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午后的陽光透過武康路上的梧桐樹葉,零碎地灑在路面上,使這條路上泛起光彩點點。沒來過武康路,但又好似曾來過。前幾年在青島榮成路,也是這樣走在那條梧桐遮日的路上。不過那是一個秋日,滿樹金黃,滿地秋意,樹上和地上的枯葉仿佛在等一陣風,一掃而光后就等來了冬天。不像現在,正值春夏之交,茂密的梧桐葉將太陽的光熱傳輸于地,也傳到我的身上。</p><p class="ql-block">? 造訪武康路,有一個目標,就是去拜訪巴金生前居住的最后一所房屋。這所房屋現在被命名為“巴金紀念館”。一打聽,“巴金紀念館”正在裝修整改,謝絕參觀。又看了一下介紹,武康路為一條百年老街,街上現存的不少老宅舊屋曾住過一些大師名人。這就激發了我的興趣,于是就踏入了這條武康路。</p><p class="ql-block">? 從成都巴金祖屋地,來到上海巴金故居,像是在完成一個任務,這種想法就自然而然把此行賦予了一種特別的意義。對武康路不熟悉,但對巴金青少年時期曾呆過的成都一些地方,我還是熟悉的,如正通順街,勸業場,春熙路……這些在巴金小說出現的地方也是老街,更是百年前成都商業最發達的地方。但他對自己這個大家族習氣的反感,使他義無反顧走出家庭的羈絆而來到上海,接受海風的吹拂和新文化運動的洗禮。</p><p class="ql-block">? 很早就知道巴金這段經歷,那時就在想,年輕的巴金除了有一顆躁動的心,更有接受先進文化的愿望。他的目標是清晰的—-上海。這個當時中國最繁華的都市,在工商業迅猛發展的同時,外來文化的涌入,使上海與內地許多地方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何止百年。于是就在想,那個時候有“盆地意識”之說嗎?那個時候,和年輕的巴金一樣,許多青年無論是身居窮鄉僻壤,還是在蠻荒封閉之地,都勇敢地走了出來,都不由而同選擇去了南北兩地文化領先之地:上海和北京。他們可能有高人指點迷津,但重要的是那個時候的風可以自由吹拂,外面的風可以吹進來,各處的人可以自由遷徙他方。正是如此,造就了三十年代文化的繁榮和一個個文化大家的相繼出現。</p><p class="ql-block">? 在武康路,在巴金故居大門前站一會兒。這里樹木茂盛、雅致幽靜,巴金在這里度過他生命的最后時光。他活了一百多歲,但這是靠非常手段“強制”維持下去的,這使他痛苦不堪,以至于他說自己連死的權利都沒有。我想這個時候的巴金,歷經大風大浪,飽嘗人間冷暖,早已將生死悟透而坦然面對一切。</p><p class="ql-block">? 這扇大門,晚年的巴金在此進進出出。不知他在這里思考了什么,經歷過那個史無前例的運動,他痛定思痛,懷揣悔恨,以圣徒般的心情寫完了《隨想錄》。《隨想錄》是巴金創作歷程的又一高峰,是巴金思想的又一次蛻變。因此,這本書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p><p class="ql-block">? 看到過一段文壇軼事,說巴金凡見到自己曾批判過的人就道歉,弄得別人都不好意思了,說你又沒做什么,你不過是在完成任務。巴金認真說到,那段沉痛的往事對你我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只有經常提及,才能杜絕此事再次發生。我看了巴金說的這段話,感覺到他的真摯和擔憂。那個年代,文人之間互相批判揭發,以求自保,到后來誰也沒有逃避掉被批斗、被揭發檢舉的命運,這里面,巴金的命運同樣如此。我覺得,經歷過那個運動的文化人,只有巴金和周揚是勇敢的。他們敢于袒露自己的心胸,深刻解剖自己,這和那些整過別人又被別人整的人形成鮮明對照。在今天,我們在談論知識分子的道德良知和社會公共性話題時,才深感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在這塊土地上,少之又少。</p><p class="ql-block">? 我覺得巴金是帶著深深的遺憾走的,他生前呼吁建立一座那個史無前例運動的博物館,并帶頭捐贈展品并實施準備工作,遺憾的是,那個博物館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沒有建立起來。</p><p class="ql-block">? 在武康路上慢慢走著,恍惚中似乎看見了晚年的巴金步履蹣跚走著,他踩著梧桐樹葉,一步一步走著,走著……</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2025.4.28</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繁昌县|
沂南县|
射阳县|
双桥区|
英山县|
乌兰察布市|
根河市|
江山市|
长沙市|
甘谷县|
泰安市|
唐海县|
仪征市|
通辽市|
沙田区|
邯郸县|
田林县|
林州市|
九台市|
介休市|
西乡县|
嵊州市|
斗六市|
巢湖市|
彰化市|
固始县|
罗城|
阳朔县|
双辽市|
达日县|
峡江县|
肃北|
临邑县|
荔波县|
博野县|
安仁县|
普兰县|
兴海县|
石柱|
尼木县|
西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