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片:豆包AⅠ制作</p> <p class="ql-block"> 在歷史進程的特殊時期,蔚縣的交通運輸也曾出現過特殊現象與特殊事例。“木制拖車”、“冰上行船”、“小鐵路上的轱轆馬”就是五十年代末“大躍進”中出現的特殊情況。</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在“大躍進”的聲浪里,蔚縣交通運輸部門為了追求高指標、高效率,曾提出了“拖車、汽車、列車化”的運輸設想。交通運輸局利用當地的木料與工匠,趕制出木拖車10多部,作為汽車的拖車,以提高運力。計劃每輛汽車帶兩部木拖,每部木拖載重3噸。當時交通運輸局有汽車5輛,即可帶木拖10部,增載30噸,實為“躍進”之舉。一開始,汽車掛上木拖由縣城往西合營運糧,后來又去宣化、涿鹿縣運送物質。</p> <p class="ql-block"> 然而,木拖車的主要部件如方子板、彈簧、三角拉架等,大多由木板與木條制成,不僅不夠堅固,還缺乏靈活性。在實際運行中,每當遇到陡坡、急轉彎或路況不佳時,木拖車便頻繁出現故障,不是部件損壞,就是完全無法運行。同年8月,司機肖振華駕駛一輛95馬力的汽車,牽引八部木拖車從縣城向西合營運糧。短短23公里的路程,竟耗費了兩天時間,最終八部木拖車中有六部在途中損壞,僅勉強帶回兩部。</p><p class="ql-block"> 實踐證明,“木拖列車化”的運輸方式耗油多、效率低、損失大,行駛困難,事倍功半,得不償失。這一創舉未能成功。</p> <p class="ql-block"> 1959年春,蔚縣交通運輸部門又將目光投向了壺流河,計劃利用河水開展水上運輸。為此,特意從天津請來了幾位造船師傅,打造了五艘帆船,試圖在壺流河上開展帆船運輸。然而,壺流河水位偏低,水域狹窄,帆船經常擱淺,無法正常運行,這一“發明創造”也未能奏效。</p> <p class="ql-block"> 同年冬季,冰上運輸的方案應運而生。在主管交通運輸的副縣長親自掛帥下,交通運輸局、運輸站、養路工區、裝卸隊、馬車社等單位抽調了200余人,在壺流河上修建了西合營至北水泉、暖泉至夭子頭兩條冰路,總長110公里。修造冰路時,遵循“逢樹砍掉,遇土鏟平,缺冰速凍”的原則,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突擊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同時,集中了一批木匠與鐵匠,趕制出百余只冰船并投入運行。每艘冰船的運輸量為50至100公斤,行駛動力主要依靠人力扎冰橇或推船,后來為了提高速度,嘗試用馬拉冰船。然而,馬蹄在冰面上打滑,人們便給牲口穿上“襪子”——用麻袋包裹馬蹄。然而,這種“襪子”反而讓牲口的蹄掌無法抓地,行走更加困難。</span></p> <p class="ql-block"> 為了進一步提高效率,還將汽車拖車的車輪卸下,改裝成冰陸兩用車,試圖用于冰上運輸。然而,改裝后的車輛放在冰面上,既無法推動,也無法拉動,徒然耗費了大量財力與物力。</p><p class="ql-block"> 盡管如此,冰上運輸的嘗試仍被視為一項創舉,得到了省、地兩級政府的重視。1960年1月,張家口市人委在蔚縣西合營召開了冰上運輸現場會,省市領導及各縣負責人均出席了會議。然而,冰上運輸的經驗卻從未推廣運用。</p> <p class="ql-block"> 同樣在1958年,為了滿足“大躍進”的需求,蔚縣政府撥款40余萬元,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在孟家堡至暖泉之間修建了一條長約10公里的輕便小鐵路。計劃用“轱轆馬”(斗子車)將煤炭運輸至暖泉,為大煉鋼鐵提供便利。 </p><p class="ql-block"> 經過突擊施工,小鐵路全線貫通,但工程質量極差,部分路段甚至以木代鋼,用木條充當道軌,以確保按期完工。然而,當“轱轆馬”負重上路時,木制道軌不斷破損,小鐵路難以正常運行,未能承擔起運輸任務,僅留下了一段令人唏噓的歷史記憶。</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cgvw66t" target="_blank">“文革”中的蔚縣教育</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阳市|
青铜峡市|
沧源|
萨嘎县|
乌拉特中旗|
开化县|
左云县|
璧山县|
稷山县|
汕尾市|
双江|
荣成市|
任丘市|
汝城县|
唐河县|
乌拉特中旗|
昭苏县|
杭州市|
蒙山县|
濮阳县|
遵义县|
西青区|
天长市|
栖霞市|
济阳县|
宁远县|
安阳市|
镇康县|
宣汉县|
于田县|
咸阳市|
开远市|
大渡口区|
桂阳县|
安丘市|
连云港市|
宁都县|
扎鲁特旗|
怀宁县|
金山区|
方山县|