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時期著名書法家,有“神筆王鐸”之譽……王 鐸(1593-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嵩樵、十樵、石樵、癡庵、東皋長、癡庵道人、煙潭漁叟、雪塘漁隱、癡仙道人、蘭臺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巖漫士等 。</p><p class="ql-block">明天啟二年(1622),三十歲的王鐸舉進士及第,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少詹事。弘光元年(1644),南明弘光帝任王鐸為東閣大學士、次輔(副丞相)之職。次年入清,授禮部尚書。順治九年(1652)病逝于孟津,贈太保,謚曰“文安”。</p><p class="ql-block">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王鐸的書法筆力雄健,長于布白,楷、行、隸、草,無不精妙,主要得力于鐘繇、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等各家,學米芾有亂真之譽,展現出其堅實的“學古”功底,學古且能自出胸臆,梁巘評其“書得執筆法,學米南宮之蒼老勁健,全以力勝”。姜紹書《無聲詩史》稱其“行草書宗山陰父子(王羲之、王獻之),正書出鐘元常,雖模范鐘王,亦能自出胸臆”。其傳世作品主要有《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等,諸體悉備,名重當代,學者宗之。</p><p class="ql-block">王鐸的書法對中國書法后來的發展產生過巨大影響,甚至也波及到海外書壇,特別給東瀛書法影響頗深。</p><p class="ql-block">—— 明代 王鐸《書札》他的行草書,恣肆狂野,揮灑自如,用筆沉著痛快,縱橫跌宕,自然出奇,表現了撼人心魄的雄渾氣勢,極富感染力。馬宗霍稱“明人草,無不縱筆以取勢者,覺斯則擬而能斂,故不極勢而勢如不盡,非力有余者未易語此?!绷稚⒅Q其草書為“自唐懷素后第一人?!辈⒉粸檫^。有人以他的線條與明代另兩位草書家徐渭、祝枝山作比:則他的遒勁既有異于徐渭的粗放,也有別于祝枝山的生辣,至于文征明、董其昌則更不在話下。此外,他在結構處理上的構成意識也是前所未有的??臻g的切割完全具有次序觀念,具有強有力的理性處置效果——在如此狂放變幻的草書中錘煉出如此冷靜、有條不紊的效果,實在是出人意外同時又使人對他的能力敬佩不已。如果說從張芝、張旭、懷素、黃山谷直到徐渭,草書的發展是以用筆的豐富頓挫為準矩,而在結構處理上則一放再放,抒泄無遺的話,那么王鐸則成功地阻遏住這種一發不可收拾的洪流,他用冷靜的理性把這匹脫韁的野馬籠住,縱橫取勢,變化多姿,不落俗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收奇效于意想之外。</p><p class="ql-block">王鐸《書札》 10.5×7.5cm×4 </p><p class="ql-block">尺寸:10.5×7.5cm×4作品材質:水墨紙本正文: 略</p><p class="ql-block">鈐?。篬王鐸]鑒藏章:[蒙泉書屋書畫審定印]注:本作有清道光藏家王養度“蒙泉書屋書畫審定印”鑒藏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明代 王鐸《書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前晤紫函即以年翁苦襄告之,而紫老再三以當事之秋相諉,弟終夜踟躕,竟不得奈何。大年兄至始知年翁數日望歸棹,何急邃甚,胡黃二札即徵郵寄然尚需時日,知己幸諒我也。毛生遂死死得可憐然千載不復知陶彭澤轉為此公,快九原有知當亦掀髯笑耳。意園蒼森著雪當作何狀,俗人俗事竟不能一近清光也,為之三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見庶老即致臺首不盡面悉。臘月五日弟王鐸頓首。委書之綾明正付大年兄可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东省|
德兴市|
台中县|
高阳县|
湄潭县|
许昌市|
张家港市|
沁水县|
咸阳市|
武平县|
海原县|
开封县|
丰都县|
长春市|
德江县|
区。|
遂昌县|
吉首市|
汉阴县|
黑龙江省|
麻城市|
大荔县|
丰镇市|
青铜峡市|
桃园市|
连南|
宝清县|
漯河市|
章丘市|
阳西县|
库车县|
宁城县|
沽源县|
阜新市|
乐安县|
福建省|
大冶市|
大竹县|
和田市|
泾阳县|
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