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25日,今天游李白故里、越王樓。</p><p class="ql-block"> 李白故里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青蓮鎮,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出生地和青少年時期生活的地方。這里以李白文化為核心,融合歷史遺跡與自然景觀,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也是中國重要的歷史文化地標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太白碑林是全國最大的李白詩歌露天博物館,占地300余畝,分為“李白詩精品園”“清風明月園”等五大主題園區。碑林內陳列歷代名家書寫的李白詩作及楹聯近2000件,趙樸初題寫碑名,展現書法藝術與詩歌文化的結合。</p> <p class="ql-block"> 李白故里不僅是追溯詩仙足跡的圣地,更是感受盛唐文化與自然山水交融的絕佳去處。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與獨特的文化景觀,吸引著全球詩詞愛好者前來朝圣。</p> <p class="ql-block"> 隴西院是李白出生地及故居,因李白自稱“隴西布衣"得名。現存清代重建的山門、照壁及部分房舍,院內有楹聯“弟妹墓猶存,莫謂仙人空浪跡”,印證李白家族歷史。此處還流傳“鐵杵磨針”的勵志故事。</p> <p class="ql-block"> 謁太白故里</p><p class="ql-block">隴西院外尋仙跡,太白碑前誦古篇。</p><p class="ql-block">天井猶存詩萬象,水缸尚見漢山川。</p><p class="ql-block">銜杯仗劍觀云去,酌酒吟情對月眠。</p><p class="ql-block">居隱十年磨勵出,詩光豪氣映青蓮。</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越王樓</p> <p class="ql-block"> 越王樓是中國唐代四大名樓之一,位于四川省綿陽市龜山之巔,始建于唐高宗顯慶年間(656-661年),由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貞任綿州刺史時主持修建。</p> <p class="ql-block"> 越王樓有十五層。最初為軍事防御而建,旨在抵御吐蕃東侵,同時李貞希望通過修建此樓吸引人才,促進綿州經濟文化發展。唐王朝為此撥款50萬兩白銀,李貞親自督工。</p> <p class="ql-block"> 唐代時,越王樓以“高百尺(約30 米)”,以其富麗堂皇的規模居四大名樓之首(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安史之亂期間,唐玄宗曾駐蹕越王樓,將其作為臨時行宮。</p> <p class="ql-block"> 越王樓在唐末、宋初、元明時期多次毀于火災或戰亂,又屢次重建。清乾隆年間徹底損毀后,僅存基址。現代重建工程于2001年啟動,2011年完工,現樓高99米,為全國仿古建筑之最。</p> <p class="ql-block"> 重建后的越王樓占地84.2畝,主樓高99米,仍然15層,建筑面積22207平方米。建筑融合閣、樓、亭、殿、廊、塔等多種形式,采用唐式昂斗飛檐歇山式風格,被譽為“霸氣"之樓,與黃鶴樓“大氣”、滕王閣“才氣”、岳陽樓“秀氣”齊名。</p> <p class="ql-block"> 越王樓收錄歷代詩文154篇,遠超黃鶴樓(112篇)、騰王閣(86篇),作者涵蓋李白、杜甫、陸游等文壇泰斗。</p> <p class="ql-block"> 李白的《上樓詩》。</p> <p class="ql-block"> 陸游的《登越王樓》。</p> <p class="ql-block"> 登上越王樓,鳥瞰四周風景。</p> <p class="ql-block"> 過越王樓</p><p class="ql-block">涪江浩渺劍門開,富樂嵯峨蜀道隈。</p><p class="ql-block">云掠危崖銜雪影,濤奔遠浦卷寒來。</p><p class="ql-block">貞魂義烈銘烽火,鳳闕威隆峙玉垓。</p><p class="ql-block">休嘆興亡皆逝水,文光長映越王臺。</p> <p class="ql-block"> 第十四層是中國名樓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印江|
定襄县|
绿春县|
图木舒克市|
翁牛特旗|
漳州市|
连城县|
四川省|
广州市|
双城市|
汝南县|
旬邑县|
红桥区|
依安县|
崇义县|
石棉县|
澄城县|
玉溪市|
凤翔县|
伊吾县|
门源|
临漳县|
沧州市|
阿城市|
泉州市|
偃师市|
南城县|
通化市|
北票市|
洪洞县|
新闻|
寻甸|
清镇市|
泸溪县|
鄢陵县|
淄博市|
古交市|
华宁县|
胶州市|
微博|
正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