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再游云岡石窟 感受北魏王朝的輝煌與信仰

華華

<p class="ql-block">  前段時間和幾位好友相約去了中原,在重游龍門石窟時自然就聊起了北魏遷都洛陽前在大同開鑿的云岡石窟。細細想來,距上次游覽云岡已有三十多年了,心中不免就起了重游大同古城、細賞云岡石窟的念頭。前兩天,姐幾個聊微信時突然就說起了這事兒,一碰時間剛好都有空兒,收拾了簡單的行裝說走就走,驅車直奔云岡石窟。</p><p class="ql-block"> 不是節假日,路上車輛并不多,我們于中午時分來到了云岡石窟。幾十年過去,云岡景區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景區外圍新建了檔次不低的游客服務中心,檢票口外有云岡石窟創建者曇曜法師的立像。進入檢票口,走過新建的禮佛大道、純銅菩提樹、帝后禮佛圖、靈巖寺、雕刻了釋迦牟尼一生故事的佛轉塔、千佛殿和大雄寶殿,這些新建筑統稱為山堂水殿,也可以稱之為北魏版的頤和園。過了橋拾階而上,才進入真正的云岡石窟景區,從這個角度回頭看山堂水殿的整體外景也還是挺美的。</p> <p class="ql-block">  云岡石窟原名靈巖寺,亦稱石佛寺,開鑿于北魏王朝初期,位于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沿東西方向依山而鑿,綿延大約一公里左右,與甘肅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云岡石窟比龍門石窟的開鑿要早三十多年,佛像形體和建筑規模都比龍門石窟更高更大,是一座保存很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p> <p class="ql-block">  時隔三十多年,再次拜謁云岡石窟,我又一次被那高大雄偉的石窟群深深震撼了。如今的云岡石窟按照從東到西的順序對洞窟進行了編號,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第1窟石鼓洞和第2窟寒泉洞,這組雙窟洞的建筑結構都是中心塔柱窟,是明清時期云中八景之一的石鼓寒泉,據導游介紹說這兩座石窟在遼代以前還建成了護國寺,是云岡十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  第3窟是靈巖寺洞,是云岡石窟中規模最大的洞窟,原本內部設計是一座塔廟窟,不知什么原因沒有完成。洞窟內的主尊佛像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三尊佛像,也就是西方三圣。主尊阿彌陀佛倚坐像高10米,面部圓潤豐滿,神態超然,左右兩側的兩尊菩薩頭戴寶冠,形態莊嚴。對于這三尊佛像的雕鑿年代,依據造像的藝術風格目前有北魏、隋朝、唐代和遼代四種說法,至于真正的雕鑿時間,成了云岡石窟留給后世的一個迷題。第4窟是一座尚未完成的中心塔柱窟,只有中心塔柱的上半部分有一些雕刻,這是前20座洞窟中唯一一座由民間開鑿的洞窟,洞窟中有文字題記,說明這是一個女人為自己死去的丈夫開鑿的洞窟。</p> <p class="ql-block">  初見云岡石窟的記憶,最深的還是修建于中期的云岡第5窟和第6窟,不僅僅是規模的宏大,更在于雕刻技藝的精妙絕美。外圍的木結構建筑是清朝初年順治時期建造的,這兩窟里供奉的都是三世佛,不同的是第5窟是巨像窟,第6窟是中心塔柱窟。可惜這一次來的不巧,第5窟不開放,導游用手機給我們看了第5窟大佛洞閣樓內被譽為云岡最美微笑的菩薩像,并且說即使第5窟開放時,普通游客也是進不去閣樓的。能通過導游的手機看到云岡最美微笑,我們也算是幸運的有緣之人了。第6窟被稱為云岡第一偉窟,其中的雕刻精美絕倫,尤其是石頭的鏤空雕刻更是世界獨一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最值得一提的是柱塔周圍30多幅反映佛祖一生的佛傳故事圖,將佛祖從誕生成長婚姻到出家弘法等一系列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場面,以簡樸的雕刻手法呈現給世人。將這30多幅雕刻故事圖串聯起來,我們就知曉了佛祖是坐著大象進到母親體內,不久佛陀從母親右腋下誕生,出生時有九條龍吐水為其沐浴,阿私陀仙人為其算命預言這個孩子未來會成為圣人,墻壁上的雕刻展現了佛陀在宮內騎象射箭嘻戲游玩健康成長,婚后出宮游玩時遇到老人病人和死人的經歷。在龍門石窟游覽時聽博學的老友講過,見識了生老病死的佛陀回宮后十分憂愁,這時候有人對他說,修行可以解脫痛苦,于是佛陀半夜偷偷跑出宮出家修行,苦修六年后在菩提樹下頓悟,在降服了心魔和外魔后,開啟了佛陀弘揚佛法教化眾生的歷程。</p> <p class="ql-block">  第7號第8號洞窟是一組雕像形狀和內容基本一致的雙窟。除了成對出現的雙窟,云岡石窟內還有很多成對出現的二佛并坐雕像,這大概與北魏很長一段時間里是由馮太后和孝文帝兩個人共同治理國家的政治史實有一定的關系吧。第7窟西來第一佛洞,下層是釋迦和多寶二佛并坐的雕像,上層是彌勒在中央,兩側是倚坐佛,再外側是兩尊思惟菩薩像,這樣的造像組合在其他佛教圣地是不多見的。在導游的提示下,我們看向這組佛像的對面,這是一組六尊造型優美的供養天女造像,這就是著名的云岡六美人,導游講解說這是西域造像融入東方元素的上乘之作。</p> <p class="ql-block">  第8窟佛籟洞,因與第7窟是雙窟,所以結構布局和雕刻造像基本一樣,導游提醒我們注意看窟門上方的一尊雕像,說是云岡石窟唯一一尊露齒微笑的佛教造像,在國內也是很少見的。用手機拍下放大了看,這尊雕像不象其他雕像那樣表情莊嚴,而是雙唇微啟眼角下彎,俏皮可愛的笑臉上還有一對淺淺的小酒窩,真的是很特別呢。</p> <p class="ql-block">  第9-13窟因為在后世重新上過色而呈現出華麗的顏色,被稱為五華洞。其中第9第10也是一組雙窟,第9窟因修繕沒有開放,我們直接進入第10窟毗盧佛洞。洞窟正面中間雕刻的是彩色的須彌山,小動物姿態各異生動自然,是云岡石窟雕刻的代表作之一。導游讓我們看一座雕像旁邊的柱子,講解說柱頭是典型古希臘建筑式樣,在第9窟中還有三叉戟形象的出現,這些都是云岡石窟國際化的表現。第11窟是接引佛洞,結構是方形的中心塔柱窟,洞窟中央有一根上下連通的巨型柱子,塔柱上也有精美的雕刻,我想這應該是為了分散洞窟頂部壓力而建的。這個洞窟內的佛像,并不全部是北魏時期雕刻,而是歷朝歷代開鑿的,其中還有遼代的脅待菩薩像。第12窟是離垢地菩薩洞,也叫音樂窟,石壁上雕刻了大量正在彈奏樂器和表演歌舞的人物形像,聽了導游的講解才分辨出樂伎有供養天樂伎、天宮樂伎和飛天樂伎,上方還雕刻有一些身形巨大的夜叉樂伎。第13窟是文殊菩薩洞,這是一座巨像窟,主尊雕像是一座交腳彌勒佛像,脖子上戴有鈴鐺和瓔珞,佛像的手臂下方有一位力士雕像抬著佛手,在起著支撐作用的同時也顯得更加美觀。</p> <p class="ql-block">  第13窟旁邊的并不是第14窟,而是一座未完成的無名窟,只有窟門的柱子上有一些雕像。而開鑿于晚期的第14窟,風化破壞的很嚴重,已然沒有了窟門,只有兩根石柱支撐著,兩側殘存的石壁上雕刻了多座典型中國式樓閣樣的佛塔。第15窟萬佛洞,洞窟內四面墻壁上密密麻麻雕滿了大大小小的佛像,據說有13600多尊,洞窟正是因此得名,是云岡石窟中佛像最多有洞窟。15窟的旁邊有一座殘破的小石窟,上面有三個大洞,導游說是人為盜鑿后留下的,小窟的前面做了云岡文物保護介紹,丟失的佛像都在外國的博物館中展出。</p> <p class="ql-block">  按照佛教考古學家考證的時間順序,最早開鑿的是16-20號洞窟,也就是著名的曇曜五窟,是后世以石窟開鑿主持者曇曜法師的名字來命名的。五座洞窟都是巨像窟,下令修建的是北魏第五位皇帝,據說這五座洞窟中的大佛是按照北魏前五位皇帝的面容修建的,甚至包括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這位滅佛運動的發起者。在我看來,曇曜等北魏時期的宗教法師都是很有慧根的人,他們不僅注重與北魏皇家和統冶階層的關系融洽,提出“禮佛就是禮皇帝”“帝王即是如來”的說法,更有著出眾的鑒賞能力和組織能力,得到了北魏皇權的有力支持,才造就了云岡石窟的誕生。</p> <p class="ql-block">  第16號窟立佛洞因修繕沒有開放,洞窟前設有窟內主佛像展示圖,這尊佛像臉型修長,身著漢人褒衣博帶式袈裟,普遍被認為代表的是漢化程度最高的北魏第五位皇帝——文成帝拓跋浚。</p> <p class="ql-block">  第17窟是彌勒三尊洞,與曇曜五窟的其他四窟中間是現在佛釋迦牟尼兩側是過去佛燃燈古佛和未來佛彌勒的排列不同,17號窟中間的主尊佛像是交腳彌勒,左右是兩尊佛像。未來佛彌勒當時還沒有成佛,是以菩薩的身份坐在中間,這樣菩薩雕像在中間左右卻有兩尊佛的布局實屬罕見,所以學者們普遍認為中間這尊交腳彌勒像代表了拓跋浚的父親拓跋晃。拓跋晃去世時還是皇太子,是死后被兒子追封為皇帝的,所以很可能用尚未成佛的彌勒來代表生前沒當上皇帝的景穆帝拓跋晃。彌勒佛雕像的手臂下面有一根柱子,是為了緩解雕像胳膊太重的力學支撐柱,與第13窟文殊菩薩洞主尊彌勒雕像手臂下的力士雕像作用是一樣的,只是這根柱子被雕刻成了古希臘石柱的樣式,這也體現出云岡石窟雕刻造像的國際化。</p> <p class="ql-block">  第18、19、20號窟是一組,第18窟是立三佛洞,主尊佛像高達15.5米,左手撫胸右手自然下垂,是身披一襲千佛袈裟的釋迦牟尼立像,是云岡石窟開拓者曇曜法師精心設計的。身著千佛袈裟的大佛,被認為代表了發起滅佛運動的拓跋燾皇帝,千佛袈裟意味著贖罪的意思。主尊佛像兩側都立有菩薩和弟子造像,這組雕刻人物造型精美,表情生動,稱得上是云岡石窟眾多雕像中的藝術精品和弟子造像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第19窟寶生佛洞與其他洞窟略有不同,主尊佛像兩側的兩尊佛與主像不在同一個窟內,而是在兩邊各開了一個洞窟,形成了三窟布局。從工程體量看,第19窟的應該是曇曜五窟中工程量最大的,因其中一側洞窟的窟門崩塌,窟內的佛像已整體露出。</p> <p class="ql-block">  第20窟白佛爺洞,是云岡石窟名氣最大的,印在宣傳單冊上的就是這尊造像,窟門已經全部坍塌,巨大的佛像完全暴露在外面,主尊佛像身著西域風格的露肩式袈裟,造像高13.7米,慈眉善目端坐中間,仿佛在向世人講述著千年往事。至于窟門是什么時候坍塌的目前有多種說法,因年代久遠已無從考證。第20號以后的石窟都是民間開鑿的,由于時間有限就沒有再次觀賞。</p> <p class="ql-block">  我穿梭于石窟之間,用鏡頭記錄下精美的藝術細節,用心感受著北魏王朝的輝煌與信仰。這里的每一尊雕像都是一段故事,每一座洞窟都是一段歷史,云岡石窟用美妙精絕的雕刻造像,為我們重現了北魏時期佛教藝術的巔峰。再游云岡石窟,除了震撼于它的規模宏大和皇家氣派,更贊嘆其雕刻技藝的精湛和中西文化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從洛陽龍門石窟起意重游大同云岡石窟,而北魏建都是在我們內蒙古和林格爾盛樂,大家淺議后決定去和林格爾盛樂走一趟,朔源北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泉县| 鹿邑县| 邯郸县| 罗源县| 英吉沙县| 三穗县| 卫辉市| 定襄县| 汤阴县| 吉隆县| 锦州市| 曲麻莱县| 沂源县| 瑞丽市| 泊头市| 阳东县| 新竹市| 辽阳市| 固镇县| 宁乡县| 绿春县| 保亭| 沈阳市| 湖北省| 醴陵市| 永兴县| 五华县| 昭平县| 韶关市| 广昌县| 耒阳市| 吉水县| 莒南县| 霍邱县| 洮南市| 柘荣县| 绥化市| 旌德县| 延吉市| 丹江口市| 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