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陶公洞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大若巖鎮,在大若巖景區內,是一個大型的天然巖洞,傳說是上古神鳥啄出來的。洞高56米,深79米寬76米,是浙南很大的石室。據溫州府志記載,就有道人在大若巖的石室里修行,這是有關陶公洞較早的記錄,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了,被稱為山中宰相的著名道教思想家陶弘景隱居洞內,編著了道教名著《真誥》等書,后改稱為真誥巖。但是自隋開皇年間,孝琳禪師隱居洞內清修以來,陶公洞又成為了佛道合居的場所,到了北宋的紹圣二年,又在洞里建起了文昌閣,這里常常是道士在修煉,和尚在念經,士子在讀書,形成了三教和諧共處的景象。而陶公洞,也成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神奇場所。每到香期之時,各地香客蜂擁而至,你念你的佛祖,我拜我的天尊。每年農歷8月初至9月9日是陶公洞的香期,期間燒香拜佛者日逾萬人,場面十分壯觀,香火非常的鼎盛。</p> <p class="ql-block">“洞天福地”是道教中對一些具有特殊靈氣、適合修煉和居住的仙境般地方的稱呼,陶公洞被稱為“</p><p class="ql-block">洞天福地”。</p> <p class="ql-block">陶公洞將“儒、釋、道”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底蘊深厚。這里不僅有道教、佛教的神像大殿,民間信仰的胡公大帝香火也連綿不斷。</p> <p class="ql-block">相傳在2000多年前,東漢道士傅隱遙曾隱居于此,三國時道士王玄貞、南朝齊梁年間“山中宰相”陶弘景也在此修煉,陶弘景在此撰寫出《真誥》《本草經集注》等著作。洞內殿宇始建于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宋、明、清曾陸續修建。</p> <p class="ql-block">道家“天下第十二福地”指的是陶公洞,道教的核心是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和運行規律。主張人們順應自然、遵循道德,追求與道合一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十二福地”在道家七十二福地中排名第十二。七十二福地是道教認為的神仙居住之地,這些福地分布在大地名山之間,被認為具有特殊的靈氣和祥瑞。陶公洞被列為第十二福地,主要因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是一個大型天然巖洞,空間宏大,洞內景色奇特,且自后漢以來就有眾多道士在此隱居修煉,如陶弘景等,道教文化氛圍濃厚。</p> <p class="ql-block">陶公洞|1994年春任政書</p><p class="ql-block">任政(1916年2月25日-1999年8月30日),字蘭齋,浙江黃巖(今路橋)人,是著名的中國書法家。</p> <p class="ql-block">“仙露明珠”,陶公洞洞口絕壁上山溜滴珠,灑入池中,如同“天女散花”,這一景象就像晶瑩的仙露。而洞內的一些鐘乳石、石柱等,在燈光或自然光的映照下,可能會閃爍出如明珠般的光澤,與“仙露”共同構成了奇幻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陶公洞的漢白玉橋攔質地潔白溫潤、細膩光滑,紋理優美,用其制作的橋欄能為陶公洞增添莊重、典雅的氣質,與周圍的自然景觀和道教建筑相得益彰,提升整體的美觀度。漢白玉在傳統文化中常被視為吉祥、美好的象征,具有高潔、純凈的寓意。在陶公洞這樣的道教圣地,漢白玉橋欄也承載著道教追求純凈、超凡脫俗的精神內涵,同時也體現了對道教文化的尊崇和傳承。</p> <p class="ql-block">陶公洞洞高56米,寬76米,深79米,空間宏大,且洞內景色奇特。洞頂有水滴落,形成如“天女散花”般的景觀,洞內還有鐘乳石、石筍等,在燈光映照下如夢如幻。周圍山水環繞,植被茂密,空氣清新,宛如世外桃源,是修行和隱居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為官一任 造福一方 毛澤東</p> <p class="ql-block">正對面是洞天佛國,供奉的是如來佛祖和十八羅漢。</p> <p class="ql-block">旁邊的巖石上供奉的則是觀世音菩薩,一層的后側供奉的則是道教的天尊以及福祿壽三星。</p> <p class="ql-block">左側進來的是財神殿,供奉的是關公。</p> <p class="ql-block">56級的石梯可以通往上層的天臺</p> <p class="ql-block">胡公殿,建在天臺之后,殿內供奉著胡公大帝座像。胡公大帝名胡則,宋太宗端拱二年登進士,任官期間寬刑薄賦,清正廉明,頗有政績,百姓感恩,遂立廟以示紀念。</p> <p class="ql-block">洞外建九楹前殿、鐘鼓樓、廂房及僧廚。通過56級石梯到達的上層“天臺”,天臺后建有胡公殿,供奉胡公大帝座像,前面是文昌閣。</p> <p class="ql-block">文昌閣位于陶公洞上層天臺前方,在北宋時洞中建起了文昌閣,1957年曾失火,只剩空臺。雖經歷火災,但從現存部分仍能看出其具有中國傳統建筑風格,飛檐斗拱、雕梁畫棟、彩繪裝飾等,體現出古代建筑的獨特魅力。文昌閣內供奉著文昌帝君等,體現了人們對文運、功名的祈求與向往,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價值。|</p> <p class="ql-block">由于洞內的神仙眾多,不管是求財的求學的求姻緣的,都會來到這里。</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在陶公洞對面,是陶公洞景區的一大特色景觀。陶公洞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相傳是道教祖師陶弘景隱居之地,而放生池于2006年9月25日完工。放生池的池水清澈碧綠,宛如翡翠,與紅色的錦鯉形成鮮明對比,色彩斑斕,池內還有全黑和全白的錦鯉,偶爾可見。池中的鯉魚大多是信徒為祈福積德而放生的,投喂錦鯉的行為也被視為一種善行和祈福方式,承載著人們對生命的尊重和美好祝愿。</p> <p class="ql-block">世外蓬萊,陶公洞附近的“世外蓬萊”是一個宛如仙境的地方。這里山水相依,景色秀麗,有著清幽的環境和獨特的自然風光。四周綠樹成蔭,花草繁茂,空氣清新宜人。可能還有潺潺的溪流、靜謐的水潭等,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如同傳說中的蓬萊仙境一般,讓人仿佛置身于遠離塵世喧囂的世外桃源,給人以身心放松、超凡脫俗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千佛塔,陶公洞附近的千佛塔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佛塔。它的塔身通常雕刻有眾多精美的佛像,這些佛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展現出高超的雕刻技藝。塔的建筑風格可能融合了當時的佛教建筑特色,結構嚴謹,造型莊重。千佛塔不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也體現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傳承和藝術水準,承載著人們對佛教的信仰和對美好生活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登仙石在陶公洞前,高約20米,是一塊拔地而起的巨石。傳說故事:相傳三國時,安固縣(今瑞安縣)的朱孺子遭水災被金龜搭救,后乞討至陶公洞前,被在此修行的道士王玄貞收為徒弟。一年冬天大雪封山,朱孺子外出尋找食物,在洞前巨石旁挖到枸杞根,煮了七天七夜后,因喝了枸杞根的藥湯,身輕如燕,一步跳上洞前巨石,然后雙腳一蹬,飄然騰空飛上九天,因此后人稱此巨石為“登仙石”。</p> <p class="ql-block">普安禪寺位于永嘉縣巖頭鎮中心雙浚頭附近,建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原五進七開間,有禪房百余間,為浙南天臺宗重要道場。南宋重建,明、清間相繼修建,民國初期大修。1992年,被列入永嘉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寺院坐北朝南,為四合院式,占地6000平方米。前為山門殿,中為大雄寶殿,后為觀音閣。縱軸線兩側前院設軒房,后院為藏經廂軒。寺內石磉雕刻“雙龍戲珠”,古韻猶存。</p> <p class="ql-block">普安禪寺的住持是80后的釋明心。釋明心本名金漢杰,1980年12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縣楠溪江畔的一個古鎮,是家中獨子,家境優越。1999年中專畢業,他聽從父母要求參加公務員考試,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公務員。然而,他在工作中感到迷茫,后因偶然聽到佛曲《輪回》,萌生出家修行的想法。2006年他曾前往天臺國清寺欲出家,因母親反對而暫時回家。2009年,他考取中國佛學院,同年在永嘉縣妙智寺剃度出家,法號釋明心。2013年從佛學院畢業后,他回到家鄉普安寺修寺弘法。釋明心身高1.9米,相貌英俊,被網友稱為“中國最帥80后和尚”,吸引了眾多香客和游客慕名前來一睹其風采。</p> <p class="ql-block">乾隆年間的匾額</p> <p class="ql-block">宋朝的石獅子</p> <p class="ql-block">寺前的永度橋為宋代名僧雪庵從瑾禪師于南宋慶元三年(1197年)所建,橋邊有放生池,池水清澈見底,四周群山環抱,宛如水墨畫。</p> <p class="ql-block">四季花卉,春天有玉蘭、木繡球,夏天有紫薇,秋天有桂花,冬天有茶花等,一年四季花開不斷,讓寺院充滿生機與禪意。</p> <p class="ql-block">百年龍梅,每年2月末至3月中旬,寺內的垂枝龍梅依寺而生,最老的有上百年歷史,枝干虬曲如游龍盤柱,花朵朱砂紅,與紅墻黛瓦、古橋等相得益彰,吸引眾多游客和攝影愛好者。</p> <p class="ql-block">四季花卉,春天有玉蘭、木繡球,夏天有紫薇,秋天有桂花,冬天有茶花等,一年四季花開不斷,讓寺院充滿生機與禪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江堰市|
曲沃县|
偏关县|
苏尼特左旗|
福泉市|
白朗县|
太白县|
句容市|
三台县|
鹤岗市|
英山县|
柏乡县|
浙江省|
彰武县|
三台县|
郑州市|
原阳县|
甘孜县|
阿拉尔市|
荥经县|
定西市|
武川县|
尚义县|
绩溪县|
淮南市|
大石桥市|
乐平市|
休宁县|
托里县|
上林县|
禹州市|
西华县|
司法|
金寨县|
依兰县|
扎兰屯市|
奉化市|
吐鲁番市|
陆丰市|
泸溪县|
济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