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自駕長征路(四十八):達維、小金

蒼山一飛鷹

文字:蒼山一飛鷹<div>圖片:蒼山一飛鷹</div><div>視頻:蒼山一飛鷹</div><div>美篇號:1751699</div><div><br></div> <h5>達維鎮</h5> 四川·達維 下行途中,隨著海拔的降低,很快從云霧里駛出,眼前霍然出現的場景讓我們大吃一驚,山體植被減少,大片大片的山巖裸露,色彩灰暗,滿目蒼涼,仿佛進入另一個世界,山南山北完全兩重天呀!<div><br>  沒想到,在川西大地的褶皺深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跌落中,夾金山會以如此蒼勁的筆觸,將寶興與小金兩縣分隔于雪線兩側,陽坡牧歌悠揚,草木蔥蘢,涌動著綠色波浪,陰坡萬古玄冰,巖崖突兀,透射著月白冷光。</div><div><br> 拐下一個長長的坡,走到G351國道的盡頭,達維小鎮就坐落在夾金山北麓這片略顯荒涼的峽谷中。<br></div><div><br></div> <h5>達維河</h5> 過橋至達維河(也有人稱為沃日河)北岸,左轉上G350國道 ,不遠即可看見左側路邊平臺上矗立著達維會師紀念碑。天突然下起雨來,我們運氣不錯,在狹窄的路邊竟然找到一個停車位,停好車便冒雨興致勃勃地游覽起來。<div><br>  紀念碑似乎與我們在網上看到的不一樣,原來的碑座是紅色大理石,三面浮雕,高3米,碑身是白色棱柱形,高7米。現在的紀念碑高度差不多,碑體仍為四棱立柱式,但碑頂形狀不同,碑身顏色為青色,碑座不是浮雕而是漆畫,內容也改為“紅軍不怕遠征難”、“攀越夾金山”和“達維會師”,明顯不同。</div><div><br></div> <h5>紅軍達維會師紀念碑</h5> 莊嚴而厚重的達維會師紀念碑銘記著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紅一、紅四方面軍在這里勝利會師!<div> <br>  1935年6月12日,紅一軍團二師師長陳光率領四團(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和紅四方面軍派出的策應部隊九軍二十五師七十四團團長楊樹華帶領的三營,在達維木城溝意外相遇,會合是意料中的事,說意外是因為沒想到這么快。</div><div><br></div> <h5>會師紀念碑—翻越夾金山</h5> 中央紅軍不顧一切地奔著紅四方面軍而去,在他們剛剛渡過大渡河的時候,紅四方面軍就派出了迎接部隊。三十軍政委李先念率八十八師及九軍二十五師七十四團和二十七師主力,迎著中央紅軍而來。1935年6月4日七十四團翻越虹橋雪山,占領懋功(今小金)兩河口,5日與九軍二十七師主力在兩河口會合,繼續沿撫邊河向懋功攻擊前進。8日凌晨攻占懋功縣城,掃清了中央紅軍北上之路。8日晚七十四團占領懋功縣城以東的達維,接近夾金山的三營官兵與川軍遭遇,殘酷的沖殺讓三營損失慘重,營長陳玉清和64名官兵犧牲, 沒能見到即將到來的會師。<div><br>  盡管對會合早有準備,突然相遇還是讓兩支轉戰千山萬水經歷重重困難苦苦尋覓對方的部隊有些愣怔,這是狂喜前短暫的停頓,幸福來得太快反而產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平靜。不過這種平靜維持得很短,繼之就以驚人的力量爆發,像洪水沖破堤壩。</div><div><br></div> <h5>會師紀念碑—達維會師</h5> 戰士們叫喊著,歡呼著,山呼海嘯般奔向對方。多年后楊成武寫下回憶文章,發表在1956年的《星火燎原》上,題目叫《翻越夾金山,意外會親人》,這不是煽情,就是當時最真最切的情感。我們可以跟著將軍的文字,重溫一下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br><br><h5> <i> 突然山腳下響起一陣槍聲,戰士們一個個警惕地注視前方,握緊手中武器,準備向前沖殺。<br> 山風送來一陣很微弱的呼聲,這聲音越來越大,仿佛聽見是“我們是紅軍!紅軍!”真的是紅軍?我正在半信半疑,一個偵察員飛奔回來,他邊跑邊喊:“是紅四方面軍的同志呀!”“紅四方面軍的同志來了!”<br>  我們蜂擁而下,同四方面軍的同志緊緊握手,熱淚奪眶而出,長時間地沉醉在歡樂中。二百多天,一萬多里的征戰,我們遭遇到的是敵人的層層堵擊和想象不到的重重困難。此刻突然和另一紅軍主力,最親密的同志會合了,我們怎能不激動!怎能不歡欣若狂!</i><br></h5><br> 那天晚上,四團團長王開湘和政委楊成武躺在床上,興奮得一夜未睡,他們談了很多,回憶了過去所經歷的戰斗、現在的會師和未來的革命。王開湘在遵義會議時接替耿飚成為四團團長,作戰勇猛,善使斧頭,在飛奪瀘定橋和后來的臘子口戰斗中立下汗馬功勞,1935年10月紅軍到達陜北后染上傷寒,這位“斧頭將軍”在病痛帶來的昏亂中開槍自殺,沒能看到未來。<div><br></div> <h5>達維會師橋</h5> 站在紀念碑處向山坡下望去,達維河水碧波滾滾,一座小木橋安靜地臥于水面之上。這座建于民國初年的伸臂式木橋,長度只有13.6米,寬2.8米,卻承載著太多的傾訴,面對終日喋喋不休的河水,它依然保持沉默不語。<div><br>  人們在橋頭立下石碑,上書“達維會師橋”。一條棧道從橋頭彎曲向上,與翻越夾金山的小道相連,當年中央紅軍就是從那里飛奔而下,與跨過小橋的紅四方面軍會合,在漫長的征途中前方第一次出現的不是險山惡水,也不是重重圍堵,而是自己的親人。</div><div><br> 如今達維會師橋頭廣場建起會師紀念地,我們在這個叫做木城溝的地方漫步徜徉,反復走過狹小的達維會師橋,不知這里是否還留有紅軍戰士歡快輕暢的腳步,達維河里是否還流淌著他們喜極而泣的淚水。</div><div><br></div> <h5>達維會師橋</h5> 1935年6月17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人率中央縱隊順利翻越夾金山進入達維,二十五師師長韓東山率部列隊歡迎。當晚在達維喇嘛寺前的開闊地上,舉行了兩軍會師聯歡會。<div><br> 聯歡會由周恩來主持,毛澤東和朱德先后講話。隨后演出開始,慶祝會一直持續到深夜。聽說已經會師的消息,時任中央宣傳部長的陸定一興奮不已,突擊創作了《兩大主力會合歌》,刊登在6月15日第二十一期紅星報上,聯歡會讓這首歌從此唱響。<br><br><h5> <i>兩大主力軍邛崍山脈勝利會合了<br> 歡迎紅四方面軍百戰百勝英勇弟兄<br> 團集中國蘇維埃運動中心的力量,唉<br> 團集中國蘇維埃運動中心的力量<br> 堅決赤化全四川<br><br> 萬余里長征經歷八省險阻與山河<br> 鐵的意志血的犧牲換得偉大的會合<br> 為著奠定赤化全國牢固的基礎,唉<br> 為著奠定赤化全國牢固的基礎<br>  高舉紅旗往前進<br></i><i> </i></h5></div> 達維喇嘛寺,初為雍忠苯教寺廟,清乾隆年間改為格魯派寺廟,寺廟為四合院布局,其中山門建筑為漢藏結合風格,兩層平頂建筑,上為歇山頂,正殿為石木結構。毛澤東等領導人在達維曾居住于此,1935年被國民黨燒毀,1938年重建。<div><br>  我們步行一公里多,來到山上的達維喇嘛寺,門前正在施工,廟門緊閉,只得遺憾離開。</div><div><br></div> <h5>夕照達維</h5> 四川·小金 沿G350國道向西到小金縣城30公里,這段路也叫中國熊貓大道,離縣城還有7公里的地方,是達維河和撫邊河的交匯處,達維河由東向西,撫邊河由北向南,兩條河流匯合后為小金川,流入大金川,成為大渡河的上游。<div><br>  交匯口最明顯的標志是一座白塔,經幡彩旗飄揚,典型的藏族風格。左手邊的達維河上有座鐵索橋叫“猛固橋”,以前沒有公路橋,猛固橋就是進入懋功(今小金)的咽喉要道,1935年6月18日李先念率部在此迎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進入懋功縣城。</div><div><br></div> <h5>白塔(兩河交匯處路口)</h5> 我們繞著猛固橋轉了一圈,10根鐵索高高懸于河水之上,長25米多,寬不足2米。橋兩頭均有橋頭堡,一邊匾刻“猛固”二字,另一邊刻有“長平”二字。整座橋看起來雖顯陳舊和破敗,但威勢和氣派不減。紅軍多次占領懋功,戰斗的焦點都是這座橋。<div><br>  有趣的是,下了車就有一只流浪狗跟著我們,小狗體型不大,毛很長,看不清它的臉,不聲不響只是默默地跟著,我們過馬路它也過馬路,我們上山它也上山,始終不離不棄。</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猛固橋</span></p> <p class="ql-block">  登上白塔可以看見橫跨撫邊河的馬安橋,同樣為鐵索橋,兩頭橋頭堡,看上去幾乎與猛固橋一樣。橋頭堡的匾刻分別為“馬安”和“龍伏”,有人寫成“馬鞍橋”與此不符。原先這兩座橋均為木橋,1932年由民眾募捐集資建為鐵索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過橋準備開車去小金縣城,小狗仍在車外看著我們,我給了它一塊面包,它嗅了嗅,沒有吃,轉身走了。它一定對我們很失望,我只能在心里告訴它:對不起,我們也在路上,離家很遠,沒有條件帶著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馬安橋</span></p> 小金縣,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壩州南端,因小金川得名,舊稱懋功,所以歷史上紅一、紅四兩方面軍會合也稱為懋功會師。我們開著車,很快進入這個位于狹長河谷中的小城。<div><br>  紅軍會師廣場處于城中心位置,廣場雕塑為兩根紅色碑柱,柱前兩位紅軍銅像,手拉手舉拳揮槍慶祝的造型,碑座有胡耀邦題“懋功紅軍會師紀念地”,側面為攀登雪山和藏族同胞歡迎紅軍的浮雕,碑后刻有楊成武的回憶文章《翻越夾金山,意外會親人》。這座會師紀念碑與以前看到的不同,應是近年新建。</div><div><br></div> <h5>懋功紅軍會師紀念地</h5> 兩位紅軍銅像應是分別代表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但無法分辨哪一位是紅一方面軍的,哪一位是紅四方面軍的?其實兩支部隊當時區別還是挺大,中央紅軍長途行軍打仗,十分疲憊,武器簡陋裝容不整,連軍帽都要小一些,不像紅四方面軍的大檐帽,所以官兵私下里稱中央紅軍為“小腦袋”,紅四方面軍為“大腦袋”。<div><br>  盡管如此,兩支部隊會合十分融洽,像久別重逢的親人一般。徐向前特地派出了一個炊事班,紅四方面軍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中央紅軍,還準備了大量的禮物,如毯子、衣服、毛巾、鞋襪等,甚至還給中央紅軍補充了1000來人。中央紅軍也號召每個戰士準備禮物,去會親愛的弟兄,他們沒有物品,就把錢拿出來作為禮物送給紅四方面軍。</div><div><br></div> <h5>懋功同樂會舊址</h5> 只有2萬人的小縣城,一下來了這么多紅軍,顯得有些擁擠,紅軍與群眾在營盤街校場壩、四方臺子、城隍廟到處舉行聯歡,又讓小城充滿了歡笑。我們來到天主教堂,這里是中央領導居住辦公的地方,也是紅軍懋功同樂會舊址。<div><br>  天主教堂緊挨紅軍廣場,由法國傳教士佘廉靄于民國8年(1919年)組織興建。整座建筑用磚、石、木作原料,中式結構西式造型,坐西向東,四合院布局,保存完整。1935年6月21日紅一、四方面軍在這里舉行團以上干部同樂會,到會者超過千人,盛況空前。</div><div><br></div> <h5>天主教堂</h5> 會上兩方面軍干部笑談過往戰績,現場氣氛歡快。博古和朱德代表中央和總政治部講話,接著便是五大碗的會餐,會餐以后晚會開始。<div><br><div>  “火線”劇社的小同志唱歌跳舞,接著與“太陽”縱隊(中央軍委縱隊代號)的名角表演《十七個》,此劇講述了中央紅軍強渡大渡河十七勇士的故事。邊章五表演的京調和李伯釗表演的跳舞都博得了熱烈掌聲,最后“猛進”劇社表演《破草鞋》,這出由黃鎮等人創作編排的獨幕諷刺喜劇,反映紅軍巧渡金沙江,敵人追到江邊只撿到幾雙紅軍留下的破草鞋,詼諧幽默令人捧腹,把晚會推向高潮。</div></div><div><br></div> <h5>教堂內</h5> <h5>同樂會</h5> 教堂內桌椅擺放整齊,貼著標語,拉著橫幅,依稀還是當年的模樣,很有代入感,讓我們仿佛也聽到了歌聲掌聲,像當年的小城一樣陷入歡樂的海洋。<div><br></div> <h5>俯瞰小金縣城</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達維會師</span></p> <h1><i><font color="#ff8a00">(未完待續......)</font></i></h1><div><i><font color="#ff8a00"><br></font></i></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4月</h3> <h1>附圖:</h1> <h5>達維會師紀念地</h5> <h5>達維會師橋留影(1)</h5> <h5>達維會師橋留影(2)</h5> <h5>達維會師橋留影(3)</h5> <h5>達維烈士陵園</h5> <h5>小金縣天主教堂</h5> <h5>天主堂領導人居住舊址</h5> <h5>天主教堂內景</h5> <h5>會師互贈</h5> <h5>小金紅軍會師廣場一角</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安县| 南康市| 盐城市| 望城县| 任丘市| 鄢陵县| 黔东| 克拉玛依市| 浪卡子县| 本溪市| 永顺县| 寿宁县| 庆阳市| 景泰县| 福清市| 江北区| 新郑市| 禄丰县| 郎溪县| 翁源县| 马龙县| 屯门区| 册亨县| 镇巴县| 三江| 定结县| 鄂伦春自治旗| 旬阳县| 林芝县| 胶州市| 高密市| 赫章县| 自贡市| 北碚区| 饶阳县| 宣城市| 河曲县| 海盐县| 丰都县| 龙泉市| 五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