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洛川擁有著陜北最大的塬面,這里的人大多數都居住在塬上,如今住在川道里的人,也隨著移民搬遷的利好政策住進了樓房,結束了過去沿河而居的生活。洛川的土地寬廣平坦,因此有“麥不收,秋收”之說,洛川是麥子與蘋果樹生長的優生區,因此世世代代的洛川人沒有受過吃了上頓,不知道下頓的在哪里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然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秉承了祖輩們勤儉持家的傳統。節約兩字就像洛川大塬上屹立千年的老槐樹,根早已深深地扎進了每一個洛川人的血脈之中,成為他們生活的根本宗旨。洛川人的生活習慣里,對一日三餐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有一句樸實無華的俗語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這便是洛川人的飲食文化的精髓,也符合現代人追求身材管理的飲食習慣,而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洛川人把吃晚飯叫做“喝湯”。</p><p class="ql-block">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小心翼翼地爬上地平線,洛川人用勤勞的雙手輕柔的喚醒了大自然。此時的洛川,靜謐中透著生機,倒掉尿盆的女人點燃了裊裊炊煙,精心準備著一家人的早餐。她們的大鍋里蒸著饃饃,熬著米湯,小鍋里是香氣四溢的煎豆腐,嫩滑爽口,再搭配一碟剁青辣子,滋味十足。這頓早餐,是洛川人一天所需能量的源泉,承載著對洛川人對新一天的期待與希望。</p><p class="ql-block"> 晌午時分,太陽熾烤著大地。在蘋果園里辛勤勞作了一上午的洛川人,帶著滿身的疲憊與汗水回到家里。一碗細長的手搟面,再澆上豆腐洋芋做的臊子,醇厚的麥香,濃郁的湯汁,散發出誘人的香氣,著就是洛川人最愛吃的攔湯面。兩老碗下肚,再喝上一碗面湯,此時此刻便是洛川人最知足的時候。短暫的休憩之后,洛川人會泡上一杯紅利花茶,奔赴蘋果園,用雙手耕耘生活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臨,洛川大塬上就成了果果車的世界,每個蘋果園里都會駛出一輛果果車,載著洛川人疲憊的身軀向家的方向飛奔而去。男人們會聚在巷口談論蘋果的座果率,談論蘋果的行情,偶爾也會談起某個網紅膨脹的奶子。女人們則會急匆匆地跑回家里,撥弄灶火里的干柴烈火。隨著女人們站在稍門口的一聲大喊“回來……喝湯”,諞的津津有味的男人們才會一哄而散。</p><p class="ql-block"> 洛川人的“喝湯”極為簡單,他們碗里盛著的或許是早餐剩下的濃稠米湯,或許是中午剩下的一碗攔湯面。米湯在鐵鍋里經過長時間的煎熬,早已變得綿軟香甜,散發著淡淡的谷物清香,面條經過長時間的浸泡和反復煎煮,已經沒有了原來是形狀。如果能搭配上一碟老咸菜,就是洛川人的神仙日子。女人會把稠的給男人撈到碗里,自己吃一點稀的,如果所剩不多,女人則會給碗里添加一些開水。簡單卻暖心喝湯,增加了夫妻感情,也讓身心里的疲憊減少了許多。</p><p class="ql-block"> 晚風輕輕吹過,吹散了白日里的燥熱,點亮了窯洞里明亮的燈光,洛川人的桌子上沒有炒菜白米飯,沒有大魚大肉,雖然只有這一碗剩飯,但卻能滋養腸胃,撫慰疲憊的心靈。男人們也會倒上一杯白酒,吃上幾口咸菜享受黑夜里的安靜,時間仿佛放慢了腳步,生活變得簡單而美好。女人們不再嘮叨,坐在男人身邊刷著手機,看著男人的酒瓶,只怕男人喝多。</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洛川人的一日三餐,這就是洛川人的喝湯。洛川人明白,白天在果園揮灑汗水,需要充足的能量支撐,所以早飯要吃得好,午飯要吃得飽,而夜晚,身體即將進入休息狀態,隨便喝一點“湯”,既不會給腸胃增添負擔,又能讓人身心舒暢。這看似簡單的飲食習俗,卻蘊含著洛川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對健康的追求,更是勤儉家風的真實寫照。</p><p class="ql-block">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漫長勞動過程中,洛川人的“喝湯”習慣代代相傳。在那一碗碗“湯”里,流淌著洛川人的質樸與堅韌,見證了洛川大塬上的兒女,用勤勞與節儉譜寫著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你喝湯了嗎?”簡簡單單的一句問候,承載著濃濃的鄉情和人間最樸實的溫暖。</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石桥市|
分宜县|
抚松县|
瑞金市|
麟游县|
资中县|
丰台区|
含山县|
名山县|
喀喇|
上林县|
莲花县|
汉川市|
略阳县|
临漳县|
呼玛县|
永新县|
边坝县|
中卫市|
黄骅市|
苏州市|
柘荣县|
上饶市|
桦川县|
大丰市|
棋牌|
SHOW|
昌都县|
通许县|
通城县|
南平市|
肥东县|
阿拉尔市|
玉屏|
班玛县|
青海省|
鹤峰县|
苏尼特右旗|
鹿邑县|
昆山市|
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