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有一句傳世警句有言:“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人到中年,千帆閱盡。 終將漸漸懂得,知足者幸福,知止者睿智。 知足,天地寬。 古書上曾記載一則故事:一日,孔子問顏回:“你家境貧寒,居處卑微,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 顏回想了想說:“城郭之外我有50畝地,足以供給我食糧; 城郭之內我有40畝地,足夠用來種麻養蠶; 先生為我授業解惑,足以使我滿足; 閑時還能撥琴弄弦,足以使我開心,因此我不愿做官,無心做官。” 孔子聽了深受感動,大為贊賞: “我總聽說知道滿足的人,不會因利而累;真正自得的人,不會畏縮焦慮;注重內心的人,不屑被官場所綁架,今天我終于見識到了。” 知足常樂,能忍自安。 老子也曾道,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資治通鑒》中寫到,曹操占領漢中后,劉曄、司馬懿勸其趁勝攻取益州,進軍蜀國。 一代梟雄曹操卻說:“人苦無足,既得隴,復望蜀耶?”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揀了芝麻丟了西瓜”、“賠了夫人又折兵”,也無不在告訴我們:人活一世,要學會取舍和知足。 知足不是安于現狀,而是懂得珍惜,不貪日月;知足不是無欲無求,而是看淡外物,內正其心。 每個人都是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沒有盡善盡美的事情。 貴,莫貴于擁有;富,莫富于知足。 一位哲圣曾指出:人生幸福最重要的是弄清楚什么是我們權能之內的事情,什么不是我們權能之內的事情。 正如曾國藩所說,“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知止,心自歡。 著名書畫家啟功先生曾提字一幅“自重則威,知止有定。” 人不知止,注定為寇。 相傳,商紂王剛登基時, 叔叔箕子就預見了亡國的可能,源于一雙筷子。 有一天,紂王得到了一雙珍貴的象牙筷子,所有人都恭維奉承,紂王也洋洋得意。 只有箕子無比擔憂地說:“紂王剛登基已經用上象牙筷子,接著就要有配套的犀牛角、美玉石等打造的杯盤碗羹;有了玉石美器,就又會有美味佳肴,綾羅綢緞、高樓廣廈……” 不出所料,曾經勤儉節約的紂王,愈發窮奢極欲,最終走向王朝覆滅。 利令智昏,逾越界限,色令智昏,超越底線,不知止,不知恥,終將無所得。 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實為一種進取之道。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多少人一做買賣就利字當先,一上賭桌就All in,一交朋友就交淺言深,一占上風就得寸進尺。 見好就收,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見好不收,往往無法全身而退。 大智知止,小智惟謀。 一知名企業家的辦公室,就掛著“知止”二字。 在一次演講時,他也提到:“我之所以能夠保持這樣的勢頭,是因為我有“知止”這兩個字的座右銘。 所謂知就是知曉,止就是停止,就是凡事要適可而止,適度而為,人棄我收。” 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云過太虛。 知足需要勇氣,知止更需要魄力。 知足不敗,知止尤勝。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州市|
蒙山县|
夏邑县|
兴隆县|
弥渡县|
旬阳县|
博爱县|
勐海县|
鞍山市|
百色市|
增城市|
军事|
常山县|
正蓝旗|
清新县|
五家渠市|
新兴县|
金昌市|
柳江县|
沈丘县|
丹棱县|
乌鲁木齐市|
方城县|
廉江市|
德阳市|
腾冲县|
永德县|
临沭县|
蓬莱市|
洛阳市|
曲阜市|
长沙市|
秭归县|
平泉县|
汉源县|
江北区|
永胜县|
福州市|
呼玛县|
洪洞县|
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