的五花肉,哈哈哈……</p><p class="ql-block">七彩錦繡臺也是拍攝日出和日落的理想地點,還可以看到遠處的熱氣球。</p> <p class="ql-block">在這四個觀景臺中,七彩虹霞臺是面積最小但人卻最多的一個觀景臺;這里是拍攝日出、日落的最佳地點,也是景區色彩最精華的部分,色彩斑斕的巖層猶如七彩虹霞,在夕陽余暉映襯下更加的絢麗多彩,已成為景區的網紅打卡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觀景臺望去,大自然揮動其神奇的筆觸,斑斕的色彩順著山勢呈波浪狀起伏蔓延,那一抹淡黃,一抹淺綠,一抹微紅……輕描淡寫的就勾勒出一副流動的畫卷,感覺如此的不真實,卻又親眼所見......</span></p> <p class="ql-block">近三個小時,我們游覽觀賞了張掖的七彩丹霞景區,仿佛在絢麗的七彩世界里夢游一般;在這絢麗的天地間,<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一抹色彩,都是時間的低語,每一道光影,都是自然的詩篇。站在這片七彩丹霞之上,我們仿佛融入了宇宙的畫卷,眼睛享受大自然的視覺盛宴,心靈得到最溫柔的撫慰;但愿我們的生活也如這七彩丹霞般絢麗多彩。</span></p><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張掖市,還久久沉醉于七彩丹霞的絢麗之中,就連睡覺做的都是七彩夢……</p> <ul><li><b>Day8: 張掖馬蹄寺( 7月20日 )</b></li></ul><p class="ql-block">張掖有個馬蹄鎮,馬蹄鎮有個馬蹄寺,而馬蹄寺最大的亮點就是石窟群,這里的寺廟殿堂都建在山上的石窟里;在馬蹄鎮有個傳統的說法:先有石窟,后有馬蹄寺,然后才有馬蹄鎮。</p><p class="ql-block">說起馬蹄寺的石窟,那可有1600年的歷史了(始建于十六國北涼時期);此后,從北魏到民國,歷代都有能工巧匠在此造像繪畫,逐漸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馬蹄寺石窟群?。</p> <p class="ql-block">馬蹄寺的石窟群主要由千佛洞、金塔寺、三十三天洞、藏佛殿、格薩爾王殿等石窟組成,共有70多窟;這些石窟依山而建,錯落有致,保存了大量的雕塑和壁畫,展示了從北魏到明清各個時期的佛教藝術成就。它不僅以其獨特的石窟藝術聞名于世,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p> <p class="ql-block">對于游客來說,游覽馬蹄寺石窟群最大的福利就是可以自駕進入景區;整個馬蹄寺占地面積約有一百多平方公里,石窟群之間非常分散,有的石窟群距離多達三十幾公里,能夠開車進入景區,那真是既方便又自由。</p><p class="ql-block">千佛洞是進入馬蹄寺景區的第一個景點,走近千佛洞,可以看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洞窟廟宇層層疊疊,鑲嵌于絕壁之上;崖壁上的佛龕和廊檐與風吹日曬形成的坑洞相映成趣,形成獨特的景觀。洞窟內有豐富的佛教藝術作品,包括雕塑和壁畫,堪稱是中國石窟藝術的杰作。</span></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是馬蹄寺石窟群的精華所在,大大小小的摩崖佛塔窟龕有 500 多個,每個窟龕里都供奉著佛像、佛塔等雕塑或壁畫,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朝圣及拜佛的圣地;自建寺以來,這里的香火就極為鼎盛,在甘肅河西走廊一帶,是藏傳佛教中極富盛名的寺廟之一,據說三世達賴喇嘛 <b>·</b> 索南嘉措也曾來此朝圣。</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的建筑也非常有特色,山腳下的寺院及崖壁上的洞窟,是典型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梵剎式木結構形式(</span>中國傳統古建筑中與佛教相關的木構架形式),特別是其傳統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斗拱結構,是我國傳統古代建筑風格的重要表現;還有</span>飛檐翹角,<span style="font-size:18px;">宛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仿佛地面有股靈氣在托舉著屋檐,使建筑產生了一種靈動感,不僅增加了建筑的美感,還體現了我國古人對建筑藝術的獨特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三十三天石窟距離千佛洞大約有四公里,是馬蹄寺石窟群的標志性建筑,其構造形式確實令人嘆為觀止。石窟建在馬蹄山最大的一塊峭壁上,高達60米。石窟依山造型,沿壁鑿窟,共有21個窟龕,排列為 7 層,呈寶塔形排列,象征著佛經里的七級浮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十三天石窟開鑿于十六國北涼時期,先后歷時幾百年及多代人的努力,獨特的石窟造型在我國石窟建造史上也比較罕見。之所以稱為三十三天石窟,來自于佛經中須彌山的三十三重天(須彌山在佛教中象征著宇宙中心,其山頂是忉利天,也被稱為三十三天)。它代表著佛教修行的一種境界,是眾生修行所向往的凈土,即象征著修行達到 “ 極樂世界 ”的意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十三天石窟外部是互不相連的窟檐,內部卻鑿有通道和石梯,可以到達各層石窟;通道及石梯非常狹窄,只能容一個人行走,而且石梯的坡度很陡,有的洞穴需要手腳并用攀爬,最終可以到達最頂部的石窟。在各層的石窟中,又開鑿了大大小小的窟龕,供奉著石雕或泥塑佛像,石壁上繪有不同時期的壁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爬上三十三天石窟,從崖壁上的窗口望出去,煙雨茫茫之中,可以看見遠山、河流、森林以及佛塔;一切是那樣和諧,一切是那樣清凈,一切又是那樣飄渺;聽著從石窟中傳出的若隱若現的誦經聲,一瞬間所有的思緒都仿佛靜止,感受到的是極大的寧靜和空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從三十三天石窟下來,旁邊不遠就是馬蹄殿和藏佛殿;馬蹄殿因殿內一塊巖石上的馬蹄印記而得名:傳說千百年前,一匹天馬自天界下凡,在巖石上留下深深的馬蹄印;當地人視其為吉祥之兆紛紛頂禮膜拜,并將這座山稱為馬蹄山,后建造了寺廟名為馬蹄寺;而 “ 天馬蹄跡 ” 就成為了馬蹄寺的鎮寺之寶。</span></p> <p class="ql-block">馬蹄殿下邊就是藏佛殿,又稱為站佛殿,是馬蹄寺石窟中規模最大的石窟,也是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石窟;石窟高度有15米,洞深及洞寬約有30多米;洞窟的正面是一個寬大的前堂,中央矗立著八米通天大佛;后面左右分別是兩個甬道,甬道兩側石壁窟龕中供奉著佛教造像及壁畫。據記載窟龕內的原造像為元代所塑,雖然一些塑像及壁畫已經被殘缺不全,但初創時的風格猶存,可以想象出它昔日的精致壯麗。</p> <p class="ql-block">藏佛殿的石窟建筑以及佛像壁畫藝術不僅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而其通天大佛更是吸引了眾多的信佛之人及游客前來觀覽和朝拜?。</p><p class="ql-block">佛光普照,眾生皆安;面對身高八米的大佛,我們也燃起一盞佛燈,點燃三只清香,合掌發愿,虔誠地祈禱著:愿我們的旅程平安順利,愿我們的親朋好友健康平安……</p> <p class="ql-block">格薩爾王殿距離三十三天石窟有七、八公里的路程,位于馬蹄寺景區臥龍山的龍頭位置,左側一個山洞是入口,右邊山洞是出口,山腳下是祁連山草原。</p> <p class="ql-block">穿過巨大的經幡,沿著棧道進入洞窟;格薩爾王殿其實就是一個長約 60 米的隧道;寬度12米,高度3米;洞窟的兩側是格薩爾王和其麾下的 36 位英雄騎馬持劍的群雕塑像,仿佛在訴說著格薩爾王朝曾經的輝煌,讓人不禁感受到歷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格薩爾王是藏族傳說中的英雄,一生戎馬,南征北戰,<span style="font-size:18px;">揚善抑惡,</span>抑強扶弱,救護生靈,護佑百姓;<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戰士,更是佛法的傳播者和民族文化的大使。人們將他視為心中的神,以各種形式傳頌著他;</span>當這些理想和渴望與藏族已有的古老神話、傳說、故事、詩歌等民間文學相結合之后,終于形成了一部傳唱千年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這部英雄史詩共有370部,達8000余萬字,被稱為 “東方的荷馬史詩”?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馬蹄寺石窟群中,最讓游客向往的、而又最不容易去的是金塔寺石窟。這是一座高懸在山腰石壁上的佛窟,窟內因塑有全國石窟絕無僅有的飛天塑像而舉世聞名。據說這個飛天塑像比敦煌莫高窟中的飛天壁畫還要早300多年,堪稱為絕世珍品,素有 “東方飛天之精華” 的美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塔寺位于祁連山的深處,距離馬蹄寺還有30多公里的路程,路況非常差,坡度大、彎道多,只有四驅越野車才能到達;游客游覽金塔寺需要提前三天預約,門票 300 元,而且每天的游覽人數有限,在固定的時段開放兩批,為此需要付出很大的時間代價;無奈之下,我們放棄。</span></p> <p class="ql-block">細雨霏霏之中游覽了馬蹄寺,驅車緩緩地離開景區,可那崖壁上的石窟帶給我們的震撼卻一直未消退;<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們并非是佛教徒,但我們看著那漸行漸遠的懸崖峭壁的神奇石窟時,或許能夠理解了古人對佛的虔誠和敬仰;是的,他們開鑿的不僅僅是這些千年洞窟,而是在石壁上刻下了如此深重的信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04.29</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马县|
普陀区|
长春市|
喀什市|
修武县|
永安市|
绥棱县|
新和县|
缙云县|
闽侯县|
安顺市|
介休市|
佛山市|
都兰县|
益阳市|
镇宁|
青田县|
甘南县|
祁连县|
临清市|
方山县|
沐川县|
长兴县|
东明县|
临湘市|
康平县|
遵义县|
合阳县|
拜城县|
呈贡县|
义乌市|
海丰县|
微博|
石柱|
盐亭县|
秦皇岛市|
万源市|
墨脱县|
交口县|
加查县|
衡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