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鐵拳行動曝光臺】進口食品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法律規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濟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持續深入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依法查辦了一批群眾拍手稱快、震懾違法分子的突出案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期“鐵拳行動曝光臺”曝光的是濟源市XX商行經營標簽、說明書不符合規定的食品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濟源市XX商行經營標簽、說明書不符合規定的食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1、案情回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5日,濟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接群眾來電反映,濟源市XX商行于2024年11月19日至21日在濟源市某酒店進行產品宣傳活動,宣稱其產品“牛樟芝子實體三萜濃縮滴丸”能治療各類疾病,甚至能治療癌癥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查,當事人從廈門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購進“牛樟芝子實體三萜濃縮滴丸”39盒。該產品產自臺灣,產品說明書和產品標簽未使用規范漢字,同時介紹該產品具備解毒、排毒,解酒、解宿醉,抵抗病毒、預防流行性感冒、腸病毒、提高免疫力,抵抗過敏、氣喘,防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肝炎、肝硬化、肝癌,腸胃病、幫助大小腸蠕動、防止便秘,修復受損血管內皮細胞、增加血管彈性、溶解斑塊,治療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等功效。當事人銷售“牛樟芝子實體三萜濃縮滴丸”38盒,在調查期間,當事人從顧客處陸續召回30盒產品,其中24盒退回供貨公司,另有6盒召回產品及1盒庫存產品被我局查扣。本案貨值金額39000元,違法所得8000元。為進一步尋線深挖,濟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將該案件線索移送至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2、以案說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事人經營的食品的說明書上有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且食品標簽、說明書上未使用規范漢字,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條第一款“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標簽、說明書,不得含有虛假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生產經營者對其提供的標簽、說明書的內容負責?!奔暗诰攀邨l“進口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有中文標簽;依法應當有說明書的,還應當有中文說明書。標簽、說明書應當符合本法以及我國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并載明食品的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本條規定的,不得進口。”的規定,已構成違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并可以沒收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二)生產經營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或者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本法規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劑;”的規定,綜合考慮減輕行政處罰情形,按照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濟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當事人作出沒收“牛樟芝子實體三萜濃縮滴丸”7盒、沒收違法所得8000元、罰款50000元的行政處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3、案件警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食品從港澳臺進入大陸,需要按照進口食品的相關規定進行商檢報關等手續。進口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有中文標簽,依法應當有說明書的,還應當有中文說明書。標簽、說明書應當符合我國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并載明食品的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市場監管部門將持續加大執法力度,將涉老經營場所納入重點監督檢查范圍,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將從快從重從嚴處罰,堅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護好中老年人的人身健康和財產安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內江市公布一批“春雷行動2025”典型案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內江市市場監管局堅持監管為民、執法為民,緊緊圍繞“春雷行動2025”七大領域突出問題,查辦了一批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違法案件?,F將“春雷行動2025”典型案例公布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1、隆昌市市場監管局查處某機動車檢測服務有限公司基本條件和技術能力不能持續符合資質認定條件和要求,擅自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數據、結果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簡要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3日,隆昌市市場監管局收到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對機動車檢驗機構違法違規檢驗行為嚴肅查處的通知》顯示,某機動車檢測服務有限公司設置的行車制動路試車道與其他機構共用。2025年1月17日,該局依法對當事人予以立案調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查,當事人因車輛較多無法??浚鸪伺c其他機構的隔離圍欄,擅自將設置的行車制動路試車道與其他機構共用。存在上述情況期間,當事人向社會出具有證明作用的機動車檢驗檢測報告285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處理結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事人設置的行車制動路試車道與其他機構共用的行為,違反了《機動車檢驗機構資質認定評審補充技術要求》第十四條、第二十條的規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事人在基本條件和技術能力不能持續符合資質認定條件和要求的情況下,仍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機動車檢驗檢測報告的行為,違反了《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第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鑒于當事人積極主動配合該局調查,主動整改,主動提供證據材料,如實陳述違法事實,且不直接影響機動車檢驗檢測結果,違法行為輕微,社會危害性較小。該局依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第三十六條第一項的規定,責令當事人立即改正上述違法行為,并給予當事人罰款3000元的減輕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件啟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該案推動行業從“取證時突擊達標”向“運營中常態合規”轉變,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為機動車檢測行業敲響警鐘,檢驗機構必須將資質條件的動態維持置于運營首位,任何以“臨時借用”“資源共享”為由突破技術規范的行為,都將面臨獨立追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2、東興區市場監管局查處某特種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成都分公司未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檢測電梯及鄭某在本案中承擔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簡要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8日,東興區市場監管局接到內江市特種設備檢驗所報告顯示:某特種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成都分公司對某醫院電梯出具的檢測報告與現場不符。2025年1月15日,該局對當事人予以立案調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查,2024年9月,當事人對該醫院第33號電梯進行自行檢測,檢驗結論為“所檢測項目均符合《電梯自行檢測規則》(TSG T7008-2023)中的相應要求”,其中第27項:*A1.2.5.6非金屬材質反繩輪,檢測結果:無此項。經執法人員現場確認,該電梯對重反繩輪為非金屬材質,與當事人出具的檢驗結論不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處理結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事人出具與現場不符檢測報告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第五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構成未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檢測電梯的違法行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5日,東興區市場監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第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責令當事人立即改正,并給予當事人罰款50000元及沒收違法所得552.64元的行政處罰。同時對本案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鄭某做出責令改正及罰款5000元的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件啟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電梯安全責任重于泰山”,該案是內江市電梯自行檢測工作開展以來首例對檢測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通過嚴厲打擊違法行為,規范檢測流程,推動檢測機構依法依規開展服務,對一些企圖蒙混過關的檢測機構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有助于凈化市場環境,促進行業良性競爭和可持續發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3、隆昌市市場監管局查處某小學食堂防鼠設施不完善、未保持場所環境清潔衛生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簡要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9日,隆昌市市場監管局依法對某小學食堂進行檢查,現場發現當事人食堂防鼠設施不完善,庫房地面有老鼠糞便。2024年11月11日,該局對當事人予以立案調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查,當事人食堂防鼠設施不完善、防鼠措施不到位,導致老鼠進入食品庫房,且未及時進行清掃,未保持食堂場所環境清潔。該局已于2024年3月25日要求當事人限期改正未保持場所環境清潔違法行為,但至案發當事人仍未對違法行為進行整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處理結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事人食堂防鼠設施不完善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當事人未保持食堂場所環境清潔,且在收到市場監管部門出具的責令改正通知書后,再次出現食堂場所環境未保持清潔的行為,構成拒不改正的情形,違反了《四川省食品安全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4日,該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條第一款第十三項的規定,對當事人防鼠設施不完善的違法行為,給予警告的行政處罰;依據《四川省食品安全條例》第九十七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對當事人未保持食堂場所環境清潔且拒不改正的違法行為,給予罰款5000元的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件啟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校食堂關系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經營者應嚴格落實餐飲“防蠅、防塵、防鼠”要求,保持場所環境清潔衛生,確保食品不受污染。本案的查處對于學校食堂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規范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師生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4、市中區市場監管局查處某米線店從事網絡交易未公示證照信息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簡要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7日,市中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開展網絡監測時,發現美團平臺商家某米線店未公示證照信息,該局于2024年6月19日依法予以立案調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查,當事人店內墻上懸掛有《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均在有效期內。但當事人在美團平臺上架的商家頁面的食品安全檔案及青山檔案中并未公示自己的證照信息。當事人的手機顯示,資質狀態為雙證資質未完成審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處理結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事人作為食品從業者,在美團平臺未公示其證照信息的行為違反了《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構成從事網絡交易未公示證照信息的違法行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鑒于當事人為初次違法,積極配合調查并及時整改,未產生實際危害后果。2024年9月2日,該局依照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關于規范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權的指導意見》第十二條之規定及《四川省市場監管領域不予行政處罰、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清單》第58項之規定,決定對當事人不予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件啟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本案中,當事人的違法行為沒有造成實際危害,且及時整改,該局兼顧原則與情理,對當事人輕微違法行為給予容錯空間,既達到了督促外賣平臺經營者依法公示證照資質的目的,又避免了個體經營戶因“小錯”影響生存和發展,營造寬松包容的網絡交易環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5、資中縣市場監管局查處某日化店銷售標簽不符合規定的化妝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簡要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3日,資中縣市場監管局在日常檢查時,發現某日化店涉嫌經營標簽不符合規定的化妝品。當日,該局對當事人進行立案調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查,當事人貨架上有標識“妤菡?”字樣的化妝品40瓶,標價29.9元。上述產品外包裝標識為“體驗裝·合格2024/09/19-2027/09/18”,生產廠家為廣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但未完整標注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執行的標準編號等內容。該批“體驗裝”為當事人進購“妤菡蟲草多肽套裝”所附贈產品,沒有具體進購價格,用于贈送消費者,未單獨銷售。截至案發當日,當事人未贈送“體驗裝”給消費者,故無違法所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處理結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事人經營外包裝標注“體驗裝”等字樣且未完整標注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執行的標準編號等信息的產品的行為,違反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的規定,構成銷售標簽不符合規定的化妝品的違法行為。2025年1月15日,該局依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第五項之規定,責令當事人立即改正違法行為,并處罰款3000元的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件啟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體驗裝”化妝品雖為附贈產品,但屬于經營者為促進銷售提供的商品,仍屬于經營行為,需符合化妝品標簽、功效宣稱等規定。該案通過打擊贈品標簽違法問題,警示化妝品經營者不得以“贈品”的名義降低產品質量標準,同時倒逼化妝品企業重視贈品的質量安全,保障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6、威遠縣市場監管局查處某刺青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簡要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30日,威遠縣市場監管局接投訴稱其未成年女兒在某刺青店進行了文身,花費千余元。該局于2024年10月9日立案調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查,2023年12月5日至2024年2月11日期間,投訴人的14歲女兒7次到當事人店鋪要求文身,當事人雖然在店內顯著位置張貼了“禁止未成年人進店,禁止未成年人文身”的提示,但在未查驗該未成年人身份證的情況下,為其提供了7次文身服務,導致該未成年人身上存在大面積文身,開學受到嚴重影響,當事人違法所得共計1519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處理結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事人未履行身份核驗義務提供文身服務的行為違反了《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辦法》第四條的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構成了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的違法行為。2024年11月12日,該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百二十三條之規定,對當事人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519元并處罰款500元的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件啟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年來,文身行為呈現出低齡化趨勢,不少未成年人盲目跟風文身。然而,文身不僅容易引起皮膚病,且已成為不少行業禁止性入職門檻,對未成年人生活和工作帶來負面影響。案件反映出部分文身經營者法律意識淡薄,為追求利益漠視未成年人保護法規。文身行業應嚴格落實身份核驗制度,對疑似未成年人主動要求出示身份證件。此外,家長和學校應關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共同筑牢保護防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7、內江市市場監管局高新區分局查處許某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簡要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9日,內江市市場監管局高新區分局在日常檢查中發現,某電動自行車銷售店內擺放的8臺電動自行車存在與合格證不一致、鞍座超標問題。2024年11月5日,該局對當事人予以立案調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查,許某于2024年7月16日從某車行購進8臺電動自行車,共付款8490元。經檢驗,上述8臺電動自行車鞍座長度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B 17761-2018)的要求。上述電動自行車貨值金額為8490元,至案發未售出,無違法所得。2024年11月28日,生產廠家對該8臺電動自行車實施了召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處理結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事人銷售不符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電動自行車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十三條第二款之規定,構成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的違法行為。2025年 1月14 日,該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九條之規定,對當事人作出罰款8490元的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件啟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存在極大的隱患。該案的查辦有效遏制了不法商家銷售劣質、超標電動自行車的行為,幫助消費者識別不合格產品,避免購買到存在安全隱患的電動自行車,有力保障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08、資中縣市場監管局查處某食品經營部銷售侵犯“阿爾卑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簡要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9日,資中縣市場監管局接到不凡帝范梅勒糖果(中國)有限公司投訴信,稱某食品經營部銷售的阿爾卑斯糖果涉嫌侵犯其“阿爾卑斯”注冊商標權。2024年11月25日,該局對當事人予以立案調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查,當事人于2024年10月8日在一名外地推銷人員處購進阿爾卑斯焦香源味牛奶味硬糖和阿爾卑斯田園草莓味牛奶味硬糖50箱,每箱10斤。當事人無法提供供貨單位簽章的供貨清單、貨款收據及雙方合同等文件。經不凡帝范梅勒糖果(中國)有限公司的打假專員現場查驗,上述產品系假冒“阿爾卑斯”注冊商標產品。本案貨值金額9000元,至案發已售出22箱,獲利77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處理結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事人銷售侵犯“阿爾卑斯”注冊商標專用權產品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三項的規定,構成了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違法行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6日,該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六十條第二款之規定,責令當事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給予當事人沒收侵權商品28箱及罰款30000元的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件啟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該案的查處有效遏制了市場上盛行的“傍名牌”亂象,切實維護了商標權人市場權益的完整性,保障了商標在市場中應有的識別與區分價值,確保商標所有者能夠憑借自身的品牌價值獲得應有的市場回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塔城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2025年“鐵拳”行動第二批典型案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典型案例一:塔城地區烏蘇市某店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燃氣用具連接用不銹鋼波紋管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7日,烏蘇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某店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燃氣用具連接用不銹鋼波紋管的違法行為,依法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并作出沒收違法所得180元,罰款600元的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9日,烏蘇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塔城地區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后處理工作轉辦單》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產品質量抽查檢驗結果通知書》及《檢驗報告》,檢驗結論為:烏蘇市某店銷售的燃氣用具連接用不銹鋼波紋管為不合格產品。經查,該店于2024年2月26日從石河子某店購進10根燃氣用具連接用不銹鋼波紋管,截至2025年1月9日執法人員檢查時該店已銷售4根同批次燃氣用具連接用不銹鋼波紋管,檢驗機構抽樣檢驗6根,已銷售的燃氣用具連接用不銹鋼波紋管未做銷售記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該店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構成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燃氣用具連接用不銹鋼波紋管的違法行為。烏蘇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依法對該店作出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典型案例二:塔城地區托里縣哈圖鎮某殯葬用品店銷售殯葬用品未按規定明碼標價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0日,托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托里縣哈圖鎮某殯葬用品店銷售殯葬用品未明碼標價的違法行為,依法責令改正違法行為,并作出罰款500元的行政處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1日,托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某殯葬用品店進行監督檢查時發現,該店銷售的“老杜1983”“怡海藝”“三毛紅木”等24個骨灰盒未標明銷售價格,經現場檢查,該店待售的其他殯葬用品亦未明碼標價。該店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構成銷售殯葬用品未按規定明碼標價的違法行為,托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依法對該店作出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典型案例三: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某小吃店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7日,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某小吃店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依法責令改正違法行為,并作出沒收違法所得60元,罰款1000元的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1日,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委托招商新疆質量檢測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對某小吃店經營的油條進行抽樣檢驗。經檢驗該小吃店制作的油條中鋁的殘留量(干樣品,以A1計)項目不符合GB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要求,檢驗結論為:不合格(標準指標:≤100mg/kg,實測值450mg/k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該小吃店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構成經營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的違法行為。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依法對該店作出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典型案例四:塔城地區額敏縣某水廠生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飲用天然水)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3日,額敏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某水廠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飲用天然水)行為,依法作出沒收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飲用天然水1872瓶(規格500ML每瓶),沒收違法所得2292.4元,罰款10000元的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6日,額敏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推送的額敏縣某水廠生產銷售的某品牌飲用天然水(規格500ML每瓶)抽樣檢測結果通報,該水廠生產銷售的飲用天然水溴酸鹽項目不符合GB19298-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要求,檢驗結論為不合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該水廠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十三項的規定,構成生產經營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飲用天然水)的行為。額敏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依法對該水廠作出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典型案例五:塔城地區裕民縣某糧油商行使用無檢定合格印、證的計量器具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6日,裕民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某糧油商行使用無檢定合格印、證的計量器具的違法行為,依法責令停止使用無檢定合格印、證的計量器具,并作出5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8日,裕民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某糧油商行進行監督檢查時發現,該糧油商行使用的計量器具上未貼有檢定合格印證的標識,未對其使用的4臺計量器具進行檢驗檢定,存在稱重計量不準確的風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該糧油商行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的規定,構成使用無檢定合格印、證的計量器具違法行為。裕民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三條的規定,依法對該糧油商行作出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典型案例六:新疆某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發布的廣告內容含有使用醫療用語、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的違法廣告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8日,沙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新疆某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發布的廣告內容含有使用醫療用語、醫療器械相混淆用語的違法行為,依法作出1625元罰款的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沙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自治區互聯網廣告監測線索對新疆某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發布的互聯網廣告進行檢查時發現,該公司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了該公司提供的服務可以:“舒筋活血,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疏通經絡,對于緩解因天氣轉涼而引起的血脈不暢有積極作用。促進身體代謝,可以提高體內溫度,加速新陳代謝,幫助排出體內毒素”的廣告。經查,該公司于2024年9月20日起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該廣告,共發布15條廣告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該公司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十七條的規定,構成在廣告中使用與醫療用語相混淆用語的違法行為。沙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依法對該公司作出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典型案例七:塔城地區塔城市某農業有限公司對銷售的商品功能作虛假商業宣傳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6日,塔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塔城市某農業有限公司虛假商業宣傳的違法行為,依法責令停止發布,并作出罰款2000元的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1日,塔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12315分流舉報稱,塔城市某農業有限公司在抖音商城對其銷售的商品功能作虛假的商業宣傳。經調查,該公司宣傳內容與其商品備案內容不相符,該公司從2024年9月3日開始,通過微信朋友圈和抖音平臺對產品進行宣傳和銷售,2024年9月23日修正網上宣傳內容,修正后的內容與其商品備案內容一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該公司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一款的規定,構成對銷售的商品功能作虛假的商業宣傳的違法行為。塔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依法對該公司作出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4年度德清縣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發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1、李某等4人侵犯商業秘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情介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清某智能裝備制造公司對其享有的涉案技術信息采取服務器存放、設置訪問權限、制定并宣貫保密規章制度、勞動合同中明確保密條款、支付競業限制補償金等保密措施予以保護,防止被公眾所知悉。李某為獲取該公司的技術信息,先后招攬朱某某、鄭某某從該公司離職并進入李某公司工作。李某等4人明知鄭某某所繪制的圖紙運用了該公司的技術信息,仍共同決定將該圖紙用于設備生產,并對外銷售。德清某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因其技術信息被侵犯,導致損失共計129.07萬元,在本案審理中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訴請被告人朱某某、鄭某某賠償損失9.07萬元。經法院庭前調解,雙方達成和解并當庭簽署調解協議,二被告人已履行賠償義務。2024年3月,縣法院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李某等4人有期徒刑及罰金。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該案系浙江省湖州市首例侵犯商業秘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h法院充分考量權利人為挽回經濟損失的成本和效率,將附帶民事訴訟請求納入刑事程序一并審理,并遵循損失填補原則,積極引導并促成庭前和解,一體化解決被告人刑事責任、民事責任的承擔問題,既全面及時維護了權利人的權益,被告人亦因積極履行賠償獲得從輕處罰。此種刑民一體操作實踐,對提高權利人維權實效、降低維權成本都有積極意義。該案通過破解知識產權案件中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有關難題,持續加強知識產權的全鏈條保護,也符合司法為民的理念,契合程序優勢互補的價值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2、趙某某等15人銷售假冒“莫干山”等注冊商標的商品案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情介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縣公安局接報案稱:2023年7月,在山東省濱州市某幢大樓內發現有人銷售假冒浙江某新材公司“莫干山”注冊商標的板材,銷售金額至少75萬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縣公安局組織多批力量趕赴山東省臨沂市、濟南市、濟寧市、濱州市等地,統一收網,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5人,查扣假冒“莫干山”注冊商標的板材85萬余元,一并查獲假冒“兔寶寶”注冊商標的封邊條60余萬米,涉案價值100余萬元??h檢察院通過介入案件,推動縣公安局查明責任主體并對責任企業立案偵查,加強走訪了解化解關于板材、標識劃分、計算侵權情節等爭議問題,加強釋法說理引導被告企業、個人認罪伏法,搭建促進知識產權調解平臺修復權益,并通過檢察建議等方式助力涉案企業糾正不當經營行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綠色家居產業是德清縣域特色產業之一,是發生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的重災區域,制售假冒偽劣板材的行為不僅損害商標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更是危害消費者的生命健康。該案的成功偵破,有力震懾制造、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犯罪活動,切實保障商標權利人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h檢察院當好縣域特色優勢產業的“法治參謀”,為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提供檢察履職支撐。創新開展訴前賠償調解工作,在審查起訴階段促使侵權人積極履行賠償義務,幫助被侵犯商標權的德清某家居企業獲得賠償170余萬元,并通過檢察建議等多措并舉幫助修復市場環境。</p> <p class="ql-block"><b>03、德清徐某某等13人假冒“Dove”等注冊商標的商品案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情介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縣公安局在網上巡查時發現,轄區內某日化公司在某國際網站上大量銷售假冒“Dove”“Dettol”注冊商標的香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9日至2024年5月期間,縣公安局組織多批警力在德清縣禹越鎮、新安鎮,浙江省桐鄉市、廣東省廣州市等地抓獲犯罪嫌疑人13人,搗毀生產加工窩點2處,印刷、存儲窩點3處,查扣假冒“Dove”“Dettol”半成品香皂135698塊,成品香皂362432塊,印有假冒包裝彩盒1465740只,假冒注冊商標標準包裝箱13515只,涉案金額至少500萬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該案的成功偵辦,摧毀了一條日化領域的制假、售假到海外的產業鏈條,對德清轄區內存在的制假、售假犯罪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維護了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切實履行知識產權國際協議和條約責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4、德清張某等4人銷售假冒“始祖鳥”等注冊商標的商品案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情介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縣公安局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德清某商家在微店等平臺中大量銷售假冒“始祖鳥”“迪桑特”注冊商標的服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縣公安局組織警力在青島市即墨區、德清縣阜溪街道開展收網行動,抓獲4人。經審訊,張某交代2021年6月到2023年10月期間,其多次在上家處購買假冒服飾,在德清本地銷售,銷售金額達6萬余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該案的成功偵辦,打擊了在微店、微商相冊等平臺銷售假冒產品的隱蔽行為,凈化了網絡銷售的生態環境,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營商環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5、德清某建設工程公司侵犯“HeGll”注冊商標專用權案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情介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縣市場監管局依據舉報對德清某學校遷建工程現場進行檢查,該項目的承建單位為德清某建設工程公司。執法人員在現場發現標有“HeGll”商標的各類型潔具341件,經鑒定,現場的潔具為侵犯“HeGll”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貨值為46151元,縣市場監管局依法對其作出沒收侵權潔具341件、罰款2.5萬元的行政處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該案打擊了不法分子的侵權行為,有效清除市場上的假冒偽劣商品,維護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有效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切實保障商標權利人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06、陳某某等7人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兔寶寶”等注冊商標標識案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情介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縣公安局在網絡巡查時發現,淘寶平臺有多家店鋪銷售“兔寶寶”“莫干山”注冊商標貼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縣公安局組織精干警力開展收網行動,赴廣西自治區藤縣、湖南省長沙市、江蘇省蘇州市、上海市等多處進行統一抓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7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7人,一舉搗毀該電商銷售團伙,現場扣押各類電子設備30余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功偵破遠跨全國多地的違法犯罪行為,打擊了在電商平臺上發生的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違法行為,有效遏制此類違法行為,維護德清企業的合法權益。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7、侵犯“艾諾絲雅詩”注冊商標專用權案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情介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縣公安局在網絡巡查時發現多個抖音直播間大肆銷售假冒德清某服飾公司“艾諾絲雅詩”注冊商標的服飾,預估銷售額巨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縣公安局派出30余名警力,在嘉興市、杭州市等地進行集中收網,共抓獲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犯罪嫌疑人12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11人,搗毀4個直播窩點和1個倉儲窩點,現場查獲假冒“艾諾絲雅詩”注冊商標的服飾20000余件,涉案金額至少600余萬元。之后持續深入維權,在嘉興市抓獲上家1人,搗毀制假加工窩點1個,在常熟市抓獲上家2人,查獲倉儲窩點1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該案的成功偵辦,摧毀了全國多處制售假冒服飾的黑色產業鏈,有力維護德清企業的合法權益,踐行德清政府護企優商的決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8、胡某某等18人侵犯泡泡瑪特公司知識產權案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情介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縣檢察院提前介入抖音平臺上德清某商店通過直播方式銷售侵犯“泡泡瑪特”注冊商標的盲盒手辦案件。2023年5月,縣公安局以胡某某涉嫌侵犯著作權罪移送審查逮捕,同月縣檢察院對胡某某批準逮捕,并以侵犯著作權罪對臧某某等人立案監督,最終偵查查實了胡某某等多個窩點20名犯罪嫌疑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經營盲盒數額共計400余萬元的犯罪事實。2023年12月,縣檢察院以侵犯著作權罪對胡某某、熊某某等18人提起公訴。2024年5月,縣法院認定胡某某、熊某某等18人犯侵犯著作權罪,采納起訴指控事實,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胡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25萬元。2024年11月,縣法院通過“法護知產”協同應用向縣市場監管局發送《關于將胡某某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的司法建議》,建議將因知識產權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實刑的胡某某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2025年1月,縣市場監管局根據《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決定將胡某某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并實施相應的管理措施。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該案系侵犯文化創意類美術作品新業態案件,存在取證、鑒定、打擊等多個難點,展現了司法、行政機關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協同合力。檢察機關一方面加強偵查引導,從侵權模式、行為特點、產業鏈條等引導偵查取證;另一方面堅持全面審查,引入知識產權技術調查官輔助辦案,糾正偵查機關未全面認定真偽等問題;同時強化立案監督,重視電子證據審查,有效發掘監督線索,以監督促辦理,實現全鏈條打擊??h法院在維護權利人合法著作權權益的基礎上,并未因刑事部分已認定犯罪故意和情節嚴重而當然支持附帶民事懲罰性賠償,而是嚴格按照侵犯知識產權民事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的條件,對各被告人具體的侵權行為分別予以評價,對其中存在重復侵權情形、僅賠償侵權人的違法所得難以彌補權利人損失的被告人適用懲罰性賠償規則予以嚴厲打擊;對并未重復侵權、情節相對較輕的被告人在已經判處罰金刑的情況下,不再給予懲罰性賠償。該案對同類案件的處理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判決生效后,法院與市場監管部門通過“法護知產”在線協同應用構建“刑事+信用”雙重懲戒體系,形成“判決-建議-聯動-公示”全流程閉環,有力震懾了文創領域的投機者,強化了企業對法治化營商環境的信心,也將激勵更多創新主體主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權益,形成全社會保護知識產權的良性生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9、湖州某汽車零部件公司銷售假冒“ford”注冊商標商品案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情介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8日,德清縣市場監管局根據線索對當事人經營場所進行檢查,在現場發現標有“ford”“FoMoCo”標識的各類型汽車配件861件,當事人不能提供該批汽車配件的進貨票據等證明合法來源的材料,經“ford”“FoMoCo”商標權利人鑒定為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當事人違法經營額共計8.223萬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事人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三項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六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德清縣市場監管局對當事人作出沒收侵權汽車零配件861件,罰款7萬元的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輕微違法免罰 彰顯法治溫度】 鷹潭市市場監管局公布市場監管領域免罰典型案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鷹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持續推行包容審慎監管,深入推進服務型執法模式,全面推動落實省局、市局出臺的輕微違法行為免罰輕罰相關規定,讓執法有力度更有溫度。為切實發揮典型案例示范引領作用,避免企業因“小錯”影響生存和發展,現發布一批典型案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一:鷹潭市月湖區某五金水暖店銷售專利標識標注不符合法律規定的產品不予處罰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簡介】 2024年6月,鷹潭市月湖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轄區內某店進行執法檢查,現場發現當事人銷售一款“seebest視貝”牌LED燈貼,型號:MR18-Y,外包裝上印有“專利產品:ZL 202230360474.2”字樣,生產日期:202307,制造商:中山市視匠科技有限公司,不符合《專利標識標注辦法》第五條的規定。經查詢,上述專利權合法有效,專利權人為中山市宜視照明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12月19日公告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生效,受讓人為中山市視匠科技有限公司,涉案產品生產日期處于生效日之前,且外包裝上未標注專利類別。另查明,當事人能提供進貨商營業執照、產品專利號ZL 202230360474.2的外觀設計專利證書和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證明,可證明其履行了進貨查驗義務,能夠說明該產品的合法來源。當事人的上述行為違反了《專利標識標注辦法》第五條的規定。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處理結果】鑒于當事人調查期間積極配合,且不知道自己銷售的是專利號標注不規范的產品,并且能夠說明該產品的合法來源,提供供貨商的營業執照和供貨單等證明材料,符合《江西省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清單(2.0版)》第75項不予處罰的情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綜合考量當事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程度等方面,依據《專利標識標注辦法》第八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一百零一條第三款的規定,鷹潭市局依法決定不予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型意義】 專利是重要的知識產權,也是經營者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有效手段。市場監管部門在專利執法中,既要積極構建“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工作格局,也要合理把握教育與處罰之間的平衡,體現“三個相結合”。辦案機構的做法,不僅規范了專利市場秩序,維護了法律的權威,同時也向市場經營主體釋放了法律的善意和人性溫度,為經營主體自主合法合規經營、形成良好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營造寬松的法治營商環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二:江西省某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擅自使用印有未經核準注冊的廠商識別代碼和相應的條碼商品不予處罰案</b></p><p class="ql-block">【案情簡介】 2024年11月19日,鷹潭市龍虎山風景名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當事人開展執法檢查,在當事人的營業場內發現當事人生產的“靈芝油面”及“低溫破壁樟芝粉”等相關產品外包裝上標注“生產商:江西省利芳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6974767870005(條形碼)”“6975105440010(條形碼)”等字樣。經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函復,上述涉案的“靈芝油面”、“低溫破壁樟芝粉”的條形碼所有人并非當事人所有。經查明,當事人生產的上述涉案“靈芝油面”、“低溫破壁樟芝粉”貨值金額共計870元,銷售獲利無法查明。根據《關于〈商品條碼管理辦法〉實施過程中有關問題意見的函》(質檢辦法函[2008]67號)中第四條第一款及《商品條碼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之規定,構成未經核準注冊使用廠商識別代碼和相應的條碼商品之行為。應當依據《商品條碼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之規定,對當事人予以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處理結果】鑒于當事人初次違法,認錯態度良好,積極改正,本著過罰相當、懲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處罰。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之規定,同時符合《鷹潭市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清單4.0版》第19條“經銷的商品印有未經核準注冊、備案或者偽造的商品條碼”中的免罰情形,鷹潭市局依法決定不予行政處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型意義】商品條碼如同商品的“身份證”一樣,其反映商品的具體信息,具有唯一性。商品條碼未經注冊不可被任意使用,任何偽造、冒用、非法轉讓商品條碼的行為將被行政處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該案提醒廣大消費者平時可使用“條碼溯源”微信小程序確認產品的基本信息與外包裝標注的信息是否一致,若需要消費者維權,可撥打12315熱線進行舉報投訴。在本案辦理過程中,執法人員在把握執法尺度和傳遞法治溫度中找到最佳結合點,更多地采用提醒告誡、行政指導等方式及時糾正,引導行政相對人自覺守法。</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棋牌|
石台县|
平阳县|
永寿县|
西宁市|
天柱县|
芦溪县|
宜春市|
庐江县|
集安市|
白银市|
汝城县|
大悟县|
庆阳市|
东乌珠穆沁旗|
武胜县|
七台河市|
吉木乃县|
远安县|
汝阳县|
阿鲁科尔沁旗|
商南县|
东至县|
德安县|
抚州市|
集安市|
井冈山市|
鹤岗市|
绍兴县|
丹棱县|
丰台区|
阿拉善左旗|
宣武区|
秭归县|
元阳县|
沙河市|
高青县|
葵青区|
电白县|
志丹县|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