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座法源寺,承載著千年的滄桑與輝煌,仿佛半部中國史在此凝固。古剎鐘聲悠悠,訴說著歲月的流轉(zhuǎn),每一塊磚瓦都鐫刻著歷史的痕跡,每一片樹葉都低語著往昔的故事。這里,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文化的守護者。</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又稱憫忠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法源寺前街7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法源寺始建于唐太宗貞觀十九年,為紀念陣亡的愛國將士而建,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剎之一。歷經(jīng)1400多年的風(fēng)雨,法源寺見證了眾多歷史事件,被譽為“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在歷史的變遷中,法源寺曾多次更名,最終由雍正皇帝賜名為敕建法源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63, 63, 63);">山門為三座門形式,中間一間為正門,歇山頂,筒瓦屋面,門前石獅一對。兩側(cè)門懸山頂調(diào)大脊,筒瓦屋面。山門兩側(cè)建有八字影壁。山門對面一座磚砌一字影壁。門內(nèi)東西兩側(cè)建有鐘樓、鼓樓。</span></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占地面積6700平方米,建筑規(guī)模宏大,結(jié)構(gòu)嚴謹,采用中軸對稱格局,整體坐北朝南,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為主要建筑所在,由南至北依次有一字影壁、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毗盧殿、大悲殿、藏經(jīng)樓。寺院東路另有三座建筑,北側(cè)一座為齋堂,面闊七間,懸山頂,筒瓦屋面。另兩座為僧房西路北端也保存有一座僧人居住的小院。</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為第一進院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歇山頂,筒瓦屋面,前出抱廈三間,殿前出磚石月臺。月臺兩側(cè)有石碑六通。東西配殿各三間,前出廊,硬山頂調(diào)大脊,筒瓦屋面。殿內(nèi)正中供奉著“華嚴三圣”,既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像,為明代制作,木胎貼金罩漆。正中的毗盧遮那佛端坐在須彌座上,像高2米,后有光環(huán),通高3.97米。文殊、普賢分立兩旁,像高2.14米。大殿兩側(cè)為十八羅漢坐像,像高約1.35米,木胎貼金,為清朝制品。大殿中迤南兩清石柱礎(chǔ),作卷葉蓮瓣。殿中高懸的“法海真源”匾額是清乾隆帝御筆。</p> <p class="ql-block">藏經(jīng)樓位于第五進院,二層,面闊五間,兩卷勾連搭屋面。樓后部兩側(cè)建有轉(zhuǎn)角樓與配殿相連。現(xiàn)為歷代佛造像展室,陳列自東漢至明清歷代佛造像精品數(shù)十尊,各具神韻,尤其是明代木雕佛涅盤像,長約十米,是北京最大臥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法源寺不僅是北京城內(nèi)歷史悠久的古剎,也是中國佛學(xué)院、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所在地,是培養(yǎng)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場所。</span></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3日拍攝</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9日整理編輯</p><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AI創(chuàng)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苏县|
邮箱|
江源县|
霍林郭勒市|
尚志市|
五家渠市|
闽清县|
富宁县|
长丰县|
莒南县|
镇安县|
呼伦贝尔市|
杭锦旗|
汨罗市|
九寨沟县|
安龙县|
工布江达县|
报价|
晋城|
稷山县|
唐海县|
石林|
吉木萨尔县|
黄大仙区|
卢龙县|
会东县|
江安县|
灵山县|
樟树市|
南陵县|
东乡族自治县|
沧源|
安化县|
新乡市|
巴彦县|
平利县|
合山市|
淮北市|
达孜县|
金乡县|
寻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