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白彥虎的罪惡人生

大江東去

<p class="ql-block">  清同治年間回亂頭子白彥虎的罪惡人生</p><p class="ql-block"> 同治年間陜甘回民動亂導致兩省人口銳減逾兩千萬,殘酷程度僅次于太平天國與日本侵華。白彥虎率回軍屠戮漢民,清軍血腥鎮壓,十二年間陜甘大地生靈涂炭,歷史傷痕至今猶存。</p><p class="ql-block"> 歷史它就是歷史,真實發生的事情就是真實發生的,沒人能夠去改動歷史和真實情況。</p><p class="ql-block"> 清朝末年同治時期,陜西和甘肅地區發生了一起很大的回民動亂事件。這次動亂,史學家們有的叫它“同治時期的陜甘回民動亂”,也有的說是“陜甘回民發起的起義”。</p><p class="ql-block"> 我覺得,把這場運動叫做“陜甘回民動亂”更為貼切。</p><p class="ql-block"> 起義跟暴亂有啥不一樣呢?</p><p class="ql-block"> 說白了,就是為了對抗那些強大又不公平的人,想要建立一個比以前更公正、更好的社會,這種帶頭做出的反抗行為,我們稱之為起義。</p><p class="ql-block"> 想要達到自己的欲望和目的、把公、私有財產據為己有、故意搞破壞的行為,我們叫它暴動。還有,那些打得很厲害、沖突很猛的事兒,也能說是暴動(這個說法比較中立)。</p><p class="ql-block"> 清朝末年,陜甘一帶的回民鬧動亂,組成了自己的軍隊。回軍對老百姓下了狠手,大量無辜平民被殺,結果陜甘地方的漢人數量少了很多(上千萬漢人丟了性命)。</p><p class="ql-block"> 清軍在打壓回軍時,用了非常狠毒的方式報復,大量屠殺回民,導致陜甘地區的回民人數減少到戰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p><p class="ql-block"> 在短短十二年時間里,陜西的人口少了將近一半,甘肅(包括現在的寧夏和青海的一些地方)人口更是少了七成多,陜甘兩個省加起來死了兩千多萬人。</p><p class="ql-block"> 在近代中國的連綿人禍中,有一場屠殺的慘烈程度僅次于太平天國的大動蕩和那場著名的大饑荒。這場屠殺以消滅漢族為目標,其殘酷性僅亞于后來的日本侵華戰爭。</p><p class="ql-block"> 在這場打仗的事情里,有幾個關鍵人物起了大作用。尤其是回軍的頭兒白彥虎和他的伙伴們,他們得擔主要責任。</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白彥虎是個回民,老家在陜西涇陽,不過他的祖宗是甘肅平涼人,家里幾代人都是靠放羊和賣清真飯菜過日子的。這一家人越來越多,于是他們搬到了陜西邠州的北極塬,也叫白吉塬。</p><p class="ql-block"> 1556年,也就是明朝嘉靖三十四年,陜西華州地區遭遇了大地震,結果涇陽縣的鐵佛寺被震垮了。</p><p class="ql-block"> 公元1591年,也就是明神宗萬歷十九年,涇陽的李世達,人們叫他漸庵,他負責重新修建鐵佛寺時,提議建一座塔。這座塔每年建一層,最后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崇文塔。過了兩年,白彥虎的祖宗來到了涇陽,開始做起了餐飲買賣,那時候的崇文塔正建到第二層。之后,白家的親戚朋友,還有來自邠州北極塬和甘肅平涼等地的回族人,都慢慢搬到了崇文塔附近居住。</p><p class="ql-block"> 從明朝萬歷時候開始,一直到清朝咸豐年間,這200多年里,崇文塔周邊慢慢聚集起了好多回民村子。</p><p class="ql-block"> 在明嘉靖年間華州大地震過后,焦家人搬到了涇陽的瑞安鄉,并且給村子起名叫焦村。之后,白彥虎的祖宗也定居到了焦村。憑著好運氣、好位置和自身的勤奮聰慧,白家的家底兒慢慢厚過了焦家。白家在村子旁邊的涇河渡口買了經營的權利,并且開了一家讓過往車馬休息的旅店。這時候,焦家人提議把村子的名字改成白家灣。但白家人不樂意,他們堅持說村子還得叫焦村。兩家你推我讓了一番,結果白家那邊還是叫焦村,而焦家那邊則被叫做了白家灣。時間一長,焦村就有了兩個叫法,官府正式登記的是焦村,可老百姓呢,有的還叫它焦村,有的又叫它白家灣。</p><p class="ql-block"> 道光皇帝時,焦村的白家和安吳堡的吳家,通過在平涼販賣皮貨,賺了個盆滿缽滿。道光二十年,也就是1840年的5月25日,白彥虎在陜西涇陽的焦村呱呱墜地。過了三年,多虧了安吳堡的吳汝英幫忙,白家給白彥虎的父親在陜南城固縣謀了個小官職。</p><p class="ql-block"> 白彥虎小時候跟著爸媽搬到了城固縣,而他的哥哥白彥龍,也就是大家叫的白龍或者龍娃,留在了焦村,和爺爺奶奶一起過日子。沒幾年光景,白彥虎的父親又花錢在西安府謀了個官職。那時候,在京城當官的涇陽人張芾,對老家縣的回民挺尊重的。白家在花錢買官職的時候,張芾也伸出了援手,幫了他們不少。后來,白彥虎他爸去北京當官,白彥虎的少年到青年那段日子,就都是在北京生活的。</p><p class="ql-block"> 1859年,也就是清朝的咸豐九年,當時19歲的白彥虎被挑中,成了北京一個大片區的宗教頭頭。</p><p class="ql-block"> 1860年,也就是清咸豐十年的時候,英法聯軍打進了北京城,放火燒了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以及清漪園、圓明園等好幾座皇家園林,還搶了很多東西。咸豐皇帝跑到了熱河,白彥虎也跟著爹媽逃回了老家,陜西涇陽縣瑞安鄉鮑方里的焦村。</p><p class="ql-block"> 1861年春天,也就是清咸豐十一年的時候,白彥虎主動加入了清軍,跑去安慶打太平軍。</p><p class="ql-block">1862年,也就是清同治元年四月,太平天國的扶王陳得才帶著太平軍一路打到西安城下,與此同時,白彥虎也回到了焦村。清朝政府派出了叫“回勇”的軍隊去攔截起義領袖陳得才,白彥虎也加入了這支回勇隊伍。后來,那些返回的勇士們自己散了,白彥虎也跟著離開了清軍隊伍。</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公元1862年,也就是清同治元年,4月25號那天,陜西同州府的大荔縣,回民們發動了起義。同年的五月十三號,清朝政府派去勸說和安慰回民的大官張芾,在渭南縣倉頭鎮的渭河邊上,被回民的頭兒任武等人給殺了。</p><p class="ql-block"> 張芾遇害之后,涇陽縣的知縣莫元賡把蘇萬元等20個人給抓了起來。蘇萬元是楊文治的結拜兄弟,楊文治是白家的護院總管,而蘇萬元則是白家很靠譜的押貨人。</p><p class="ql-block">五月十七號,楊文治帶著塔底的老百姓直接到了涇陽縣城外面,要求釋放被關的蘇萬元等人,并承諾這樣可以保證縣城平安無事,縣令莫元賡就答應了他們的要求。五月十九號,莫元賡怕涇陽城里的回民給塔底的回民當內應,就讓武生靳殿魁帶著鄉里的團練,把城里的回民全都抓起來殺了,一個也沒剩。</p><p class="ql-block">塔下面的人接應得太慢,涇陽城里的官員和百姓都爬上了城墻堅守,楊文治帶著眾人憤憤不平地離開了,從此以后心里埋下了怨恨的種子。</p><p class="ql-block"> 五月二十號那天,涇陽縣的頭頭聶沄帶著他的手下團練,一直攻打崇文塔都沒成功,氣得不行。于是,他就讓一部分人去焦村和白家的馬車店搗亂。結果,白彥虎的爺爺在那被殺害了。</p><p class="ql-block"> 在這次大屠殺里,崇文塔西邊的回村、白家的車馬店,還有焦村的回民,死傷的人數最多。要是不算受傷的人,光死掉的就有上百號,白家人里更是有一半都被殺了。在那里面,有些漢族老百姓也遭到了殺害,比如在涇河渡口干活的伙計,還有在白家車馬店里過夜的路人。</p><p class="ql-block"> 1862年,也就是清同治元年的6月11號,白彥虎、楊文治、馬生彥、畢大才這些人,帶著涇陽的回族軍隊,再加上大荔的回族軍隊,總共兩三萬人,一起把涇陽縣城給圍了起來。后來,白彥虎跟著回民軍隊攻下了華州,占領了渭南,還包圍了西安。他們每到一個村子,就采取屠殺村民的做法,因此白彥虎開始逐漸嶄露頭角。那時候,陜西的回民軍隊,在東邊有被稱作十八大營的部隊,西邊則是三營。這些回民軍隊的頭頭大多都是阿訇,如果阿訇不點頭,回民們可不敢隨便動手。通常情況下,頭目和手下的人關系很明確,頭目是哪個村的,那他帶的手下就主要是那個村以及周邊村子的回民。阿訇不是本村本縣人,而是從別的村子、別的縣,甚至別的省請來的。他在這一帶教書的時間長了,大家都很信任他,所以就選他當頭兒。</p><p class="ql-block"> 白彥虎一開始不是個大人物,因為沒有當過阿訇,所以沒什么名氣。他后來才變成了頭目。回軍把大本營扎在了咸陽縣的蘇家溝那邊,現在叫三義村。據說,連同家屬在內,他們有二十多萬人,都擠在一個東西長約六七公里,南北寬約二三公里的狹長地方。</p><p class="ql-block"> 從1862年6月清朝同治元年開始,一直到第二年的10月,回軍在蘇家溝堅守了整整一年三個月的時間。</p><p class="ql-block"> 1863年,也就是清同治二年九月十日,大臣多隆阿被派到陜西,他在咸陽縣的蘇家溝和陜西的回民軍隊打了一場大仗。多隆阿分成三隊人馬發動攻擊,接連打下了蘇家溝、渭城灣等回民軍隊的重要營地,殘忍殺害了18000多名回民。</p><p class="ql-block">陜西的回民軍隊在蘇家溝打了敗仗后,就從北邙塬往西邊逃跑。當他們要離開咸陽地界時,分成了兩撥,一撥往北走,由白彥虎領頭,他們穿過了醴泉、乾州、邠州,最后到了長武縣的白吉塬。在白吉塬上,白彥虎打仗的經歷碰到了一個關鍵的變化,他布下埋伏,成功打敗了陜西提督雷正綰的隊伍。這次贏了之后,白彥虎不僅一下子出了名,還得到了更大的權勢。</p><p class="ql-block"> 后來,陜西的回民軍隊撤退到了隴東地區的董志塬,跟南邊的回民軍隊匯合了。</p><p class="ql-block"> 1866年,也就是清朝的同治五年,陜西的回軍將士們在董志塬這個地方重新組織起來,分成了十八個大部隊。</p><p class="ql-block"> 因為白彥虎殺了不少人,還擅長埋伏,所以被大家選為十八大營的元帥,他駐扎的地方在董志塬西峰鎮北邊十里鋪的晏西坳。</p><p class="ql-block"> 回軍十八營里沒有統一的大領導,大家都是各管各的,誰也不聽誰的。</p><p class="ql-block">他們把董志原當作基地,守著秦隴地區的重要關口,平時就種種地,清軍一來,要么就跟他們打,要么趕緊跑。</p><p class="ql-block"> 從同治五年到同治八年這四年里,陜西的回軍把董志塬當作根據地,北邊連著金積堡,東邊打進了秦川的中心地帶,跟清軍和地方上的民兵團打了好幾仗,名氣一下子就大了起來。</p><p class="ql-block"> 1867年春天,也就是清朝的同治六年,皇帝讓左宗棠當了欽差大臣,負責管理陜甘地區的軍事事務。</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帶著湘軍進入陜西,他用了個辦法,就是“先打捻軍,再對付回民”,一邊圍剿一邊安撫。</p><p class="ql-block"> 清同治七年,也就是1868年,占領董志塬的陜西回軍老是跑到陜北的廊宜、三水、邠州、長武、鳳翔、麟州、汧陽和隴州這些地方。</p><p class="ql-block"> 3董福祥和張俊等人在陜北的靖邊縣鎮靖堡發動起義,接著向延川、綏德、橋林等地推進,他們和白彥虎帶領的陜西回民軍隊緊密合作,互相幫助,占領了陜西、甘肅、寧夏交界的大片面積</p><p class="ql-block"> 在這種情況下,清朝政府讓左宗棠帶著他的部隊回到陜西,去平定回民起義。</p><p class="ql-block"> 1869年春天,也就是清同治八年的時候,左宗棠幫李鴻章在直隸打完捻軍后,回到了陜甘地區。他指揮清軍的大將雷正綰、張在山等人,一起攻打盤踞在董志原的陜西回軍。</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是個大人物,很有影響力。對于陜甘地區的回民軍隊,左宗棠采取了既打擊又安撫,但主要側重于打擊的策略。左宗棠讓劉松山帶著隊伍過了黃河,想辦法讓董福祥來投降。在一次大戰中</p><p class="ql-block"> 董福祥慘敗,在其規勸下投靠了左宗棠,之后一起去打陜甘地區的回民起義軍。</p><p class="ql-block"> 當劉松山在陜北勸說董福祥投降時,董志塬上的陜西回民軍隊正遭到清軍包圍攻擊的危險。陜西回軍打算死守董志塬,所以他們決定全力以赴回到陜西,保衛家鄉。同時,他們還在隴南發起戰斗,目的是讓清軍分散注意,好減輕董志塬那里的壓力。1869年春天,董志塬的幾萬回軍突然分散開來,到處搶東西。北邊打到了定邊縣,東北那邊沖進了甘泉縣和延川縣,東邊攻占了宜君縣、洛川縣、韓城縣和澄城縣,西南方向則直接沖向了汧陽縣和隴州。在同年的4月22號,白彥虎帶著七八千人的隊伍,把阿拉善王府的所在地定遠營城(現在叫內蒙巴彥浩特鎮)給圍了起來。白彥虎攻了很久都沒能成功,于是他就挖了城外阿拉善王爺家的祖墳,還放火燒了西花園里的親王府,把寺廟也給破壞了。</p><p class="ql-block"> 阿拉善旗的王爺們一直以來都和清朝的皇族有婚姻關系,在二百多年的時間里,總共有十二位清朝的公主嫁給了阿拉善的王爺。白彥虎把阿拉善王爺祖宗的墳墓給挖了,這相當于也挖了歷代滿清格格的墓。這么做,他不僅惹惱了蒙古的王公貴族,也讓滿清皇室對他更加痛恨。</p><p class="ql-block"> 這時候,左宗棠帶著大軍攻打董志塬。兩邊在長武、靈臺、宮河、獨店、肖金、焦村、什社這些地方打得不可開交,回民軍隊傷亡很重。</p><p class="ql-block"> 根據清朝舉人楊毓秀寫的《平回志》第四卷里說的:回民軍隊里,被殺的、餓死的,還有掉到山崖和深溝里的,加起來大概有兩三萬人。</p><p class="ql-block"> 董志原上的陜西回民軍隊,帶著老婆孩子逃往金積堡,一路上幾十萬人踩來踩去,硬是把凍土踩成了爛泥。老人、小孩還有女人們,有的光著腳丫子踩在凍土地上,哭著喊著。路上人多又擠,結果一半的回民在路上不是被餓死就是被凍死,最后跟泥土混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 有句老話這么說:“董志原上丟了媳婦,過了三天又找回來?!睆倪@就能看出,那時候陜西的回軍日子過得亂糟糟的。之后,投靠清朝的陜西回族軍隊將領禹得彥派人一路去收集戰死回民的骨頭,胡亂堆在一起,最后堆得跟小山一樣高?;孛窠艘蛔鶝]有蓋子的大磚墳,大家叫它萬人塔,經常會去那里上墳緬懷。</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建造從青銅峽到吳忠的公路過程中,路的兩邊渠道溝壁上,還是經常能看到白骨露出來。盡管不清楚這些白骨是湘軍戰士留下的,還是當年不幸遇難的回民所留,寧夏川的回民們仍舊跪在路邊和渠埂旁,不停地磕頭,為這片被鮮血染紅的土地祈福。</p><p class="ql-block"> 回軍從董志原退到豫旺城后,陜西的回民軍隊被重新整編為四個大隊,他們的頭頭分別是白彥虎、馬正和、崔偉還有禹得彥。</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1869年,也就是清同治八年的七月,左宗棠在涇川指揮,集結了120營清朝軍隊,分成三路去攻打金積堡。</p><p class="ql-block"> 白彥虎、禹得彥和崔偉等人悄悄跑到隆德、靜寧、會寧這些地方,想從后面偷襲清軍,攔住他們的糧食運輸線,好讓清軍分心。</p><p class="ql-block"> 九月份的時候,劉松山帶著軍隊到了靈州,去追打白彥虎、馬正和這些來自陜西的回軍,打下了郭家橋和吳忠堡。白彥虎帶著手下的人馬逃離了固原,一路經過會寧和安定,最后跑到了河州。不過,陜西回軍并沒有被河州的回軍所接受。</p><p class="ql-block"> 1870年,也就是清同治九年的十月,白彥虎、禹得彥和崔偉從河州出發,一路往北攻打平番,也就是現在的甘肅永登縣,結果打死了提督張萬美和總兵彭清勝。</p><p class="ql-block">1871年,也就是清同治十年的四月,白彥虎帶著他的軍隊打下了西寧的大南川和小南川地區。</p><p class="ql-block"> 崔偉攻占了曹家堡這些地方,和小南川的各個堡壘互相支援,看起來又要重新站穩腳跟了。白彥虎和西寧的回軍頭領馬桂源等人,在大峽口和小峽口那段地方,沿著湟水兩岸八十多里的山地上,建起了好多炮臺。他們靠著山勢,利用險要地形,來抵擋清軍的進攻。</p><p class="ql-block"> 1872年,也就是清同治十一年的八月,左宗棠到了蘭州,然后讓劉錦棠帶著軍隊去攻打西寧。白彥虎和西寧的回軍緊密合作,在平戎驛到小峽口的路上,跟清軍打了50多場硬仗,清軍一直沒能突破碾伯的地盤。</p><p class="ql-block"> 1873年,也就是清同治十二年的一開始,劉錦棠占領了西寧,接著就派主力部隊去打下了大通。</p><p class="ql-block"> 陜西的回軍頭頭崔偉、禹得彥、畢大才等人帶著隊伍去找劉錦堂請求安撫,而白彥虎則帶著四千多人的隊伍去了肅州。</p><p class="ql-block"> 白彥虎帶著隊伍從西寧跑到扁都口(現在叫甘肅民樂縣),左宗棠就讓楊世俊去追打他們。白彥虎在山丹縣下四旗打了敗仗,然后跑到甘州撫彝(就是現在的臨澤,清朝乾隆十五年那里設了個甘州府撫彝分府,后來就叫撫彝了)去搶東西。楊世俊在撫彝坡橋附近進行攔截,而白彥虎從高臺跑到下游河邊,跟從肅州趕來接應的回軍匯合,一起占領了毛目城(現在金塔縣東邊,也叫做高臺分縣)。但他們攻打毛目城時,被清軍給打跑了。后來,白彥虎躲到了塔爾灣附近的破城堡里,打算和肅州的回民軍隊來個“內外聯手”。</p><p class="ql-block"> 這時候,左宗棠已經把肅州團團圍住,肅州里面的回軍被困得動彈不得,只能呆在城里。白彥虎占領塔爾灣的次日,肅州城里的回軍就派出了三千兵馬,對南門外駐守的清軍發起了猛烈攻擊。</p><p class="ql-block"> 白彥虎分成五支隊伍,從塔爾灣一路沖向清軍的后方營地。打了兩天兩夜的大仗后,清朝軍隊的提督李登第、都司劉芳海和千總李道修等人都犧牲了。徐占彪堅守在濠渠,多次豁出命去奮力戰斗,但還是沒能走出困境。</p><p class="ql-block"> 當白彥虎正使勁攻打城外的長泌時,徐占彪瞅準機會,派兵悄悄去打了塔爾灣堡寨個措手不及。白彥虎怕塔爾灣被攻下,那樣他就會前后都有敵人,所以趕緊帶著隊伍回塔爾灣??砂肼飞媳磺遘姅r住了,結果塔爾灣還是被清軍給占了。白彥虎損失很大,只好帶著手下走小路逃回了嘉峪關。</p><p class="ql-block"> 公元1873年,也就是清同治十二年四月,白彥虎從肅州出發,越過嘉峪關,去攻打玉門和安西。后來,白彥虎打下了敦煌,并且殺了清軍的副將李天和。白彥虎抵達莫高窟的時候,寺里的和尚們早就聽到風聲逃得沒影了,于是莫高窟就成了他泄憤的地方。他對莫高窟里的佛像雕塑和墻上壁畫進行了肆意破壞,還放火燒了洞窟外面的走廊,他到過的地方都變得亂七八糟。</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左宗棠對白彥虎緊追不舍,讓白彥虎整天提心吊膽。所以到了莫高窟,他只是慌忙放火燒了一把,沒空進洞去一個個砸毀佛像和佛龕。這讓人類的文化寶藏莫高窟幸免于難,得以奇跡般地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緊追不舍,白彥虎帶著手下一路往西跑,從河州逃到西寧,再從西寧跑到肅州,最后又跑到新疆,一路上燒房子、搶東西、害人命。</p> <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 白彥虎帶領回軍過了陽關往西走,他的隊伍里不光有陜西的回民,還有甘肅、河州、西寧、肅州等地的回民也加入進來了。</p><p class="ql-block">白彥虎帶著他的軍隊回來時,全家老少都上了戰場,女人小孩都跟著一起打仗。那時候,回軍的馬背上一邊掛著裝娃兒的背簍,另一邊則放著煮飯的大鍋。有時候飯才煮熟,敵人的追兵就來了,他們趕緊把飯鍋打翻,用濕泥巴把鍋弄涼,然后往馬背上一擱,立馬就開溜。</p><p class="ql-block">關外那片廣闊的沙漠地帶,人少地荒,水也非常稀缺。有時候,為了搶一口水井,回軍和清軍得打好幾場仗,兩邊都有人受傷甚至犧牲。路上有些人因為走不動就掉了隊,還有些人因為不想去西邊就離開了大部隊。</p><p class="ql-block"> 直到現在,酒泉、哈密、昌吉、清水、耆香、鞏留、伊寧、霍城這些地方,還有一些說著陜甘地區方言的回民村子,他們其實就是以前掉隊或者離開回民軍隊的那些人的后代。</p><p class="ql-block"> 1873年,也就是清同治十二年七月,白彥虎帶著他的隊伍到了哈密,他和那里的纏頭回領袖玉素皮聯手,一起打下了哈密王城。同年的八月份,清朝的軍隊打進了哈密回城,白彥虎帶著哈密王邁哈默特的母親逃到吐魯番去了。后來,白彥虎帶著隊伍逃往烏魯木齊。在路上,他竟然狠心地殺害了自己的親嫂子。一進入新疆,因為那里的自然環境很差,白彥虎的隊伍里傷病員特別多,士兵們心里不踏實,情緒也都挺低落的。那時候,白彥虎的嫂子在廚房里忙活著,嘴里不停地嘀咕,抱怨白彥虎也不說清楚到底要帶大家去哪里。白彥虎碰巧走到他嫂子背后時,嫂子瞧見了他,于是喊得更大聲了。白彥虎二話不說,立刻拔出刀來,把他嫂子給殺了。</p><p class="ql-block"> 白彥虎的哥哥白彥龍在肅州被子彈打中去世了,不久后,他竟然殺害了自己的嫂子。這之后,白彥虎一個人躺在炕上,不吃不喝,整整呆了三天。這三天,不知道白彥虎有沒有想過,從他造反開始,有多少無辜的人命喪他手。他一路走過去,老是搶漢民村莊,放火殺人,給陜西和甘肅帶來了很大的災難。他到底是殺了清軍還是漢族老百姓,或者具體殺了多少清軍、多少漢族老百姓,這事一直都沒說清楚,就連馬長壽編的《同治年間陜西回民起義調查記錄》里也沒講明白。</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董志塬回軍的十八營里有十八位大元帥,其中七位已經犧牲了(他們是馬正和、楊文治、張四明、王明章、沙學德、赫明堂、馮均福)。九個人投降清朝并接受了安撫(他們是禹得彥、崔偉、余彥祿、藍明泰、閻興泰、鄒保和、陳林、馬生彥、畢大才)。</p><p class="ql-block"> 馬長順跟著白彥虎出了嘉峪關,之后就失去了蹤影,下落不明。</p><p class="ql-block"> 在董志塬回軍的十八營元帥里,最后只有白彥虎孤身一人逃到了新疆。</p><p class="ql-block">在新疆,白彥虎至少有三個方向可以挑去走。</p><p class="ql-block"> 第一條,向左宗棠認輸低頭。白彥虎在陜甘一帶胡亂殺人,連蒙古王公的墳墓都給挖了,他干的這些壞事,漢族百姓和滿蒙的貴族都無法忍受。</p><p class="ql-block"> 清朝政府多次吩咐左宗棠等人,要“找到叛軍首領白彥虎等人的藏身之處,別讓他們跑了”,“得想辦法消滅他們,別讓他們再壯大”,“一定要把白彥虎他們在當地抓住殺掉,別讓他們逃到遠處去”。</p><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不肯讓白彥虎投降,之前陜回的人一起跑到安定大營想投降給左宗棠時,他就明確跟陜回的元帥崔偉說過,一定要一輩子追殺白彥虎到底。之前好多投降左宗棠的回軍頭頭,因為壞事做盡被殺了,白彥虎心里明白,自己在陜甘地區干的那些事兒,很可能也會讓自己走上絕路。因此,白彥虎不敢舉手認輸。</p><p class="ql-block"> 另一條選擇,就是去找在新疆烏魯木齊和達坂城地區稱霸的回軍頭領妥得璘(也就是妥明)尋求庇護。妥本來是在臨夏當老阿訇的,后來烏魯木齊的參將索煥章起兵造反,占領了烏魯木齊,還推舉妥得璘做了“穆斯林王”。因為金積堡的馬化龍先背叛起義投了清朝,而他是攛掇白彥虎起兵的人,所以白彥虎開始不信任所有的阿訇。后來,很多回族軍隊的頭領投降了清朝,轉而幫忙清軍追捕回族軍隊,這讓白彥虎在逃跑的路上誰都不敢相信,生怕被自己的同伴背叛。</p><p class="ql-block">要是白彥虎跟了妥得璘,北疆的局面說不定就得大變樣,至少他不會被人說成是叛徒。但他最后還是沒跟妥得璘走到一塊兒。</p><p class="ql-block"> 另一種選擇就是,去投奔那時在新疆勢力最強的外國侵略者阿古柏。</p><p class="ql-block">以前,沙皇俄國在向外擴張時,走的是穩扎穩打、建堡壘逐步推進的路子。他們在搶來的地方的重要位置建起碉堡,讓軍隊住進去,接著往碉堡周邊安排人帶著武器定居。后來,人們把這些堡壘通過公路串在了一起,給這條線起了個名叫堡壘線。</p><p class="ql-block"> 在沙俄的好多堡壘線里頭,東邊的奧倫堡堡壘線和靠西邊的西伯利亞堡壘線,是最為關鍵的兩條。</p><p class="ql-block"> 公元1863年,也就是清同治二年12月,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點頭同意了俄國陸軍部搞的一個計劃,這個計劃是要把東、西兩條碉堡線連起來,一直深入到中亞地區。然后,他就下令大軍進攻中亞了。十多年的打仗下來,沙俄陸陸續續把中亞的浩罕、布拉哈和希瓦這三個汗國都給占領了。當年沙俄打下浩罕汗國時,里面有個叫阿古柏的將軍,瞅準新疆那邊反清鬧得兇,局勢很亂,就帶著軍隊把新疆南北都給占了。</p><p class="ql-block"> 1867年5月,也就是清朝同治六年的時候,阿古柏跑到新疆,搞了個叫“洪福汗國”的小國家,不再聽滿清政府的話,他想靠這個來保住原來浩罕汗國剩下的一點勢力。</p><p class="ql-block"> 阿古柏這個人,簡單來說,就是當時侵占我國新疆的一個外國壞蛋頭子。后來,沙俄找了個追擊阿古柏的借口,占領了新疆的伊犁地區。沙俄的打算是,等中亞局勢穩定下來,就把伊犁當作基地,瞅準時機往南進攻阿古柏,好把新疆全占為己有。</p><p class="ql-block"> 俄國在往中亞和新疆地區伸展勢力時,這讓英國感到很擔心。為了讓英屬印度安全無虞,英國給阿古柏提供了好多幫助,想讓他變得更強。這么做就是為了讓阿古柏跟沙俄對著干,阻止沙俄打英屬印度的主意。英國和沙俄摻和后,新疆的局面變得特別棘手,局勢動蕩不安,變化莫測,新疆處境危險??!最后,白彥虎決定站到占領新疆的外來敵人阿古柏那邊去了。</p><p class="ql-block"> 白彥虎跟阿古柏聯手后,把手下的人分成了兩隊,他親自帶著其中一隊幾千人,在秋天的時候奔向了烏魯木齊和瑪納斯。另外一支隊伍在哈密被清朝軍隊打敗后,他們穿過布爾根河(就是現在的蒙古國那邊),再經過察罕通古(在和布克賽爾東南方向)、科科墨頓(在和布克賽爾西邊),還有大拐和小拐(在克拉瑪依的東南邊),圍著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繞了一圈,最終抵達瑪納斯,和白彥虎的隊伍匯合了。接下來的三年里,白彥虎在瑪納斯和烏魯木齊這些地方來回活動。</p><p class="ql-block"> 1875年,也就是清光緒元年5月,清朝皇帝讓左宗棠當了大官,專門去管新疆的軍隊,還叫烏魯木齊的頭兒金順幫忙。西寧的劉錦棠負責左宗棠軍營里的大小事務,而另一個在陜甘幫忙管軍隊的劉典,就留在蘭州,負責準備后面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公元1876年,也就是清光緒二年的3月份,左宗棠從蘭州搬到了肅州,開始安排和指揮進軍新疆的事宜。左宗棠把金順、張曜、劉錦棠、徐占彪、金運昌、易開俊等人,還有新疆伊犁的將軍榮全和烏魯木齊的領隊大臣錫綸的部隊都調了過來,加起來大約有140營,總共7萬人左右。那時候,新疆的情況是這樣的:阿古柏占領了南邊的八個城和吐魯番那塊地方;沙俄呢,則控制了伊犁;還有白彥虎和馬人得,他們守著烏魯木齊和瑪納斯那一帶。清朝軍隊分別駐扎在哈密、巴里坤、木壘、古城、奇臺、濟木薩和塔城等地方。</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攻打新疆有兩個主要目標:一個是要不停地追趕并抓住白彥虎;另一個是要打敗阿古柏,讓新疆安定下來。</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采取了“慢慢來但打起來要快”的策略,決定先攻打北路,然后再掉頭攻打南路。</p><p class="ql-block"> 公元1876年春天,也就是清光緒二年的時候,左宗棠讓劉錦棠帶著大軍從星星峽出發,開始了收復新疆的行動。</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有個閏五月,清軍在天山北路的最前面擺好了陣勢。白彥虎呢,他投靠了阿古柏,守在紅廟子;馬人得在烏魯木齊守著;馬明則在古牧地,也就是現在的米泉縣那里把守。</p><p class="ql-block">清軍大舉攻打的時候,阿古柏把心懷不軌的馬明抓到了南疆,還叫白彥虎搬到了古牧地。</p><p class="ql-block"> 伊犁的將軍榮全,有了之前民團頭領孔才和徐學功的幫忙,軍事行動進行得很快。跟左宗棠不一樣,伊犁將軍榮全不太愿意接受回軍的投降,他攻下的那些城池,通常都會把回軍全部殺掉。那時候,榮全的奏折里寫滿了“全部消滅”、“殺了很多”、“一個不留”、“全部砍頭”這樣的話。</p><p class="ql-block"> 公元1876年,也就是清光緒二年的六月二十八號,清朝的軍隊打下了古牧地這個地方,他們打死了、燒死了回民軍隊大概六千人。那時候,白彥虎恰好不在城里,因此逃過一劫。第二天,清軍飛快地朝烏魯木齊進發,白彥虎和馬人得等人丟下城池,往達坂那邊逃跑了。</p><p class="ql-block">清軍占領了烏魯木齊、迪化州和妥得璘王的城池,殺死了大約五六百人。</p><p class="ql-block">同年的農歷七月初一,清朝軍隊打進了昌吉,隨后在頭屯河那里,又把試圖過河的回軍包圍起來全部消滅,死了好幾百人。三天時間里,清軍接連攻占了四座城池,并且又打下了呼圖壁的景化城,殺死了七八百人。清軍占領了瑪納斯城,這城分南北兩部分。守城的回族軍隊頭頭余小虎,他是白彥虎手下的一名猛將,打開了北城的東門,朝南邊逃跑了。一兩千名出城的回民被全部追殺,璘的尸體也被砍殺示眾,回軍傷亡極其嚴重。余小虎和白彥虎聯手,躲在南山的小東溝里,還派出手下到處去搶收糧食,當作軍隊的口糧。劉錦棠帶著軍隊追到小東溝的時候,才發現白彥虎在前一天就已經跑到金口峽了。后來,劉錦棠追到金口峽時,發現白彥虎已經跑到了托克遜。阿古柏跑到托克遜指揮戰斗,一看白彥虎他們逃過來時狼狽不堪,盔甲都丟了,士氣也全無,他心里特別看不起這些人,就很囂張地逼著白彥虎他們剪掉辮子,換上新衣。后來,阿古柏讓白彥虎幫忙馬人得守住吐魯番,又叫他二兒子海古拉去守托克遜,還派了“大通哈”愛伊德爾呼里去守達坂,自己呢,就退到喀喇沙爾去了,好隨時支援。</p> <p class="ql-block">七</p><p class="ql-block"> 清朝光緒三年的春天,也就是公元1877年,劉錦棠帶著老湘軍從烏魯木齊出發,打下了達坂。嵩武軍和蜀軍分別從哈密、巴里坤出發向西挺進,一路攻占了七克騰木、辟展(現在的鄯善)還有勝金口那座新蓋的土城。</p><p class="ql-block">這時候,吐魯番的大門敞開著。</p><p class="ql-block"> 駐扎在吐魯番的白彥虎從城東逃跑往西去,一路上放火、殺人、搶劫,還強迫當地人一起走,當地的纏頭回人都對他恨得牙癢癢。白彥虎跑到喀喇沙爾后,加入了阿古柏在那里組織的軍事商討,商量怎么繼續頑固抵抗。</p><p class="ql-block"> 公元1877年,也就是清光緒三年的四月十六號,阿古柏在庫爾勒突然死了,他建的“洪福汗國”一下子就散了架。阿古柏的小兒子海古拉和一個叫艾克木汗的軍事領導人都往西邊跑了,白彥虎帶著剩下的人馬被命令留下來阻擋追兵,在開都河的西邊守著??吹酱髣菀讶ィ瘛皹涞沽撕镒泳蜕⒘恕蹦菢樱讖┗⒅雷约捍虿贿^清軍,就趕緊搶了老百姓的秋糧,還挖開了開都河的河堤,結果河水到處流,淹了方圓百多里的地方。好多農田都被水泡了,老百姓只好到處逃難。離開喀喇沙爾后,白彥虎派手下大將馬壯,帶上搶來的金銀財寶,去沙俄那邊探聽情況。清光緒三年,也就是1877年的九月初,白彥虎跑到了庫車,把城攻破后就闖了進去。接著,清朝的軍隊到了,白彥虎就趕緊跑到了拜城。拜城里的老百姓關起城門堅守不出,白彥虎使勁攻打也沒能打進去,于是他就帶著隊伍往西邊跑了。</p><p class="ql-block"> 九月底的時候,白彥虎帶著他的隊伍逃到喀什噶爾,那時候他們人數已經不到一百,餓得不行,累得要命,隊伍也散了,完全不成樣子。</p><p class="ql-block"> 公元1877年,也就是清光緒三年的12月頭幾天,白彥虎帶著他的人馬撤到了喀什西北邊,靠近中國和俄羅斯交界的地方。他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他派手下帶上金銀財寶去俄國,想用錢來打通逃跑的路;另一方面,他決定讓部隊里每戶都留一個人在中國,免得全家遭殃,剩下的人都打算翻山越嶺逃走。</p><p class="ql-block"> 白彥虎的侄子白玉海,也就是白彥龍的兒子,留在了國內。接著,白彥虎帶著手下的人穿過了恰克馬克山口。那時候正是寒冬臘月,冷得要命。想了解翻越雪山時的悲慘情景,可以讀一讀保存在圣彼得堡國立檔案館里的日記,那是白彥虎軍中一位叫李科庫的秀才寫道:</p><p class="ql-block"> 1877年快到年底的時候,我們一行人趕到了恰克馬克山口,那會兒,好多清軍正追著我們呢,山口窄得很,根本沒法往后退。</p><p class="ql-block">這一帶冬天很少有人敢走,就連夏天,也只有二十多天不刮暴風雪。所以,很少有人選擇這條路越境。</p><p class="ql-block"> 1877年的那個冬天冷得出奇。這一年,中亞的好多地方都被暴風雪給砸了,死了不少牛羊。山上的雪深得能淹到腰,幾乎天天都有大雪暴。有些深溝被大雪埋得嚴嚴實實,好多人一旦掉進去就再也出不來了。這條山路大概有四十二四公里長,對這些東干難民而言,每走一公里都像是走向一個墳墓。尤其是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多倫山,那更是難上加難,很多帶著孩子的婦女、老人還有傷病員都沒能翻過這座山。就在這里,至少有七成五(也有人說八成)的回民和喀什人,在雪山上遇難了。翻過山后,有95%的人手腳都凍得不行,有的老人家連手指腳趾都給凍沒了,還有些人的凍傷處發炎化膿,只能用破布隨便包一下。過了邊境后,東干難民里的男男女女看起來都差不多:衣服都臟兮兮的,頭發也都挺長。不少女人還穿著男人那種寬松的大褲子。</p><p class="ql-block"> 八</p><p class="ql-block"> 公元1877年,也就是清光緒三年的12月6號,白彥虎帶著他的隊伍,到了一個挺小的地方,名叫納倫,那里人口不多,只有幾百號人。那時候,納倫地區被暴風雪給狠狠襲擊了一把,吃的糧食、喂牲口的草料還有取暖的燃料都特別緊缺。白彥虎的手下沒得吃,只能把樹葉、樹皮煮了來填飽肚子,晚上也只能在露天的地方湊合著過夜。納倫人對這批突然到訪的不請自來者感到很意外,當地的老百姓一頭霧水,不清楚他們為啥會來,而當地政府也不明白他們的底細。納倫鎮的政府跟托克馬克縣說了情況,托克馬克縣的縣長又跟七河省的總督匯報了。最后大家商量決定,把這些人的武器都收起來,然后讓他們在當地安頓下來。因為說話對不上,沒法和當地人聊天,所以鬧了不少別扭。白彥虎覺得納倫不是他們能長期待的地方,所以帶著隊伍往托克馬克去了。</p><p class="ql-block"> 納倫,換個說法就是,它也是地名的一種稱呼。</p><p class="ql-block"> 清朝光緒四年的1月底,也就是公元1878年,白彥虎帶著他的隊伍抵達了托克馬克。托克馬克以前叫波克洛夫,它坐落在楚河的右邊,四周全是濕漉漉的沼澤。那時候,這個地方是個挺關鍵的交通中轉站,有四條郵寄路線和一條公路通往這里。托克馬克那個地方位于交通要沖,戰亂頻繁,路口不宜久住。白彥虎打算換個地方,避開這些麻煩,好讓大伙兒能喘口氣,恢復元氣。那時候的沙俄政府讓這批回民自己挑地方住,白彥虎他自己實地考察后,選中了距離托克馬克8公里遠的一塊地,給那地方起了個名叫營盤。</p><p class="ql-block">在營盤安頓下來沒多久,白彥虎的手下就開始鬧分裂了。有些部眾站出來反對白彥虎,他們覺得白彥虎跟當地的俄羅斯人、吉爾吉斯人還有哈薩克人走得太近了。</p><p class="ql-block">也有人覺得白彥虎對自己信得過的人太好,有點護短。</p><p class="ql-block">這樣一來,白彥虎的手下分成了兩撥人:一撥支持白彥虎,他們自稱亞克什派(哈薩克語里是好的意思);另一撥反對白彥虎,他們叫亞曼派(哈薩克語里是不好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后來,白彥虎搬到比什凱克去調養身體,一直到他去世為止。兩邊的人多年來一直不對付,因此有些人搬去了新渠生活。新渠就在楚河的左邊,跟托克馬克只隔著一條河,距離大概1公里。而離營盤呢,新渠大概有7公里遠的樣子。</p><p class="ql-block"> 白彥虎離世后,兩方的對立關系才慢慢沒那么緊張了。抵達營盤后,這批中國回民總算是找到了個落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白彥虎逃到沙俄那邊后,他的手下好幾次分開行動,跑到新疆搗亂,搶糧食軍餉,劫持過往的商人,還“殺害官兵,屠戮旅客,搶奪驛站馬匹”,到處作惡。清朝政府和左宗棠一直在追捕白彥虎,他們先后四次向沙俄政府和七河省的長官請求,希望把白彥虎引渡回來。</p><p class="ql-block"> 俄國因為自己的政治好處,不肯把白彥虎交給清政府,還允許逃到他們那邊的白彥虎手下5年不交糧,20年不服兵役。</p><p class="ql-block"> 公元1880年,也就是清光緒六年的時候,清朝政府派了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去俄國,目的是談判關于伊犁的歸還問題,同時還就白彥虎一案向俄國外交部發了通知。沙俄回復說:“白彥虎他們犯的是政治罪,這種罪不在條約規定的范圍內。雖然我們也很痛恨他們所做的事,但按照國際慣例,各國都會收留這類罪犯。不過,我們還是會認真負責地采取防范措施,阻止他們越過邊界搞破壞。因此,我們已下令將白彥虎等人關押在遠離中國邊界的地方,嚴加看管,以免他們再惹麻煩?!彼?,曾紀澤向清廷提議:“這事兒就這么算了,別再追究了?!?lt;/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長途跋涉追捕白彥虎的行動,到這兒就算結束了。清朝光緒八年,也就是公元1882年7月26日,白彥虎在比什凱克離世,去世時42歲。</p><p class="ql-block"> 白彥虎到死都記得自己的根在哪里,他臨終時告訴子孫:你們回去后,記得在西安府西門的門環上敲三下,給祖宗報個信,說我回來了。</p><p class="ql-block"> 看看白彥虎這一輩子,他算是民族英雄呢,還是歷史的罪人呢?</p><p class="ql-block"> 7民族英雄的標準很清楚,只要是打過外敵,給咱們國家奪回過領土的人,都能叫做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 歷史罪人的概念很清楚,就是說那些把中國土地賣給外國人,或者投靠外國敵人的人,都是歷史的罪人。</p><p class="ql-block"> 白彥虎這輩子犯的兩個最大的毛病就是:一種是撤退向西時,白彥虎的部隊會焚燒、搶奪漢民村鎮,西北的回民會殺害漢民,而漢民也會對回民進行報復性的屠殺,這些悲慘的情況在陜甘兩省各個縣的縣志里都有記載。另外,在左宗棠平定陜甘一帶的回民起義后,白彥虎逃到了新疆,投靠了那時控制著新疆大片地方的中亞浩罕汗國的殘暴首領阿古柏,還幫阿古柏殘殺當地的各族人民。</p><p class="ql-block"> 說白了,白彥虎并沒有啥宗教追求,他就是個亂殺好人的土匪罷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江市| 利津县| 平度市| 阿瓦提县| 沅陵县| 深水埗区| 宁乡县| 广元市| 湘乡市| 小金县| 旺苍县| 伊通| 荔浦县| 台南市| 观塘区| 搜索| 阿克苏市| 屏东市| 宜良县| 东安县| 青阳县| 泽州县| 鄂托克前旗| 福泉市| 新邵县| 霍山县| 鸡西市| 永宁县| 洛宁县| 汾西县| 望谟县| 常熟市| 广州市| 柏乡县| 婺源县| 时尚| 济阳县| 策勒县| 绵阳市| 霍城县| 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