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紅旗渠是河南省林州市(原林縣)北部的一項大型水利工程,原名“引漳入林”工程,位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工程始建于1960年2月,1969年7月全面完工,全長1500公里,被譽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跡”。其核心精神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并被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p><p class="ql-block"> 地理與氣候?:地處太行山嶂石巖地貌區,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歷史上嚴重缺水,年均降水量少且地表水易流失。</p><p class="ql-block">? 工程規模?:削平1250座山頭,鑿通211個隧洞,架設152座渡槽,形成“長藤結瓜”式灌溉體系,總干渠引濁漳河水,灌溉面積達60萬畝。</p><p class="ql-block"> 景區與榮譽?:1991年開放為景區,含分水苑、青年洞等景點,獲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水利風景區標桿等稱號。</p><p class="ql-block"> 1. ?缺水困境與決策?</p><p class="ql-block"> 林縣歷史上干旱頻發,1436—1949年間大旱絕收30余次,民間有“閨女跑下山,媳婦不上山”的缺水民謠。</p><p class="ql-block"> 1959年大旱后,縣委書記楊貴提出“重新安排林縣河山”,決定跨省引濁漳河水,1960年2月動工。</p><p class="ql-block"> 2. ?十年艱苦建設?</p><p class="ql-block"> 人力與物資?:10萬民工僅憑鐵錘、鋼釬等工具,自制炸藥(節省成本70%)、發明空心渡槽等技術,克服糧食短缺與技術不足。</p><p class="ql-block">? 犧牲與英雄?:81人犧牲,包括總設計師吳祖太(27歲殉職)和“飛虎神鷹”任羊成等凌空除險的典型人物。</p><p class="ql-block"> 3. ?通水與后續發展?</p><p class="ql-block"> 1965年4月總干渠通水,2025年恰逢通水60周年,累計引水131億立方米,促進糧食增產80億斤。</p><p class="ql-block"> 現代升級:投資6.2億元改造灌區,功能擴展至工業供水、生態補水,成為“生命渠”與“幸福渠”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總結?:紅旗渠不僅是水利奇跡,更是中華民族奮斗精神的縮影。其歷史與工程細節展現了人民在極端條件下的創造力與韌性,至今仍滋養著經濟與生態發展。</p> <p class="ql-block"> 滿江紅·紅旗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云上天河,太行麓、中原北地。</p><p class="ql-block"> 環崖嶂、洞穿峭岫,清流千里。</p><p class="ql-block"> 橫縱陌阡酥潤澤,行行隴隴披蔥翠。</p><p class="ql-block"> 五谷香、沃野盡繁秾,豐豐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往昔,民窮敝。</p><p class="ql-block"> 遭旱虐,哀零涕。</p><p class="ql-block"> 舉眾誓改天,紅旗詔志。</p><p class="ql-block"> 鑿石開巖刀斧劈,肩挑手挖籃筐背。</p><p class="ql-block"> 引漳入、艱苦創奇觀,勛名世。</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池州市|
南岸区|
海林市|
册亨县|
蒲江县|
徐闻县|
含山县|
万年县|
亚东县|
义乌市|
沙坪坝区|
台州市|
永城市|
玛纳斯县|
临澧县|
疏附县|
同德县|
灵丘县|
闻喜县|
东丽区|
旅游|
平陆县|
卫辉市|
大关县|
鹤山市|
安顺市|
岑溪市|
三穗县|
同德县|
拉萨市|
托克逊县|
舒兰市|
广饶县|
宽城|
大石桥市|
承德市|
临西县|
永济市|
外汇|
北京市|
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