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b></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段彬先生講座有感</i></p><p class="ql-block"><b> 武江波</b></p><p class="ql-block"> 年輕的段彬老師是90后,畢業于南京大學歷史系,曾在日本研學,現在山西大學歷史系任教。他寫過許多有見解的文章,也作過令人信服的歷史學講座。他的講座不枯燥,趣味橫生,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近日,段彬老師又在晉中圖書館舉辦講座,題目是“歷史與流年——談談榆州國的陳年往事”,內容是大家關注的“古榆州國”歷史熱門話題。歷史愛好者們聞訊紛紛趕來聆聽,開講時圖書館內座無虛席,連后排都站滿了聽眾。</p><p class="ql-block"> 這次,他又興致勃勃地引領大家進入“古榆州國”史學研究領域,通過引經據典,旁證側引的論證,繞了一個大圈,結果卻剩了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他告訴大家說,對這個子虛烏有的榆州國,自己現在能作出的判斷是“不知道”。讓聽眾既有顛覆認知,又有不可思議之感。</p><p class="ql-block"> 于是,聽講的朋友又提出了,“箕子的箕城在什么地方”的問題,有說太谷的,有說榆社的,還都說出了依據,但段彬老師的回答是“還需要研究”。又有朋友提出晉華紡織廠工運人物的問題,段彬老師也謹慎地回答“待研究”。</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贊成段彬老師考證歷史的態度,他遵循的是中國學者為學的古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說到“知之為知之”,他曾不懼榆次縣志的權威記載和許多名人的認定,以剝繭抽絲的分析,推翻了榆次什貼王墓為“韓規墓”的結論;他還曾質疑官方和《縣志》對榆次老城有1700多年歷史的認定,以《史記》和戰國時代許多書籍的記載,還原了榆次城起碼有兩千多年的事實真像。他還以自己親身的考證,證明了榆次故城很大,遠非隋代的建制。榆次城的北關不在現在的老城,而在石太線邊,那里的村莊現在還叫“北關村”。而西城墻在榆次老城西面的郭家堡村處,并繪出了故城的圖型。</p><p class="ql-block"> “不知為不知”,那就是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面對大家熱議的“榆州古國”話題,他經過嚴謹、周密的考證,沒有找到“榆州古國”在何處的記錄,那就老老實實說不知道,這是真正科學客觀的態度。</p><p class="ql-block"> “不知為不知”,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并不容易。有的人把自己的推測臆想作為歷史;還有人捕風捉影,把神話傳說當作歷史;還有人干脆憑空編造,以訛傳訛,三人成虎;于是文化界亂象橫生,真成了胡適先生所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還有人輕信地方志,為地方文化的臉面和其他地方的人爭執的面紅耳赤。實則許多方志,由于編纂時受歷史條件之限,有不符真象的記錄,或者是因本地人熱愛家鄉,有以雜史的傳說當作正史的行為。而百度等媒體也只能是廣納眾言,把所有見解都羅列展現,不可能都有論證。所以,歷史學者要以考證為準,尊重歷史,不能盲目采信,更不能胡編亂造。</p><p class="ql-block"> 非常贊成段彬老師和榆次幾位歷史學家的共同聲明,對于“正史無載,雜史有記,方志詳其源流,錄其細節”的古史傳說,不可輕信,一定要以科學的方法與客觀的立場加以甄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4.16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州市|
黔东|
台东县|
绩溪县|
万安县|
浪卡子县|
平武县|
抚顺县|
芷江|
海阳市|
共和县|
陈巴尔虎旗|
宕昌县|
常州市|
蓬安县|
屏东市|
阿鲁科尔沁旗|
赞皇县|
扬中市|
公安县|
祥云县|
长宁区|
台前县|
平远县|
八宿县|
区。|
汶上县|
揭西县|
彭山县|
郴州市|
廉江市|
荔浦县|
张家界市|
曲水县|
饶河县|
都安|
绍兴市|
滨海县|
阳曲县|
晋中市|
门头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