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洛陽關林是關羽的廟堂和陵墓,為三大關廟之一,也是中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筑 。</h5> <h5>關林廣場上的“千秋鑒”樓,為舊時“燈影鑼鼓話興亡”的舞樓。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專為祭祀關公演戲所用。舞樓建筑為重檐樓閣,前臺的歇山式和后臺的硬山式組合,構筑之妙全國罕見 。</h5> <h5>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關羽被害后,曹操收其首級,以王侯之禮安葬于洛陽城南十里。史載 “漢時有廟”,即曹操禮葬關羽時就建有祭祀關羽的廟堂,這便是關林的前身。</h5> <h5>鑄于明代的鐵獅子,重達 3000 余斤 。</h5> <h5>從儀門到大殿的甬道長35米、寬4米,兩邊石欄,36根望柱,104個石獅。此石獅甬道,被譽為“洛陽小盧溝”。據碑文記載,甬道重修于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由在洛客商捐資,依宮殿式樣修建。</h5> <h5>明萬歷二十年(1592 年),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將關林擴建成占地 180 余畝,四進院落、150 余間殿宇廟會,千余株翠柏的關林廟。清康熙五年加封洛陽關帝陵為 “忠義神武關圣大帝林”,始稱 “關林”。清代又對關林進行了續建和補修,使其規模更加宏大。</h5> <h5>關林的主要建筑建于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其布局按帝王宮殿建筑而建呈“回”字形結構。舞樓、大門、儀門、平安殿、財神殿、春秋殿、關林(冢)為其南北向中軸線,其它建筑的布設皆沿此線左右對稱,錯落有致,體現我國古建文化的傳統特點。</h5> <h5>關羽生前被封為 “漢壽亭侯”,此碑便以此為名,以彰顯關羽的爵位和功績。 具體的立碑年代不詳,一般認為是在明清時期。</h5> <h5>關冢前石坊寬10米,高6米,三門道。正額題"漢壽亭侯墓"五字,坊上題聯甚多,均是歌頌關羽之作,書體皆為明清書法。</h5> <h5>建于康熙年代的奉敕碑亭,八角亭彩飾華繁、結構端莊,木雕精美,全為木榫結構。</h5> <h5>關羽冢正面南墻有康熙五十六年所建石墓門,門額題“鐘靈處”,墓門對聯為:“神游上苑乘仙鶴,骨在天中隱睡龍”。</h5> <h5>關羽靈首埋葬之處,高17米,面積達2600平方米。</h5> <h5>關冢前的旋生柏與結義柏。</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德市|
尼勒克县|
中江县|
会东县|
兖州市|
镶黄旗|
晋江市|
花垣县|
云阳县|
拉萨市|
奇台县|
新源县|
剑阁县|
比如县|
壤塘县|
静宁县|
霍城县|
兴山县|
崇义县|
赣榆县|
长岭县|
客服|
磐石市|
衡水市|
两当县|
华蓥市|
和顺县|
彰武县|
大同县|
宜州市|
工布江达县|
孝昌县|
宝应县|
长宁区|
叶城县|
柳江县|
突泉县|
博爱县|
三江|
吉首市|
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