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本篇編號:2025015</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本篇配曲《琵琶語(純音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篇首的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歲月以相同的方式經過每個人,每個人卻以不同的方式走過歲月。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許多時候,只有自己親身經歷了才想明白一些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與時光落落為安,在每一寸清淺的時光里,讀懂活著的意義。</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六盤山山麓的寧夏隆德縣,我們還參訪了極具西北風情的紅崖老巷子民俗文化村。紅崖村的老巷子,就在六盤山腳下,距隆德縣縣城僅有1千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千年隆德縣,百年老巷子”,歷史的烽煙曾在紅崖老巷子民俗村頻繁燃起,多次化身爭奪隆德城的關鍵指揮中心,見證了無數金戈鐵馬的交鋒,而它所屬的隆德縣素有“關隴鎖鑰”的美譽,地勢險要,宛如咽喉要塞,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樹、紅燈籠、百家姓照壁、枯井、拴馬槽、戲臺……北依巍峨六盤山,南憑秀麗清涼山的紅崖老巷子民俗村坐落于固原市,整個村子被一片碧翠婆娑所壞繞,清涼大道縱貫全村南北,至今仍保留著原汁原味的西北傳統民居韻味。土墻、樓閣、巷道、石雕……這里現存的每實物,都能輕易讓人產生時光穿越之感,春風拂過,空氣中則隱隱約約飄散著一股淡淡的鄉土清香,或許,這便是鄉愁最本真的模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村落順應山勢而建,而民居則自山底向半山腰呈扇形分布,家家戶戶的大門皆朝西而開,仿佛在迎接著每日的落日余暉,也迎接著來來往往的旅人。這里雖然不大,但是卻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青石古街、四合院,歷經歲月風雨;古鐘老井、青銅印、紅軍墻、土堡墻、烽火臺述說著逝去的崢嶸歲月;裊裊炊煙寄托著游子的淡淡鄉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巷子古老的歷史埋藏在歲月的光陰角落里,曾經的輝煌和如今的滄桑印記,跟游客訴說著它的前世今生。紅崖村村落形成于明末清初,依龜山而建,散落分布。由于歷代屯兵和人群自然遷徙,這里逐漸形成以老巷子為代表的村落建筑群。別看它總共才有98戶、300多口人,巷道也短到只有幾百米,但它卻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老巷子擁有獨特的自然生態、厚重的人文歷史、多元化的民俗文化等資源,是自古以來的兵家要地和古絲綢之路隆德重要驛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紅崖老巷子民俗村內有一條長達兩百多米的老巷子,平整的青石有序鋪展,街道兩側,是由石頭壘砌的院墻,墻縫間則填充的黃土泥巴,而巷子里,十幾座農家樂院落錯落分布,各有千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老巷子各個民居的門口,舉目四望,給我們留下的突出印象就是“老”與“土”:土墻、樓閣、巷道、戲臺、石雕等都能展現出歲月的滄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徜徉在老巷子,老巷縱橫交錯,屋舍鱗次櫛比,清涼河蜿蜒穿流而過,河畔,樹影婆娑,光影斑駁,交織出一片清涼幽靜的天地,置身其中,似是跨入了幻境一般,每寸空氣里都彌漫著舊時光的氣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漫步紅崖村,石臺階、石村寨門洞、老戲臺、老磨坊、老水井、土蜂窯子、磚雕照壁、紅軍墻、土羊圈……依次映入眼簾,每處景致都是歷史的注腳,而腳下的石板路曲徑通幽,似在告訴人們,時間還早,僅需放緩匆忙的腳步,細細品味這份寧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樹從紅色石墻后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四周靜謐無聲,唯有自己的腳步聲在石板路上回響,踢踢踏踏。古樸的民居錯落而立,青瓦層層疊疊,飛檐高高翹起,木門輕掩,半敞著胸懷,低矮的圍墻毫無保留地袒露在眼前,站在這些民居前,那毫不設防的姿態,輕易就將人拉回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歲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說它堪比麗江古城,是說它們同樣經過的時間的洗禮和歷史文化的積淀,骨子里都是有個性的。這里沒有接踵摩肩的人群,沒有嘈雜鼎沸的人聲,也不見千篇一律的飛檐白墻,與那些隨處可見的人造古鎮大相徑庭。初秋的老巷子,綠意尚未完全褪去,天氣正好,陽光明媚,天空湛藍的像是被潑灑上藍色墨水,而連綿的六盤山秋色正濃,顯得巍峨壯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地人自豪地講:成都有寬窄巷子,隆德有老巷子!沒有過多商業化的浸染,老巷子更有野趣韻味,讓人流連忘返。老巷子里現存的每一件實物,幾乎都能激起我們的遐想,甚至讓人產生時光穿越之感。這里?雖老與土,但是老的有格調,土的處處充滿新意與生機。行走其間,讓人產生悠悠遐思,心中不由喚起古老記憶,自然地融入隱隱的鄉村民俗文化之中。眼前這一幕幕的景致,給這座古村落渲染了生動浪漫的歷史人文氣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們眼中看到的“老”,還不僅是老巷子建筑陳設之古老。比這些實物更古老的,是老巷子的歷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史書上翻閱,早在北宋年間,這里就建縣了,隨后就有了這個老巷子。老巷子,也曾是宋金交戰的一個戰場。此后,“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在附近安營扎寨,最終也病死在六盤山中。明末李自成率領起義部隊攻打過隆德縣城池,也以此為據點。新中國成立前夕,老巷子又幾度成為國共爭奪戰略要地的指揮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這些都已經遠去,消散在歷史的塵埃里,只留下整個安靜的小村,秘密不再被人提起,更多的只是享受它的寧靜和安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尤其令人珍視的是,老巷子里至今還留下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的遺跡。穿行在老巷子,在巷子的一角保留著“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先遣團團部遺址”和一堵倒塌房屋的山墻,山墻上有五角星,還寫有“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先遣團黨委常委擴大會議遺址”,表明這里曾經是紅二十五軍到過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5年的秋天,先期長征的紅二十五軍途經這里,先遣部隊曾在老巷子宿營。紅二十五軍在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政委吳煥先率領下攻克了隆德縣城后,在這里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老巷子也因此有了紅色印記。六盤山地區為回、漢等多民族聚居區,當年紅軍與回族群眾精誠團結、密切合作,留下了“回漢兄弟親如一家”的許多故事和佳話,也為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實施開了先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篇是我們在六盤山山麓旅行的第四篇相關游記,也是最后一篇。六盤山旅行非常小眾,卻給人的驚喜不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六盤山,位于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交界處,是黃土高原上的重要地理標志。六盤山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文人墨客吟詩作賦的靈感源泉。在古代,這里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之一,絲綢之路南線貫穿其中,為東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橋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古至今,六盤山見證了絲綢之路的繁華與滄桑,也承載著當地人民豐富多彩的文化和風俗。六盤山,這座橫跨陜甘寧三省的 “勝利之山”,以其雄渾的山脈、詩意的林海和厚重的歷史,編織出一幅令人心馳神往的山水長卷。當你踏入這片土地,既能感受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的豪邁,也能沉浸于 “空山新雨后” 的靜謐,更能在紅色記憶與絲路遺韻中觸摸千年文明的脈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踏上六盤山的那一刻起,我們仿佛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里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和繁忙,只有寧靜、清新和無盡的綠意。六盤山,這座位于寧夏南部的壯麗山脈,用它那獨特的魅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刻的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山,六盤山見證了無數的歷史變遷和人文傳承。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意志。那些古老的傳說和故事,像一股股清泉,滋潤著我的心靈,讓我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本篇配曲《琵琶語(純音樂)》,配圖為我們在寧夏固原隆德縣紅崖村老巷子參訪時的拍片,配文主要談及了我在紅崖村老巷子的參訪感悟并介紹一下紅崖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希望大家喜歡,謝謝關注分享。</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謝謝關注分享!</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水埗区|
新余市|
茶陵县|
安阳市|
龙门县|
双牌县|
密云县|
丰镇市|
龙胜|
长岛县|
凯里市|
宝清县|
赤水市|
历史|
闽清县|
美姑县|
奈曼旗|
庆云县|
三都|
泽州县|
万安县|
汶川县|
塘沽区|
阿拉善右旗|
突泉县|
黔东|
绥德县|
凤城市|
阿鲁科尔沁旗|
安丘市|
安徽省|
新安县|
石棉县|
扶风县|
安康市|
呼图壁县|
客服|
海淀区|
华坪县|
余庆县|
保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