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白石灘上看熱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溫哥華東南方數十公里外鄰近美加邊境的白石市,以海灘邊一塊白色巨石而得名。<br><br>從溫哥華市中心沿BC-99號公路南行,到2B號出口處下,接喬治王街南下,再轉8街西行,即可到達白石,全程50余公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色巨石坐落海灘</h3> 相傳這塊巨石是冰河時期的漂礫,大約在遠古末次冰期時代(約11萬年前至1.2萬年前)從北方漂移至此,因長年受鳥糞覆蓋而呈白色,經測量重約486噸。1791年,它被航行經過的西班牙水手發現,便將其作為航海的指南。后來人們又給巨石涂上白漆,以便航海者更容易看到。<div><br></div><div>如今,白石雖已不再具有航海意義,但依然是白石市的地標。</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岸邊鐵路連接美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騰雙柱屹立海灣</h3> 白石市(White Rock),瀕臨北太平洋喬治亞海峽的塞米亞摩灣,自然環境優越。那里早年是塞米亞摩族印第安人原住民的傳統聚居地,直到1890年代才開始出現歐洲移民。<br><br>20世紀初,連接加拿大卑詩省和美國華盛頓州的鐵路興建,1909年修筑到白石。1913年白石火車站設立后,區內經濟貿易受到提振,也吸引了卑詩省低陸平原居民前來度假。1915年,長達490多米的碼頭落成,促進了白石的水上交通貿易,也為當地休閑活動帶來了便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長長棧橋通往碼頭</h3> 白石最初是1879年成立的素里市的一部分,1957年脫離成為獨立的白石市。1960年代開通的BC-99號公路鄰近白石,方便了白石與大溫地區其他城鎮的聯系。<br><br>隨著當地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白石已逐漸從大溫地區的避暑勝地轉型為衛星城市。在面向塞米亞摩海灣的坡地上,建造了大量景觀樓,從碼頭棧橋上望去,層層遞升,蔚為壯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景樓房沿坡而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灣風光盡在眼前</h3> 從1949年開始,每年8月的第一個周末,白石都要舉辦一次海魂節,也稱海之韻狂歡節,至今已六十多屆了。<br><br>為期三天的海魂節,白天有盛大的慶祝游行、多樣的海灘活動、精彩的娛樂表演、美味的海鮮燒烤,晚上還燃放焰火,節日氣氛濃厚。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節日游行規模盛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邊走邊吹載歌載舞</h3> 白石海魂節最有名的活動當屬沙雕比賽,每年都吸引著大溫地區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觀看。<br><br>在長達數公里的塞米亞摩灣海灘上,男女老少參賽者們各顯神通,用多種工具堆砌雕刻,塑造出一座座別具特色的沙雕,展現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看著他們從一桶桶細沙挖起,一堆堆壘出造型,一刀刀刻畫細部,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灘游客比肩接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精雕細刻手藝不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家大小一齊出動</h3> 從參賽者的陣容上看,有相當一部分是專攻沙雕藝術的社團,不僅打著帶有其特定圖徽的大旗,而且還設立攤位散發宣傳資料,大有志在必得之勢。<br><br>不過多半參賽者還是業余的,有親密無間的一家,有興趣相投的好友,有聯手行動的同學。他們重在參與,面對專業強手毫不氣餒,照樣在烈日下揮汗制作,不免讓人肅然起敬。游走于沙雕現場,似乎也讓人變得更有活力了。 <p class="ql-block">相關的專輯:</p><p class="ql-block">?</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沧市|
温州市|
沂南县|
栖霞市|
油尖旺区|
漯河市|
临漳县|
南皮县|
阳东县|
安福县|
洛川县|
饶平县|
托克逊县|
绥化市|
威海市|
景宁|
左权县|
全南县|
兴安县|
仁怀市|
连南|
宣汉县|
通河县|
邳州市|
新余市|
瑞昌市|
南昌县|
通化县|
碌曲县|
六枝特区|
博客|
颍上县|
理塘县|
桦甸市|
山阳县|
林芝县|
湖南省|
马公市|
临武县|
银川市|
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