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倒流水》:鄉(xiāng)愁的逆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一一淺談著名作家郝秀琴的歷史重構(gòu)與書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作者 憨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日前,收到實力派女作家琴子女兄的隆盛莊系列長篇小說之一的《倒流水》(中冊),怎奈眼睛不給力,兩瓶葉黃素后方才勉強把《中冊》吃下肚。不用問,琴子為讀者烹制的這一美味,有著獨特的塞外滋味,大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意味。</p><p class="ql-block"> 郝秀琴,筆名琴子,名字看似女性,骨子里卻是充滿著男人陽剛之氣的“漢子”。說來,我與琴子女兄神交可謂久已,贛南畬鄉(xiāng)、嶺南莞城、古城長安、江南鎮(zhèn)江、甘肅天水、晉南歷山、齊國故都......談創(chuàng)作、談人生、談生活、談興趣,哪里沒有留下我們的身影與笑聲呢?不敢說對她的私密盡在囊中,最起碼對其身世有所了解還是沒問題的。否則,怎么會留下讓其他女性“羨慕嫉妒恨”的親密靚照呢?常言道: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晉蒙相接的這片廣袤土地,凝聚起異彩紛呈的隆盛莊文化,孕育出這方土地特有男女的魂骨,琴子有幸成為這片土地的女兒。給她的靈臺刻劃下深深的印痕,為郝秀琴留下了取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以致于幻化為她心目中的圖騰,她的靈魂棲息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國當代文學的地域版圖上,琴子女兄以其獨特的"倒流水"敘事,為讀者打開了一扇通往隆盛莊歷史深處的窗口。長篇小說《倒流水》不僅是一部記錄清末民初到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期間古鎮(zhèn)興衰的史詩性作品,更是一部凝聚著鄉(xiāng)愁視角的歷史重構(gòu)與情感眷戀的文學力作。她以35萬字的宏篇巨制,60個章節(jié)的精心布局,將"河水由南向北倒流"這一自然奇觀升華為文化隱喻,在歷史長河中逆流而上,打撈起被主流敘事遺忘的民間記憶。余以淺顯的認知,從歷史與虛構(gòu)的交織融匯、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敘事藝術(shù)的獨特創(chuàng)新幾個層面,淺談一下這部作品如何以"倒流水"的逆向視角,重構(gòu)起一部屬于邊地古鎮(zhèn)的另類歷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歷史與虛構(gòu)的交織融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郝秀琴的《倒流水》,以清末民初至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為時代背景,將虛構(gòu)敘事植根于真實的歷史土壤之中。小說中的隆盛莊作為連接內(nèi)地與蒙古草原的重要旱碼頭,是歷史的真實存在。不僅在她《等你,在最初的地方》《隆盛莊記憶》多部散文集里出現(xiàn),她還多次邀請我到她的家鄉(xiāng)隆盛莊觀光呢。這地方位于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豐鎮(zhèn)市東北部,清乾隆年間因"乾隆盛世"之意而得名,現(xiàn)為歷史文化名鎮(zhèn),有著明長城遺址、張家大院、烽火臺、清真寺、古作坊、古街道等歷史遺存。女兄巧妙地將這座古鎮(zhèn)置于時代變革的洪流中,通過虛構(gòu)人物的命運折射真實歷史的褶皺。值得注意的是,郝秀琴采用了"河水由南向北倒流"的西河灣作為核心意象,這種自然界的逆向流動成為她重構(gòu)歷史的文學策略——在主流歷史敘事順流而下時,她卻執(zhí)拗地逆流回溯,打撈起那些被官方史冊忽略的民間記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歷史真實與文學虛構(gòu),在《倒流水》中呈現(xiàn)出精妙的平衡。自小說中可以看得出,大部分人物和事件都是有著原型基礎(chǔ)的,經(jīng)過女兄生花妙筆的藝術(shù)加工和提煉,已經(jīng)完全淡化了原型的痕跡。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使作品既扎根于具體的歷史時空,又超越了簡單的史實復現(xiàn),達到了藝術(shù)真實的高度。她通過鎮(zhèn)長張忠德、商務(wù)會會長黃金柱、走草地的領(lǐng)房王聞虎等主線人物,構(gòu)建了一個立體多元的社會網(wǎng)絡(luò),在這個網(wǎng)絡(luò)中,大饑荒、大瘟疫、鐵路修筑等歷史大事件,不再是教科書中的抽象概念,而是具體細微地影響著每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說對歷史細節(jié)的還原令人嘆服。據(jù)悉,琴子為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進行了長達數(shù)年的采訪與資料收集。她走訪健在的老人,搜集與之密切相關(guān)的史料。坐在古色古香的百年大院,聽大爺乃至爺爺輩上的老人,講述各個商號跟隆盛莊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這種人類學式的田野調(diào)查賦予作品以厚重的歷史質(zhì)感。例如,在描述"走草地"這一商業(yè)活動——隆盛莊人組織能工巧匠及特色物資北上交易,不僅再現(xiàn)了歷史上真實的商貿(mào)形式,也揭示了邊地人民在惡劣環(huán)境中的生存智慧。這些細節(jié)的累積使《倒流水》超越了普通小說的范疇,成為一部記錄北方草原與內(nèi)地交匯處民間生活的"百科全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郝秀琴對歷史的書寫,具有鮮明的逆向思維特質(zhì)。當大多數(shù)歷史小說聚焦于帝王將相、英雄豪杰時,她卻將鏡頭聚焦于媒婆、陰陽、民間藝人,鼓匠、橋牙、釘鍋、打更、看巷門的小人物。這種"倒流水"式的歷史視角,完全顛覆了傳統(tǒng)歷史敘事的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讓那些在正史中不見蹤影的群體獲得了言說的機會。《倒流水》并未把目光瞄準某個家族,而是以一個地域為中心進行了體性展示。這種集體敘事的方式,使其成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民眾歷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宏大歷史與個人命運的交織中,郝秀琴特別關(guān)注歷史轉(zhuǎn)折點的普通人選擇。面對饑荒、瘟疫、戰(zhàn)爭等災(zāi)難,隆盛莊人展現(xiàn)出骨子里固有的倒流水性格,以及倔強和堅不可摧的凝聚力。這種民間韌性的書寫,打破了歷史決定論的桎梏,呈現(xiàn)了人在歷史洪流中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書中,無論是張忠德帶領(lǐng)大家買路債券基金援助京綏鐵路修建,還是普通百姓在饑荒中相互幫扶,無不彰顯出一種超越個體生存的共同體意識。她通過這些情節(jié)表明,歷史并非單向度的前進過程,而是在無數(shù)普通人日常選擇中形成的復雜脈絡(luò),而"倒流水"正是對這種復雜性的最佳隱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倒流水》之所以能夠在諸多歷史題材小說中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郝秀琴對隆盛莊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與藝術(shù)再現(xiàn)。這部作品不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部記錄北方邊地多元文化交融的"百科全書"。毫不夸張地說,《倒流水》是隆盛莊歷史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郝秀琴以人類學家的細致觀察和文學家的生動筆觸,將草原文化、晉商文化、伊斯蘭文化、佛教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的沉淀過程具象化,使讀者得以窺見它彰顯著鮮明的地域文化,具有獨占性、排他性的隆盛莊標識之獨特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多元文化的共生圖景是《倒流水》最顯著的地域特色。隆盛莊作為"草原和內(nèi)地之間特別重要的節(jié)點,既是關(guān)內(nèi)走西口必經(jīng)之地,又是關(guān)外蒙古人到五臺山進行佛教膜拜的唯一路徑,故而形成了商賈云集、旅人如織的交通樞紐,多種文化交匯的熔爐。郝秀琴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特點,在小說中精心構(gòu)建了蒙、漢、回等多民族"和諧共處,親如一家"的生活場景。這種多元共生不是簡單的并列共存,而是深度的文化融合。小說中,儒、釋、道等不同宗教信仰,具在隆盛莊這個有限空間內(nèi)和平共處,也是對當下全球文化沖突時代的一種啟示。她通過這種多元文化的書寫,打破了單一民族敘事的局限,呈現(xiàn)出華夏文化的豐富性與包容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郝秀琴對民俗事象的細致描摹,構(gòu)成了其小說的另一大特色。從"正月破五日,家家掃窮土"的年節(jié)習俗,到婚喪嫁娶的繁復禮儀,再到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起居,她以近乎人類學田野筆記的精確度,記錄了這些正在消失的傳統(tǒng)物象。無論是從姑娘出嫁,再到兒子娶媳婦,再到喪事出殯,乃至年節(jié)習俗、特色鮮明的美食,組成了獨特的隆盛莊地地域文化體系。這些民俗風情的描寫不再是簡單的背景點綴,而是與人物的命運緊密交織。她對這些民俗的原汁原味書寫,不做任何的雕琢與修飾,保持了靈魂所在與本真。讓人充分感受隆盛莊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具有極高的文化人類學價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說中方言土語的嫻熟運用,創(chuàng)造了別異的語言質(zhì)感。郝秀琴"大量使用晉蒙交界的俗語方言,使作品散發(fā)出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如"閻羅王索命,肛門隊恓惶"、"成全一樁媒,勝修十座橋"等方言表達,不僅增強了地域真實性,也形成了一種獨有的文學節(jié)奏。尤為可貴的是,她并非簡單地堆砌方言、詞匯,而是將其融入敘事肌理,達到藝術(shù)效果只可意會的境界。這種語言策略使《倒流水》既保持了文學語言的普遍可讀性,又堅守了地域文化的獨特性,在雅俗之間找到了平衡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郝秀琴對鄉(xiāng)土文化的書寫,浸透著強烈的文化搶救意識。隨著社會變革加速、村鎮(zhèn)城市步伐加快、熟知民俗老人辭世的現(xiàn)實,她清醒的意識到: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假如沒人能用文字進行全面修復保存的話,這些民俗文化就會被時光侵蝕的無影無蹤。因此,《倒流水》的文學創(chuàng)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項文化搶救工程。正因如此,她通過小說這一藝術(shù)形式,將口頭傳統(tǒng)轉(zhuǎn)化為文字記錄,為后世保存了一份珍貴的邊地文化檔案。這種崇高的責任擔當,使《倒流水》完全超越了普通小說的娛樂范疇,具備了文化傳承的嚴肅意義。幾多回,郝秀琴坐在百年大院里,聽大爺乃至爺爺輩的老人,講述各個商號跟隆盛莊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聽須發(fā)皆白的老者,講述人與狼的生死博弈;以及男人成幫結(jié)隊為獲取更多財富,涉荒灘、走草地的傳奇故事。她這種從京城到家鄉(xiāng)的采風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搶救行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郝秀琴對隆盛莊地域文化的全方位呈現(xiàn),其《倒流水》的完成,可謂是一次文化尋根之旅。她筆下的隆盛莊不再是狹隘意義上的故鄉(xiāng),更是精神層面的文化高地。在其極富真摯情感的字里行間,能真切地感受到故鄉(xiāng)之于她,是滲透到了血脈中的故土文化基因。這種文化基因的書寫,讓《倒流水》成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小說"。在全球化同質(zhì)化浪潮中,她守護住了一片獨特的精神家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行文至此,余覺得本書是郝秀琴文學生涯的集大成者,有著諸多的可圈可點之處。除上述之外,《倒流水》尚有許多標謝立異的看點。像在敘事藝術(shù)上呈現(xiàn)的鮮明創(chuàng)新特質(zhì),這些創(chuàng)新既體現(xiàn)在宏觀結(jié)構(gòu)層面,也表現(xiàn)在微觀語言層面,共同構(gòu)成了她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通過分析小說的敘事策略、結(jié)構(gòu)特點與語言風格,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將個人化藝術(shù)追求與大眾閱讀習慣相融合,方才創(chuàng)作出這部既有文學深度又具廣泛可讀性的作品。以上,只是憨某人拜讀《倒流水》后的幾點粗淺感受而已,或許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片面性。莎翁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與錯,全怪自己的視野不夠?qū)掗?。沒有完全與郝兄產(chǎn)生心室共頻。一家之言,奈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2nfk2hwc" target="_blank">異彩紛呈的絢麗畫卷一一郝秀琴新著《倒流水》之感受</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0mf4rd1" target="_blank">由琴子“臺墩”話題引出的……山東 憨仲(原創(chuàng))</a></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憨仲,山東淄博人。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東方散文》雜志社總編、淄博市殘文聯(lián)副主席,出版文學專著20余部,尤以歷史散文、鄉(xiāng)土散文、游記散文見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美篇編輯:止水孤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美篇插圖:止水孤魚攝影</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山|
望江县|
德钦县|
和顺县|
五河县|
黎城县|
宜城市|
舒兰市|
城步|
海晏县|
巴中市|
界首市|
正宁县|
丰顺县|
泌阳县|
成安县|
中方县|
永年县|
乌兰察布市|
利辛县|
蒲城县|
闻喜县|
乌兰浩特市|
合阳县|
山西省|
云和县|
白银市|
青州市|
牙克石市|
安丘市|
贵阳市|
班玛县|
洛扎县|
崇阳县|
天全县|
罗源县|
漳平市|
江永县|
巢湖市|
高台县|
东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